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美学
34266800000021

第21章 审美价值的特性(一)(1)

——愉悦性

24需要寻找特殊性

上面我们讨论的基本命题是:“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美(审美现象)是一种价值现象”,探讨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美(审美现象)作为价值现象的一般性质,即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与非价值活动的区别,美(审美现象)作为价值现象与非价值现象的区别。

论述了上述这些命题,就为审美活动和美(审美现象)厘定了一个基本范围,明确审美活动和美(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而不是“事实”范畴,即按其“家庭出身”认清它本是“价值”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像以往某些美学家那样缘木求鱼,在“价值活动”之外去追寻和界定审美活动——把审美活动完全看作一种认识活动,或者把审美活动混淆于物质实践活动;也不至于像他们那样在“价值现象”之外去寻找和界定美——如前所述,他们要么把美(审美现象)看作一种事物,要么看作事物的某种性质,要么看作一种实体(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要么看作人的意识和某种单纯的精神因素,等等。

然而,认清审美活动和美(审美现象)的“家庭出身”,确定它们属于“价值”范畴,这只是在探索美(审美现象)的道路上走了第一步。止于此,还不能真正把握审美活动和美(审美现象)的特点。因为世界上属于价值范畴者,并非只有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一种。例如,伦理道德活动和伦理道德现象也属于价值范畴,哲学、宗教信仰、法律思想、政治思想等等,也都属于价值范畴,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的基本规定性,它们都表现了对象世界与人(主体)的关系,即对象世界对于人(主体)的某种意义。科学活动和科学思想(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像经济学、人类学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及其理论思想,各种自然科学研究(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各种科学学说,就其具有真理性而言,也属于价值范畴;甚至各种科学试验和科学探索,如人类开发海洋和太空的活动(航海、航天事业),以及对月球、金星、木星、土星、火星、海王星、天王星等等的探秘,等等,也表现出对于人的意义,因此也包含着价值的因素。总之,科学活动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即科学真理,就其对于人的意义而言(不是着眼于对物的“认识”),也是有价值的,它们作为价值活动和价值形态,同审美活动和美(审美现象),同道德活动和道德现象,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样,要想说清楚审美活动和美(审美现象)到底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特点,仅仅论述和弄清它与其它价值活动和价值现象共同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家庭出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审美活动与其它价值活动、美(审美现象)与其它价值现象相比较,找出审美活动和美(审美现象)的特殊性,即它区别于其它价值活动和价值现象而唯它独有的特点,确定它独特的“个人成分”、个体特性。

美(审美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审美价值;其它的,如伦理道德现象作为价值形态就称之为伦理道德价值;依此类推,还有宗教信仰价值、哲学价值、法律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以及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然而又有所不同的艺术价值(有的人把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完全等同起来,恐怕欠妥),等等。必须对审美价值不同于哲学价值、宗教价值、法律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的特殊性进行深入考察。

因此,这一章我们就要在“特殊”上做文章:在前面论述“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美(审美现象)是一种价值现象”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论述“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美(审美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现象”,总之,论述审美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

那么,审美活动作为一般价值活动中的特殊种类,审美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与其他价值活动(伦理道德活动、宗教信仰活动等等)、其他价值形态相比,其性质与品格有着怎样的不同特点呢?这些不同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形态,各自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着什么重要差别呢?

25愉悦性是其表层的也是基本的特点

从直观的和外在的层次来看,审美活动与其他价值活动相比、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形态相比,人们最易于把握到的显著特点是它的愉悦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审美活动与其他价值活动的区别,就在于它总是带有愉悦性的活动;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形态的不同,就在于它对人具有一种愉悦性意义,它给人提供的是一种愉悦性价值。

观赏自然风光无疑是一种常见的审美活动。阳朔山峦、漓江绿水,秀色可餐;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豪迈粗犷;长白山天池万顷碧波映着蓝天白云,沁人心脾;尼亚加拉大瀑布似北美大地仰天长啸,响彻云霄,震撼魂魄……它们都会使你得到身心享受。人们游历名山大川,会感到愉目、悦耳、娱情、赏心、怡神;这与一个地质学家到山里考察某座山脉的地质年代和地貌特征,或一个林学家到原始森林考察林木种类、特征,或一个水利专家到大江大河去考察水利资源,十分不同。后者,即地质学家和林学家的经济和科学考察活动,在于掌握对象的真实面貌及客观规律,获取的是科学认识价值及实用价值(使用价值),或许他们对山水之美视而不见;前者,即怡乐山水的审美活动及其中的审美价值,根本在于愉悦性。南朝宋代画家宗炳曾经这样论述关于山水之美的观赏:“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中国很早以来就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的资源。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以游历为风尚,魏晋南北朝以来,伟大诗人谢灵运,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等等,以审美态度怡乐山水,陶冶自己的情怀,与自然山水“相看两不厌”,建立亲密的审美关系;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遍游祖国山河,是最会从大自然中获得审美享受的人。

