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那点心事
34404000000039

第39章 小投资,大回报

聪明的男人乐于付出,他们将付出视为一种投资,这种小额的投资,往往预示着丰厚的效益;市侩的男人不会轻易付出,要他们为寻常人付出一点,就像被割下一块肉一样,他们固然“完好无损”,但他们或许什么也得不到。

两个好朋友在同一时间死去了,上帝让甲上天堂、乙去地狱,乙喊道:“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上帝回答他:“你也许还记得,有一天你们一起赶路,遇到了一个死去的人,甲把他埋了起来,你却没有动手!”

人们都乐于锦上添花,却很少有人愿意做雪中送炭的事。锦上添花是在攀附贵人,日后必定好处多多;而雪中送炭是帮助弱势的人,可帮助他们有什么用处呢?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那些看起来不起眼儿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帮上你大忙!

一对待人极好的夫妇不幸下岗了,不过在朋友、亲属以及街坊邻居们的帮助下,他们在小城新兴的一条商业街边开起了一家火锅店。

刚开张的火锅店生意清冷,全靠朋友和街坊照顾才得以维持。但不出三个月,夫妇俩便以待人热忱、收费公道而赢得了大批的“回头客”,火锅店的生意也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几乎每到吃饭的时间,小城里行乞的七八个大小乞丐都会成群结队地到他们的火锅店来行乞。

夫妇俩总是以宽容平和的态度对待这些乞丐,从不呵斥辱骂。其他店主,则对这些乞丐连撵带轰,一副讨厌至极的表情,而这夫妇则每次都会笑呵呵地给这些肮脏邋遢、令人厌恶的乞丐盛满热饭热菜。最让人感动的是夫妇俩施舍给乞丐们的饭菜,都是从厨房里盛来的新鲜饭菜,并不是那些顾客用过的残汤剩饭。他们给乞丐盛饭时,表情和神态十分自然,丝毫没有做作之态,就像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原本就是分内的事情一样,正如佛家禅语所说的,这是一对“善心如水的夫妻”。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一天深夜,附近的一家服装店里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势很快便向火锅店窜来。

这一天,恰巧丈夫去外地进货,店里只留下女主人照看。一无力气、二无帮手的女店主,眼看辛苦张罗起来的火锅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没。着急万分之时,她只见那群平常天天上门乞讨的乞丐,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在老乞丐的率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那一个个笨重的液化气罐搬运到了安全地段。紧接着,他们又冲进马上要被大火包围的店内,将那些易燃物品也全都搬了出来。消防车很快开来了,火锅店由于抢救及时,虽然也遭受了一点小小的损失,但最终给保住了。而周围的那些店铺,却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货物早已烧得精光。

在平常人看来,帮助一群乞丐有什么用呢?没钱、没权,而且很难有翻身的时候,但这对夫妇却没有这样想,他们不求回报地热心帮助这群乞丐,结果当遇到火灾时,乞丐们也不顾一切地帮助他们,别人的店铺都烧光了,火锅店却只受了一点点损失,夫妻俩对乞丐们无私的帮助得到了他们最真诚的回报。

人们总是瞧不起落迫的人,不愿做雪中送炭的事,他们方便的时候只是帮弱势者做一点点小事,他们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个刮着北风的寒冷夜晚,路边的一间旅馆迎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他们的衣着简朴而单薄,看来他们非常需要一个温暖的房间和一杯热水,但不幸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客满了!领班罗比看了他们一眼,冷冷地说:“这里没有多余的房间了,快走吧!”

“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16家旅社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晚发愁。

店里的一个小伙计不忍心这对老年客人受冻,便建议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铺上吧,打烊时我自己在店堂打个地铺。”

老年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要付客房费,小伙计坚决拒绝了。临走时,老年夫妻开玩笑似的说:“你经营旅店的才能真够得上当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那敢情好!起码收入多些可以养活我的老母亲。”小伙计随口应和道。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来信,信中夹有往返纽约的双程机票,信中邀请他去拜访当年那对睡他床铺的老夫妻。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年夫妻把小伙计引到第五大街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那儿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计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美梦成真。这就是著名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经理乔治·波非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实故事。

还记得韩信和漂母的故事吗?韩信落泊之时,人人都嘲笑他,只有漂母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后来,人们眼中的“无用小子”变成了大将军,他以千金回报了漂母的一饭之恩。很多人都热衷于结交富有的人,而鄙视穷困的人,这种做法真的很不可取。

无论如何,帮助别人总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帮助别人有时就是在帮助你自己,而且,如果你能摒弃势利的想法,就会发现,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你快乐、更能让你产生满足感。

“一个好汉三个帮。”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情就是财富。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情谊,做人若想做得风光,就得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钱的帮助可能会使他解决极度饥饿和困苦的事,或许还能使他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真正的勇士。

不过,帮助别人同样离不开技巧。在具体的情形下,当你想帮助某个人时,你要注意具体方法,如何帮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帮助。一位残疾人坐着三轮车上坡,但因坡度较大,他费了很大的劲也没上去。好心的你走上前,想帮助他,告诉他该怎样用力。你不知道,他此时最需要的是你从后面推他一把,让他顺利通过这段道路。

帮助别人,不要居功自傲。帮助时应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帮助要做得自然得体,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能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非常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态度,甚至是想法,都不要表现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将施恩术发挥得更好呢?一要出于至诚;二要不求回报;三是不轻毁人家。前面两条好理解,不轻毁人家是什么意思呢?

“轻”是轻视。因为自己处于“施主”的地位,心里难免有几分优越感,在语言神态上就可能表现出看轻对方之意。比如那个“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中,有钱人搭一个棚子,好心给饥民舍粥,这是件功德事。然而说话却不客气,看见来了个人,就说:“喂,来吃吧!”谁知那个人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掉头而去。你瞧,本来是想帮助人家,反倒得罪了人家,还说什么“好心无好报”,太不通人情世故了嘛!

“毁”是诋毁的意思,也就是说人家的坏话。这个坏话不是当场说的,是背后说的。比如,给了别人一个帮助,生怕人家不晓得自己心眼儿好,马上去告诉人家:“那小子现在都混成这样了,穷得连给小孩交学费的钱都没有。我看他可怜,借给他五百元。”这番好意好像是真话,怎么说是诋毁呢?因为这是揭人隐私。人在社会上,是要讲尊严的,这是一种无形资产。你让人知道了他的窘状,他的尊严马上失去了,以后人家就会看不起他。所以,你借给他五百元,一句话就让他损失了颜面。你这五百元他还要还你,他损失的颜面找谁去要?他不找你报仇就好了,还想指望他的回报?

假如受自己帮助的人发达了,自己却原地踏步,说的话就更难听了:“那小子,当初如何如何,要不是我帮他一把,他哪有今天?”这就不只是诋毁,而是诬蔑了。他混到今天这一步,99%肯定是靠他的才能和努力,你那点儿帮助哪里够用?不错,你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但运用这个机会的才能却是他自己,没有才能有机会也白搭。他有这个才能,在别的地方也可能找到这种机会,怎么能说没有你就没有今天呢!

总之,人不是刺猬难以合群,人是情感动物,需要彼此的互爱互助,且不可像自由市场做生意那样赤裸裸的,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关系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他的手,他拉着你的手,这个世界就属于你我他大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