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药膳本草养生大全
34319500000021

第21章 春季养生药膳

荠菜粥

“原料”新鲜荠菜250克(或干荠菜9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将荠菜洗干净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500~800毫升左右,文火煮粥。荠菜质软易烂,不宜久煮。

“用法”每日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益气健脾,养肝明目,止血利水。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形体瘦弱,肢体浮肿,乳糜尿;肝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昏眼花,视物模糊及肺胃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二便出血,慢性肾炎水肿等。

酸枣仁粥

“原料”酸枣仁30~45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酸枣仁捣碎,用细纱布袋包扎好,加水浓煎取汁备用。将粳米人砂锅加水文火先煮粥,待米半生半熟时,加入药汁搅匀,慢熬成粥,待粥熟时,加入红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睡前一小时许,温热服食。

“功效”补血宁心,安神止汗。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自汗盗汗,心神不宁者。凡发热口渴,舌红苔黄,便秘尿黄之实热者,不宜服。

山药桂圆粥

“原料”淮山药5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15~20克,五味子3~5克,粳米30~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五味子煎水,去渣取药汁与淮山药、桂圆肉、荔枝肉、粳米同入砂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晨、晚上临睡前温热服食。

“功效”滋补心肾,安神固涩。适用于心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足心低热,心悸心烦,失眠多梦,遗精早泄,头晕耳鸣等。平素形寒怕冷之阳虚体质者,不宜服。

补虚正气粥

“原料”炙黄芪30~60克,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粳米100~1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人参(或党参)、黄芪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许,入砂锅煎沸,后改用文火煎成浓汁,取药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后将一、二煎药液合并,分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3~5天为一疗程,间隔2~3天后再服。

“功效”补正气,健脾胃,抗衰老。适用于脾胃气虚,正气亏损所致的形体瘦弱,神疲气短,心悸不宁,常自汗出,稍活动则喘促气不接续,食欲不振,久泄久痢,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慢性肝炎、慢性肾炎、低血压、营养不良性水肿、容易感冒等而属脾胃气虚者。年老气虚体弱者,常服能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抗衰延年益寿。在服粥期间不宜食萝卜、茶叶。凡心烦引冷,舌红苔黄,便结尿黄之实热证者不宜食用。

莲淮粳米糊

“原料”莲子肉(去心)250克,淮山药250克,粳米250克,茯苓2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莲肉、淮山、茯苓、粳米,分别烘干研为细末,然和合搅拌均匀备用。每次取50克,加水适量,煮熟为糊,调入适量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上、下午各服一次。

“功效”益气健脾养胃。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腹胀泄泻;以及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肿瘤病人放疗化疗后食纳减少等而属脾胃气虚者。

人参汤圆

“原料”人参5克,樱瑰蜜15克,樱桃蜜15克,黑芝麻30克,白砂糖150克,鸡油30克,面粉15克,糯米粉500克。

“制作”将人参用水泡软后切片,再微火烘脆,研成细粉;鸡油熬熟;面粉放干锅内炒黄;黑芝麻炒香,捣碎;备用。将玫瑰蜜、樱桃蜜用擀面杖压成泥状,加入白糖,撒入人参粉和匀,点入鸡油,再加炒面粉揉至湿润成馅备用。将糯米粉渗水揉成湿润粉团,分成小团,包上心子,作成汤圆。待锅内清水烧沸时,下入汤圆,煮至汤圆浮在水面后2~3分钟即成。

“用法”温热食用,适量。

“功效”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脾胃气虚所致的形瘦体弱,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心悸心慌,失眠多梦,不思饮食,腹胀便溏,常自汗出等。

淮药芝麻酥

“原料”鲜山药250克,黑芝麻15克,白砂糖100克。

“制作”将黑芝麻淘洗干净,炒香备用,鲜山药削去皮,切成菱角块,入六成热的油锅翻炸至外硬中间酥软,浮面时捞出待用。将炒锅置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放入白糖,加水少量溶化,至糖汁成米黄色,投入炸后的山药块翻炒,使外面包上一糖浆,撒上黑芝麻即成。

“用法”适量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固摄。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气短乏力,食后腹胀;小儿营养不良;肺气亏虚所致的久咳声怯,动则喘促自汗;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

