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职业上的同伴,也是生活中的朋友,我们一天8小时跟同事在一起,与同事关系的好坏既影响到工作,也影响到情绪、心态和日常生活。所以,说话得体、办事得当、建立和谐、积极的同事关系应该是每一位工作着的人的共同追求。
一、说话要尊重办事讲策略
说话固然有很多技巧,但是一些规律性的原则必须首先遵守,比如尊重。只有尊重对方,别人才愿意听你说话,才能够接受你的意见。办事讲策略是说事情是复杂的多变的,只有以变应变、以适当的策略手段去应付局面,事情才能办圆满。
1.请求同事,动之以情
请求同事办事,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对方心境不佳时,你的请求可能只会令他心烦,对方正忙于某项事情时,你提出请求一般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因此要适应对方心理的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利用情义打动同事,这是你办事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
某机关接到上级分配植树
任务,机关几十名同志都主动承担一些任务,惟有几位“老调皮”,任凭主任怎么在政治上动员都不愿认领任务,搞得主任很难堪。
下班了主任把这几位老调皮叫到办公室,轻声地说:“我只讲最后一遍,我现在很为难,请你们帮个忙。”奇怪刚才态度很强硬的几个“捣蛋鬼”听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话,纷纷表示:“主任,我们不会让你为难了!”说完立即回去认领自己的那份任务。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请求话,比通盘大道理更有说服力,看来人还是比较重情义的。主任用请求的话打动了他们,让这几位老调皮觉得:主任看得起咱,怎么能不给面子呢?
托同事办事也是一样,求同事办事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义。
需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害关系说个清清楚楚。要说明为什么自己不办或办不了而去找他办。总这,由于同事对你了解得十分清楚,知根知底,因此托同事办事,态度越诚恳越好。你的态度越诚恳,同事也就越不可能拒绝你。另外托同事办的事,一般还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成则成,不成则不成,这样的话同事也比较有的放矢。不要托同事办一些目的不明确、比较笼统的事。应该托同事办一些难度不大、目标明确、效果显著的事,也有利于你向他致谢。
同事之间,关系微妙,个性相差很大;同事之间,只有以诚相交,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帮得上你。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含蓄、深沉,有的活泼、随和,有的坦率、耿直。含蓄、深沉者可以表现出朴实、端庄的美,活泼、随和者可以表现出热诚、活泼的美,坦率、耿直者也有透明、纯真之美。人生纯朴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种美的个性之中,有一种共同的品性,那就是真诚。
真诚的低层要求是不说谎,不欺骗对方,但在复杂的社会和人生活动中,目的和手段要有一定的区别。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利于治病救人,往往向病人隐瞒病情,编造一套谎话给病人。这样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它表现的不是虚伪,而是更高、更深层的真诚,是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真诚。只有智慧、德性和能力达到高度统一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深层次的真诚美。
情与义就是一种真诚,同事相交需要真诚
日本大企业家小池曾说过:“做人就像做生意一样,第一要诀就是诚实。诚实就像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
这段话也可以说概括了小池成功的经验。
小池出身贫寒,20岁时就替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有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非常顺利,半个月内就跟33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之后,他发现他们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昂贵。他想,同他订约的客户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对他的信用产生怀疑。于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带着订约书和订金,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逐户逐户去找客户。然后老老实实向客户说明,他所卖的机器比别家的机器昂贵,为此请他们废弃契约。
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
个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3人中没有一个与小池废约,反而加深了对小池的信赖和敬佩。
诚实真是具有惊人的魔力,它像磁石一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后,人们就像小铁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纷纷前来他的店购买东西或向他订购机器,这样没多久,小池就成为“钞票满天飞”的人了。
日本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谷子博士有一次说:“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出于真情而决定的。”他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测验别人对他是否真诚,就伪装重病入医院。
结果,那富翁说:“很多人来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许多人都是希望分配我的遗产而来的。特别是我的亲人。”
谷子博士问他:“你的朋友也来看你吗?”
