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12月原国家计委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首次提出“创业板”这个概念起,到今天创业板正式上市交易,恰好整整10个年头。而创业板这个名称,也经历了“创业板—高新技术板—二板市场—创业板”的激烈争论与复杂变迁。
在这长长的10年里,中国证券市场从当初混乱的“蛮荒时代”到如今的“规范发展”,走过了一条多么惊心动魄的道路。而创业板也在10年的激烈争吵中,在股市大牛大熊的剧烈起伏中,一路蹒跚走来。
这等待中的10年,不是一个偶然的整数数字,而是在主板市场股改完成,市场综合治理、券商综合整治、基金规范治理都已经阶段性结束的前提下,在一个已经相对“明净的股市天空下”,创业板市场自然而然历史性地瓜熟蒂落。
2009年10月30日,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里程碑式的一天被载入中国证券发展史册。因为至此,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终于成形。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股票代办系统(场外柜台市场)四板同场争辉,共同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资本支撑。
然而,投资者在为中国资本市场欢呼的同时,也在深深地关注着创业板的前景:
创业板市场会如何运行?
创业板会给资本市场、给投资者带来什么?
创业板十年的苦恋,“婚后”能否百年好合?
投资者的关注和担心,并非毫无缘由。从近两个月创业板发行来看,发生了很多令人忧虑的事,让人们看到了在创业板这场异常丰盛的财富盛宴后面,隐藏着的诸多不和谐因素。
创业板,顾名思义应该是创业企业的摇篮,可是,在首批28家公司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成立长达十多年的“胡子拉茬”的中青年企业。一个企业的有效生命到底会是多久,暂且不去评价,但是,如果一个成立十多年的公司,仍然还在“创业”,那怎么说也有“老顽童”的感觉。就像一个20岁的小伙,却仍挤在幼儿园的孩子们中间去听课,目的和动机,确实不得不让人生疑。
28家创业板公司IPO如此奇高的市盈率(平均发行市盈率接近60倍),如此奇高的发行价,让人们瞠目结舌。在机构的询价中,有的询价机构报价甚至高达120多倍市盈率,如此放卫星的报价行为,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利益链条,明眼人一看便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公司的成长,是否能够支撑这么高的市盈率。这么高的发行市盈率的股票,投放到二级市场上时,后果将会如何?相信市场会根据市场自身铁的法则,用时间来给出答案。
如此高的发行价,令人对创业板造富速度之快、造富幅度之巨叹为观止。相信埋头做实业的人们,都会眼红不已,做实业100年创造的财富,可能还不如一夜之间在创业板发行上市而增值的财富。市场上的投资者们或许会想:这批首发限售股解禁后,这些当初艰苦创业的人们,还会继续辛苦去“创业”吗?钱来得如此轻易,他们还会去认真经营他们的企业吗?
首批28家幸运儿中,有的刚刚发行完毕,就已经被媒体从其招股书中揭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让人们更加感到担忧和后怕。
一位财经评论员说,创业板可能沦为散户的“杀猪板”。这句话虽然说得很难听,但是,如果创业板真的只是成为创业者们的“创富板”、散户们的“杀猪板”的话,那就彻底违背了创业板的初衷,也会危及创业板的前途。
毕竟有那么多当初火爆登场、但却快速消失的海外创业板市场为证。
鉴于上述情形,有人觉得,作为散户要参与创业板的交易,还是应该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观望、观察、旁观,或许是最为安全的选择。
也许因为你的小心而失去在创业板赚钱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先例可循的不可知的市场,你却百分之百地保证了资金安全。十年一剑今磨成!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历经十余年筹备,方方面面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中国证监会做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之后,承载着产业界、科技界、投资界的热切期盼和美好憧憬,创业板市场正式开板了!——这不仅标志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实质突破,更意味着资本市场成为创新经济的“新引擎”,服务国民经济全局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创业板的开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里程碑。至此在借鉴国际经验并充分结合国情的基础上,我国逐步确立了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转让市场构成并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
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创业和创新的需要而设立的新市场。与主板市场只接纳成熟的、已形成足够规模的企业上市不同,创业板以成长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具有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信息披露监管严格等特点,它的市场风险要高于主板。
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低,总体上投资风险较主板大,因此适合于那些具有成熟的投资理念,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