胡桃仁炒韭菜

“原料”胡桃仁60克,韭菜白250克,麻油30克,精盐适量。

“制作”先将胡桃仁用沸水焯约5分钟,捞出后撕去皮,洗干净,沥干水气,韭菜白择洗后,切成约3厘米长的段,待用。炒锅置中等度火上,倒入麻油,待油烧成六成执时,下入胡桃仁翻炒至色黄,再下入韭菜白一起翻炒率熟,调入精盐,炒匀装盘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温肾阳,固肾气,通血脉。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的腰膝冷痛、阳痿不举、四肢乏力。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带下量多、质稀清冷、小便频数、夜尿尤多等。

芪杞炖乳鸽

“原料”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乳鸽1只,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乳鸽(未换毛的幼鸽)浸入水中淹死,拔尽毛,剖除内脏,洗干净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再放入黄芪和枸杞子。将炖盅放入锅里,隔水炖至烂熟,加入味精、精盐调好味即成。

“用法”吃肉喝汤,每三天炖服一次。

“功效”补气益血。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短倦怠、食欲不振、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月经量少、颜色浅淡、常自汗出、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等。

精参煨肘

“原料”猪肘1000克,黄精20克,党参15克,大枣20枚,冰糖50克,料酒、酱油、生姜、细葱、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猪肘去尽残毛,入开水锅中汆一下,除去血水腥味。将黄精、党参洗净切片,装入纱布袋扎紧口;生姜、细葱、大枣洗干净,姜切片,葱切节;冰糖入锅溶化,炒成深黄色糖汁。将猪肘放入砂锅内,注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料酒、糖汁、姜、葱、大枣、药袋,以文火煨至肘子熟烂,取出药袋,调入精盐、味精、酱油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血,滋阴。适用于气血亏虚,阴精不足所致的形体消瘦、体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足软无力、耳鸣失聪、不思饮食、干咳烦渴、自汗盗汗等。

爆人参鸡片

“原料”人参15克,鸡脯肉200克,冬笋25克,黄瓜30克,鸡蛋清1个,精盐、料酒、葱、生姜、香菜梗、鸡汤、猪油、芝麻油各适量。

“制作”将鸡脯肉切片;人参洗净,斜刀切成小片;冬笋、黄瓜切骨排片;葱、姜切丝;香菜梗切成段。将鸡肉片加盐、味精后拌匀,再入鸡蛋清、水豆粉拌匀。将锅内放猪油,烧五成热时,下入鸡片,用筷子划开,熟时捞出,沥净油。用精盐、味精、鸡汤、料酒对成汁水。将锅内放底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葱丝、生姜丝、笋片、人参片煸炒,再下黄瓜片、香菜梗、鸡片、烹上汁水,颠翻几下,淋上明油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气强身。适用于气虚所致的神疲气短,动则喘促,常自汗出,形瘦体弱,容易感冒,头晕目眩,心悸不宁,不思饮食,腹胀便溏等。

归参鳝鱼羹

“原料”当归15克,党参15克,鳝鱼肉500克,料酒、酱油、生姜、细葱、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鳝鱼肉洗干净,切成细丝;当归、党参切成薄片,用纱布袋装好;生姜、细葱洗净切碎。将炒锅置武火上,放入鳝鱼肉、药袋、清汤、料酒、精盐、姜、葱烧开,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熬熟,捞出药袋不用,调入味精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神疲气短、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妇女月经量少、颜色浅淡、经闭不行等。

人参莲子汤

“原料”白人参10克,莲子肉(去心)20克,冰糖30克。

“制作”将白人参、莲子肉放在碗内,加干净水适量泡发,再加入冰糖。将盛药物的碗置锅内,隔水蒸1小时左右。喝汤吃莲子肉。

“用法”温热服用。人参可连续用三次,最后一次连人参一起吃下。

“功效”益气健脾,养心补肾。适用于脾胃、心脾、肺肾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自汗怕风,动则喘息,不思饮食,腹胀便溏,遗精带下等。