经常和我有来
往的朋友都来了,但我知道他们不过是当作一种例行的应酬罢。
“还有几个平素和我不睦的人也来了,但我知道他们只是乐于听到我病重,所以幸灾乐祸地来看我。”
照他的说
法,他测验的结果或许是:根本没有一个人在“真诚”方面及格。
谷子博士就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苦于测验别人对自己真诚?测验一下自己对别人是否真诚,岂不更可靠?”
与其
试探别人的忠诚,不如问问自己的忠诚。因为我们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思想,总是希望别人为自己赴汤蹈火,而自己对别人则样样三思而后行。这样的思想确实要不得。
请求同事帮
助时,应当带着深情厚义的诚恳态度。
向别人提出请求,无论请求别人干什么,都应当“请”字当头,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当你需要家人为你做什么事时,也应当多用“请”字。向别人提出较重大的请求时,还应当把握恰当的时机。比如,对方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或操作实验,对方正遇到麻烦或心情比较沉重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你的请求一旦遭到别人的拒绝,也应当表示理解,而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给人脸色看,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无礼。
请求同事,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虽然请求时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居高临下,态度傲慢,非要别人答应不可,而应当语气诚恳,平等对待,要有协商的语气,如“劳驾,让我过一下,行吗?”“对不起,请别抽烟,好吗?”“什么时候有空跟我打打球,怎么样?”同时,还要体谅对方的心理。“我知道这事对您来说不好办;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难为你了。”
当有客观原因,你的同事不能答应请求你不要抱怨、愤怒甚至是恶语相加,你还得还礼道谢:“谢谢你!”“没关系!我可以找找别人。”没事,你忙你的去吧!
这样你的同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肯定会鼎力相助。如果你不有体谅对方,甚至对同事施以抱怨,这等于堵死了再次向同事提出请求的通路。
2.洞察同事心理
你想求同事办事,就得揣摸对方的心理,看对方愿不愿意帮你,能帮到什么程度,假如对方根本无法完成此任务,你求他也是白求。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当然,对请托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易于成功。
针对不同的办事儿对象谈话或请托应注意以下差异:
性别差异。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
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如对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对不同类型的人说不同的话,才能达到最好的办事儿效果。
求同事办事要看对方的层次。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或硬缠或软磨,直至达到目的。
毕加索之子小科劳德的母亲弗朗索瓦兹·吉洛特十分爱好绘画,一入画室便不容有人打扰。一次她正在作画,儿子想让妈妈带他去玩,便敲响了门,可吉洛特已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上,听到敲门声和儿子的喊声,只是回应了一声“嗳”,仍旧埋头作画。停了一会,门还没开,儿子又说:“妈妈,我爱你。”可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我也爱你呀,我的宝贝儿。”门还是没开。儿子又说:“我喜欢你的画,妈妈。”
吉洁特高兴了,她答道:“谢谢!我的心肝,你真是个小天使。”可仍旧不去开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比爸爸好。”
吉洛特的画当然不会比丈夫——绘画艺术大师结加索画得更好,但儿子的话却句句说到了她的心里,她也从儿子那夸大的评价中感到了儿子的迫切心情,所以最终还是把门打开了。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是何处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既然要托人办事儿,大多是因为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业不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心力交瘁,丧失信心,不仅影响情绪,而且影响和周围人的交往。在处于情绪低潮时,请求别人能给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的面前。托人办事儿,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摸清对方的心理后,要委婉地提出请求。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他需要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社长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同事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在运用这一策略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同事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同事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
总之……要引起同事对你的计划的热心参与,必须诱导他们尝试一下,而这首先要从揣摸清楚同事的心理入手,然后再量体裁衣,选好时机和话题,逐步引导到你想求办的事情上来。
3.感情投资,一本万利
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实足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会很有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所从未想到的。
同学关系有时往往会在很关键的时刻帮上自己一个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甘心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去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的关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其实这是很错误的一种看法。
无论从实用主义,或从情感价值角度去看,同学的友谊都值得我们保持和维系。
三国时蜀的创建者刘备的一段经历就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那是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刘备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这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
