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
34388900000043

第43章 唐(2)

贞观四年八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再次做了宰相。李靖虽然身居富贵,却为人厚实,态度恭谦,从不盛气凌人,被唐太宗誉为“一代楷模”。贞观八年(634)正月,唐太宗命李靖等13人分行天下,巡察各地。李靖为畿内道大使。十一月,因足有疾,李靖奏请辞去宰相职位。唐太宗准奏,并给他特殊礼遇,只要病情好转,每两三日可去政事堂参加宰相会议。贞观十一年(637),唐太宗改封李靖为卫国公。

此后不久,占据青海的吐谷浑进犯边关,唐太宗决定大举讨伐吐谷浑。因满朝武将无人敢担此重任,唐太宗便对侍从说:“李靖能再次出任将帅吗?”已经64岁的李靖得知后,主动请求出征讨敌。唐太宗遂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大军数万分五路直逼吐谷浑。李靖采纳侯君集的建议,分兵两路,不顾粮水短缺,紧追不舍,终于击溃吐谷浑王伏允。伏允逃人大漠后,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而死,吐谷浑遂举国投降。李靖全胜返朝。

在征讨吐谷浑的战争中,盐泽道部管高甑生延误军期,被李靖以军法论处。为报私仇,高甑生归朝后诬告李靖谋反。后来唐太宗以诬告罪将高甑生流放边疆。此事在李靖的心中留下了一些阴影,此后,李靖闭门不出,杜绝宾客。贞观二十三年(649)初,李靖病情加重,唐太宗曾亲自前往探望。五月,李靖病死于家中,时年79岁。唐太宗特命将他陪葬昭陵,把他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

窦建德

窦建德(573~621),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人。窦建德仗义疏财,征战沙场,以义用兵,建立夏国。但他多受谄言蛊惑,未能明辨是非,最终导致灭亡。“

隋大业七年(611),隋炀帝杨广东征,窦建德应召入伍,被任为二百人长。当时,与窦建德同县的孙安祖也被选入军中。但他不愿入伍,被县令处以鞭刑。孙安祖杀死县令,投奔了窦建德。窦建德劝孙安祖收罗人才,图成大业。随后,窦建德帮助孙安祖聚集贫困农民和拒绝东征的士兵几百人,占据漳南县东境方圆数百里的高鸡泊,举兵抗隋。

当时,清河谕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一带起义,往来漳南一带。地方官怀疑窦建德与这些起义军有来往,派兵杀了窦建德的全家老小。窦建德怒火中烧,带领手下的200名兵士投奔了高士达。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所杀,他手下的几千人马都归到了窦建德的军中。高士达听从窦建德的建议,带兵进入高鸡泊,养精蓄锐,势力逐渐壮大,拥有上万人马。窦建德与兵士同甘共苦,因此深得人心。

大业十二年(616),隋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来征讨高士达。窦建德提议由高士达留下看守阵营,自己选精兵7000人前去抗郭绚,后大破敌兵。从此,窦建德所率义军兵威大振。

郭绚兵败后,隋炀帝又派太仆卿杨义臣率兵万余前来剿灭起义军。杨义臣先歼灭了张金称的部队,乘胜大举进攻高鸡泊。窦建德建议高士达避其锋芒,到时再伺机而袭。高士达没有听从,自率精兵抗击杨义臣。窦建德于是亲率部分精兵在险要处把守。不几日,高士达兵败被杀。窦建德寡不敌众,带百余人突围而去。后又招集散亡,重又组织起队伍。

大业十三年(617)正月,窦建德在河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称王,号“长乐王”,年号丁丑,设置官属,分治郡县。七月,隋炀帝派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率兵三万征讨。窦建德战败薛世雄,进兵河间(今河北河间)。围城数日,河问成内郡丞王琮出城请降。次年,窦建德称夏王,国号夏。

唐武德二年(619)二月,窦建德带兵围攻宇文化及所在的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破城后,诛杀宇文化及一伙。八月,窦建德攻克沼州(今河北永年东南),随即迁都于此。他劝课农桑,对恢复河北的生产有积极作用。

