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01

第1章 你必须马上全力以赴管好你的孩子

可能你正“日理万机”,正在做你的升官梦或发财梦,可是你必须马上开始,全力以赴管好你的孩子!因为这是你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谈到管理,就不得不谈谈管理的理论:管理好你的孩子,要特别注重“效力”而不是“效率”。

这是因为:“效率”重视的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事情;可是追求“效率”忽视了根据事物的重要性来安排办事的时间顺序。而“效力”主要是强调“时间的最佳利用”,也就是说,“效力”不追求时间的高效率,而是追求时间的有用性。也就是说:“效率”要求在同一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而“效力”则追求在同一时间里做好最重要的工作。

你目前最要的事情是什么?管好你的孩子。

我们发现,现在的父母大都很繁忙,整天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希望在同一时间里做好更多的事情。可是这些父母忘记了在这个同一时间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必须去做,这就是管好你的孩子!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富兰克林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之一,你看他是怎样处理这方面的问题的。

他的三女儿莎拉生第三个孩子之后,找到父亲诉苦说:“爸爸,我很喜欢这个孩子,但是孩子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时间,其他的事情一点也不能做,可是偏偏又有些事情非要我去做不可。我该怎么办呢?”

富兰克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父亲,对女儿的忧虑很会理解,他知道,莎拉聪明能干,生活很充实,手里总有做不完的事。经过认真地倾听女儿的诉说,他明白了女儿之所以苦闷就是因为她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

经过认真思索,富兰克林认为,女儿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充分享受生儿育女的快乐,在目前,这才是她最重要的事情。

他对女儿说:

你应该尽量地放松自己,充分地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与母亲在一起的欢乐。你应该清楚,在整个世界上,只有你能够并且应该为孩子付出最深切的爱和最大的精力。其他的事情与这种天伦之乐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经过与父亲的一番谈话,莎拉体会到,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的生活是会失去平衡的,但是自己对此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因为这是作为父母的重要的责任。她接受了父亲的建议,等孩子长大一些,自己就可以用更多的心思去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就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了。

富兰克林最后给莎拉说:

你应该把心里的时间表忘掉,然后再去制定自己的规划。如果你觉得这样做会产生一种罪恶感,那么你就什么计划都不要做,安安心心地带好自己的孩子。管好孩子是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尽量享受作为母亲妁快乐,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你要记住,应该遵循自己心中的罗盘,而不要把眼睛死死地盯着墙上的时钟!

在许多父母身上,莎拉的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心里的罗盘与时钟差异是很大的,这些人很难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时间的顺序,因而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少时候还会捡到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我们也希望在这里“冒充”一次富兰克林!

因此,我们给本书加的副标题是“高效力的81条教子规则”。“高效力”就是要求父母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地管理自己的孩子。“规则”,就是规律,你是不能违背的,否则你会后悔不及!希望读者能够体谅我们的一片赤诚,放下你手中的其他重要工作,担负起管理孩子的神圣责任。只要你能够充分地理解这一点,你也能造就出天才来。所以我们的书名是“天才都是管出来的”。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作者的拳拳之心!

从“效力论”的观点来看,选择方法很重要,而管理就是最重要的方法。

只要一谈到管教孩子,中国的父母们很快就会说出一大堆“绝招”来,什么“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黄荆棍下出好人”,“严师出高徒”等等。对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训,很多父母都是奉为至宝的,以为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可是我们这里要说,正是这种教育方法,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戕害了……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对孩子必须严格教育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怎样“严格”,却是很值得讲究的。

对孩子采用怎样“严格”的态度,采用怎样“严格”的方法,这是大有差别的,其结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不少关于孩子杀死父母,父母打死孩子的“惊心动魄”的报道,的确发人深省!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做父母的怎么了?

面对这种情况,“管”孩子的事,的确应该提到父母的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管”孩子——不应该让孩子战战兢兢,看见父母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也不应该使孩子成了父母的“克隆”,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不应该使孩子在父母的面前是条“虫”,而离开父母就变成了一条“龙”。

我们的主张是:对孩子应该严格,但是要让孩子觉得亲近,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气氛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应该让孩子遵守规则,学会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使孩子打破常规,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管”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父母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这个神圣的责任。其实,只要我们学会“苦中作乐”,“管”孩子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即使很辛苦,父母也可以从孩子成功中获得很大的补偿,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什么事情比这种成功更能够使人欢欣鼓舞呢?

我们之所以说“管”孩子辛苦,这是因为,“管”孩子不是一天一日的事情,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时间,需要韧性,需要方法,需要智慧。可是,在一天天中,在一件件的事情中,父母感觉到的可能不是辛苦,不是劳累,而是不断的欣慰,而是成功的自豪感,而是胜利者凯旋而归……

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管”是一种观念,“管”是一种态度,可以“管”出智慧,可以“管”才能,可以“管”出品质,可以“管”出一个天才的孩子……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心想事成”。

我们希望父母都具备一种管理孩子的新观念。

“管”孩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找准了方向,不断地走下去,不要希望在一个晚上培养出一个天才来——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要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最佳儿童,也并非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感情冲动就能大功告成。耍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因势利导,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就是要舍得下功夫。

要细心发现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的爱好,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强加于孩子。如世界文豪雨果的母亲经过长期细心观察,研究发现孩子对诗歌的爱好。看到雨果那种对诗歌创作异乎寻常的热情和萌动着的天生的诗的灵感,于是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所谓细功夫,并非对孩子一切都包办代替、溺爱,这样会压抑了孩子的责任感、进取心,只有细心地引导才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这是一个艺术性的工作,需要父母采用巧妙的方法。

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她发现孩子将蛋黄和饭倒进垃圾箱里时,没有斥责、打骂孩子,而是星期天带孩子去郊外挖野菜,回来做好野菜汤,郑重地说:“孩子,开饭了。”

孩子喝了一口说:“这是什么饭?这么难喝!”

母亲耐心地给孩子讲起了过去生活的艰辛,讲起了衣食得来的不易,讲起了浪费的错误,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另有一位母亲,当她发现孩子因好奇把录音机弄坏时,对孩子说:“多可惜啊!这是你爸爸和我用一年的积蓄才买来的。”

孩子因自己的过失非常内疚,会变得很细心。

以上两位妈妈如果训斥、打骂孩子,效果不一定好,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以此巧妙的办法,使孩子容易和乐于接受。

对孩子要严格要求,这是管出天才的必然要求。如要求孩子饭前洗手,就必须天天坚持检查。男孩子贪玩,有时匆匆忙忙做完事就去玩耍,如你要求他扫地,他会草草扫几下便完事,这就需要父母严格要求,既耐心给他讲道理,又要求他重新做,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管理好自己的孩子,是一件大事,特别是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主流的时代,更需要父母接受新观念,舍得下大功夫,学会使用巧妙方法,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孩子的巨大潜能就会大量释放出来,你难道害怕造就不出天才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