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34336000000070

第70章 子孝为爱

佛陀与弟子阿难进城乞讨,阿难遇见一位老父亲和一位老母亲,他们双目失明,一贫如洗,生活艰苦异常。但他们有一个极尽孝道的七岁儿子,他经常去讨食物,把好的饭菜果品拿给父母吃,酸苦变味的残剩食物留给自己吃。阿难非常称赞这个小孩恭敬孝顺父母,遂向佛陀禀报。佛陀说:“无论出家还是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都在情理之中,其功德也极其高尚难估。”佛陀还向阿难讲述了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在父母生命垂危时,他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供养父母,以至圆成正果,修成佛道。

天竺迦夷国里,有一对夫妇,志向清净,在山中修行,信乐空闲,只存一子,名叫“睒”。睒10岁时,老夫妇双双两目失明,幸睒至孝仁慈,昼夜奉侍父母。以茅为屋,以草为蓐,不寒不热,常得安适。众果香甘,泉水清凉,饮食不虞缺乏。日日群鸟作音乐声,诸兽慈心相向,并无相扰乱的意图。睒于天寒地冻时,常穿鹿皮衣提瓶取水,麋鹿众鸟亦往饮水,不彼此畏难。

有一天,国王入山射猎,见水边有一群鸟鹿,引弓而射,矢箭误中睒的胸部,他大叫一声,血流如注,命在旦夕。国王下马来到睒面前。睒说:“象因牙而死,犀因角而亡,鸟因翠毛而被捕,麋鹿为皮肉而被杀。我今因何而等死?”

国王大自悔责。睒又说:“此非国王的过失,是我自己宿业所致。我不惜自己身命,但怜我父母,年既衰老,两眼又盲!无所依靠,也当有个善养善终。我之所以懊恼,并不是为中箭流血而痛。”国王再三向睒悔过,宁愿奉养睒的父母,嘱咐他不要过虑!

国王一面嘱人看守,一面去寻找睒的父母。他们听说睒中箭,两人昏倒于地。国王便向前扶牵睒的父母,来到睒的身旁,见其已奄奄一息,父亲抱着他的脚,母亲抱着他的头,仰天大呼。母亲又用舌头舔舐他胸部的伤口,希望把毒吸入自己的口中而死,以身代子。睒胸中的毒血经母吮吸,睒便渐渐复活起来。父母惊喜,国王也非常高兴。

大家都认为这是佛陀庇佑的奇迹。国王就发誓不再射猎,领导左右从者数百人,踊跃奉持五戒十善。国王还命令国中所有目盲的父母,全部由国库供给衣食,令子女应尽晨昏定省的孝道,违者重罚。于是全国人民,因睒死而复生的缘故,互相劝勉,孝道盛行。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会愧对父母的养育恩德。自古以来,古圣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万善之门以孝为基。人人应礼敬供养尊亲如堂上活佛。

还有些“隐性的不孝”之事,看似让人同情,实则让人不安。如今有一个男孩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求学的路很漫长,是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人?

也许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无法偿还的心情。此时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留下的就将是永远的伤痕。

佛说:“为父母者,皆深爱其子女,竭力教养,虽多诸苦难,乃至命亡,亦终不弃舍子女;故为子女者,应当孝顺父母,侍奉供养。父母即是家中活佛。若有不孝父母,已是大罪,若更违反父母诫教,则堕地狱无疑矣。”

还是早一点尽你的孝心吧。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帮父母做点事。他们不求你成为达官显贵,也不求你给他们多少金钱,在他们心里,看见你过得幸福就是给了他们最大的安慰。而当你能把对父母的那份爱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父母的养育之恩大于天地,即使我们尽孝道都未必可以偿还,所以就更无理由不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