武德二年,窦建德起义军发展迅速,除原有冀、定、瀛、恒、博、易六州之外,还先后攻克邢、贝、沧、洛、相、赵、黎、卫八州,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强盛一时。

武德四年(621),唐军大举进攻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出兵相救,以免唇亡齿寒。三月,窦建德之部与唐军相持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窦建德屡战不利。

五月,窦建德屯兵汜水(今河南汜水西),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进行决战,李世民的部队几次袭击得手,窦建德之军大败。激战中,窦建德身负枪伤,只身杀出重围,逃到牛口峪(今河南汜水西)被唐将抓获。七月中,窦建德于长安被斩。

唐俭

唐俭(579~656),唐初名将。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阳曲)人。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的孙子。父唐鉴,隋朝戎州刺史。

隋末时,唐俭与李渊同管禁卫军,两人交情甚好。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唐俭私下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说:“现在隋王室昏乱,可以乘势大乱天下,取而代之。”李世民回去后告诉了李渊,李渊密召唐俭,唐俭详细地向他分析了当前形势,以及立业的可行性。

高祖李渊建唐后,任唐俭为先禄大夫,封晋昌郡公。武德元年(618),又升唐俭为中书侍郎,加授散骑常侍。

唐高祖在位时,北方刘武周率众起义,进犯中原,高祖派唐俭及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等率兵前往征讨,两军对阵,唐军大败,唐俭与李孝基、于筠等人均被捕。在这之前,独孤怀恩曾与他的部下元君实谋反,这时正巧元君实被捕后与唐俭关在一起,元君实对唐俭说:“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当初独孤怀恩起兵的话,何至于今日。”不久,独孤怀恩逃出敌营,又掌管了兵权。唐俭担心独孤怀恩会反叛,命亲信带密信上报朝廷,恰逢高祖要去独孤怀恩占据的地方,见信后大惊,急忙返回京城。后唐俭等人生还,高宗对唐俭大加赞赏,授他为礼部尚书,封为莒国公,并将其画像挂于凌烟阁。

贞观初年,突厥族屡犯边境。唐太宗派唐俭前去说服突厥族首领颉利可汗,突厥军亦有归降的打算,因而戒备松懈。唐朝大将李靖趁机率兵深入,一举全歼颉利可汗的军队。唐俭也趁两军混战之时,脱身还朝,因功授为户部尚书。后来,唐太宗又封唐俭为光禄大夫。

显庆元年(656),唐俭去世,终年78岁。

刘弘基

刘弘基(582~650),唐初名将。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父刘升,隋朝时任河州刺史。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依赖父亲的名声当了一名右勋侍。

李渊镇守太原招兵买马的时候,刘弘基投到李渊门下。他看到李世民气度不凡,于是真心实意地做事,主动接近李世民,因此深受重用。此后刘弘基跟随李世民,攻克西河(今山西汾州),进攻霍邑(今山西霍邑),打败隋朝大将宋老生。刘弘基因功拜为右光禄大夫。

起义军打到河东(今山西蒲州镇)的时候,刘弘基带领1000人先渡过黄河,攻克冯翊(今陕西大荔),被任为渭北道大使。刘弘基以殷开山为副将,向西扩展,占据了扶风(今陕西岐州)一带,兵员增至六万人,于是南下渡过渭水,屯兵于长安老城,对隋都长安形成直接的威胁。由此声威大振。此后,刘弘基的这一支方面军率先挺进隋都,首战告捷。李渊特别高兴,赐马20匹。攻克长安之后,给他记第一功。

李渊建国之初,胸怀一统天下大志的李世民亲自带兵,四出征伐。刘弘基作为李世民的左右手,马不停蹄,身不离鞍,始终追随着李世民。刘弘基被拜为右领都督,封河间郡公。武德元年(618),拜刘弘基为右骁卫大将,并宣布以元老功臣的资格,今后如果犯法免其一次死罪。

