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42

第42章 关心孩子睡眠,促进大脑发育

“吃”、“喝”、“拉”、“撒”、“睡”是每个人都必须天天面对的事情,因此怎样让孩子睡好觉,是父母必须重视的问题。让孩子睡好觉,不仅使父母得到更好的休息,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人们经常用“贪吃贪睡不干活”来责骂那些懒惰的人,好像睡觉是一件坏事似的。甚至在科学上也存在这种偏见:科学家对睡眠的机制与睡眠缺乏的严重后果研究得很多,但对人们为什么需要睡眠,睡眠有哪些好处却知道得很少。直到最近,美国研究人员才发现,睡眠其实对于动物大脑的早期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在幼猫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他们将实验猫分成两组,然后让其中一组实验猫睡眠6个小时,另一组实验猫则不让睡觉。结果发现,前一组实验猫大脑内部发生变化的数量是另外一组的两倍。

科学研究表明,在大脑早期发育中,大脑发生变化的能力,即神经细胞的成长与相互之间联系的增强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表明睡眠的功能之一就是巩固清醒时的经历对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影响,将记忆长期储存起来。

可见适度睡觉是健康的保证,更是大脑健康的保证,这一点对成人如此,对少年儿童更是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父母应该根据科学的规律和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制定一个睡觉的时间表,以便保证孩子能够得到足够的睡眠时间,而且这个时间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要坚持。例如,当家里面来了客人,或者是正逢节日等情况,父母们往往会允许孩子多呆会儿。我们认为这是应该注意避免的,因为睡觉时间越明确,孩子就越容易按时去睡觉。

不过,这里我们提醒读者注意许多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他们往往把“天黑了”当作孩子上床睡觉的标准。这会导致孩子在夏天不能睡足,因为冬天天黑较早,而夏天白天较长,天黑要晚许多。

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而让他们睡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发现下面的几点可以帮助孩子尽快进入梦乡:

(1)给孩子的生活上个“发条。”

任何人都有一种愿望,就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让孩子在睡觉这件事上养成定时进行的习惯,他们就会在睡觉准备活动之时就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要到了。

例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讲清睡觉的具体时间,当这个时间到了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聊聊第二天的打算,告诉他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取出来等,也可以在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我们曾经在睡前给孩子朗读《格林童话》,读上两三个童话之后,孩子往往会自觉地说:“好了,睡觉了。”

如果父母每天都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应该上床睡觉了。

(2)睡前给孩子营造安静、温馨的气氛

打闹或者其他剧烈的活动都会影响孩子按时上床睡觉。

父母要提前半小时就让孩子做安静的活动,这样孩子才能放松。不要让孩子睡觉前用枕头打仗或玩儿打球等游戏,可以让他读书、讲故事或者听音乐。

研究表明,白天玩儿得太累也会影响孩子按时睡觉。在孩子睡觉前营造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气氛,让孩子感到宁静而安全,是让孩子按时睡觉的好方法。许多孩子在睡觉之前喜欢听父母讲故事,或者是父母编的故事,或者是童话歌谣,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比较温馨的气氛。

(3)让孩子在陌生环境中获得安全感

如果是在亲戚、朋友家等陌生的环境睡觉,在睡觉之前父母要尽量让孩子感到安心,否则他们往往会由于害怕陌生环境而不能很快入睡。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多孩子到了睡觉的时间而不睡觉,是因为他们感到害怕。如果是这样,父母要想办法搞清孩子害怕和担心的原因,让孩子把这些原因都讲出来,父母要一一地给孩子解释,这样就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了。这在一两岁的孩子身上最容易发生。

小孩子,特别是刚刚学走路,还不懂事的孩子,在不太熟悉的环境中往往会感到害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常常喜欢从某种固定的程序或者某种物品中获得安全感。这些东西父母必须经过细心地观察和体会才会发现。例如,有的孩子睡觉前必须做某件事,比如一定要把某种玩具放在床上。父母们不要取笑孩子的这些行为,也不要无端地加以限制。可能有的父母认为这是不健康的“恋物”行为,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担心。因为摆上某些熟悉的玩具这种习惯使陌生环境变得相对“熟悉”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安安心心地离开父母进入梦乡。

(4)养成习惯,让孩子按时睡觉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无故”不愿睡觉。

孩子不愿睡觉有许多原因,比如说“怕黑”,担心自己不能准时醒过来,害怕一个人睡觉,喜欢玩儿或看电视,想让妈妈在身边关照自己等。然而,让孩子学会按时上床睡觉,是一个家庭必须做到的事情之一。父母如果不想让家里乱作一团,就不能让孩子在这件事上有选择的余地。如果父母在这个事情上让孩子自由选择,就等于父母在这件事情上自动放弃了安排孩子的权利。

