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56

第56章 科学抚摸孩子,训练孩子触觉敏感度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从生命开始的时候就接触母体的“抚触”的刺激。胎儿在子宫内和自然分娩过程中都接受了来自羊水和产道的特殊“抚触”,对孩子来说这是良性刺激。孩子出生以后,这种抚摸逐渐减少,因而缺乏足够的利好刺激。所以,父母应该经常抚摸孩子,这样能够增进孩子的安全感和喜悦的心情。

美国迈阿密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就“抚触”活动与孩子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机构。该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抚触”活动非常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能够减少哭闹,增加睡眠,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增强免疫能力。而且这种活动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心理上的互动,对孩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需求。

很多父母都比较注意对孩子视觉、听觉能力的训练,而往往忽视了训练孩子的触觉。心理学研究证明,触觉发展对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人的胚胎共由三层组成:内层发展为内脏,中层发展为骨骼和肌肉,外层形成皮肤和脑神经细胞,所以婴幼儿期的皮肤触觉非常敏感。孩子在出生时经过产道的挤压,最先受到特殊的触觉刺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吸吮乳头,接受母亲的爱抚,跟小朋友玩闹等活动,都可以进行充分的触觉训练。

如果孩子有下列情况,如剖腹产、缺乏母乳喂养、父母对孩子早期限制活动过多等,都会造成孩子触觉敏感度降低。

父母可以按照下列方面来检查孩子在触觉方面有无问题:(1)孩子在家里面对人很暴躁,说话不讲理,而到了外面则胆子很小,很怕事,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里疯”。

(2)对新环境很害怕,常常是刚到一个地方就要求父母带着离开。

(3)挑食、偏食,不爱吃菜或软皮等。

(4)很怕羞,有人就感到不安,喜欢一个人在一起,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儿。

(5)喜欢粘人和被人搂抱,不喜欢陌生环境。

(6)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受感动,大叫或大笑,害怕比较恐怖的镜头。

(7)特别怕黑暗,总是喜欢别人和自己作伴。

(8)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上学、放学都很拖拉。

(9)容易生小病,生病后便不愿意上学,常常没有原因就拒绝上学。

(10)喜欢把手放在嘴里,有时咬指甲,不喜欢剪指甲等。

(11)只要一换床就睡不着觉,不愿意换被子或睡衣,外出的时候常常担心睡觉会出问题。

(12)显得很霸道,不让别人碰他的东西,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13)不喜欢和别人谈话、玩碰触游戏,不爱洗脸和洗澡。

(14)对自己的东西过分保护,特别讨厌别人从背后接近他。

(15)不爱玩沙土和水等,很怕脏,有洁癖倾向。

(16)说话的时候不喜欢用眼睛望着人,喜欢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7)对危险和疼痛的反应比较迟钝或反应过于激烈。

(18)听而不见,过分安静,表情冷静,无故嬉笑。

(19)行为过分安静或坚持古怪玩法。

(20)喜欢咬人,并且常常咬固定的人,有时无故碰坏东西。

(21)性格内向,比较软弱,爱哭,常常触摸生殖器。这些行为可以分为五等,即:

“总是如此”得1分,“常常如此”得2分,“有时如此”得3分,“很少如此”得4分,“从不这样”得5分。

孩子的得分越少,触觉敏感程度就越低。总分不到60分的孩子属于触觉敏感度低的孩子,应该及时去咨询心理医师。

现在,我们介绍一些有关触觉的经历。

早在妈妈的肚子里,“孩子”就开始接受抚摸了。出生后,孩子更是对妈妈的爱抚百触不厌。不要小看这不经意的小小拥抱或亲吻,这可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以下介绍几种抱孩子的方法,以便训练孩子触觉:

(1)抱起侧卧的婴儿

孩子在摇床和活动床里侧着睡觉是很安全的。父母抱起孩子时,把一只手轻轻放在孩子的头颈部下方,另一只手放在臀下。把孩子抱进手中,确保头不耷拉下来,慢慢地、轻轻地抬高孩子的位置。让孩子靠着你的身体抱住,然后你的前臂轻轻地滑向孩子的头下方。让孩子的头靠在你的肘部上,他会感到一种安全感。

(2)抱起俯卧的孩子

先把一只手轻轻放在孩子的胸部下面,前臂支住他的下巴,再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臀下。慢慢抬高孩子的身体,让他面转向你,靠近你身体。你那只支撑他头部的手向前滑动,直至孩子的头舒适地躺在你的肘弯上;另一只手就放在孩子的臀下和腿部,孩子就像躺在摇篮里一样,就会感到安全了。