在流水般的日常生活中,审美现象也常常与你不期而遇——当你看到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在公园草坪上跌跌跄跄迈步的时候,当你看到大年三十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女扑向母亲怀抱的时候,当你看到邻居的小伙子拿到北京大学入学通知书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会心微笑,感受着某种人间幸福——就好像你走在北海公园岸边,春风在不经意间用愉悦的柳条轻轻扑打你的面颊;你会体味到,人间虽有许多不如意事,然而毕竟如此美好,你会感受到或者分享到一种欣喜。与此相比,去参加一个伦理学界关于“道德是什么”的研讨会,或听诺贝尔奖金得主的学术讲演,或参加一个为贫困山区儿童教育的赞助活动,或参加一个抗击侵略者的游行,感受和心境会大不一样。——参加研讨会和听学术讲演,你在求真;参加赞助活动,你是遵循人类行为规范,在求善;参加游行,你在伸张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合乎人类共同利益的处世原则,求正义;这与上述审美愉悦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艺术中的审美更是常常使你觉得有一只神奇的手在拨弄你的心扉,使你哭,使你笑,使你痛惜,使你爱怜。读《红楼梦》,常常使你如纯真的少男少女泪湿衣巾,黛玉之死,你会觉得揪心般疼痛,但眼泪冲刷之后的灵魂,又使你感到舒坦痛快;看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的演出,你会为苔丝特梦娜之死而叹息,为埃古的罪恶伎俩而扼腕;读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你会为这五百年解不开的神秘微笑而着迷;看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你会忍不住擦眼抹泪。然而,读哲学、科学著作,哪怕你读的是黑格尔的《哲学全书》、马克思的《资本论》、霍金的《时间简史》,即使它们有再高的学术价值,你也极少会激动得流泪。伟大艺术的审美魔力陶醉你的心灵,以至像孔老夫子那样的人都会三月不识肉味儿。关于艺术的审美愉悦和魅力,我在别的地方还曾举过清末作家刘鹗《老残游记》的例子,其中第二回写老残游济南大明湖,妙不可言。譬如写白妞说书,她一出场:“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棰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白妞)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又写白妞的唱:“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转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越唱越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了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简直神了!真格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通过刘鹗的艺术夸张,常常出现现实中绝对不会有的现象,如关于千佛山与大明湖关系的描写:“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我在济南读了五年大学,或单独或结伙也去过大明湖、千佛山数次,据我的实际经验,站在大明湖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千佛山的倒影,更不用说“明明白白”、“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了。然而,我仍然认为刘鹗这段描写是绝妙文章,我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我相信,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是情不自禁被艺术魅力所吸引、渴望愉悦身心而去接近艺术作品的。有谁是自觉自愿抱着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去听相声、看戏、听音乐会、看画展的?我绝不反对艺术可以寓教于乐,但艺术审美的基本规定性之一是审美愉悦性;光有“教”而没有“乐”,就取消了审美和艺术。试想,如果一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尽是道德说教、政治讲演、科学示范……而毫无审美愉悦性,全国人民是否会答应?甚至退一步说,即使已经具有较高的审美愉悦性,那也要不断创造和更新。如果今后的春节晚会不想法推陈出新,而是延续“审美疲劳”的路子滑下去,那审美愉悦性又将如何保持?

审美活动的愉悦性之中,特别是艺术审美之中,还常常伴有游戏因素——“游戏”也是审美愉悦的重要组成因素。《西游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游戏之作,所以儿童特别喜欢它。《堂吉诃德》中的游戏因素也很突出。即使那些看起来十分严肃的艺术作品,你仔细分析,也不乏游戏成分。一些美学家把艺术定义为游戏或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不是没有道理的。

总之,在审美活动中,你总是会得到某种愉悦,常常处于某种心灵陶醉之中。可以说,没有愉悦,就没有审美;没有心灵陶醉,就没有审美。

而其他价值活动和价值形态却并非如此——哲学所追求(思索)的是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意义;宗教信仰所追求的是从假想的神那里得到的心灵慰藉;伦理道德所追求(并从精神上努力实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政治所追求(并努力实践)的是管理人间事物(包括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政府与政府等等)的规则;法律所追求(并强力执行)的是被规定下来符合公众利益的法则;科学技术所追求的是对象的真实面貌和客观规律……是否具有愉悦性,是否能使你的心灵陶醉,不是它们本职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与愉悦性是对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