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那点心事
34404000000053

第53章 心可高,但气不能傲

低开才能高走!通向高处的路径总是充满荆棘、坎坷,那些急于求成的男人,总是立身而行,并暗自嘲笑那些爬行的人愚蠢、糊涂,自己却在不经意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倒是那些默默无闻、一直在低处爬行的男人,才是笑到最后的人!所以说,一个男人想成就大业,必须先学会做那个被嘲笑为愚蠢、糊涂的人。

某些男士自命清高,一身傲气,无论对错、无论时势如何,死不弯腰、死不低头,在这个纷扰复杂的社会里,这种做法俨然是极不可取的。其实,为了不“折”,弯一下腰又何妨?假如你与对手或上司发生冲突,论力量,你是鸡蛋,而对方是石头,你怎么办?是像头脑简单的拼命三郎那样以卵击石,最终白白地送命呢,还是避其锋芒,等自己也变成石头,变成比对方更大的石头再有所行动呢?选择前者还是后者,从中便可以看出你是否是能够办成大事的人了。

试想,为争一时之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于己于事又有何益呢?泰山压顶,先弯一下腰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官员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并且在朝廷之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

一日,王朴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一时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又何必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不是说生性耿直不好,但王朴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心中那种傲气犟劲儿一产生就消失不了,而且越来越旺,皇帝给他机会都不要。这固然是受愚忠的毒害,但也与他心高气傲、不懂处世策略有很大关系。他不懂得“弯”与“折”的辩证法——尤其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以致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儿。

大学生李膺是学工科的,毕业后分配在县城工作。他嫌机关太冷清,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以便实现他的抱负——开发山里的矿产资源,造福家乡父老。

刚出校门一个月,他也有过类似的遭遇。领导拍了拍李膺的肩膀,开导说:“你呀,刚出校门,不懂得人情世故,搞设计不能死抠实际需求量,还必须把一些人为的损耗加进去,这是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

李膺恍然大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他安然度过了自己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险滩。在领导的眼里,李膺能干而又听话。几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副乡长。

李膺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处心积虑,四处奔波。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一次次地做了许多违背自己初衷的事,但他又一次次地原谅了自己。

人们夸奖李膺脑子特别灵活。的确,通过几年的奔波建厂,李膺悟通不少“人情世故”。他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的技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很自然地,摆在李膺面前的红灯少,绿灯多。他主持的那个乡,乡镇企业产值和利润年年翻番,人均收入也大大提高,人们对他更是赞不绝口。

李膺为了不“折”而“弯”了一下,一方面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初衷,另一方面走了一条圆通的道路,这使得他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又为乡亲们办了实事。所以在现实中,李膺的这种为办大事宁弯不折的方法,只要严守法律的界限,不失为一种务实的、行得通的做法。

男人,心可高,但气不能傲。倘若总是盛气凌人,便容易惹火烧身。有心思的男人,就算骨子里再傲,也能够做到外表谦和、敬人如师。只有这样,做人做事才能少一些羁绊,多一些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