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读书后,仍回家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起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那你的人际面会更加的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来自交流,要获得感情的惟一方法,在于平时多加强联系,经常聚会就是加强联系,加深感情的一种方法。
人是有情之灵物,人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人既然能够为情而死,那么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么不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同学之间在平时人际交往中也需“感情投资”。
让我们以做生意为例。所谓“感情投资”,说简单点,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当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生意不成人情在”。
这种情况往往有多种表现。一种是自然形成的。你在生意场上遇到了相互比较投缘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缘”的人。有缘自然有情,关系好起来,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话下。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和持续这种关系,继续爱护它、增进它,使其天长地久。
其实,就是有“缘”,彼此能够一拍即合,要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相互关照的关系也不那么容易,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感情投资”。
在商场上,各自都为各自的利益,彼此都晓得商人多诈多奸,人与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结果“缘”就会由合作转为对立,人情变成了敌意。情场上,最爱的人常常会变成最恨的人,这在商场上也屡见不鲜。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原先是最亲密的伙伴。反目为仇的原因,恐怕谁也说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责和怨恨。
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往往是忽略了“感情投资”的结果,甚至已经忘掉了这一点。
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一旦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往往会忽略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
而更不好的是人们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但是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
可见“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儿,要从小处细处着眼,时时落在实处。
4.善于消除同事之间的矛盾
同事与你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几乎日日见面,彼此之间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自的性格、脾气秉性、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尤其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会引出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此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各种矛盾。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仍然可以来往。首先,任何同事之间的意见往往都是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件,而并不涉及个人的其他方面。事情过去之后,这种冲突和矛盾可能会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也会逐渐淡忘。所以,不要因为过去的小意见而耿耿于怀。只要你大大方方,不把过去的事当一回事,对方也会以同样豁达的态度对待你。
其次,即使对方仍对你有一定的成见,也不妨碍你与他的交往。因为在同事之间的来往中,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友谊和感情,而仅仅是工作,是任务。彼此之间有矛盾没关系,只求双方在工作中能合作就行了。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间合作如何,事情成功与否,都与双方有关。如果对方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想到这一点,这样,他也会努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执迷不悟,你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点明这一点,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间仍会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
要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你应该采取主动态度,你不妨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等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们。一开始,他们会心存戒意,而且会认为这是个圈套而不予理会。耐心些,没有问题的,将过去的积怨平息的确是件费功夫的事儿。你要坚持善待他们,一点点地改进,过了一段时间后,表面上的问题就如同阳光下的水一蒸发便消失了一样。
如果是深层次的问题……你可以主动找他们沟通,并确认是否你不经意地做了一些事儿得罪了他们。当然这要在你做了大量的内部工作,且真诚希望与对方和好后才能这样行动。还曾见到一些人坐在一起,表面上为了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却是大家更强硬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他们可能会说,你并没有得罪他们,而且会反问你为什么这样问。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解释一下你的想法,比方你很看重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许双方存在误会等等。如果你的确做了令他们生气的事儿,而他们又坚持说你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时,责任就完全在他们那一方了。
或许他们会告诉你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或许不是你心目中想的那一个问题,然而,不论他们讲什么,一定要听他们讲完。
同时,为了能表示你听了而且理解了他们讲述的话,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来重述一遍那些关键内容,例如,“也就是说我放弃了那个建议,那你感觉我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以这件事使你生气。”现在你了解了症结所在,而且可以此为重新建立良好关系的切入点,但是,良好的关系的建立应该从道歉开始,你是否善于道歉呢?
