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琉璃慧光
34356700000005

第5章 十二大愿的中心愿第六七大愿

玉琳国师的故事

业力与愿力

阿姜查的微笑

佛是大医王

药师佛带给人的现实利益

修行的根本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痖。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药师佛第六大愿说,愿我来世成佛的时候,若有众生身体残缺不全,五官不正,丑陋顽固愚昧,或为聋子、盲人、哑巴、瘸子、驼背、患白癞病、癫狂,被这些病苦所缠绕逼迫,只要能听闻我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诚心念诵,这一切都能得到救治,一切都能够变得端正聪明,五官完整,身体完备,没有任何疾病痛苦,所有的疾病全部去除治愈。

第六大愿、第七大愿,刚好处在十二大愿的中心,是十二大愿的中心愿,也是世间修药师法最得现实利益的,也是最为世人所看重的。

我们这里有许多人看过佛教影视连续剧《再世情缘》,讲的是清朝初年的事。故事的主人公玉琳国师,是清朝顺治皇帝的老师。而他的前世便是诸根不具、挛躄背偻、丑陋顽愚。他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非常善良,修行佛法以后,明白这皆是自己往昔恶业所显,于是寻师受持药师法。后转世为玉琳国师,智慧殊胜、诸根聪利、相貌端严,因修了药师佛的法而端正黠慧。

所以今天的人美容,往脸上抹什么,吃什么,真的不是很重要的,那是因果所在。在大菩萨中,地藏菩萨非常相好庄严。为什么呢?地藏菩萨发愿,久远劫度脱一切罪苦众生。因三恶道的众生最丑陋,所以,地藏菩萨得相貌庄严果。长得漂亮有很多的办法,在佛经里都有,你去学。玉琳国师的故事就在告诉我们,药师法可以让我们端正漂亮。用鲜花供佛,也得漂亮。“今世美貌为何因?上世采花供佛人。”这也是因果。

药师佛的愿力不可思议,然而今天的世界依旧还有这么多的残疾人,得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不是与药师佛的愿相背吗?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佛法是不违背因果的。凡有所缺陷,皆在果报之中。有些果报当下是没办法改变的,比如说身体的残疾,这一世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问题的关键是看果报的长短。可能是好几辈子袁也可能是好几个大劫,每个人都不能从这个果报的状况下逃脱出来。

佛是以智慧方便来救脱人,告诉你因果的法则,让你如是因得如是果。至于这个因果能持续多长时间,问你自己,果报的长短皆因你的心转变而定。你的心什么时候转,果报什么时候结束;你的心不转,果报一直在。因为你还在往里续,就像烈火一样,你不断地往里加柴火,这个火一直也不能熄灭。你不断地往业力里面增加罪孽,这个业什么时候能消啊?消不了。只有当你转念的时候,就是釜底抽薪才行。佛教所说的法是种善因得善果,不是不论因果,而是让你在恶业的状况下,种得一个善的种子,等它未来际结果的时候,就会帮助你转化恶业。

佛法是让你认识因果,对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忏悔,然后修行,进一步去发愿,这就能很快地起一种推荡之力,让你的心念去转化,然后来转化你的命运。

发愿便是一种主动改造自我的行为。我们没法去问自己未修行以前,上一世,乃至于更久远前,到底造了多少恶业?这已经在果上了。那我这个恶业怎样来转化呢?你现在只有种善因,然后去改结果。往昔我已经没办法参与了,但是未来属于我自己。我发了一个什么样的愿,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给自己的生命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这是非常重要的。

发愿是非常主动的行为,愿的持续性能产生一种力量即愿力。愿力不断地化成人生方向的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推动进一步的行为。行为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愿力,这就不断地产生能量上的良性循环。当有了足够的力量,把业力推荡了以后,才能改变生命的轨迹,把恶业转化掉,以至于原本一个很大的恶业,用一个很小的方式就表现了。