当时山西一带仍有较大的对抗势力——宋金钢。李渊派刘弘基征讨宋金钢,最终失利。而后又跟随李世民再战宋金刚。这一次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先屯兵于柏壁(今属山西),了解敌人的动向之后,弘基率领2000兵卒从隰州(今山西隰县)到达西河(今山西汾阳一带),截断敌人的退路。其时敌军连日向他挑战,但他坚壁高垒,拒不应战。宋金刚无可奈何,迫于粮草不继,只好引军退去。这时刘弘基却率骑兵出城追击,在介休(今山西中部)城外与李世民的军队相会,一起攻打宋金刚,大破其军。刘弘基得封任国公。此后又跟随李世民在沼州(今河北邯郸市)讨伐刘黑闼,回朝后授予井钺将军。适逢突厥入侵北部边境,刘弘基又率步骑一万人出征抗拒突厥,并且长期屯驻于边疆。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刘弘基特别照顾,但他在李孝常与长孙安业的谋反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撤职除名,一年后又启用为易州刺史,恢复爵位。贞观九年(635)改封为夔国公。后以年老为由申请退休,授辅国大将军。李世民出征辽东时,又启用刘弘基,让他担任前军大总管,在驻跸山打击高延寿,终以力战建功,因而太宗李世民屡屡给予慰劳。

永徽元年(650),刘弘基病卒,享年69岁。高宗李治为他举哀,停止三日早朝,赠开府仪司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襄”。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585~658),唐初名将,二十四功臣之一。名恭。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贞观年间,历任右武侯大将军、宣州刺史等职。谥号“忠武”。尉迟敬德于隋朝末年参军为官兵,多次随军出征,以勇敢善战见称。后归降唐朝,在秦王李世民帐下为将,不仅屡立战功,而且在玄武门之变时果敢多智,为李世民即位立下了不世之功。

一、诚心归唐多建奇功

隋大业十三年(617),马邑人刘武周聚众造反。尉迟敬德看到隋朝政治腐败,于是投奔刘武周,被任为偏将。

武德三年(620),李世民带兵征讨刘武周。刘武周命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介休(今山西介休)抗拒李世民,结果,一日八战,李世民大胜,俘斩宋金刚兵数万人,宋金刚轻骑逃奔突厥。尉迟敬德收拢残兵,坚守介休城。李世民围而不攻,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入城劝降,于是敬德与骁将寻相举城归唐。李世民十分高兴,赐以歌舞盛宴,任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此后便随李世民开赴洛阳前线,征讨王世充。

一天,秦王特邀尉迟敬德一同外出到榆窠一带打猎,此处已靠近敌方的前沿地区。没想到敌方早已发现了他们,以为是偷袭之兵。王世充带领步骑兵数万人来战,骁将单雄信挺枪跃马直取秦王。尉迟敬德一看情势危急,来不及细想,拍马迎战单雄信,将其横刺落马,而后奋力保护秦王突出重重包围,又率骑兵返回来与王世充交战,结果王世充兵众溃败。尉迟敬德生擒敌将陈智略,俘虏其排稍兵6000人,大胜而归。自此,秦王更加信任尉迟敬德,两人感情更见深厚。

尉迟敬德有一项独特的武艺是善于解稍(长矛,即槊),并且夺取敌稍予以反刺,常常单骑冲入敌阵,敌方稍兵群起攒刺,始终伤不了他,故而那天遭遇王世充的突然包围时,他出入重围往返无所阻。

尉迟敬德随秦王征讨窦建德时,秦王先将李勋、程知节、秦叔宝几员大将埋伏于山畔,后与尉迟敬德前去挑战。秦王持弓箭,敬德使稍,二人直抵窦建德的营垒前,大声呼说“大军来了”!敌方大受惊扰,仔细一看却只见二人,于是派出数千骑兵追打。秦王一边后撤一边放箭,射杀数十人,尉迟敬德也挥稍击杀十多人,逐渐将敌将骑引入埋伏圈内。此时,一声发喊,李劫等将士突然杀出,全歼敌军。