如果同事的年龄资格比你老,你不要在事情正发生的时候与他对质,除非你肯定你的理由十分充分。更好的办法是在你们双方都冷静下来后解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地挑明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不太可能奏效。你可以谈一些相关的问题,当然,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果你确实做了一些错事并遭到指责,那么要重新审视那个问题并要真诚地道歉。类似“这是我的错”这种话是可能创造奇迹的。
你做出以上努力以后,基本可以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如果遇上一些顽固不化的人,在你做出努力后,他仍然不愿意和你和解,这你也不要难过,遇上这样的人,谁也没办法,问题并不在你,你只管放心地去工作,别理会这类人就是了。
5.同事不合作怎么办
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愿合作的同事,对于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要用实际行动帮助不合作的人消除不合作的原因。要使不合作者转变为合作者,不仅仅是一个说服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实际行动问题,只有在行动上帮助不合作者,才能使不合作者成为合作者。
第二,就是在需要使用说服方法时,也要想出比较巧妙的方法,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著名工程师莱芬惠,有一次,他想换装一个新式的产量指数表,但他想到有一个工头必定要反对。怎么办呢?莱芬惠想了许多,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莱芬惠是怎样和这个工头打交道的呢?莱芬惠说道:
有一天下午,我去找他,腋下夹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要征求他意见的文件。当我们讨论文件的有关问题时,我把那指数表从左腋换到右腋,又从右腋换到左腋,移换了好几次,他终于开口了,“你拿的是什么?”他问我。“哦,这个吗?这不过是一个新的指数表。”我不经心答道。“让我看一看。”他说。“哦,你不要看的。”我假装要走的样子,并这样说:“这是给别的部门用的,你们部门用不到这种东西。”“但我很想看一看。”他又说。于是我又故意装着一副勉强答应的样子,将那指数表递给他。当他审视的时候,我就随便又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他听。他终于叫喊起来说:谁说我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呀?哎呀!这正是我早就想要的东西!
请看,莱芬惠的方法是多么巧妙,这种方法叫欲擒故纵,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使不合作者成了合作者。
6.不与同事抢功劳
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或者你勤奋工作为公司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时,却有人试图把这份功劳归为己有。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总不能整天气急败坏吧?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用短信澄清事实
当然,首先写的信不能有任何坏的影响,短信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写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随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在信中适当的地方,你可以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书面证据。
在短信的最后要建议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加强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
如果真的有人把你的功劳忘记了,想把功劳归属于自己,那么这个方法倒能为你争回功劳起一定作用。
(2)夸赞挖你功劳的人,然后重申功劳是自己的说这番话的时候,要再一次对这位同事的独一无二的才能和见解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的积极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设法要干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对要做的事情也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个可能很棘手的问题。
当你觉得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应用时,你就应早点行动,如果等你的同事把你的想法散布开时再行动,困难就大得多了。
(3)退出争夺战
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你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还是独自拥有想出这个点子的名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女性来说,什么时候应该跟男同事理直气壮地理论“挪用他人想法”的问题,什么时候又应该为本机构做出一些牺牲呢?在做出决定时,应该考虑一下,要打这场“官司”得花费多少精力。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正要接受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或者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并无妨碍,而要证明所有权只能使你疲备不堪……也许还会让你的上级生气,让他们纳闷你为什么不能用你的时间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些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是上上之策。
7.同事反对你怎么办
每一个人都有反对的人,在同事中也是这样。那么,遇见反对你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要认真倾听反对者的话。
一般来说,反对者所以反对人,不是由于对人而是由于事。都是由于一桩桩具体的事情不同看法,所以才会形成反对某一个人。所以,在每一件事上认真对待,认真倾听反对者的意见,了解了反对者的意见,对消除反对的因素是大有好处的。
下面是一个著名的实例:
祖·吉拉德是当今美国排名第一的汽车推销员。他在一年之内,销出1425辆汽车。他的成功,就在于他能认真倾听购车者的意见。
有一次,有一位名人来买车。祖向他推销一种新款车,交易过程顺利,但在签字的刹那,名人突然表示不买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由对方的眼神可以看出,名人明明喜欢这辆车啊!
