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众健康教育处方
34346500000297

第297章 (一)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及娩出进程中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生后窒息常为宫内窒息的继续。凡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本病是围产期婴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引起窒息的病因有:母亲因素(妊娠中毒症、大出血或休克等);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胎盘功能不全);脐带因素(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胎儿因素(早产、宫内发育迟缓、过期产、先天畸形等);分娩过程(急产、滞产、多胎、手术产或母亲应用麻醉药等)。

“健康教育处方”

1.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早期发现合并症。

2.产程中加强监护。

3.组织好复苏队伍,加强产科、儿科协作。

高危新生儿

凡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称为高危新生儿(HIGH-RISKNEO-NATE)。高危因素包括母亲过去病史中、本次妊娠或分娩中及新生儿初生时一切能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因素。

“健康教育处方”

1.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前检查质量,早期发现治疗合并症以降低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如已预测为高危儿,应使孕妇在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

2.产科、儿科医师需密切协作,及时组织好复苏队伍,准备好复苏器械及药品。加强产时监护,减少窒息发生率。

3.根据高危情况,分别在婴儿室或重症急救室进行观察治疗,加强监护。

4.加强对新生儿尤其是高危儿的访视,指导母亲做好护理工作,普及新生儿保健知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肺透明膜病主要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对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母亲患糖尿病或剖腹产婴儿。男婴多见,发病率与胎龄有密切关系,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

“健康教育处方”

1.预防早产,不足33周的不可避免早产,应给孕母肌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分娩前24小时使用,才能奏效。经上述治疗后7天内仍未分娩时,需重复给予一疗程。

2.分娩中加强监护,防止窒息。

3.认真处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糖尿病孕妇。

4.产前孕母未作预防的婴儿,在出生后半小时内给婴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以预防HMD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预防愈早效果愈好,预防量和治疗量相仿,如用天然 PS为 100~150MG/KG,如用合成的 EXOSURF滴入量为 5ML/KG。从气管插管内滴入并使 PS在肺内均匀分布。

新生儿脚气病

新生儿脚气病,即先天性维生素 B1缺乏症,以消化、神经、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重症患儿出生时即可见全身水肿,体温低下等严重症候,轻者生后可如常儿,至4~5日始发病。

“健康教育处方”

1.乳母怀孕及哺乳期间宜食糙米豆类,新鲜蔬菜及鸡蛋等,人工喂养儿应及时添加辅食。

2.抵抗力差的婴儿注意保暖及哺乳卫生,防止患其他疾病后增加维生素 B1的消耗。

3.对于患病婴儿及时补充维生素 B1.

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皮下坏疽又称坏疽性蜂窝组织炎,是一种皮下组织广泛性坏死的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如腰骶部、背部、枕部等。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败血症。冬季和寒冷地区发病较多。

“健康教育处方”

1.注意婴儿皮肤护理,保持内衣松软。

2.注意产房及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杜绝交叉感染的机会。

3.已化脓的要保持伤口清洁,每日换药2~3次,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并注意观察全身情况,防止出现并发症。

新生儿低血钙

新生儿低血钙指血钙低于1.75MMOL/L(7MG/DL)或游离钙低于0.5MMOL/L(3.5MG/DL)称为低血钙。本病是新生儿期惊厥的原因之一,以抽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累及喉肌,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多在新生儿生后3周内发病,以早产儿为多见。

“健康教育处方”

1.孕妇要注意补充钙剂,新生儿注意缺钙的早期表现,及早治疗。

2.合理喂养,如婴儿不能按标准奶方进食需要量时,应设法补充。

3.注意多在室外活动,出现抽搐者,应及时处理。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是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发紫,兼有水肿。严重者面青抽搐、胸腹硬肿,影响呼吸,常危及患儿生命。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好发于早产、体弱或伴有其他疾患的小儿。临床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服药治疗,并配合复温保暖等措施,可使病情渐趋好转。

“健康教育处方”

