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养好五脏不生病
34401000000005

第5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是指保证和维持人体完成各种机能活动及祛邪抗病、修复损伤的物质。人体免疫力属正气的范畴,正气即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以先天之精化生者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气(氧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元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肺为卫气之本。当然,肝的舒畅,乐观的心情,坚定的意志,对提高免疫力也同样有重要作用。

五脏之病多源于气虚

在人体所有的气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五脏之气。因为五脏是转化、生成和储藏精气的,精气是生命的核心。

很多人看中医时,会听到“气虚”这个概念,气虚主要还是以元气虚弱为主,就是说一个人的免疫力不强。很多亚健康人群就是气虚了。

“气”具有固护体表、抵御外邪的作用。一旦气少了,不仅声音低,且气虚不能固卫,出汗就多,抵抗力减弱;也更容易被风寒侵袭,患上感冒,几个星期不见好。或者刚好一阵,淋了场小雨或睡觉没盖好被子,又病了。这主要是因为气虚的人抵抗力不强,稍受风寒,感冒很容易再犯。

气虚感冒的人大多发热不明显。发热其实是正气和邪气激烈斗争时的外在反映。正气不够强,打都打不起来,只在小范围里表演一下花拳绣腿,当然不会发热。就算发热,也是低热,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老年人感冒一般都以低热为主,缠缠绵绵的,就是因为年纪大了,元气少了,气虚了。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补气。

其实,气虚和气虚体质不一样。气虚是中医的一个证型。比如,你这段时间因为生病了,就会出现气虚的症状,等你病好了,就不虚了。但气虚体质是一个长期气不足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总是把累挂在嘴边,说几句话就喘不过气来,还总出汗,但又不觉得热,那就应该是气虚了。

那么,气虚通常是怎么形成的呢?俗话说,久病卧床伤气。有病不去治,尤其是五脏的病,当然会伤气了。或者一天没事做,总是喜欢睡懒觉,也会伤气。

还有什么原因呢?营养不良是一个主要原因。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你吃不好,你的身体就容易虚。比如说,有的时尚女性为了减肥,只吃蔬菜和水果,不敢吃饭,结果出现月经紊乱或过早绝经,甚至早衰,这就是因为气血亏虚造成的。尤其很多女孩子,上班的时候,一点气都没有,都萎萎缩缩地坐着,好像是生病了。其实她不是病,是因为营养不良,伤了她的气,这叫做气虚。

另外一种就是过度劳累。中医讲:“劳则气耗”。劳,包含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度劳累,超过了身体的负荷,就耗伤了精气。有些上班族经常熬夜加班,能量消耗太过了,又没有时间去调补,气必然会越来越少。过度运动也会表现为气虚。尤其在运动后出汗,又被风吹到,很容易感冒。感冒就得调用元气,久而久之,储藏的元气也被消耗了。

所以,出现了气不足这个情况,你就得考虑,自己是在哪个方面出现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讲怎样保养五脏的气。

保养心气

●心气不足的表现

五脏之气中,心气最重要,所以一定要养护好我们的心气。压力劳累袭来,加上生活习惯越来越不好,一些中年人会因为心脏疾病而猝死,导致英年早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体的心气不够。很多中年人到了40岁以后,就会觉得心气不足,疲劳而力不从心,四肢无力。

心气不足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就是话说多一点、稍微劳累一点,就觉得心慌,气不够用。说话多了心慌,动多了心慌,这是心气虚的一个信号。这时就要注意保养你的心气了。

●保养心气需要静养和慢养

因为你生活和工作节奏快了,心气耗散就会变得很大。所以你应该快的时候就快一些,但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比如,上班的时候你快节奏工作,那么下班了就要放慢节奏,进行静养。在食补方面,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人参是保养心气的好药材

