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13

第13章 鼓励孩子模仿,奠定创新基础

模仿就是对人或动物、事物的表面现象仿效,照着样子做。这是创造的开始。模仿是孩子的本能,但是怎样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不少人不重视孩子的模仿,认为这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其起因就是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如果希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你不妨从模仿开始。主要有以下方面:

(1)尽早提供模仿的环境

孩子能够坐的时候,父母就可以每天用童车推着他到户外去活动2~3小时,让孩子接触空气和阳光,接触美丽的大自然。父母也可以在草地上铺一块小毯子,放一些玩具在毯子上,让孩子挪动身体,伸手去抓,这就是模仿的早期准备。

(2)尽量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

如果孩子不愿意在小围栏里玩儿,父母就应该让他出来。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小围栏里玩儿的时间一般到半岁左右为宜。如果到了九个月,父母还把孩子圈在小围栏中,对孩子来说这与成人坐“监狱”没有什么区别。

孩子不愿意在小围栏中玩儿,不一定就是又哭又闹,而是他们觉得在小围栏中玩儿烦了,根本不想再在里面玩儿了。如果父母不明白这一点,就会极大地阻碍孩子模仿能力的发展。因此,父母要尽可能提供给孩子一方新的天地,不要因为怕麻烦、图清闲就长时间地把孩子“关在”小围栏中。

俗话说:“孩子岁半,翻坛倒罐。”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可能会打破一些东西,干一些“坏事”,但是这应该是无所谓的。容易打破的东西要收拾好,衣服脏了洗一洗就可以了,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要在乎这些。

(3)巧妙引导孩子正确模仿

对孩子来说,什么都是值得模仿的。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很感兴趣,总希望像父母一样能够做各种事。观察资料证明,孩子认为最感刺激也最愿模仿的是学电影电视中的“坏人”。“坏人”叼着烟,跷着腿,打打杀杀,飞檐走壁,披着衣服,戴着墨镜——在孩子的心目中,这实在是太威风了。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就必须进行正确引导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应该是健康的。比如模仿医生看病:孩子可以用椅子摆成医院,像模像样地给玩具布娃娃看病、开药、打针。这种创造性模仿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识,让孩子学会生存,从小树立为别人服务的理想等。

(4)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模范对象,因此,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孩子2~3岁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不断加强,大脑结构日益完善,可以认识更多的东西了,这是模仿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需要有玩伴。父母每天都必须抽出一定时间来陪孩子玩儿,这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与小动物为伴了,他们常常会摆出“小大人”的样子,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那一个”、“你别动,我会”等。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逐渐增加模仿的难度,比如进行律动表演,可以提出乐感、调式、节奏、感情色彩等要求,让孩子做十分丰富明快的动作,很多孩子都会模仿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