此后,尉迟敬德又随秦王讨伐刘黑闼。刘黑闼军袭击李劫,秦王带兵攻刘黑闼军时迂回到其阵地之后,以此来解救李勋。没想到刘黑闼的后续部队源源而来,从四面包围了秦王的小股队伍。尉迟敬德在另一处战场上听说此事后,率壮士飞马赶来,打进包围圈,又带秦王等人突围。敬德一马当先,大破敌阵,秦王李世民与江夏王道宗乘势冲出。后又攻打徐圆朗,尉迟敬德每战有功,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二、辅佐秦王扬威玄武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当了皇帝之后,欲确定太子以继承皇位。按照常规应立长子李建成,但次子李世民在建国前后的征伐平乱中功劳最大,他也曾对次子有过承诺。就在他举棋不定之时,长次之间争夺接班人位置的斗争已经白热化了。

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结为一党,企图谋害秦王李世民。为此,李建成秘密拉拢人,他派人悄悄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器具,并附信一封,表示愿与交为朋友,相互关照。尉迟敬德见到来信和礼物之后当即回绝了建成,建成大怒。事后尉迟敬德将此事报告了秦王。

这件事使秦王进一步看到了尉迟敬德感恩相报的义气,同时也引起了另外一方李元吉的嫉恨。李元吉命令壮士伺机刺杀尉迟敬德,终未得手。李元吉又在高祖面前反复讲述尉迟敬德的坏话,捏造罪名说得高祖信以为真,下诏逮捕了尉迟敬德,准备问成死罪。秦王以事实一一驳斥虚假的罪名,终于使尉迟敬德无罪释放。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侵扰边镇,李建成向高祖推荐李元吉领兵出征,预谋请秦王到昆明池来一同为四弟饯行,在宴会上杀死秦王。尉迟敬德得知了这一阴谋,立即与长孙无忌去禀告秦王,劝他先发制人,不然危在旦夕。秦王犹豫不决,尉迟敬德再三相劝。后又找来侯君集,连夜劝进。终于,秦王决定行动。接着,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又一同把房玄龄、杜如晦召进秦王府。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决定立即动手,其时已是六月四日的凌晨。

早上,秦王带尉迟敬德等九人到玄武门。其时高祖派人去召集文武大臣。李建成与李元吉走到临湖殿时,发觉情况异常,拨转马头想退回自己的宫府。李世民当即呼唤他们回来,李元吉在马上张弓搭箭欲射李世民,但是仓促之间因过分紧张,三次都没有拉开弓。而李世民则只发了一箭,即将李建成射死落马,李元吉拍马便跑,李世民随从一齐放箭,李元吉落马。这时,李世民的坐骑在树林里被枝权挂住了绳索,急切问拉不出来,李元吉跑过去抢夺李世民的弓箭,两人扭打起来。尉迟敬德骑着马跑过来大声呵斥,李元吉急忙往武德殿跑去。尉迟敬德紧追不舍,将李元吉杀死。李建成府中将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率精兵两千赶至玄武门,杀死了屯营将军,想把守玄武门以援救李建成。这时,尉迟敬德手提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登在高处让府兵看,于是,府兵将士纷纷逃离。

李世民看到玄武门前的局面基本稳定,但恐宫中有变,便命尉迟敬德人宫保护高祖。尉迟敬德披甲持矛迅速入宫。他把玄武门兵变的情况报告了高祖,然后请高祖手书命令,令各路军队一律听从秦王的指挥。此令一出,各处的局部战斗很快平息。

在这次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从策划到行动始终都坚定、勇敢。因此高祖赐给他大量珍宝。秦王在宫里主持政务,授尉迟敬德为太子左卫率。论功行赏时,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为一等功,各赐绢万匹,另外又将齐王李元吉的府第财物全部赏给了尉迟敬德。

三、功高自傲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