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雪泥鸿爪
34280100000020

第20章 浮生札记(8)

看那些盛气凌人的教练,看那些威严而死板的教练,我庆幸我们的教练好脾气。也许看我们老大不小的,也许看我们不会为他丢失那份效益的,也许他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想法,只是,我们觉得交了这份钱,买罪受,买气受,心有不甘。听人说,要送点什么才有好脸看,可是,我们的那位小教练,除了爱好照顾照顾女士、小姐外,也没有让人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如此,我们还算幸运。

很快正式考试开始了,杆考过了是路考。早早就来到考场集合,点名。一大排交警来当考官,警服警号,显出威严,教练在每个队列前面,学校领导出席,像誓师会似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因每次都有掉队的,大家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我们是中午开始的,到我当儿,考官发出指令,让作了平时练过的大众动作,稍难些的是坡起,三五百米的距离,两三个动作,就完成了。然而,并不是都那样顺利,那样简单的考试也有人折了的,同去的一位本单位的,大家都为他担心过,这次未逃劫数。听说他在百米内,紧张得没有完成考官的指令,要求在规定的路程上跑出四个档,他还急得熄火了两下,按规则,只好留级了。

半月后,领到了驾照,在众多的小本本中,又多了一个。还不知,猴年马月才有车开,有必要开那个车。不过,你现在也算不费多大的力气,就把这个赶时髦的本本弄到手,即使束之高阁也心安,或者有了一个炫耀的资本了,至少,人前人后,我也有了本子。说不定,你在特殊的场合,还可以救驾,当英雄。

不知有人作过统计没有,你手里有多少个这样纯属摆设的本本,虽然,这个本本与其他的众多的本本相比,得来都要费点事,费点时,还费点钱。现如今,做一个现代人真不容易,好多的事,都受制于一个从众心理,学车,玩手机,玩体育项目,还有什么的,你明明知道有些东西离自己虽并非遥不可及,但也不是手到擒来,也不是都能适应的,至少,你受惑于众,在浮躁喧嚣的时风面前,也时尚了一把,你也就觉得自己年轻了,心里的安慰有了很大的满足,这很重要,或许这是最主要的。

14.冰峪来去

朋友林兄的闽南话自认为还是习惯的,没想到这次他说,来这里看看吧,这个地方叫冰峪,北方的小桂林——听后我半猜半蒙,真不知这冰峪是他嘴里的哪两个汉字。他又加注:是在大连庄河所辖的一个大山里,有那么个冰峪之夏采风活动。

不知是冰峪那个诱人的名字,还是他那腔外语似的普通话,令我对这个地方有了点神秘感,也平添了几分神往。朋友的约请,不好拒辞。于是周六的下午,被那个不明不白的名字吸引到了这里。

从大连到冰峪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汽车在辽东半岛公路上奔驰,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和一个一个的村庄,在车窗外疾疾闪过。一排排有些讲究的房屋,显示着这块土地上的富足。一些漂亮的房屋山墙上还描画着有点功力的彩画,细细琢磨好像是广告艺术画,比如有表现水果摘采、鱼塘捕捞等等农事,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舟车劳顿中,看这些稚拙好玩的画图,兴致会高一些。记得旅途中常常看到一些路边的建筑上,斗大的标语口号或应景的豪言壮语比比皆是,而这里的人们市场意识商品经济可见一斑。去冰峪的路大半是高速路,可我们不巧正好赶上修路,高速路并不高速,还把汽车轮胎颠簸坏了,换轮子时,后面来的一辆小车停在我们身旁。为了赶路,主人安排我们几位坐上去,听介绍,这是谁谁。握了手,没有多说,上路了。车里换了司机。汽车摸索着走进山路,在村中小道上穿梭,一路开得谨慎。大约在掌灯时分,看到天幕上有了星星闪烁,汽车停在一个亮着灯光的山脚下。到了,主人说。只见不远处,有潺潺流水,停车场边,旅游商店一个挨着一个。主人们带着大家往水边走去。呵,这个冰峪,真有你的!眼前是一汪从山里流出来的湖,一座清清的水库,碧水映衬着那些在暮色的变幻中隐隐绰绰的山和树,天光山色,水波树影,让初来者有些新奇。更有奇妙者,这方水域犹如一道屏障,也是一道山门,入得其内,必经此处。真是出手不凡,一下子让人深悟那冰峪两字的意蕴深长。上了渡船,主宾互相介绍,才得知刚才“开车师傅”是庄河的市委杨副书记。听说有远方客人,杨书记自市里专程赶来。这样见面,方式随意,主客两便。船行中,书记也随便找个地方坐下,这样一来,必要的客套和陌生感也就消失在大家的随意中了,很好。