比如说年纪大的人,被车碰了,摔跤了,这通常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往往是轻描淡写地就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你没有办法知道自己这辈子究竟能出什么事情,你只在善因上努力去做就行了,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不要再往里追加恶的种子。人往往一遇到问题了,心就往自私的、狭隘的方向去了,就把佛法给丢弃了。因为善果未来看不见,现实利益多明确。于是,在做取舍时,你取了现实的利益的时候,殊不知,这将伤及了你久远的利益。有智慧的人是不这样做事的,都是希望我现在去吃亏,现在去承当,那我的未来就会更好。修行者的心态,应该和世人是相反的。

那么,众生转恶业的基础力量是什么?众生凭什么能够把自己的恶业转化了?是以佛的愿力为基础,与自身的愿力相结合。两愿相结合。就是说佛的愿力达到你这里,你的愿力正好和佛的愿力接轨,然后产生一种转化。如果说只有你自己的愿力,而没有佛为众生去解脱一切痛苦的愿力作为铺垫,业海中的众生,是找不到真正解脱的方向的。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佛的愿力,而没有众生本人要解脱的愿望,那也是不能达成一致的。所以说“佛度有缘人”。

佛拣择了吗?没有。佛在发愿的时候,完全没有自我。凡是涉及本人成就的,都是建立在解脱众生的愿望上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要成佛。正如药师佛第一大愿,说我自身光明广大,那是为了照耀无量无边的众生的,因为心中是为了众生而成就的,所以,他的愿行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圆满。相反,如果口是心非,只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嘴上却说自己修的大乘法,是为了众生,这叫心中有私。私者,鬼也。心中有私,但有一点污点,但有一点违心,广大光明从何而来?怎么可能成就光明广大之身,而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呢?正因为药师佛因地里无我,所以他才成佛了;正因为他无我,所以他才得到了世间最大的快乐,是今人不能够得到的;因为他无我,他才彻底地从轮回、从死亡当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变成了一个自由人,结了佛果。这就是大因大果。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只因被妄想执著所迷,就因为念念有我。佛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念念无我。念念有我,念念有私,所以才给自己造了这么多的恶业,让自己在生生世世中饱受痛苦的煎熬。所以,药师佛在这里教给众生转业的方法遥怎么转这个恶业?转念即转业,而不是教给众生违背因果之法。念头不转,等于没有修;念头不转,业力转不了。佛发愿以无我利益众生,众生也经常“发愿”,但多是损人利己,乃至于损人不利己,这是一切痛苦和烦恼的根源。这一切来自于人们从来也不往自己的心灵深处去看,总是看别人不好,就没有回过头来,观照一下自己的状态。

泰国有一位伟大的圣者阿姜查。他有位弟子,满怀追求开悟的热忱,来到阿姜查主持的森林寺院巴蓬寺。待了一段时日,他发现这里的修行生活一天到晚就是清理环境,挑水、打扫落叶等单调的事务。他心想,我是来修行的,然而阿姜查却没有授予我任何解脱的法门,如今我竟在毫无目的地在这里扫落叶,那我的聪明才智不都在这里白白耗费了吗?于是,他开始厌倦寺院中的生活,心里变得烦躁不安,眼中看什么都不好。法师不好,一天到晚熟视无睹,看着我干了那么多活,还不赶紧教我法;这些比丘们不好,一天到晚说三道四,不干正经事;太阳也不好,让我在扫地的时候晒得那么难受;这些落叶也不好,可恶的落叶总也扫不完。他开始讨厌这里的一切,气恼的心境使他高高地扬起扫帚,枯叶和泥尘四散纷飞,一生气,干脆把扫帚往地下一扔,就准备走了。当他抬头的一刹那,看见阿姜查导师竟站立在眼前,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道。总之自己的一切行为、心理状态,都在他的上师面前暴露无遗。迎着太阳的阿姜查,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地看着他,那种笑容慈悲宽广。仅仅是看到阿姜查,他已经是惭愧得无地自容。此时,阿姜查对他说:“你的苦在哪里?是在这个巴蓬寺里面吗?”说完这句话,法师悠然转身,走进丛林,飘然而去。师父走了,他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愣住了,刚才的痛苦和烦恼已被这位了不起的上师给打断了,空了。这一瞬间,他心中只有惭愧和轻松,因为他把烦恼放下了。