(3)侧着放下孩子

当要把孩子放到床上睡觉时,要让孩子躺在手臂中再放到床上去,孩子的头要靠着肘部。把孩子放到床上后,轻轻地抽出放在孩子臀部下面的那只手。抬高孩子的头部,轻轻地抽出手,然后再轻轻放下孩子的头。

(4)让孩子面向前

3个月大的孩子是比较机灵的,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面前的东西。父母可以把一只手放在他的两腿中间,用另一只手围住他的胸部,让孩子的头对看着你的脸。此时的孩子已经不再需要父母去扶住他的头了。

(5)让孩子骑着坐在你的胯部

3个月大的孩子如果觉得坐得不舒服,他就会自己调整位置;当孩子感到不够安全时,就会紧紧地抱着父母。

父母应该记住,在抱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抚摸孩子。这样做,可以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的增加。

对于小孩子来说,身体和身体的接触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心气相通的感觉,而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所以,在言语奖励的同时,如果能够再以动作辅助,更容易使孩子感动,使他们的行动更加积极化。

“握握手”就是一种辅以动作的奖励手段。从形态加以分类,它属于态度亲切的奖励方式。另外,一边摸孩子的头,一边夸奖他,往往为他们带来一种受到依赖者关爱的喜悦。

“摸摸头”的奖励方式固然可以收到即刻的效果,可是最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奖励,最好先让孩子明白:“好孩子爸爸妈妈才这样鼓励他哦!”这样才能容易使孩子接受。

“拍肩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和父母相契的真实感。专家认为:“爸爸或妈妈的手仿佛一条管道,爱和关怀借此流到孩子的身上。”同时,孩子肩头承受的重量也使他们心田深处留下印象,仿佛爸爸或妈妈的手一直停在他们的肩头上。不过,这种方式最好在私下的奖励场合使用,尤其是对于有问题的孩子。

父母要知道,奖励的主要目的是使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学习和进步。同时,鼓励的时效非常重要,不要不经意地错过时机。另外,若要加强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心灵的感觉非常重要,而这种心与心的连接点,就是这些亲切的鼓励。

许多年轻的妈妈们不禁会问:“这么神奇的抚触怎么做?由谁来做?”

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在进行这种“抚触”活动的时候,小儿应该处于半空腹、沐浴后的状态为最佳,而且应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者应摘下戒指,充分洗手,之后用婴儿润肤油或者爽身粉擦于手掌两侧,搓匀,然后做“抚触”活动,可以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进行。应该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时间为每日1~3次,从每次5分钟渐增至每次15分钟。如果孩子哭闹、不配合,应该暂时停止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头部(四节)

第一节:两手拇指从眉心部位交替向上滑动,止于前额中部。

第二节:两手拇指由眉心沿眉弓上缘向外滑动,止于太阳穴,然后依旧向上至发际。

第三节:两手拇指由下颏中央分别向外上方滑动,止于耳前。

第四节:四指并拢,用指腹部从前额中央发际插入,向后经枕骨粗隆绕至耳后乳突处轻压后止,每四拍完成后在插入发际时外移一指,以达到通过4~6次移动可抚触整个头部。

胸腹部(二节)

第一节:食指中指并拢用两指腹(或手掌外缘)由肋缘下端腋中线部位经胸前向对侧锁骨中点滑动,两手交替进行,应避免接触小儿乳头。

第二节:母亲右手四指并拢由小儿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滑动,左手加半圈,至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止。

四肢(上肢五节,下肢五节)

上肢第一节:双手抓上脚近躯干端,虎口向外,边挤边滑向远端(腕关节处),大拇指止于小儿掌心。

第二节:由近端向远端搓揉大肌肉群和关节。

第三节:两手拇指置于小儿掌心,两手交替用四指腹由腕部向指头按摩手背。

第四节:两手拇指交替于小儿掌侧由腕部向四指根部按摩。

第五节:用拇指和中指捏住小儿手指,食指在上方起固定作用,由指根部捏向指头,每个手指做五拍。

下肢五节与上肢一、二、三、四、五节同。

背部(二节)

第一节:小儿呈俯卧位,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小儿背部脊柱两侧由上滑向骶尾部。

第二节:双手拇指由脊柱两侧水平滑向两侧,每四拍后向下移动一指距离直至骶尾部止。

臀部(一节)

两手大鱼际或掌心分别按住小儿臀部左右侧均向外侧旋转按摩四拍。关于怎样充分发挥抚摸的作用,父母要善于学习,细心体会,可能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好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