心主夏,夏宜补心气。夏季阳气最盛,是大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病情稳定的季节,适当服用人参以补益心气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人参是补益心气的最好药物,尤其是动不动就出汗的心脏病患者,更应在夏天服用人参。只要患者饮食基本正常,舌苔正常(薄而干净),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有不同的品种,一般来说夏天进补以性凉味甘的生晒参为宜,5年参即可。剂量是每天5克,将人参切片或切段,先放入瓷碗中,加入大半碗清水,然后盖上盖子,放入加好冷水的锅内,用小火隔水蒸煮一小时左右(注意不要把水烧干),倒出参汁,温服,早晚各一次。一次剂量一般可以反复蒸煮3~5次,直至药汁极淡为止。但应注意寒凉体质的人不宜。

如果舌红、苔少、口干或大便较干的人可选用性凉生津的西洋参,也可酌情选择生晒参和西洋参一起服用;如有畏寒、大便较稀、四肢欠温、舌质淡胖的,则宜用性温的红参。在感冒或有其他急性病症的时候,宜停服。

●心脏不好,酸味食物是良药

心脏不好的人在情绪激动时,心气易涣散,容易导致心脏病突发、血压升高。酸味的东西具有收敛作用,能有效阻止心气太过涣散,保护心脏,防止心脏病突发。因此,最简单的做法是:买些山楂干备着,当情绪波动时,就慢慢分几次嚼碎10个山楂,可以疏肝解郁,让心情平静下来。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可以用山楂泡水喝。如果把山楂干粉碎成粉末状食用会更好吸收。还可以在烧菜、炖汤的时候放入山楂干,能起到收敛心气的作用。

心脏不好的老年人饮食原则就要酸多咸少,也就是说,平时的饭菜中让醋出点头,盐和酱油少放一些。平时除了山楂,酸味的水果,比如李子、梅子、柑橘等都可以适当吃些。需要提醒的是,胃部容易反酸的人,不要多吃酸味食物,否则胃酸变多,对胃不好。

保养肺气

肺气虚有什么特点呢?肺气虚的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动、不想动。动了以后就觉得气短,人显得很乏力,没有精神。

首先,要养好肺,情绪要开朗。因为悲则伤肺。《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悲悲凄凄伤到肺,才早逝的。

其次,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排便需要肺气的相助,如果没有肺气向下通降的推动作用和布散津液的润滑作用,排便就会很困难、费力,甚至便秘。相反,便秘的话,大肠经就不通,导致肺气堵塞不通,难以向下通降,气逆而上,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因此,通便、防止便秘、保持肺气宣通,是养肺的重要方面。

肺气不通,我们怎能坐以待毙?鼻唇沟处的迎香穴,正好大肠经经过,只要有规律地刺激,就可流通气血,畅通大肠经。方法是:并拢食、中、无名指,用指肚有节律地轻敲。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容易产生蠕动的时间,此时按上述方法做个几分钟,可立即产生便意。便通则肺气亦通,整个人体的气机也会顺畅。

最后,治肺气虚,古方人参胡桃汤很管用(人参、胡桃仁、生姜)。根据此方,我们变通一下,这样就更方便了。方法是:取核桃30克、冰糖15克,炖半小时后服用,每天早晨服一次;也可用核桃仁1~2枚,生姜2片,一起放在嘴里细细嚼食,每天早晚各一次。

保养肝气

肝气虚的表现是精神委靡不振,特别没有朝气与活力,而且两胁肋间也很不舒服。中医讲肝为疲极之本,过度疲劳就容易引起肝气虚。因此,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血。肝主春,春天万物生发,宜养肝气。《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里所说的广步于庭,就是在庭院里散步。冬去春来,阳气生发,万木争荣,清晨早起散步,是保养肝气很有效的方法。

春日虽气温回升,但寒气未尽,所以早晨散步时大家要适当多穿衣,不要穿得太单薄了。另外,穿衣要求舒适,衣服太小、过紧或衣料太重,都会有碍散步行走。

散步时,步履要做到从容和缓,心里不慌,脚步不乱,每步的距离要差不多,犹如闲庭信步,轻松缓慢。这样有利于气血通达,百脉流通,内外协调。散步不拘形式,可快可慢,可多可少,宜酌情而定,量力而行。做到形劳而不倦,汗出而微见,气粗而无喘。散步时还可配合擦双手、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更有助于郁滞宣畅,气血和通,春阳生发。