故事很简单。我们每一位修行者都要认真地思考,你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究竟在何处?是落叶,是太阳,是上师,还是什么?面对自己的烦恼,你又给自己寻找了多少合理的理由?追究下去啊,不要让烦恼无奈地被自己吞进去。阿姜查的一句话,使他的徒弟看到了自己的心,从心灵纠结的活动当中一刹那走出来。因为他觉得他的上师这一刹那就应该板下脸来,臭骂他一顿,然后他就更加有理由走了。然而,阿姜查上师不是这样做的,以宽广慈悲的笑容,一直这样对待他,让他产生了一个反差,使得他从纠结困苦的心理中走出来,得以正念看清当下的实相,放下烦恼与不善。这便是当下契入佛法之中。

契入你觉得很困难吗?看到自己的心,并且放下所有的遮挡,就叫契入。其实阿姜查没有千言万语,但是他的徒弟看到了自己。当他看到自己的这一刹那,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怕的就是不断地在自己的业力、痛苦和烦恼之中下滑,给自己找了无数次的理由,就是不愿意看自己。张三错了、李四错了、老师错了,连这个庙都是错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错的,就我一个人对,那你就跟你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永远地呆在一起去对吧,没有人能够解救你。如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所以,具有强烈的出离心和惭愧心,才能和佛的愿力相应,佛的愿力才能救度一切苦厄。

这第六大愿便是与今天医院的职能相应的,换句话说,是今天的医生应当发的愿。我曾经跟医生们说过袁天天早上起来把十二大愿念一遍,一共五分多钟时间。你说没有那么长时间,那你用一分钟的时间,把第六大愿和第七大愿念一遍,就应该明了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医生了。所以,《药师经》要到医学院去讲,医科大学的学生首先要进修《药师本愿功德经》。医院的职能是使所有人的疾病痛苦,都能得到合理、适时的救治,这与药师佛发的第六大愿和第七大愿部分是一样的。可是,我们想一想,今天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今天的医院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尤其是现在,各种疾病猖獗,瘟疫四起。医学手段不断在发展,药物不断出现,然而疾病也在突破,许多的疾病年轻化,简直是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有报道八个月的孩子得了高血压病,脑出血,这怎么办?愁不死人呀!不要说还有这么多人为因素。我们去看今天的一些劣质奶粉,把孩子吃成那样子,丧尽天良!皆因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给自己深深地种下地狱的种子,自掘坟墓。

所以,我们更应该以济世救众之心,发广大慈悲之愿,普愿天下有情,皆能从疾病的苦海中出离,而得以身心安康吉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是发愿。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这第六大愿、第七大愿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中心所在。佛是大医王,专医人间的百病。其实所有医院的大厅,都应先供一尊药师佛,每一个医生上班以前,先来点一枝香。因为药师佛是所有的医生的老祖宗呀。你先供你的祖先,你为众人的事业才能够做得更加圆满。

世间普通的医生,是通过种种的手段,医人间的百病。比如,中医是望闻问切,西医是检查各种数据指标,然后是各种药物,如此这般过程。而药师佛将这一切的过程手段统统去掉。这第七大愿中,只有对众病逼切的这个救治,医院的职能和药师佛的这个愿是重叠的。至于“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这个医院不管,你拿不出钱来,我就不给你治病。而药师佛认为,除了疾病本身以外,后面的四条更重要,为人间大病,并不亚于疾病本身。因此,药师佛发愿说:“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以上所言的一切疾病统统消除。

我们可能会疑惑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或者我曾经在生病的时候,是呼唤过药师佛的名号的,为什么没起作用呢?或者是作用没有那么明显呢?同修们,那是因为我们的信力不够清净啊!把自己本有的能量给遮挡了,没有和佛相应。你念药师佛的那一刹那,你就是药师佛!之所以没有产生这么巨大的力量,是因为你心中有疑,在不断地打结。你有多大的疑惑,就打了多大的折扣,所以就无法与佛的愿力去相应,能量就不在。因信力不够,而产生疑惑。这与中国文化又应到一块了。

