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45

第45章 根治谎言:寻找说谎的根子,播撒诚实的种子

很多孩子都可能出现过说谎的行为,可是孩子说谎与成年人说谎是有区别的,父母对此必须注意。关键是父母应该特别注意怎样处理好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父母应该注意寻找孩子说谎的根子,播撒诚实的种子,塑造孩子的优秀品质。

孩子在玩耍时,无意中弄坏了东西,或闯了祸怕挨大人的骂,常想把错误掩饰起来。孩子无意中折断了花盆里的花,怕大人发现,他们通常会把折断的花扔掉。打翻了墨水他们会把墨水瓶藏起来,再把洒了墨水的地方用报纸或别的东西盖起来。当父母发现了问他们时:“是不是你把花盆里的花折断了?”或者:“墨水瓶是不是你打翻的?”孩子联想到挨骂,就会说谎:“我没有。”或者:“不是我打翻的!”或者:“我不知道。”

当然,孩子的这些谎言是很容易被父母识破的。“不是你折断的,家里还能有谁呢?”“墨水不是你打翻的,家里还能有谁打翻,还把报纸盖上呢?”

孩子不敢公开承认过失而说谎这,使大人苦恼、痛恨。因为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知道说谎是最坏的习惯,甚至是道德所不容的。为小事说谎,虽不值得追究,但可怕的是一旦放过,怕孩子会养成说谎的恶习。所以父母总是从小就教导孩子不要说谎,遇到自己的孩子说谎就非常气愤,总想好好地教训他一下,于是就狠狠地责备、骂几句,想使孩子惧怕,以后不敢再说谎。

而事实却正好相反,父母责骂得越厉害,孩子因为怕挨骂,一闯了祸或做了什么错事,就又说谎。

有这样一个顽皮的孩子,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做功课,结果数学考试次次不及格。父母又要看成绩表,那孩子怕骂,就把成绩单的分数涂改成及格,有时实在无法涂改,他就说成绩单丢了。父母一看就知道成绩单的分数是涂改过的,便追根到底是多少分,为什么要涂改,或者怎么丢的?父母发现一次责骂一次,但到时候儿子仍然涂改或撒谎说成绩单丢失了。父母气得咬牙切齿,拿儿子毫无办法,而且由对儿子成绩的不满,渐渐转变为对儿子说谎的愤恨。

那么这事发展至此,责任究竟在谁呢?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会挨骂,而寻求的一个避难所。”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一方面被教导“不要说谎”,另一方面却又会因说实话而受责备。这种矛盾造成孩子为自卫而说谎。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在通常情况下,是大人给孩子造成了不得不说谎的形势。因而,杜绝孩子说谎的最佳对策是不追究,让孩子消除说实话的顾虑,而自觉地不去说谎。

从上面所举过的事例来说,当父母发现孩子折断了花时,可以说:“花儿开得好好的,可以供观赏,而且也是生命,以后再不要折断了。”或者:“幸好墨渍渗透得还不多!”这样消除了孩子对因自己做错的事或闯的祸被挨骂的顾虑和惊怕,就不会再说谎,反而会反省:“当时应该据实向父母讲清楚,父母会原谅我的。”

幼儿到了三四岁以后,一般都有说谎的行为,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因害怕训斥、打骂而说谎。

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尤其是家里刚买回来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这时幼儿由于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例如:大班的甜甜一次在家中不小心把镜子打破了,妈妈回来后,问镜子是谁打破的,甜甜忙推说是邻居的宁宁打破的。由此可见,幼儿在做错事情以后,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从而产生恐惧心理,诱发其说谎。

第二,因父母教育不当而说谎。

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发现幼儿说谎时父母应及时教育。但是,有时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时父母的教育不当。例如,一天,中班的芳芳在幼儿园里拾到1元钱交给妈妈,这位妈妈忙说:“妈妈给你买面包吃。”并神秘地对芳芳说,要是老师问起,就说是妈妈给你的钱买的。显而易见,芳芳说谎是受这位妈妈的言行影响。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第三,因有某种愿望而说谎。

幼儿时期,孩子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例如,邻居小孩园园看到小朋友露露在玩小汽车,自己家里明明没有小汽车,却会不假思索地说:“我爸爸给我买了好多小汽车,比你的好玩儿。”可以看出,这种说谎恰恰反映了孩子想要小汽车的愿望。他并非真想说谎骗人。这时做父母的不能加以责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口中常说的“我有”或“我已玩儿过”等等,常常不仅是在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