1.保护孕妇,做好产前检查,避免早产。

2.加强初生儿的护理,特别是早产儿或体弱儿,做好保温工作。

3.产房或婴儿室的温度要适宜,特别是在气候寒冷季节更应注意。

4.对初生后体温过低患儿,应先行温水浴后再放入暖箱中。

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脱水热,是新生儿早期由于水分供给不足所致的一过性发热,多在生理性体重减少最多时出现。以体温突然上升为主要特征,可伴有轻度不安、烦渴、尿少等表现。一般情况良好,给口服或静脉补液后即可退热。但临床须注意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发热。新生儿出生后第二至第四天多见。

“健康教育处方”

1.在母乳尚未充足之前,每次哺乳之后,喂以白开水或3%~5%葡萄糖液约20~30ML。

2.对于体温较高的婴儿,治疗的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足浴、温水浴、酒精浴等。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名脐风。是新生儿出生后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唇青口撮,牙关紧闭,甚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为特征。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

“健康教育处方”

1.普及新法接生,严格执行消毒操作,一定要做到脐带清洁护理及母亲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若遇到紧急接生无消毒用具时,可将剪刀在火中烧红冷却后断脐。

3.应把患儿放在安静的房间,减少刺激,保持光线柔和,无噪音,各种护理操作均应轻柔。

4.要注意保温,患儿双手常呈紧握状态,应注意保持掌心干燥,定期翻身,常换尿布等,并要加强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5.用3%的过氧化氢清洗脐部,然后涂2.5%的碘酊,以改善局部无氧环境,每日一次,直至伤口愈合。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以大便次数、数量增多,粪质稀薄,甚如水样为特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为多。

在产科婴儿室或儿科新生儿病房易引起蔓延。

“健康教育处方”

1.预防应从产院新生儿室开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乳汁消毒,发现新生儿腹泻时应立即隔离,在流行危急时,须把新生儿室关闭,进行消毒。

2.护理时应注意给患儿足够的液体,以防止脱水,开始可减少哺乳量,给口服葡萄糖溶液及生理盐水,供给足量的维生素C与多种维生素 B等。

3.同时勤换尿布,防止尿布皮炎和褥疮。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以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为常见病原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亦可致病),临床以神经系统先天性缺陷,各种异常分娩,产伤及颅内出血,羊水污染,产道感染等情况发病率较高,一般生后2周内发病。

“健康教育处方”

1.对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应严密观察,发现早期化脑象征,应追踪连续观察,及时报告、早日治疗。

2.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源性感染,防止化脑发生。

3.认真、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并密切观察疗效及反应,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娩出后断脐污染引起的脐部疾病。以脐部发红、肿胀、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进一步发展可致腹壁蜂窝组织炎或脓肿,不及时处理可造成败血症。

“健康教育处方”

1.断脐最好采用脐带夹,不留残端,以免延缓脱落日期,增加感染机会。

2.水液、尿液浸渍可造成感染,应勤换尿布,注意局部敷料消毒,防止衣服摩擦伤。

3.严密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异常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保持脐部清洁卫生。脐带脱落 5~10天内如发现脐窝处潮湿,可用消毒滑石粉外撒,或局部涂以酒精,保持干燥,并涂以1%龙胆紫,脐部红肿应给以广谱抗生素,有胞疮出现者应及时送往医院,切开排脓。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癫痫、痉挛等。窒息足月儿在生后1周内出现神经功能异常者即可诊断为 HIE。

“健康教育处方”

1.应监测血压及颅内压以了解有无脑血流灌注下降。

2.CT及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脑结构状况。

3.脑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发现电波抑制情况。

4.要监测各项参数变化以便正确估计病情,及时处理。

新生儿结膜炎

新生儿结膜炎多因病原菌感染而致病。可见结膜充血、流泪羞明、目眵胶黏等症,重者可见眼睑浮肿,一般没有角膜损害。

“健康教育处方”

1.避免感染,母亲应保持手指及毛巾清洁避免新生儿感染。

2.保持新生儿眼部卫生,养成卫生习惯,注意营养。

3.3%硼酸棉签(棉球)轻拭新生儿眼部。

4.出生后以0.25%氯霉素点眼,平时常用消炎眼药水点眼。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多发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晚期新生儿和幼婴的一种疾病。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腹膜炎、肠穿孔或败血症。

