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那点心事
34404000000027

第27章 “道合”可为友

每个男人的一生中,都需要很多朋友,更需要几个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是我们的人生寄托,更会对我们的事业产生极大的帮助。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友谊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如果没有友谊,我就无法活下去。”

卡耐基共结交了三位挚友:赫蒙·克洛依、法兰格·贝克尔和罗威尔·汤姆斯。

赫蒙·克洛依是来自卡耐基故乡玛丽维尔的作家,自幼就聪明过人,还在小学时就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也算是小有名气。

卡耐基和他都是从玛丽维尔走向纽约的,但赫蒙·克洛依似乎更幸运些,他担任记者之后,找到了一个最适合他的职位——巴特瑞克出版社杂志编辑的助理。

刚开始时,他们两人并没有什么交往,在一次偶然的度假中,卡耐基遇上了克洛依,两人交谈起来,讲述了各自在纽约的奋斗经历。

卡耐基在和克洛依的一系列交往中,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生的挚友,关系一直持续到卡耐基逝世。

两人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旅游,而且还经常一同出去游泳。

一次游泳中,克洛依问卡耐基:

“亲爱的戴尔,为什么不尝试写作呢?”

“我正在积极地准备。”卡耐基兴奋地回答。

从此,卡耐基提起了笔,下定决心进行创作,在卡耐基一生的畅销书创作中,克洛依的帮助功不可没。

卡耐基对克洛依在他成功道路上起的作用,非常感谢。为此,他特意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赠给克洛依,他写道:

“让我以最高的名誉把此书献给我最尊敬、最重要、最诚实的朋友。”

法兰格·贝克尔曾是卡耐基的学生,他们的友谊是在卡耐基培训班上开始的。对于卡耐基来说,贝格尔简直就像是位明星学生。因为他从卡耐基课程毕业后,他的事业蒸蒸日上,贝克尔用他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卡耐基理论的高明。

为了表示对卡耐基课程的支持,他特别希望能帮助那些处于贫困或者事业无法拓展的人们。因此,他也成了卡耐基家中的常客,因为他永远记着卡耐基对他的帮助。

他们的州际旅行演说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每个州的演说中,会堂都坐得满满的,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听卡耐基和贝克尔的讲演。

每次讲演后,听众们总是渴望与卡耐基进行直接的交流,而有些则非常崇拜贝克尔,因为他是从一无所有到拥有百万财产的成功典型。

通过这位全美最佳行销人员的大力推荐,确实有助于卡耐基的教学发展,而且从贝克尔的见地中,卡耐基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而与罗威尔·汤姆斯的交往之始,完全出于偶然。

汤姆斯在普林斯顿大学时,为了赚取一些零用钱,接受到普林斯顿一带的地方俱乐部及社区中解说去年夏天访问阿拉斯加情形的报告。

汤姆斯为了完成任务,为即将来临的讲演做准备,决定去纽约拜访卡耐基。他们两人合作并取得了轰动性效应,从此以后,卡耐基和汤姆斯成了好朋友。

当汤姆斯雄心勃勃地想以他的第一手资料,并以一种兴奋、乐观、激动的表达方式,发表题为“与爱拜斯在巴勒斯坦及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演说时,在他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个人便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曾经帮他获得巨大成功的真正朋友。

接到电报后,卡耐基略做准备,便匆匆地收拾行装奔赴伦敦。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首场演讲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伦敦的新闻界整天都对此进行报道。

这是卡耐基演讲中一次新的尝试,他心甘情愿地做朋友的助手,帮助朋友的事业取得成功。

初次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度的喜悦。他们开了一个小小的庆功会,汤姆斯端着一杯酒对卡耐基说:“为我们的友谊而干杯,为我们的事业成功而干杯!”卡耐基举杯回祝。

以后的演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他们成群结队地前往皇家阿伯特尔大厅,甚至也有不少人从英国的其他城市赶来观看演讲。演讲任务完成后,卡耐基满怀喜悦地返回纽约。

对卡耐基而言,友谊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而他对增进友谊也是全身心地投入的。

如果一个男人孤独地在社会上生活,身边没有一个能够信赖的朋友,他的事业是肯定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