孩子的另一种谎言可称之为“讲故事型”的,其目的是吸引别人的注意。孩子会自己去“创造”事实,甚至到了非常离谱的地步。例如,孩子可能会说他吃了一百个冰淇淋。

这种情况有时是因为孩子失去了对事实的认识控制,也就是说事情的复杂性超过他所能理解的程度,他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象,他也不认为自己说的是谎话。孩子到了四五岁以后就开始会说“白色谎言”,即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编造谎言。例如,为了逃避上学编造生病的谎言,为了得到“电动车”将考试成绩由60分改为80分。父母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

从上面几种谎言来看,大部分孩子的谎言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担心的那样可怕,重要的是应了解谎言下的秘密。当然,如果孩子的谎言说得太多,或者他确实有错误想法时,父母就该特别注意。

对于很小的孩子,如果为了多睡一会儿说自己病了,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当然,如果大孩子说这样的谎话,那就是懒汉了。

总之,孩子说谎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要想杜绝孩子说谎,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虽然至关重要,但确实不易。它要求父母耐心和热情开导,消除孩子对说实话的顾虑。当然,父母也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孩子说谎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样又会变成放纵,孩子只会越说越厉害,直至走上邪路。

这里有一招可以帮助父母防止孩子说谎,这就是“信任”。

德国的教育专家多罗特·克雷奇默说过,如果父母能够采用一种平静、镇定、理解的方式对待子女说谎,那么从一开始就可以避免许多谎话和不必要的争辩。孩子有时说谎是因为他们担心受到斥责,或是由于怕羞,不想辜负父母对他们的期望。父母不应该不顾一切地逼迫孩子坦白,否则孩子会编更多的瞎话来自圆其说,那情况就更糟。

克雷奇默认为,孩子说谎是因为对父母不信任。因此,父母应经常向孩子说明并以行动表明,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事,他们是会给孩子帮助的,以此杜绝说谎的发生。父母应准备原谅孩子,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即使是孩子伤了父母的心,或者惹父母生气的时候也应该如此。

如果你是三四岁孩子的父母,你可能会很惊讶,天真无邪的孩子居然会说出天衣无缝的谎话,你可能十分担忧,觉得孩子的道德出了问题。其实“说谎”是学龄孩子智力发展的一部分。孩子的谎言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最常用的一种说谎方式就是“否认”,否认做错的事。否认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惩罚。例如自己失手打破了茶杯,却不敢承认,而把责任推给小猫,为的是逃避父母的责骂。事实上,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会急忙否认,却静静地等着受罚,那父母才真该担心呢!其实,懂得否认显示孩子的智力发展正常,已经开始了解因果关系。因此,这样的谎言不要把它想成是不诚实的。

研究发现,鼓励孩子不说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一次他砍了一棵樱桃树,这棵樱桃树是他父亲很喜欢的,华盛顿不是用谎言来推卸责任,而是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他的父亲非但没有责骂他,反倒高兴地夸奖他,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也可以向华盛顿的父亲学习,让孩子知道,说谎可以免除暂时的惩罚,却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给自己的心理增加压力,而勇敢承认错误,诚实做人,才能得到父母和他人的喜欢,才能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

孩子出现撒谎的问题,父母应该注意:

(1)不要感情用事

孩子能够把自己好的一面向父母报告,如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做作业得了红花等,说明孩子是有上进心和荣誉感的,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但是此时不要喜形于色,夸大事实,表扬过度。父母应该使孩子明白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今后还必须继续努力。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时,说明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时父母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讲明白,知错就改是对的,但是,要求孩子今后少犯或者不犯同样类型的错误。如果孩子承认错误时,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大声斥责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那么就会让孩子感觉,如果不告诉父母,还可以逃避惩罚。通过不断地积累这样的经验,孩子就会慢慢地把自己所犯的错误隐瞒起来。所以,只要孩子讲的是实话,不管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都应该冷静地对待错误本身,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向孩子讲清楚道理,增加孩子犯错误的免疫力。

(2)要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遇到孩子报喜不报忧的时候,父母应该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孩子说的与老师不同,也不要急于斥责或打骂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孩子自己讲出真相,然后再给孩子讲道理,要让孩子明白无论犯了什么错误都应承认,不能向父母隐瞒。父母应该明白,不犯错误的孩子是没有的,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改正,就是好孩子。遇到孩子犯错的情况向孩子发脾气是不好的。

总之,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的态度要冷静,不要紧张。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则,说话算数。父母还要为孩子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正确对待孩子偶然的过失,不能让孩子产生过分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