中国文化讲仁义礼智信,与贪嗔痴慢疑相对。仁爱之心不够,就多了一份嗔恚;义不够,就多了一份贪;礼不够,就多了一份慢;智不够,就多了一份痴;信不够,就多了一份疑。佛家说,信为道源功德母。没有信力,菩提之果是结不出来的。如果仁义礼智信都圆满了,贪嗔痴慢疑也就没有了。你有多大的贪嗔痴慢疑,便有多小的仁义礼智信。最后,当贪嗔痴慢疑包裹一个人整个的生命,仁义礼智信全都不在的时候,他就不是人了,就一定是三恶道的,因为仁义礼智信是人的基础道德。

在这六、七两大愿中,充分体现了佛教入世的伟大精神。如果人类生活不能安宁康健,却受种种苦恼,人们又如何心安乐道呢?所以,人如果想乐道修行,必须先使他们解除种种人生病苦,才能够修行入道。这是佛法非常伟大和慈悲的一面。

就六道而言,人道并不是六道的最高层,在人道的上面还有天道。然而,佛法中却说人身难得。为什么呢?因为人道最方便修行,他既不像天人应有尽有,随心所欲,没有了修行的动力;同时也不像地狱众生,时刻在痛苦煎熬之中,无法修行。试想受苦占据了生命的全部,哪里还能修行!人生充满挑战,充满痛苦,但是这个痛苦还能忍受。过分痛苦,也不能够修行。有时甚至看上去只是一个局部的疼痛,它都可能会占据人的整个生命,使得人没有机会修行。如一个人手痛,手痛也不耽误修行呀,其他地方又不痛。问题是身体任何一处的疼痛,都是全生命的感觉,你的一切行为、生活方式都会围绕着手痛而建立,而失去了生命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只有把所有的痛苦拿掉,人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修行。所以,药师佛发愿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拔除痛苦的根源,让每一个众生都安乐向道。人人若依药师法而修行,人民生活则安乐自在,社会百业兴隆,道德蒸蒸日上。

这六、七两大愿首先是面对身体健康而言的。四大不调,百病皆起。中医说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内感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于是百病丛生。在佛家更有业感缘起之说,除了上面两方面原因外,还有一个业力因果在。人在病痛中如果无救无归,便会生出种种恐惧之心;无医无药就会生出绝望之心;无亲无家,没有亲人的照顾,就会产生凄凉之心。如果病来有医,更有亲人相伴左右,病自然是容易康复的。如果在病中,再生出恐惧、绝望、凄凉之心,病情自然会日趋加重,甚至不能安享天年。药师佛的大愿,便是建立在解除人类痛苦,社会和平安宁,国土富饶丰乐上,这是药师愿的重点,也是东方主生发的含义所在。它的重点是建立在开辟人间净土上面,正如弥陀愿的重点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的重要。

药师佛知道,仅仅为众生解除了病痛,还不足以使众生安乐向道,所以,药师佛发愿,不仅众病悉除,还要身心安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做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无数次发愿,说日后一定要建一个往生堂,让每一个修行者,带着自己生命庄严的信仰和美好的想往,离开这个世界。这样的生命才是增上的。千万不要满身都是医疗管子,一身的刀痕,那样离开这个世界。今人对死亡的认识,以及医院对病人临终实施的抢救措施,都不是建立在生命真正意义上的。

我们谈早期教育时说,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后来我就谈了一个观点,我说应该从老人做起。为什么?因为老人是未来的孩子呀!这个孩子好不好,一生下来长得丑还是俊,天生来的闹人还是乖,是聪明还是愚笨,这些都怎么来的?那都要问老人是以什么方式结束生命的,生命的最后一刻是怎么想的。因为这一世的最后一个念头,便是来世的第一念。如果这期生命的终结是快乐的、是安祥的、是美好的,那么就为他的来世种下了一个好的种子。所以我们谈早期教育要两头走,老人孩子一起做,要不然的话是谈不到早期教育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谈人类的优化、优生,从哪里去优生啊?后天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前边的根基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药师佛所发的愿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哪一个阶段,仅仅是谈医药、生活的问题。