祖整日在思索,在回忆整个交易过程,他都找不到答案。
终于,他冒昧的拨了个电话给那名人。
名人接到电话,不高兴地说:“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晚上十一点。”祖说:“我先向您道歉。但我检讨了一整天,都找不到你为什么不买我的车的原因。”
“你真的想知道?”名人说。
“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衷心向你请教。”祖谦虚地说。
“好吧,请你用心听。”
“我正在听。”
“一定要留意我的话。”名人郑重地说。
“一定。”祖嘴里这样说,心里却感到好奇。
“可是,你今天下午并没有用心在听我说话。”名人慢条斯理地说。
“你的意思是——”
“如果白天你在我签字前,肯这样留心我说的话就好了。”
“你意思是——”祖莫名其妙。
“今天下午,当我在签字之前,曾提到犬子即将进密西根大学就读,我还提到小儿子的运动成绩和他的抱负。我以他为荣,可是你没有任何反应。”名人遗憾地说。
不错,祖记起了名人确实提到这些。
“你根本不在乎我说什么。你正在听另一个推销员说话。”名人说。
祖霎时明白了。
在祖认真地道歉以后。第二天,名人就来买走了那辆新款车。
如果我们的同事中,有人在某一件事上反对我们,如我们能像祖一样认真地征求反对者的意见,那么,反对者的意见就可能会消除。
第二,要想出较好的方法和反对者交往。
杜维诺先生经营着一家高级面包公司,他一直想把面包推销给纽约的一家大饭店。一连四年,他经常给那家饭店的经理打电话,甚至在饭店里订了个房间,住在那里以便随时同经理谈生意,但是一无所获。
就在他失去信心时,有人给他一剂“妙方。”于是他改变策略,打听那个经理最热衷的事情。
杜维诺终于发现,那位经理是一个名叫“美国旅馆招待者”组织的人员。不仅是成员,由于他热心,还被选为主席。于是杜维诺再去见他时,一开始就谈论他的组织。哈!反应令人吃惊,他和杜维诺谈了半个小时,从他的组织到他的计划等,语调非常热情。告别时,他还“卖”了一张会员证给杜维诺。几天以后,杜维诺就收到了那家饭店的订货单。
杜维诺四年苦缠饭店经理一无所获,却在一个早上达到了目的。道理何在?就在于他能想出较好的办法和经理交往。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想出巧妙的办法和反对你的人交往,使他感动,那反对者可能会成为你的好友。
第三,一切要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即使反对者是错的,也应该团结他。
在这一方面,我国古代的蔺相如、廉颇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由于蔺相如连立两个大功(“完璧归赵”和“渑池会”),官位就在老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并扬言“遇上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了,就处处忍让,尽量不与廉颇见面,连上朝都装病不愿见廉颇。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遇上廉颇,就连忙驾着车子躲开他。因为这样怕廉颇,跟随他的人也感到羞惭,大家都要离开他。蔺相如对他的随从说:那样威严的秦王我都不怕,我难道怕廉颇吗?
我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才这样忍让他的呀!廉颇知道后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就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结果,他们成了刎颈之交。
请看一个反对者居然成了生死之交,其中奥秘就在于蔺相如的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即使廉颇是错的,他也能忍让。如果我们也能像蔺相如一样对反对者采取宽容的态度,那么何愁不能和反对者言归于好呢?
