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34303700000065

第65章 贩绸为业,乱世从军

“原文”

灌婴,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为沛公,略地至雍丘,章邯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杠里,疾斗,赐爵七大夫。又从攻秦军亳南、开封、曲遇,战疾力,赐爵执帛,号宣陵君。从攻阳武以西至雒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阳城东,遂定南阳郡。西入武关,战于蓝田,疾力,至霸上,赐爵执圭,号昌文君。

“译文”

灌婴,睢阳县贩卖丝织品的商人出身。高祖做了沛公,带士兵到达雍丘。章邯杀死项梁后,沛公还军驻旸,灌婴作为中涓随从。在成武击破秦的东郡郡尉,在杠里打败秦军。因在战斗中很勇敢,被赐给七大夫的爵位。又跟从沛公在亳的南面及开封、曲遇攻打秦军,攻战迅猛,沛公赐给他爵位执帛,号宣陵君。跟从沛公攻打阳武以西至雒阳,在尸的北面大败秦军。向北跨过黄河渡口,向南击败南阳郡守于阳城东,于是平定了南阳郡。又向西进入武关,在蓝田作战,战斗中迅猛顽强,到霸上,沛公赐他执圭的爵位,号昌文君。

“点评”

灌婴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将领。睢阳(今河南商丘南部)人。因地处战国时期的楚、齐、赵、魏等国的交界地,所以,祖上以贩卖丝绸为业。

灌婴青少年时期,长得体魄健壮、头脑聪明。因家境不坏,他能够读书识字,接受必要的文化教育。长大成人后,子承父业,他接过祖业去做商贩以养活家人。虽然置身于市井小贩之中,灌婴仍大志未泯。他不甘心于长期做小贩,在买卖之中,注意形势的变化,关心天下大事。

小商贩的生涯锻炼了灌婴的头脑,使他反应敏捷,头脑灵活;小商贩需东奔西走,是件很辛苦的差事,这恰恰练就了灌婴一身的气力和强健的体魄;小商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又教会了他怎么与人交往;小商贩来往于各诸侯国之间,对世态炎凉、形势变化、世道的变迁非常了解。这种特殊的经历,对灌婴日后居功不骄,封侯而知足,不能说没有影响。同样是布衣出身,韩信、彭越、黥布争势封王,后被刘邦逐个消灭。相反,灌婴却稳步升迁,出将入相。灌婴与韩信等有相同的战争经历却得到了不同的结局,与灌婴在特殊经历中形成的目光长远、审时度势、处事机警有必然的联系。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这对于通商、贸易是很有利的。但是,秦王朝的暴政搞得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朝廷的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百姓生活的困苦,购买力的枯竭,导致了商贩的日子日趋艰难。不管你的东西有多好,不管商贩的嘴有多巧,购买者没有钱是任何买卖也做不成的。商贩世家出身的灌婴深明此理。

秦王朝统治者与农民的矛盾,以及与原六国贵族的矛盾终于激化。陈胜、吴广首先举起了起义的大旗,矛头直指秦王朝政权。

胸有大志、不甘终生为商贩的灌婴,听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之后没有立即响应,他还要看看形势的发展。因为他毕竟不像普通农民那样已经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当他发现不仅农民起来造反,而且旧的六国贵族也纷起响应之时,灌婴已经看出,秦王朝政权覆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到此时他才决定弃商从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灌婴决定从军之后,没有像彭越和黥布那样揭竿而起,聚众成兵。商贩出身的经历决定了他没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足以聚众的威望,他只能投靠某一种势力。在选择投靠对象时,灌婴颇动了一番脑筋。他没有去投靠陈胜、吴广,因为他瞧不起农民。他也没有直接去投靠旧六国贵族的起义部队,他知道那些亡国贵族终究不会成就大业。他选择了地位不高,但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的刘邦,他认为刘邦比其他的起义势力更有前途,历史的发展证明灌婴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