药师佛发愿,不仅为众生去除疾病,还要身心安乐,同时还要让众生有美好的生活,所以是“家属资具,悉皆丰足”。药师佛一切的愿最后都是为着让你向道修行,而不是只为着解脱痛苦。药师佛将你的病痛解除了,还将你的家庭安顿了,你一切缺少的东西全部都丰足了,再也没有不安的因素了,你剩下的事情,总该是修行了吧?所以,这个大愿的最后一句话叫“乃至证得无上菩提”。就是说,通过修这个法,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达到与佛无二无别的状态。佛是多么慈悲啊!如果这样我们还不愿修这个法门,那实在是业障太深了,太不知好歹了,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确实有很多的人在不断强调一些客观因素,说自己的环境不好不能修。所谓的环境,无非指的是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环境不好是哪里来的?难道不是自己心境造的吗?难道不是需要自己去改造的吗?因为环境不好,正要好好修行。环境不好已经在警示你,业障这么深重,缘分这么差,你还不好好修行?说环境不好,不能修行,这正好说了一句反话。而且,就修行而言,它不是一个形式的概念,说非要在家要供一尊佛像,设个佛台。固然,如果大家缘分很好,这一切都有必要。但是,当我们的缘分和环境不具足的时候,难道你就不能修行了吗?事实上,无论你处于何方,境遇如何,都是可以修行的。修行没有一个特殊的环境要求,难道在监狱里的犯人就不可以修行吗?修行的根本是观照自己这颗心,时时刻刻都可以观照,时时刻刻都可以看自己,还需要一个环境吗?你吃饭的时候可以观照,上厕所的时候可以观照,睡觉前可以观照,你没有不能观照的时候。修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还需要什么特定的环境呢?只把念经、磕头等外在的形式当成修行,剩下的都跟修行没有关系,这是对修行的一种误解。修行不分环境,遇到挫折磨难,当下正好修行,这恰是需要超越的点。

还有一些人对我说,在你这里的感觉确实很好,就是我没有时间跟你修行,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等我老了再跟你修行。我都不好意思说,你怎么知道自己还有老?你就这么自信一定能活到老?而且,他不知道就一个人而言,修行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没有比这再重要的了。因为不管你怎么样的活法,你都可以生存下来。无数的高僧大德在雪山茅洞里边,一呆一辈子,不也活得挺好吗?他最后还能虹化,彻底解决了生命的问题。而我们所谓为之奋斗的目标,到底是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还是带来了无尽的好处呢?我们认为给自己带来的无尽好处,但实际可能会南辕北辙,相去甚远。正是自己努力奋斗,为自己创造“幸福”的这个行为,恰恰给自己挖了一个沟,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这就是凡夫的人生。

说等年老了再修行,我也不了解,这个年老是多么的“伟大”?因为我们还没有老过。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看到老人的状态。他还能和你一样迈着稳健的脚步吗?他牙齿松动了,视力模糊,耳聋了,讲话不利索了,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却迷迷糊糊。我们把修行这样一个需要体力和智慧的行为交给自己的老年,这是多么不可靠啊!因为我们要拿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一个生命的超越。在我们最有力量、精力,最有人生财富的这个阶段,拿来做别的事了,没有用做对自己生命的解脱。况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活到老的。但愿我们的老年都能长命百岁,都能身体健康。

修行不分老少!趁我们还活着,让我们多观照自己的心灵。一切的善都努力去做,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一切的恶都不要去做,因为那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遥我们常常要想着别人的好处,常常要去关爱周边的人群,时时刻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感激周边的人。有一首佛歌,名字就叫《感恩》,歌中唱到:“感激斥责过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智慧;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你心智;感激遗弃了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独立;感激蔑视过你的人,因为他警醒你自尊遥感恩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慈悲是美好的世界。”因此,不管你遇到任何的挫折、矛盾,和任何一个人产生冲突的那一刹那,你都要想到他有好处的地方。你常用这样一颗心去对待人生的时候,你便超然了。一个人始终都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因为这样你不造业。要不然,你时时刻刻生活在埋怨、怨恨、忧郁之中,这就是恶业,就是生命负面能量的积累!我们上升都来不及,就更不要去积累生命的负面能量,不要再互相牵引着往下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