书城成功励志男人那点心事
34404000000061

第61章 虚张声势

古代时军队出征打仗,在布阵时,一般都要讲究“军容”:旌旗翻飞招展,刀枪锃亮如林,只待战鼓擂响,壮起军威,便一鼓作气,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也许从整个打仗的过程来看,这一系列“花样儿”并不属于“进攻”的范围,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准备工作,然而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小觑的。壮自己声势,灭敌人威风,这一道理在古代的兵法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视。真正懂得进击之道的男人,在任何行动中,都不会忽略这一程序。

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分八路进攻樊城,刘备弃城出走,曹操率大军紧追其后。

在千军万马中,赵子龙单骑救出幼主阿斗,直穿曹兵重围,砍倒曹军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离开大阵,往长坂桥而走。忽听后面又喊声大起,原来是曹将文聘引军赶来。赵云来到桥边,已是人困马乏。始见张飞挺矛立于桥上,赵云大呼:“翼德快快救我!”

张飞高呼:“子龙快走,追兵由我对付。”

原来,张飞为接应赵云,带领二十余骑,来到长坂桥。张飞见曹军成千上万的兵马杀将过来,他心生一计,命所有士兵到桥东的树林内砍下树枝,拴在马尾巴上,然后策马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使人以为有重兵埋伏,而张飞则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曹将文聘带领大军追赵云到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不一会儿,曹仁、李典、张辽、许褚都来到长坂桥,见张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都恐怕是诸葛亮用计,谁也不敢向前。只好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面,派人向后军飞报曹操。

曹操得到报告,赶紧催马由后军来到桥头。张飞站于桥上,隐隐约约见后军有青罗伞盖、仪仗旌旗来到,料到是曹操起了疑心,亲自来阵前查看。

张飞等得心急,大声喝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声音犹如巨雷一般,吓得曹兵两腿发抖。

曹操赶紧命左右撤去伞盖,环视左右将领,说:“我以前曾听关云长说过,张飞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今天遇见,大家千万不可轻敌。”曹操话音刚落,张飞又圆睁双目大声喊起来:“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

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自己已是心虚,于是准备退军。

张飞看到曹操后军阵脚移动,又在桥上大声猛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一员大将夏侯杰惊得胆肝碎裂,从马上栽到地下,身亡而死。曹操赶紧调转马头,回身便跑。于是,曹军众将一起往西奔逃而去。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急忙唤回二十余骑士兵,解去马尾树枝,拆断长坂桥,回营交令去了。

一般人们只认为张飞是员猛将,勇有余而智不足,但在这里,他却能巧妙地运用壮声势的招法,击退了曹兵,确实值得赞赏。

《百战奇法》云:“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这一观点有羊披狼皮之嫌,却也与临阵时擂响战鼓、擦亮长矛有异曲同工之妙。

“擂战鼓、擦长矛”这一兵法招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同样也可以加以灵活运用,并且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美国航空公司要在纽约建立一座大型的航空站,要求爱迪生电力公司按优惠价提供电源。电力公司觉得自己占了主动,因此在谈判中故作姿态、不予合作,还以抬高价钱来要挟。航空公司心生一计,主动中止谈判,然后故意向外界吹风,扬言航空公司要自己建设电厂,因为这样能够比依靠爱迪生电力公司供电更合算。电力公司得到这一假消息后,信以为真,担心会失去一次赚大钱的机会,于是改变态度,主动以优惠价格与航空公司达成了供电协议。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看上去并不太出众的人,办事时却往往能顺利通达,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因他们善于运用“张自己的声势”这一兵法而已。男人,当实力不如竞争对手时,应晓得“扯虎皮拉大旗”,用声势降服你的对手。当然,运用这一招数时也要注意有个度;否则,一旦“演”过了头,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人人都看出你在吹牛,这样,不但没戏唱,事也没法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