8.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你敬我一尺,我敬一丈,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面对别人给的好处,心怀感激之情,寻机还报。但却不能排除有些同事,要么对别人给予的礼遇无动于衷,要么得寸进尺,主动索要。面对这种人,我们如果再一味讲此原则,吃亏倒霉的只有我们自己。
有一年,组里来了一个新同事,金先生一本做人原则,尽力照顾,谁知这位同事竟因此嚣张起来,不把其他同事放在眼里,并且煽动一两位较不安分的同事,结成一个小“帮派”,向金先生要求利益。金先生因未事先防范,应变不及,为了维护办公室的安宁,只好向他们低头,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金先生以为如其所愿,他们就鸣金收兵,谁知过不多久,他们竟联合其他单位的人向他发难,逼他下台。由于金先生在工作上曾有一次不小的疏失记录,加上事起仓促,无从防备,因而“中箭落马”,而接他位子的正是那位新进的同事。
有些人受人好处时,不仅没有感激之心,还会慢慢感到不足,再给,便得寸进尺。最糟糕的是,当你不能满足对方时,对方干脆采用激烈手段,争取这些“好处”——自己拥有省得等他人“给予”。金先生的同事就是这类人。他并未因金先生的照顾而心存感激,而是恩将仇报,取而代之。金先生的失误就在于,一开始面对不当的索求就未拒绝,在对方重施故伎时,又未采取非常手段打击对方,以致自食其果。
总之,你敬我,我让你,有来有往,这些人情世故,不要疏忽。它虽然不一定为你带来立即或长远的好处,但你有意或无意的疏忽,却会为你阻断一条路,尤其是“只来不往”的疏忽最为严重。那怕你才高八斗,能力过人,在重视人情世故的社会,再高的才能也会因为人的因素而不得伸展。
谁都会遇到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谁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同事相处也是如此,“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携手共进。寡助之人难成大业。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你自己,需要的满足是相互的,人际交往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经常帮助别人,才能在自己危急的时候不至于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多行善事必多助。
9.对同事要一“事”同仁
尤其是当男同事向女同事表示亲切时,很容易就会表现得很多话。这种表现也可以说是出于一种服务的精神,或许有些女性并不会因此而产生反感。如果你刻意地说了一个笑话取悦对方,而对方也因此而开怀大笑,那你所制造的效果就要说是成功了。
但是,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你很容易就会忘了自己本来要谈的正事。
为了讨女同事的欢心而刻意地表现得很亲切,这不但让周围的人觉得你很卑鄙,就是对方也未必领情。所以,当你有事要拜托女同事时,最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兜圈子。
然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肯定、得到他人的赞赏,尤其是女性更是如此。
所以,当上司用语言或行为表示对部属的认同时,部属的内心一定感到很高兴。但是,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同,这时,就会觉得很沮丧。
了解了这个心理,当你在得到同事的帮助之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对方,而且还要赞美对方。“还好有你的忠告,否则事情不会进行得那么顺利。”“谢谢你帮忙打的那一份文件,老板很称赞呢!”对方听到自己所出的心力有了正面的价值,心里一定很高兴。
但是,你也不能凡事都依靠女同事的帮忙或是交待一大堆事给她做,这样她可能会认为你没有能力而轻视你。总之,对于女性那纤细而敏感的心思,你必须留意。
你或许也在办公室里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男同事对于某些特定的女同事是直呼其昵称,对于某一些女同事则循规蹈矩地称呼小姐。对这种差别待遇,即使不由口中说出,女同事也会灵敏地感受到。这会在你不经意的表现中引起麻烦。
因此,你必须尊重自己周围微妙的感觉,尤其对女性更是必须谨言慎行。一些只可对男性用的粗俗话千万不能对女性用,否则会很容易伤害对方。这种言词上的伤害,甚至远超过工作上的失败。
然而有的时候为了工作,男性主管不得不责备女性部属。即使是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男性主管也不可以冲口而出地使用否定的言词,只要淡然地把结果告诉对方就可以了,最后再提醒对方:“下次多注意了!”这时,她可能会哭,你就假装没看见好了,不必特别地安慰她像是收拾残局似的。
这样说来,和女同事相处可真是一件麻烦的事,但是,你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礼仪,将来对你一定很有帮助。在公司不懂得为女性着想的男性,回到家里也一定不会为家人着想,对于家庭内的纠纷也不会妥善地处理;在公司里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即使是在私人场合中也能够处理得很好。
女性的情况也是一样。从女性的眼光看来或许会觉得男性很迟钝,你必须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可太过于吹毛求疵才不会发生纠纷。为了避免自己因为不当的言行而后悔,平时就要多观察周围人的性情及感觉。
10.事业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在现代社会,同事之间的竞争有时是很激烈的,怎样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和同事尤其是那些与你具有同样竞争力的同事相处呢?