“健康教育处方”

1.一部分病例在腹泻后发生,应注意病后的调护工作,预防感染性腹泻。

2.对于患本病的新生儿,应禁止经口喂养,窒息儿复苏后给予营养补液。延迟开奶,开奶后如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应立即再次禁食,能进食时先插胃管,开始只喂开水或5%葡萄糖水。

3.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用1∶1(牛奶和水)稀释奶,从3~5ML开始,以后每天加喂 1ML,每次喂前先从胃管试抽乳液,如有积乳则不加量,甚或减至前1天的量。

4.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等,应再禁食直至症状消失再给奶。

新生儿低血糖症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2.2MOL/L(40MG/DL)。原来将足月儿最初3天血糖低于 1.65MMOL/L(30MG/DL),3天后低于2.2MMOL/L(40MG/DL),低出生体重儿最初 3天血糖低于1.1MMOL/L(20MG/DL),出生 1周后低于 2.2MMOL/L(40MG/DL)均称为低血糖。许多病理状态均可发生此症。表现为震颤、反应迟钝、哭声尖或弱,甚者阵发呼吸暂停。

“健康教育处方”

1.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初次化验血糖不低,也应口服或鼻饲10%~20%葡萄糖液。

2.生后2~3小时即开始给葡萄糖液,24小时内每2小时喂1次,以防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

3.对于血糖低的新生儿,不论有无症状,都应立即静推50%葡萄糖1~2ML/KG,随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如 10%葡萄糖不能维持正常血糖,可用 20%~25%葡萄糖液,仍不能维持者用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症状消失24~48小时后停药,一般用药数天至1周。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亦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较衰弱的早产儿和分娩损伤的婴儿较易得病,感染可在胎内、产时或产后。

“健康教育处方”

1.做好产前保健,及时治疗孕妇感染,产时做到无菌操作。对难产及羊水污染严重的新生儿可用抗生素治疗。注意做好皮肤黏膜(如脐带、口腔黏膜等)的护理。

2.一旦发现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患儿应立即与正常儿隔离。

3.情况稳定后应注意供给足够的营养与液体。

4.注意环境卫生及用具的消毒,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新生儿脓疱病

新生儿脓疱病,是由于新生儿皮肤防御功能差而发生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的脓疱为主要表现。

病症重的发生大疱,内含混浊液体,甚至表皮真皮联系薄弱,水泡破裂后发生全身表皮剥脱,形成剥脱性皮炎。多发于皮肤皱褶处。

“健康教育处方”

1.新生婴儿室中平时应严格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流行期可在婴儿出生时轻轻拭去胎脂,全身敷以3%六氯酚油膏,每48小时重复一次,揩抹3%六氯酚皂液可控制流行。

2.新霉素0.5%油膏或杆菌肽油膏,敷于新生儿脐周围,下腹部和两侧腹股沟。每人用油膏 1~2G,每日 2~3次,可预防皮肤感染。

3.医护人员应常用3%六氯酚皂液洗手。

4.发现脓疱患儿应立即隔离,常规消毒、排脓,放出脓液,再以75%酒精消毒1次,然后涂以1%~2%龙胆紫。

5.较重者用红霉素静点。

6.工作人员接触婴儿后,必须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分为宫内感染性和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后者于出生数日后发病,与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或其他途径的感染有关;前者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可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表现,亦有体温过低的患儿,全身发凉,不哭,不乳,萎靡,呛奶,甚则青紫、呼吸困难,合并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处方”

1.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室内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保持呼吸道湿润。

3.喂奶应少量多次,防止呛奶。

4.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定时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发生。

6.青紫者应及时供氧,贫血和周围血管扩张的婴儿缺氧时仅表现为气促及呼吸困难,应及时给氧,以免引起心力衰竭、酸中毒、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以弥漫性肺部表现及不典型全身表现为特点,多在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发病,症状常不典型,可以不咳嗽,甚至没有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普通表现,如呻吟、呼吸困难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天稍少。

“健康教育处方”