也许这就是冰峪的风格,在不经意之中,你去领略她,感悟她。

上船后,往那似湖似海的一方水面前行。两岸壁立如仪,山峦起伏呈各种形状,石壁上长着高大不等的植物。“江作青萝带,山如碧玉簪。”这里真有一点桂林山水的味道了。约摸十数分钟,船停了下来。只见大山深处,有一平坦之地,依山傍水,山谷清幽.这里是冰峪的大本营。大家摸索着,又过了一个铁链吊桥,前方的路也在各色各样的霓虹灯的映照下,迷迷蒙蒙的。这水,这路,这桥,仿佛是《水浒传》中上梁山的感觉。不远处,隐约可见一些现代化的建筑依山而建,走近方看到,颇有欧陆情调,而两旁的茅屋又有些农家风情,与山野趣味相谐。土洋风格在这里统一,令人好生纳闷。晚上,安静下来,可闻泥土气味,也可听远处近傍的虫叫蛙鸣,与流水潺潺交响应和,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纯正气息了。水路进入冰峪,时间又选择在晚上,真让人难忘。

冰峪其实是一个大山的峡谷,辽东辽南一带少有太高的山峰,更无有这种山中峡谷,尤其是在离大城市并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天然的峡谷,有两条清清溪流交汇于此,山谷清幽,林木森然,树石奇瑰,实在是大自然的恩惠。次日,我们仔细参观了这个北方难得的山水秀丽之地,大半天时间,我们看了英纳河与小峪河的“两江交汇”处,看了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石质斜塔的英姿,看了有着“活化石”之称的世界珍稀树群“赤松林”,也看了记录着不同纪年的多层岩石苔藓,还有佛道合一的圣水寺等等。相对于其他的名胜来说,冰峪这些地貌景观,只不过是个小巧玲珑的“掌中宝”而已,然则她的独特风貌却让人难以忘怀。

更可贵的是,冰峪像一尊还未曾雕凿的璞玉,虽有十多年的精心开凿,但她的自然状态还相当的本真,而这又是其他名噪于世的一些风景名胜所缺失的。环顾国中,各种各样的风光名胜,都被人画得惨不忍睹,这清丽天然的冰峪,纯正本真的面貌,就是她的特色,就是她的财富。

离开冰峪那天,主人安排去大连开发区一游,金石滩上精制的亦中亦西的建筑群、娱乐场、浴场、高尔夫球场、狩猎场等,颇具现代化的意味,让人赏心悦目;海边的空气也令人肺腑俱爽。这里离冰峪仅百公里的路,如果游人们来过大连后,再去冰峪,如果看到的都是雷同的现代娱乐设施,以及霓虹灯、夜总会等,断不会留下多深的印象,而冰峪的山野质朴,浑然天成的景观,那活化石似的赤松林、石苔,林泉野趣,则是大连等现代城市所没有的。对于北方的旅游者,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江南景致,饱览南方的妩媚清秀与北国的雄浑奇丽的结合,真是他们的眼福。可是,我从一个材料上,看到冰峪近期内要搞“大保护,大旅游,大开发”,还要修建一些高标准的宾馆、游乐场等,若真是那样,特色保护会变在一句空话,而那天生丽质就可能会被玷污。

但愿,质朴而清纯的风格,不因旅游的开发而受影响,天然的冰峪,就得免俗;也但愿,这仅仅是一种多余的担忧。

15.希望的绿色

曾经是一个瑰丽的遥远的梦,曾经在儿时的课本上,在那发黄的地图册上,向往着这块神奇、广袤、博大的地方,这片苍凉而迷人的风景。

那终年不化的巍峨的雪峰,那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巍巍天山;那“一川碎石大如斗”的戈壁,那一望无际的荒漠;那顽强的红柳树和胡杨林,神秘的坎儿井,西域古道上的交河古城,以及亘古不绝、如泣如诉的驼铃;还有那智慧风趣的阿凡提传说,那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兄弟,那绵邈悠深的边塞诗文……都曾经在我们心中绾结下多么陌生而亲切的情怀。当走近新疆的梦想成为现实的时候,这种心情岂是文字所能表达的?

八月,美好的季节,在夏日的灿烂和秋日的沉实中,北疆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了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到吐鲁番、石河子、克拉玛依、北屯、奎屯,我们穿行在新疆建设兵团的辖地里。

苒苒物华,浓浓风情……我们徜徉在西部特有的人文景观中,倾听历史悠远的回声;我们寻觅着建设者的足迹,品味着创造的艰辛与辉煌。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版图之大,到了新疆方知什么是广博和辽阔,粗犷和厚重!

