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那点心事
34404000000032

第32章 面子里的学问

人毕竟是情之灵物,纵然是心如钢铁,也会在“情”的感染下,化为“绕指柔”。大千世界,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但无论如何变迁,“人情”都是最保险、最有价值的储备品,它只会在你来我往的流动中不断升值。

一个聪明的男人能够在各种人情往来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与人交往时,即便冲突产生,也要宽容待之,放人一马。要知道,平时多留一份情,日后便会多出一条路。

“死要面子”,就是说宁愿死,也要面子,孔子的高徒子路就是这样,他为了不丢士的面子,不惜结缨而去,甚至有的人,即便死了,也要争面子。所以,你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一定要注意时时处处给对方留面子,只有这样,你们的关系才会维持长久。

公元前268年,楚成王的儿子商臣,也就是后来的穆王,带兵逼宫。成王请求吃了熊掌之后再死,儿子却不给他这个面子,认为那样太浪费时间,让他早点上路。他没办法,只好去吊死。吊死后,又不肯闭上眼睛,因为拿不准他的子孙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获得的,一个带有盖棺论定性质的称号,这是一个总体的评价,是死者最后的面子。起初,子孙们议定的谥号是灵,乱而不损曰灵。他一听,不肯闭眼睛,子孙没法,见他死不瞑目,只好改为“成”,安民立政曰成,他这才满意地将眼睛闭上。

死要面子还有一种情况,为了面子让别人死。

公元前605年,楚人献给郑灵公一个特大的鳖,灵公用它来大宴群臣,却唯独不让子公吃。这是因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突然动了起来,他便对别的大夫说,我的食指一动,就能尝到非同一般的美味。灵公听了,偏要让子公的话不能实现,这显然是不给子公面子。子公为挽回面子,就径直走向烹鳖的鼎前,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子公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却扫了灵公的面子。双方只好翻脸,只不过子公抢先一步,弑杀灵公,并给他弄一个“灵”的谥号,让他永远没有面子。

想想灵公死的真不值,就因为扫了别人的面子,便遭到杀身大祸,死了依旧没有面子。

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能被别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间有优越感。懂得这个道理,交友就方便许多,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面子,给朋友一个面子,相信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

不过,这种面子必须是你给朋友的,而非自己争的。争面子于己于友都没好处,只会伤了和气。

西晋的款爷石崇与王恺斗富,就是典型的面子之争。王恺用麦糖掺米饭擦锅,石崇就用蜡烛煮饭;王恺用紫丝布做步障四十里,石崇就做锦布障五十里;王恺用赤石脂涂墙,石崇就用花椒和泥来涂,最后,弄得晋武帝也来帮忙,他赐给王恺一支二尺高的珊瑚树,枝桠扶疏,世罕其比。没想到石崇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拿起他的铁如意就敲过去,珊瑚树应声而碎,他回头吩咐左右回家取出珊瑚树,让王恺任意选取,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恺惘然若失,垂头丧气。

石崇就不会来事,不会忍让朋友,一下子让王恺的面子丢尽。他比王恺富有,这是一个事实,他却非比不可,比的结果,自然是他面子十足。无论王恺接受不接受珊瑚树,有一点是肯定的,面子伤了,谈交情就谈不上了。

与朋友交往时,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顾朋友的面子。倘若你自恃面子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碰上死要面子的朋友,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脸皮和你对着干,这样常会把关系搞糟。

老李帮老朋友办了件事,老朋友和妻子拿了些礼品登门道谢,老李觉得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就死活不收礼,没想到老朋友一去就再没跟他联系过。老李打电话一问,朋友在电话里说:提礼物去看你,愣被你推出来了,知道那天我怎么从你家走出来的吗?老李这才知道怎么回事,道歉之后两人又和好如初了。

另外的一点,给面子要给得恰当,不恰当就是不给面子。如果被请之人面子很大,而又未受到应有的待遇,则成了极伤面子的事情。

在与朋友交往时,给对方留面子是对对方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我们都不愿意别人伤我们的面子,同样我们更不该伤别人的面子。与朋友交往面子绝不是小问题。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我们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不要“赶尽杀绝。”

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聪明的男人绝不会做“逼虎”跳墙之事,他们深知“穷寇莫追”,所以在为人处世中多会留给别人一条路,当然自己也就多了一条路走。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他即使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将对手置之于死地,也绝不把事情做绝。

胡雪岩到苏州,到永兴盛钱庄兑换二十个元宝急用,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时兑换,还凭白诬指阜康银票没有信用,使他很受了一点气。

这永兴盛钱庄本来就来路不正。原来的老板节俭起家,干了半辈子才创下这份家业,但四十出头就病死了,留下一妻一女。现在钱庄的档手是实际上的老板,他在东家死后骗取那寡妇孤女的信任,人财两得,实际上已经霸占了这家钱庄。永兴盛的经营也有问题,他们贪图重利,只有十万银子的本钱,却放出二十几万的银票,此时已经岌岌可危了。

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自然想狠狠整它一下,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京中票号,最大的有四家,招牌都有一个“恒”字,称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义源本来后起,但由于生意迁就随和,信用又好,而且专跟市井细民打交道,名声一下子做得很盛,连官场中都知道了它的信誉,因此生意蒸蒸日上。“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击义源,于是出了一手“黑”招,他们暗中收存义源开出的银票,又放出谣言说是义源面临倒闭,终于造成一场挤兑风潮。

胡雪岩仿照这种办法,实际上可以比当年“四大恒”排挤义源时做起来更方便也更狠。浙江与江苏有公款往来,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力,将海运局分摊的公款、湖州联防的军需款项、浙江解缴江苏的协饷几笔款子合起来,换成永兴盛的银票,直接交江苏藩司和粮台,由官府直接找永兴盛兑现,这样一来,永兴盛不倒也得倒了,而且这一招属于借刀杀人,一点痕迹都不留。

不过,胡雪岩最终还是放了永兴盛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他放弃计划,有两个考虑,首先考虑是这一招儿实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兴盛绝对没有一点生路;其次考虑则是这样做法,很可能只是徒然搞垮永兴盛,自己却劳而无功。这样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也不愿意做。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胡雪岩为人宽厚的一面。说起来这永兴盛既来路不正,又经营不善,实际是一个强撑住门面唬人的乱摊子,即使将它一击倒地,大约也不会有多少人同情,可能还为钱庄同业清除了一匹害群之马。即使是这样,胡雪岩还是下不得手,足见他所说的“将来总有见面的日子,要留下余地,为人不可太绝”,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确确实实是这样去做的,这其实可以看做是胡雪岩的一条为人准则。

这其间自然有胡雪岩对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在起作用,所谓将来总有见面的机会,事情做得留有余地,也就为将来见面留有了余地。事实上,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样考虑也是十分必要的。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会有联合的可能,因此,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的。俗话说“给人一活路,给己一财路”。男人,不要睚眦必报,与人交往要把目光放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