1.严密观察,早期发现,注意有无酸中毒等合并症。

2.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

3.喂奶应少量多次,防止呛奶,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给液,但液量不可过大。

4.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定时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

6.青紫者应及时供氧,贫血和周围血管扩张的婴儿缺氧时,仅表现为气促及呼吸困难,应及时给氧,以免引起心力衰竭,酸中毒、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肝炎是指新生儿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健康教育处方”

1.对肝炎患者应做好隔离工作,如餐具、便盆都要专用,及时煮沸消毒,粪便要加石灰水浸泡2小时再倒入厕所,用过的衣被要曝晒6小时。

2.医院用的注射用具要严格消毒。

3.护理人员要勤洗手,防止受染。

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通常是指因母子血型不合,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本病发生于胎儿和新生儿早期,其临床表现有贫血、水肿、心力衰竭、肝脾肿大和生后迅速出现的黄疸;末梢血涂片中可见大量有核红细胞,故又名为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多症。血清中能检查出免疫性血型抗体。

“健康教育处方”

1.RH阴性非免疫妇女娩出 RH阳性婴儿72小时内一次肌注300UG抗 DIGG免疫球蛋白。

2.对已致敏的孕妇用益母草 500G、当归 250G、川芎 250G、白芍300G,广木香12G,共研细末,炼蜜成丸,每丸重9G,孕期中每日服1~3次,每次1丸,直到分娩。

3.给 RH因子不合或 ABO不合的孕妇于妊娠期口服黄疸茵陈冲剂(茵陈、制大黄、黄芩、甘草等),对防止流产、死胎、早产及减轻新生儿溶血症等有一定疗效。

新生儿小便不通

新生儿一般生后36个小时内开始排尿,若48小时后仍无小便排出,称“小便不通”或“不小便”。小便不通的新生儿常伴有膀胱胀急,腹满疼痛,啼哭不安或尿液点滴不下。重者可造成全身浮肿,呕吐,喘满,甚至昏迷惊厥等。

“健康教育处方”

1.本病的预防应从胎孕期做起,孕妇应注意营养供给,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不可偏食,以保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盐的全面摄入,对刺激性的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等宜少吃或不吃。

2.对小便不通的新生儿应积极采用中西医内外结合法治疗,无效者可去医院施行导尿,疑尿道畸形的可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

新生儿不啼

新生儿不啼是指婴儿出生后不即时啼哭,气息奄奄,行将窒息闷绝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生后不啼,全身青紫或苍白,呼吸微弱或断续,是新生儿常见症候,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教育处方”

1.本病重在预防,通过产前母亲定期检查和临产监护措施,早期发现,以便适当处理。

2.在胎儿出生前出现心跳变慢或加速,即须给产妇吸入足够的氧气,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3.对于复苏婴儿,做好保暖工作。

新生儿不乳

吮乳是婴儿的先天本能,是生理表现。新生儿不乳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吸吮乳汁的一种病症(一般正常小儿生后6~8小时开始喂乳,喂乳前先喂1~2次淡盐水)。又称“难乳”。

“健康教育处方”

1.孕妇要注意营养,做好产前检查,防止难产、早产、羊水吸入等情况发生。

2.注意婴儿保暖保湿。一般肛温保持在36.5℃~37℃,保温的方法可根据不同条件采用暖箱、热水袋(瓶)、灯泡等。

3.注意体位及保持呼吸道通畅。不乳常伴呕吐,宜采取仰卧位以防止吐出物吸入气道,抬高头部以利呼吸。

4.喂乳、喂水时要注意婴儿的吞咽能力,不能吞咽时不能强喂,水乳潴留在口腔内不能咽下,易吸入气道。

5.注意观察面色、呼吸、两便的变化以及有无抽搐等表现。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

“健康教育处方”

