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66

第66章 到大自然中去陶冶健康身心

现代城市生活给人民带来了方便、舒适,这是人类文明演进的结果。但是,城市生活让人们失去了和广漠的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从而失去了从大自然的宏大、深邃中吸取智慧之源的可能。因此让孩子走向自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

我们认为,某些现代人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那种琐碎与庸俗,也许正是整天蜗居在钢筋、水泥搭建的室内所导致的。

我们指出这一点,是因为这种结论与本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缺乏想象与诗意的人生,往往是苍白的;没有远大志向的人生是琐碎的。两者往往正是很多条件优越的孩子所必须的。

因此,我们呼吁:解放孩子吧!最好带孩子到广阔的大自然里走走,让孩子回归到广漠的天地中去,那里他们肯定能够找到真正的快乐——人类的童年本来就属于大自然。应该经常带孩子去郊野,去农村,观察各种家禽动物,观赏迷人的自然风光。与此同时,父母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与孩子做一些童话游戏,这样也可以逐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培养良好的意志和道德。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的声响,又成为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课本。

花草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用自己的眼睛赏花是进行心理按摩的好方法。一个人置身在花木之中,以花为伴,与花交友,一般都会使人心旷神怡,身轻气爽,忘记心中的不快,在一个人的心目中就仿佛绽开五彩的鲜花。孩子忧愁的时候,不妨带他去公园等有花的地方发泄一下。

这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一种弥补。

因为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已经忘却大自然这本好“书”,忘记了大自然是广阔的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方式是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例如在语言学习方面,传统教育方式丢弃了儿童独立学习语言的这一成功经验,单纯的语言思维不仅打破了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之间的平衡,而且已经逐渐导致第二信号系统源泉的枯竭。我们应该顺乎自然,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经验,让儿童回归大自然,投入周围世界宽阔而丰富的怀抱中去。儿童智慧的火花在其间被点燃,丰富的感知广泛地储存了周围世界的表象,为第二信号系统开拓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孩子接触周围世界,与认识大自然,与启迪智慧,与道德、审美教育有机结合。

(1)渐次认识大自然

周围世界是一个相对的空间,一个由大自然与社会生活构成的光怪陆离的天地。其中大自然以它特有的丰姿、无与伦比的美感,成为对儿童特别富有魅力的场景。但大自然不宜一览无余地披露在孩子面前,必须渐次地在儿童眼前揭开大自然的面纱,使大自然的美貌在孩子的心灵中永远是新鲜的,富有诱惑力的。儿童对大自然的感情也在这有意无意间日积月累地积聚起来。

(2)潜心启迪孩子的智慧

周围世界的某一场景虽然是广阔天地的一隅,但此物与彼物,甲现象与乙现象的变化及因与果的相互关系都可以激起儿童的思考。面对具体情境,感觉真切,思维就有了材料,推理就易于找到依据。这更有助于学龄期儿童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发展。

因为大自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相连,就必须与社会相通,涉及社会就包含着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因此,在引导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时,应有机渗透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美的熏陶。情境教学帮助儿童走出封闭了很久的几十平方米的小教室,来到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广袤的天宇下的大千世界。大自然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与儿童感官,有助于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第二信号系统提供丰富的资源,使儿童得到源源不断的思维“材料”,随着视野的拓宽,思维的领域也日益扩大。事实表明,只有保持两个信号系统的自然平衡,儿童的思维才会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的品质。

(3)到大自然中“玩”出智慧

孩子从一出生就主要呆在家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因此,只要孩子具备走出家门的能力,父母就应该尽量带他们出去,比如旅游、逛公园等。父母应当有目的地组织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须知,玩儿是孩子的天性。

卢梭在其巨著《爱弥儿》一书中强调,幼儿的生命力绝不软弱,而极为强壮旺盛。平常我们看到幼儿整天忙着活动,这就是生命力旺盛的最好表现。

可是很多父母认为,幼儿是幼小的,所以是软弱而未成熟的。说幼儿未成熟,这是绝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如果认为未成熟比“成熟”的价值低,这就不对。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未成熟的“未”绝不是否定性、消极性的词语,而是具有肯定性、积极性的词语。并且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未成熟”正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所谓“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我们静静地观察一下:幼儿以他们微弱的身体和精神的力量,自由自在地思考;以他们蹒跚不稳的脚步,走到雨过天晴后的屋檐下,蹲下来拼命寻找,看到小石子时就开始搜集,找到木条或小小木板,就忙着进行排列和组合……

他们的这些举动与大人的活动有什么两样?他们也在思考,也在研究,因此,他们与思想家、科学家没有多少区别。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认为,幼儿从小就具备了表现性、创造性、建构性等特质。孩子的这一系列表现毫无做作之感,就像一粒种子,正要发芽、生根,虽然还没有成熟,却充满着内在创造性的冲动。他们的动作或结果虽看起来不成熟,但是表现出无比的“活力”,父母们看了也会深深感动。

幼儿的成长,不论是知识的学习、人格的建立、身体的锻炼还是与人的交往、对美的追求,绝不是只靠言语就可以学会的,而必须让幼儿全心全意进行活动,尽情地玩儿,他们才能有真正的体会。

英国幼儿教育专家伍德女士认为:最容易吸引幼儿注意的莫过于他们的经验和视野能领略的事物和环境,而幼儿们串连这一切信息的途径就是“玩乐”。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会“玩”。

她反对父母“想要教什么”的居心,提醒父母注重幼儿的真正生命力,只要幼儿喜欢的,就让他们去玩儿、去尝试和活动。

(4)父母用心与子女沟通意见

16岁的小敏非常关心政治,对国际局势常发表一些偏执的意见。对此,他父亲的做法就是训斥:“你懂什么?这种复杂问题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小敏非常生气,气冲冲地跑出去了,根本不想听他父亲的高论。

这位父亲的做法有欠妥当。这样不能使父子间相互沟通,也不能使儿子学到关于国际局势的正确观点,更不能赢得儿子的尊敬,他只会恨父亲和坚持己见。

父亲的正确做法应是不跟青少年争论。他可以这么说:“你的看法我非常有兴趣,再说下去。”之后,他再重复他儿子见解的要点,以表示真的在听并且了解,然后,再提出他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意见跟你很不同,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这样,孩子会乐于听取的。

在此提供如何与人沟通彼此意见的有效方法:用心听对方的意见;

归纳对方谈话的要点;

不要直接批评;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子女沟通也是一样,父母首先应该站在听众立场上听取子女的意见,然后心平气和地跟子女交换意见,对子女不能明白表示出来的意见,替他们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使子女注意听父母的讲话,同时,也可赢得他们的心,赢得他们的尊敬。

用榜样去管理,发挥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孩子有一个榜样,心中就有了一个目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所以中国人把那种干坏事、不像父母的孩子叫做“不肖之子”——“肖”就是“像”。因此父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统一步调,协调立场,培养出一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