首先要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竞争实力,才能与最有前途的人在一起,这样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赵萍和王燕同时进入现在的这家电力公司,在工作中她们不相上下。赵萍是电力局赵局长的宝贝闺女,而王燕是单枪匹马。领导由于这一层关系,比较关照赵萍。王燕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关系而表现消极。在工作中,王燕经常与赵萍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中的难点,相互配合非常默契。赵萍也愿意同王燕编在一组,相互促进。在完成11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安装过程中,赵萍王燕一组晚上看图纸,安排工序,白天干活,比预定工期提前1/3,因此受到表彰。
曾经有朋友劝王燕,赵萍本来就有关系,现在你帮她的忙相当于断了自己的升迁之路。王燕对朋友说:“首先我佩服的是赵萍的能力和人品,赵萍是赵局长的女儿,人家不靠自己的父亲,而靠的是实力,全局有多少人能够进行11万伏的带电作业,人家就是一个;第二,如果自己没有水平,即使领导不会看重赵萍,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出息。我现在也是向她学习本事;第三,一旦赵萍升迁,自己与她配合默契,工作起来也顺手。”
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上级领导通过赵萍也认识了王燕,认为两个人的能力同样突出,并授予她们“优秀班组”称号。在赵萍提为安装队队长之后,王燕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副队长。赵萍心里也明白,没有王燕的帮助,仅靠自己也不会有这么突出的成绩。在不久之后,通过关系,将王燕调到另一部门担任正职。这样,王燕的路子也宽广起来。而且,两个人在两个部门相互协调,工作就更加好干了。
能力强的人在平时会非常注意人际关系,在表面上是看不出对人的厚薄不一的,但他需要能够与自己相互配合,互为知己的人。只有在工作中表现自我,才能与能力高的人产生相互敬佩、惺惺相惜的感情,才能够给自己机会。
展示自己的才能,配合他人的工作,或者在工序流程中能够独挑一摊,在团体运作中具有团结精神,都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赏识的。
当然,协助别人工作同给别人当下手不一样,协助别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有独到的见解,总是像跟屁虫似的人云亦云,帮助别人做打杂的活儿是永远成不了气候的。
11.尽可能获得同事的好感
(1)不做令人厌恶的马屁精
如果我说“人们应该努力使自己受欢迎”,往往会受到许多人激烈地反对,尤其是男性们更是如此。他们似乎以为:一味地讨好别人是卑鄙的,男子汉、大丈夫不屑为之。这些人似乎误会了“受人喜爱”的真谛。以为奉承、拍马屁,就是得人喜爱的具体方法。奉承和拍马屁真的能引起别人的好感吗?不!非但不能,还会被别人看不起,并遭到嫌恶。
这里我们引用一位女性的话:
我有一位朋友,他似乎以为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每每遇到我,也是不断地恭维、夸奖;可每次他都令我觉得他是在讽刺、嘲弄我。
我几乎忍受不了,几次要对他发脾气。
这是很自然的结局。谄媚、奉承都是虚伪的粉饰,不是发自内心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大都是很敏感的。酒吧、夜总会的女郎们,是以狐媚诱惑他人为业的,但是过分地矫揉造作,同样会引起别人的不快的。因为我们很清楚,他(她)不是在讨好我们的人,而是在讨好我们的钱包。
一味讨好别人是不受欢迎的。我们只要想想当别人讨好我们的时候,就能了解这种情况。讨好有时会暂短地迷惑住被讨好的人,但时间长久了,必定会被所有的人看不起而遭唾弃。过分地奉承只会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2)奉承是警觉的信号
我们常在许多政府机关和公司里看见一些人,总是卑躬屈膝,一味地奉承,唯唯诺诺,讨好别人。也许这正是工薪阶级不得已的苦衷和悲哀。奉承的背后,一般都隐藏着需要你解决的问题。那些比较单纯或喜欢别人奉承、好戴高帽子的上司,这种话也许能令他舒心悦耳,但是从大体上看,不少上司表面上是和颜悦色、心情平静的,心里却肯定在说:“这家伙不知有什么阴谋,又有什么事有求于我,得提高点警觉才行。”同事也会因此而轻蔑藐视之。事实也确是如此,一个心胸坦荡、无欲他人的人,是不会干出这种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来的。奉承是一件令我们大家都觉得很悲哀、难过的事情。奉承绝对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想要因此而讨别人的喜欢,那真是缘木求鱼。
(3)博爱仅是空洞的口号吗