1.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及辛辣食品,不滥用药物。

2.孕母有肝病史或曾分娩病理性黄疸婴儿者,除应早检查和预防外,孕期可服用清热退黄冲剂(茵陈、黄芩、制大黄、甘草)直到分娩。

3.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

4.注意新生儿体温,提早喂奶。保护好新生儿皮肤,防止破损感染,避免发生败血症而致黄疸。

新生儿大便不通

新生儿大便不通又称“锁肛”。婴儿出生后,胎粪一般都在24小时内排出,初呈暗绿色,黏稠而无臭气,3~4天后逐渐转为婴儿便,如出生后2天无大便,便属于病态了。除考虑胎热等因素外,尚需检查有无消化道先天畸形。

“健康教育处方”

1.预防新生儿大便不通,最主要的应从胎孕做起,孕妇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避免吃一些辛热香燥的食物。

2.对于素体虚弱的孕妇,更应注意营养的供给,多吃一些蛋类、蔬菜、水果、豆类、瘦肉以补充所需蛋白质、钙、铁及其他物质。

3.对一般大便不通的患儿可采用肥皂头、开塞露、甘油栓塞入肛门导便。

4.对重症小儿应预防呕吐物呛入气道。如粪便排出如线如带不绝,及粪尿不分者,应每日多次清洁外阴,以保持排便通畅及减少对该处皮肤的刺激,注意查尿。

新生儿丹毒

丹毒又名“赤游丹”,是一种急性病症。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变红,色如涂丹,形如云片,边界清楚,游走不定。

“健康教育处方”

1.本病的预防重点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感染。

2.在新生儿时必须注意脐部、臀部的清洁干燥。

3.如生烧湿疹或黏膜破损时,应及时治疗,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新生儿乳腺炎

乳腺炎是新生儿时期乳房受挤压而产生的一种疾病。以乳房红、肿、热、化脓为其主要特征,乳腺炎发生后应正确及时予以处理。

“健康教育处方”

1.切勿挤压新生儿乳房。

2.乳腺炎早期宜用热敷,同时注意新生儿营养的供给,对拒乳的患儿应静脉输葡萄糖提供能量。

3.成脓后宜及时去医院切割引流,同时密切观察小儿情况,及时给以处理。

新生儿脐突

脐突又名脐疝,多见于小婴儿,由于脐部尚未完全闭合,肠管可自脐环疝出至皮下而形成脐疝。绝大多数的患儿有自愈的趋向。

“健康教育处方”

1.断脐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断脐后加强护理,防止脐带结扎松脱。

2.脐部要保持清洁干净,勿使水湿、尿液等浸泡。

3.避免婴儿过多啼哭,以减少腹腔内压,防止脐突的发生。

新生儿水肿

新生儿水肿是新生儿时期出现的以面部、眼睑、下肢、生殖器乃至全身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轻微水肿的新生儿外表无异常变化,仅表现为体重增加,本病以第一胎出生的婴儿为多见。

“健康教育处方”

1.新生儿浮肿时应尽量使其保持安静,减少哭闹次。

2.提倡母乳喂养,同时母亲应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食含有钠盐的食物。

3.注意保护患儿,预防各种感染,如有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和处理。

4.对于先天性、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水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呕吐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为生理因素所造成,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故应及早明确病因。一般以内科原因为主,如溢奶、喂养不当、胃黏膜受刺激(咽入羊水、药物等)、感染(上感、肺炎、败血症或胃肠道感染如肠炎等)、先天性代谢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半乳糖血症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脑膜炎)等均可引起呕吐。外科原因引起呕吐一般为持续性而且严重,以食道闭锁、幽门肥大性狭窄、肠梗阻等为多见。

“健康教育处方”

1.提倡母乳喂养。

2.腹泻患儿严格隔离,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产院婴儿室或医院新生儿病室发生腹泻流行,应立即集中隔离,停止收治新病人入室。

4.产妇腹泻应立即隔离,积极治疗,暂停抱奶,对其婴儿也应隔离,并做大便培养及相应处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及混合性出血。临床可分为缺氧性及产伤性,前者多见于早产儿,后者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以臀位居多)新生儿。

“健康教育处方”

1.加强产前及产时监护,避免窒息。

2.有凝血障碍患儿,及早应用维生素 K。

3.防止快速过量扩容。

4.应用苯巴比妥、止血敏、消炎痛、维生素 E、纳络酮及激素类药物等进行预防,有待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