是的,新疆的路宽阔而平展,新疆的地坦荡而无垠。然而,在新疆的半月,要说让人印象最深、感受最切的是满眼的绿,深沉的绿,潇洒的绿和无边无际的绿。那不是在内地沃野平原上平淡的绿色,那是曾被认为生命的禁区、荒凉的不毛之地,每年的无霜期仅在120天左右,水源又奇缺——这荒漠戈壁之上,创造的绿色,那是用生命浇灌的,是希望和期冀的心火燃烧而出的绿色。

吐鲁番是举世闻名的“火洲”。据考,亿万年前,这里曾是大海之底,沧海桑田,造物主在这里遗弃下滚滚乱石,戈壁滩上薄薄的土层含土量不到15%。然而,驻守这里的新疆建设兵团直属221团,屯垦戍边40年,在这“火云满山凝未开,千里飞鸟不敢来”的旷古荒原上,开辟出了万亩葡萄园,让瓜果飘香在萧疏贫瘠的大漠戈壁。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会议室”。在用葡萄枝架起的长廊里,摆着一溜的桌椅,支撑葡萄藤的水泥柱廊上,写着“议事厅”。阳光从青翠的枝叶里筛进来,头顶上一串串无核白和嫁接过的玫瑰香葡萄,重枝大叶,果实沉沉。透过满眼的葡萄丛望去,远处天山峻峭的轮廓依稀可见,近处戈壁滩上热浪滚滚,而眼前一片郁郁青青的绿色,那是葡萄、梨树、石榴和苹果等织成的一片青秀,一片葱绿。坐在这里,品尝着醉人的吐鲁番葡萄和甜瓜,你油然想到,这个不同寻常的会议室,如同一个展示厅,不仅看到了建设者们的业绩,也透露出兵团人的心计。经济发展了,团部盖起了像样的办公楼,却设立这么一个别致的取名古雅的议事厅,其初衷我们没有向主人打听。我猜想,以天为穹,结藤为庐,饱览满眼的青翠,是对生活的自信和执著,是对大自然的崇尚。听团部领导介绍创业历程,我的眼前不时地浮现着一个生动的意象:戈壁绿洲。如同一幅画,背景是伟岸的天山和苍莽的戈壁,她象征着辉煌和艰辛;而底色是创业者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象征着希望的绿色。

绿色,绘就了兵团创业者们的生命底色。从一首写兵团创造者精神的诗歌中,我读到了这句饶有意味的诗。当我们在延安时期曾参加过南泥湾开荒的英雄团部农八师143团的蟠桃园中,看到将内地的优良品种移栽成功时;当我们在奎屯农十师的农科所试验田里,抚摸着科技人员培育出来的抗寒棉种累累桃铃时;当我们在地处“魔鬼城”乌尔禾,常年饱受风沙肆虐的农十师185团,看到一畦畦碧嫩的菜地、一片片茂密丰实的绿地时;当我们来到中哈边界的农七师137团,看到连片的油葵和碧绿的玉米地,同守卫我们国土的那威严的界河交臂相连时……我们深深地为这个不断重复的绿色所吸引。在绿色的世界里遨游,我们感受到绿浪的热烈,我们听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这绿色世界里,蕴藉着兵团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和奉献。

那天,也是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方,夜宿137团的一营。远山青黛,近处白桦林阴如盖,我国境内唯一的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湛碧如带。黄昏时分,静静的群山沉浸在绿色的世界里,没有市声的喧嚣,不远处是一座荒凉的沙丘,更衬出这块绿地的深沉和安谧。踏着花草蓊蕤绿阴掩映的小路,趁着天光未歇之际,我们造访了一家农场职工。主人是一位20世纪60年代初从军队转业到边疆的老兵团战士,原籍山东,如今已经退休在家。同兵团数十万老军垦一样,三十多年前,作为军人,他响应号召,选择了这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从此这里就成为第二故乡。当年他们来的时候还是青春年少的小伙,如今他的孩子已是子承父业。为了边疆、为了兵团,他们真正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当问到是否要落叶归根,他说,这些年回老家去过几趟,那边变化快,是要富一些,可是这里的空气好,绿色养人,再说,呆了大半辈子了,这个情舍不掉的。看到自己亲手种的树长得这么高,修的路这么好,整的田这么顺溜,还是舍不得。这位老兵团的家,不能说富足,也不那么宽敞,但是窗台上的那盆艳丽的绿色盆景,似乎在诉说着主人的情致。按说,在这绿色的季节,家中的一捧绿色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是,他却有如城里人一样的雅兴。那或许是一种对生命颜色的赞许和挚爱,或许寄托着一种希望和期冀。我没有问老人。我觉得无须去问。

我记住了这个夜晚,这不知名的几十万兵团大军中普普通通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