保养肾气

当肾气虚弱时,神疲、乏力、脉弱是肯定的。肾气虚最大的特点就是气短自汗、腰酸腿软,小便多。那么这时你就要好好保养你的肾气。

首先,房事要节制。房事不节制对肾精、肾气的伤害非常大,尤其夫妻到中年以后,一定要注意房事的节制与和谐。

其次,不要用脑过度。肾生髓,脑髓靠肾来生长,用脑过度便会伤肾气。比如很多头晕、健忘并不是脑的问题,而是肾虚了。因此用脑过度,必须益肾,单纯健脑是不行的。补脑食品有核桃、桂圆、板栗、黑芝麻、枸杞子、花生、豆制品、南瓜子、鱼等。建议上班族和老年人每天都可以吃两三个核桃和桂圆,但不要多吃,以免上火。

再次,我们还要注意腰的保养,不要伤了腰,因为腰里边藏着肾,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地方。久坐伤肉,因此对于办公室一族来说,要勤起来活动活动。大家困了累了还要经常伸腰,起到按摩内脏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

最后,养肾要穴常“滋润”。经常用手按摩下丹田、关元穴(脐下三寸,你自己的四指并拢即为三寸),同时另一只手在后背按摩命门穴、腰阳关(在腰部,身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有助于养肾。还可以经常搓腰眼。大家看电视时坐直身子,不倚靠,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当我们双手叉腰的时候,从后面能摸到腰间的骨头,这就是髂嵴,髂嵴正好与人体的第四腰椎棘突相平。然后,从正中线开始量出一个手掌再多一点的距离,便是腰眼穴所在),然后用力上下搓120次(一上一下为一次),或以热为度。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腰眼处,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保养脾气

脾为后天之本,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年老之人,禀于父母的先天之肾气已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则全靠后天水谷之充养。医院中,你仔细观察,老年患者中凡是胃口不好,吃得很少的人,大多是一副形衰神疲的样子;胃口好消化好的人,病情随之稳定或好转。

脾气虚的表现就是不想吃东西,吃下去不消化,中医叫做食少腹胀,这时候就要健脾。脾气虚大多是因为饮食不节造成的。饱一餐、饿一餐,东一餐、西一餐的,脾胃的气机都给弄乱了,人的正气就会大大减弱。所以,吃太多、吃太少都不好,吃七八分饱即可。

其次是寒温要协调,饮食不要过凉,也不要过热。太烫了,容易得食管癌、胃癌;太凉了容易导致脾胃阳虚。因此,夏天不要贪喝冰镇的水、饮料,最好喝常温的饮品;不要喝太多凉茶,以免损伤胃气;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吃。

脾主长夏,我们在长夏尤其要注意养脾气。夏季阳气盛,易上火,进补应以清补为主,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饮食可选用绿豆、西瓜、丝瓜、冬瓜、黄瓜、番茄、鸭肉、草鱼、鲫鱼等,以及药食两用的银耳、莲子、山药、陈皮、山楂等。在夏天用金银花、乌梅、麦冬、菊花等煎汤代饮,有益心脾健康。对于胃口不好、舌苔厚腻的人群,应结合健脾化湿的方法,选用山药、党参、茯苓、西瓜翠衣(西瓜皮)、扁豆等。

保养五脏之气最重要的三大纪律

1.避寒就温。中医讲,“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为肾是我们之气的根,所以尤其不要让我们的腰受凉。

2.荤素搭配。摄入优质动物蛋白质(鱼、蛋、禽、瘦肉),还要吃一些高热量的东西,像米和面之类的,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

3.充足的睡眠是气血恢复的最好方法,每天应睡7~8小时。

看中医前六不宜

1不宜喝牛奶、豆浆,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造成误诊。

2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使舌苔变黑,易误诊。

3不宜饮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酒、饮料属于热性,易使气血运行变快,舌质变红,脉搏加快,影响诊断。同样,过热过冷的食物也是如此。

4不宜喝咖啡、吃橘子和黄色食物,会使舌苔变黄。

5不宜饭后就诊,饭后舌苔会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也会误诊。

6不宜在剧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这时会影响医生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