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那点心事
34404000000005

第5章 嘴下留情——面子剥不得

所谓:“人要脸,树要皮。”脸,就是人的自尊,人若没有自尊,那便无药可救了。没有自尊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失去的,一种是叫人给伤害的。对前一种人,我们可做的努力或许很少,但后一种情况我们却要千万注意,切不可随便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老话说“当着矬人不说短话”,就是告诫人们在交往中不要伤及他人自尊。短处,人人都有,有的可能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可是由别人嘴里说出来就让人不舒服。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别人攻击自己的短处。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说对方的短处,很容易引发矛盾,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张三其人尖酸刻薄,常以揭人短为乐。一次朋友聚会,邻居李四因家有严妻不敢多喝,张三便乘着酒意大声叫嚷:“你们知道李四为什么喝酒像喝毒药似的吗?因为他怕老婆!有一次李四喝酒喝醉了,不但被老婆扇了两耳光,最后还被赶到客厅去睡呢。”李四被张三当众揭了短,不禁羞怒焦急,但碍于众人又不好发作,便推脱有事离座而去。

几日后,张三一家去城里购物,出门时风和日丽,刚到城里不久便阴云密布。张三妻子担心院中晾晒的大米,但催促张三赶快回去。张三因有的东西还没买,又想到李四在家,便不以为然地说道:“没事的,李四今天在家,他会帮我们收回去的。”

然而,当张三一家购完物回到家中之时,却发现院中晾晒的大米已经被雨水泡得胀了起来。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李四的小心眼固然不值得称赞,但说到底还是张三揭人短在先,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得罪邻人,令其怀恨在心,这又是何苦呢?事实上,生活中像张三这样满嘴跑火车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说话从不经过大脑,根本就不知道顾及别人的面子。

比如,有些人由于工作上能力较差,时常做不好事情,反而给人添麻烦,于是一个单位的各个部门都不想要他,似乎没有地方肯接纳他。有的领导便会对人说:“他要是能走,我磕头都来不及呢!”这种话便是伤人自尊心的。

事实上,即使是在职场中被视为无用的人,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与自尊心。他或许看似,却在某一方面潜藏着特长;也许,他一无所长,但他却也因此比别人更勤奋卖力。偌大一个单位,总该有适合他的工作可做,而不应对他抱嫌弃的态度。

有的人本身并不无用,但因为做错了事,也会引得某些人说出伤人自尊心的话来。比如:“你这种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话一出口,不是叫人心灰意冷,就是引起大吵大闹。

调查研究表明:凡是自尊心很强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而不甘落后于人。明智的人要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还要想方设法维护他人的名誉及人格尊严。比如,注重礼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大家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使用适当的褒奖,让他们有荣誉感等。

自尊心受到损伤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属于局部的,就是说,被伤害者的自尊心并未完全失去,他还能感觉到自己受了伤害,这样他就必然记住伤害他的人,对之产生反感、厌憎乃至仇恨。

如果这个人是他的领导的话,他要么积极地谋划调离本单位,要么便采取“不合作态度”。只要是你说的话、你下的指示,他都不会尽心尽力、心甘情愿地去办,这样,怎么可能把工作搞好呢?

另一类伤害是全部的,就是说,被伤害者已经全然失去了自尊。他甚至感觉不到什么叫自尊心受伤害。他自暴自弃,自甘下流,什么污七八糟的事都干。到头来,他本人是一事无成,工作必然也大受影响。

伤人自尊心是办事的大忌,只有懂得充分地尊重别人,让别人心情愉快,人家才能真心实意地与你一起做事。

有位文化界人士,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专业团体的杂志年终评审工作,这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过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问这位人士为何年年有此殊荣,他在临近退休,不再参与此项工作后才公开其中的秘诀。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留面子。他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后,他会找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存在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也就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年年找他当评委了。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不怎么爱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肯定有一天要吃亏。

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要想成为一个“好男人”,就要尽量体谅他人,顾及别人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