如此看来,怎样才能使我们深受别人的喜爱呢?为了要得人喜爱,我们应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自古以来,人们常常引用“博爱”、“宽容。”
这两个词,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喜好用抽象语言的倾向似乎特别强烈。往往仅仅提出口号就满足了,而不以践行为后盾,所以认真地问起:“所谓的博爱,具体来说,应该做哪些事呢?”这时候所能回答如此问题的人,实在是寥寥可数。我们时常很容易接受一句话,但却不曾思考它所含的深意。换言之,语言和实践已经脱节,而人们并不想促使他们合二为一。这种情况的确令我们痛心疾首。任何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不能实践,则是一句没有生命的呆板口号,散发不出智慧的光辉。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促进语言和实践的接近。
(4)直诚的关怀与过度的热情
常常有人主张,想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人物,必须以诚待人,或是关心别人。但是,放眼周围,我们不难发现,现实社会中充斥着戴假面具的伪善者。这些伪善的人,一旦被人发现其本来面目,就再也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我们需要的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关怀。
然而,关怀必须适可而止。过度的关怀,会陡然令人心生厌烦。
换言之,虽然诚实、正直、亲切皆为得人喜欢的基本要素,但是绝对不是必然的要素。因此,我们必须深切地思考,更确实具体地得人喜爱的方法。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获得别人的喜爱。
12.善于给同事留面子
聪明人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从不把话说死、说绝,说得自己毫无退路。例如“我永远不会办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谁像你那么不开窍,要我几分钟就做完了。”
“你跟××一样缺心眼儿,看他那巴结相。”这些话无论是谁听了都不会痛快,人人都最爱惜自己的面子。而这样绝对的断言,显然是大大损人面子的表现。
《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多数西方人视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
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在与同事一点一滴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实际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感,甚至连乞丐都不愿受嗟来之食。因为太伤自尊、太没面子,更何况是原本地位相当、平起平坐的同事。
但很多人却总爱扫别人的兴——当面令同事面子挂不住,以致当面撕破脸皮,互不相让,翻脸成仇。
纵使别人犯了错,而我们是对的,如果不能为别人保留面子,也许会毁了一个人。
汤姆·韦恩原先在电气部门时,是个一级天才,但后来调入计算部门当主管后,却被发现非其所长,不能胜任。但公司领导不愿伤他的自尊,毕竟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何况他又十分敏感。于是,当局给了他新头衔:奇异公司咨询工程师——工作性质仍与原来一样——而让别人主管那个部门。
此事汤姆很高兴。奇异公司当局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把这位易暴易怒的明星造就成功,而没有引起什么风暴——因为他仍保留了面子。
时时想到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何等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却很少有人考虑到这个问题。许多人常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或下属,却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尼玛小姐是一位食品包装业的行销专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项新产品的市场测试。可是,她却犯了一个大错,整个测试都必须重来一遍。当她开会向老板报告时,她恐惧得浑身发抖,以为老板会狠狠训她一顿。可是老板不是她想像的那样,而是谢谢她的工作,并强调在一个新计划中犯错并不是很稀奇的。而且他有信心等待第二次测试对公司更有利。老板保留了尼玛的面子,使她深为感动。果然第二次测试她进行得十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