四物炖鸡汤

“原料”母鸡1只(约1.5千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料酒、胡椒粉、生姜、细葱、味精、精盐、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鸡宰杀后,除净毛,剁去脚爪,剖腹清除内脏,冲洗干净,入沸水锅中氽一下。将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洗净,切成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生姜、细葱洗净,姜切片,葱切节。备用。将砂锅置武火上,掺入清汤,放入鸡,药袋烧开后,撇去浮沫,加料酒、姜、葱,改用文火炖至鸡肉烂熟,骨架松软,拣去药袋、姜、葱不用,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血补虚。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视物模糊,两目干涩,手足麻木,屈伸不利,月经推后,经少色淡,经后小腹空痛等。

十全大补汤

“原料”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炒白术10克,炒川芎5克,当归15克,肉桂3克,酒白芍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墨鱼50克,猪肉500克,猪肚50克,生姜30克,猪杂骨、葱、料酒、花椒、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上述诸中药用纱布袋装好扎口备用。将墨鱼发透去净骨膜,猪肉、猪肚洗净,猪骨洗净打碎,生姜拍破,备用。将猪肉、猪肚、猪杂骨、药袋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生姜、花椒、料酒、精盐、置武火上烧沸,后改文火煨炖。至猪肉熟烂时,取除药袋,捞取猪肉、猪肚、墨鱼分别切成块、片、丝,再放入汤中,调入味精即成。

“用法”吃肉喝汤,每日2次,全部服完后,隔5天再配制如法服。

“功效”补气、益血,助阳。适用于气血两虚而兼阳气不足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四肢不温、精神疲乏、形体消瘦、气短声低、不思饮食、久泻便溏、心悸失眠、经行腰膝酸冷、小腹坠胀冷痛、经少色淡、经闭不行。贫血、血小板减少、低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等而属气血亏虚者。

菊花茶

“处方”白菊花10~15克。

“用法”将菊花洗干净,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平肝明目,清热疏风。适用于早期高血压、更年期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等。

人参茶

“处方”人参5克。

“用法”将人参烘软,切成均匀薄片,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冲泡约30分钟,代茶饮服。

“功效”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宁神益智。适用于元气亏损,脾肺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气短喘促、心悸自汗、失眠健忘、不耐疲劳、食欲不振、容易感冒。各种虚损病证而见上述症状者。服饮期间,不宜食萝卜、绿豆、螃蟹和饮浓茶。

洋参酒

“原料”西洋参30克,黄酒500克。

“制作”将西洋参碎成小段,同黄酒置于瓷器内,用文火煮数十沸,取下冷却,加盖密封,置阴凉干燥处。每日晃动数下,经7日后即可开封取饮。

“用法”每日早、晚各空腹温饮10~15毫升。

“功效”补气养阴,生津除烦。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烦口渴,夜寐不宁,失眠多梦,气短汗出,体倦乏力,唇舌干燥,喉干声嘶;热病后期津伤、消渴等。脾胃阳虚,或身重、胸闷、苔厚腻之寒湿内阻者,均不能服。酒尽再添,至昧薄后取参食之。

桑椹酒

“原料”桑椹子1.5千克,粳米750克,酒曲90克。

“制作”将桑椹用纱布包好,压出汁,煮沸,待冷备用;酒曲碎为细末,备用。将粳米煮半熟,沥干,与桑椹汁拌合,置锅中蒸煮后,装入小坛内待冷,加入酒曲,搅拌均匀,加盖密封,置保温处。经14天后开封,味甜可口即成。压去糟渣,收贮瓶中。

“用法”每日早、中、晚各温饮10~15毫升。

“功效”滋阴补肾,补血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暗,两眼干涩,耳鸣失聪,听力减退,心悸心烦,失眠多梦,须发早白,消渴引饮,大便干结等。胃脘冷痛,食少便溏者不宜服。服后刷牙,以防牙齿染黑。若需要可按此用量比例扩大配制。

地黄首乌酒

“原料”熟地黄400克,何首乌500克,白酒2千克。

“制作”将上二味药加工粗碎,置于干净瓶中,倒入白酒,加盖密封,置放于阴凉干燥处。经常摇动数下,14天后开封,静置澄明即可取饮。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各温饮10~20毫升。

“功效”滋阴益精,补肝肾,乌须发。适用于肝肾阴精亏损所致的腰膝酸痛,体倦无力,烦热口渴,头晕目眩,眼花干涩,须发早白,稀疏脱落,耳鸣失聪,阳痿不举,梦泄遗精等。食少腹胀便溏者,不宜服。酒饮尽,可再添,至味薄淡后再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