按一般情况看,孩子是肯定不会马上就上床睡觉的。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总是利用一些办法,比如“数数”,允许孩子再多呆“一会儿”。但是,这样的父母常常会遇到孩子不上床睡觉的麻烦。父母哪怕稍稍松一点口,机灵的孩子也会“乘虚而入”,“故意”拖延上床。事实证明,父母让孩子按时睡觉成为发生在父母希望休息时的一场与孩子的“战斗”。

用下面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

(1)给孩子规定睡觉时间

父母应该根据科学的规律和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制定一个睡觉的时间表。这个时间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要坚持。比如,即使这时爸爸刚好进家门或者有人来家做客,也不允许孩子多呆会儿。睡觉时间越明确,孩子就越容易按时去睡觉。

(2)父母要尽量让孩子感到安心

(3)从小就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

任何人都有一种愿望,就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孩子也不例外。如果让孩子预先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他们就会在睡觉准备活动之时就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要到了。

(4)利用“信号”让孩子按时睡觉

(5)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做剧烈活动

(6)营造孩子睡觉前的温馨气氛

(7)父母可以比较灵活地掌握睡觉时间,但同时必须有效地结束睡前活动

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此,什么事情都不能太绝对。有时候,一个故事还差一点没讲完,可是睡觉的时间到了,这就应该灵活一点了。但是,这种灵活是有限度的,不能没完没了。父母不能允许孩子故意拖延,不要被孩子“再讲一个故事”的纠缠所打动,事先应该讲好条件,不要随便作任何让步。如果父母的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以让闹钟代替我们来下达“命令”。

如果是孩子因为恐惧或担心而不愿睡觉,可以让孩子讲出他的恐惧与担忧。

父母还要解决好孩子夜间经常跑出房间的问题。

父母用了不少时间把孩子安顿在床上睡觉了,可是还不到10分钟,他又跑回客厅向你要果汁或提出其他要求。对此父母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父母要让孩子马上重新回到床上去,并把闹钟定在一分钟以后响,告诉孩子铃响之前会去到他的房间看他。如果父母回来时他好好躺在床上,就抚摸他的后背作为奖励,满足孩子皮肤触摸的需要。以后逐渐延长看他的时间。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直到他安全入睡。

(2)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白天的时候,妈妈和孩子躺在一起,让孩子闭上双眼,妈妈语调柔和地给孩子描绘这样的情景:“浪花正在轻轻拍打海岸,然后又静静地退了下去。浪花又轻轻地拍打海岸,然后又静静地退了回去。”妈妈反复地讲这句话,让孩子安静地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浪花,脑海里出现这种情景。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心理暗示方法,还可以开发孩子的右脑,训练创造思维的能力。

(3)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口袋,里面放上他可能需要的各种东西:如手电筒、他最喜欢的玩具、录音机和收音机等。

2~3岁的孩子需要睡在有栏杆的小床上,以免他掉下床来。如果父母已经是第四次给小孩子盖被子,吻他和道晚安了,那么,不管他怎么哭闹,都要至少等上20分钟再进去看他,特殊情况除外。如果孩子20分钟后还在哭,父母进去的时候要告诉他该睡觉了,吻他,告别再离开他。如有必要,等20分钟再进去看他。每天都这样做,直到孩子明白自己的计谋没有用处为止。注意,如果孩子停止了哭闹,你要多等一会儿,让他入睡后再进去,否则你不得不再次哄他睡觉。

(4)使用表格

可以制定这样的表格,孩子每做一件“好事”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让孩子用得到的分数换取希望得到的奖品。比如,孩子在床上呆上五分钟就可得分。时间应该不断延长,但也要孩子能得分。这种方法对三岁以上的孩子比较有效。

(5)不要与孩子争吵

如果采取以上方法还不见效,还可以使用一些必要的处罚办法,例如,剥夺孩子第二天做一些活动的权利,或要他提前上床睡觉等等。

为了让孩子好好睡觉,父母可以奖励孩子的好行为。

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纠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晚上睡觉的好习惯时,有必要给孩子必要的奖励。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第二天晚上多看一个电视节目,睡前给孩子铺上漂亮的床单,枕头上放一块巧克力或一块精致的点心等。还可以奖励孩子分数,让孩子用若干分数去换取一份大奖。

一般来说,奖励会使孩子感到愉快,从而产生经常这样做的愿望。孩子按要求去做了,父母就必须按说好的条件进行奖励,不能“克扣”孩子的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