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34260600000094

第94章 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把心态平衡列为人体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可见至关重要。《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觉得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哀叹“天生瑜何必生亮”,千方百计想害死诸葛亮,最后反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可以说,周瑜死于心态不平衡。心态失衡不但会危害身心健康,还可能产生报复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例如,有的男人追求女人遭到拒绝之后,竟然把女方杀死或毁容;有的妒忌别人的才华胜过自己,竟然发展到雇凶杀人。更有很多人,由于心理不平衡患上了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进而导致机体出现病症。所以说,“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年轻人曾这样讲述他在工作中的矛盾心理:“我有个同事,基本上正常上班时间都不来,就是来了单位也是抱着电话聊天,可是他在年终考核的时候却不是最后一名。我和他在一个团队,他不工作就意味着我要做更多,而他因为工作年限比我长,总是拿得比我多。开始的时候我心里也不平衡,但是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别看你和很多人同在一个环境中工作,做同样的工作,但是人与人还是没有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他不上班可以,但是我不上班就不行。因为人家的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基础,甚至是私下和领导怎么建立关系,包括利益关系在内,你都不可能知道,也没办法比较。所以,这种比较本身对我自己来说就是折磨,与其相比,还不如做些让自己快乐轻松的事情,太在乎利益也并不代表你就能获得你应得的利益。还有,我觉得人生的坐标对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利益固然是重要的,但不是全部。”

即便完全追求利益,也要认真提高自己,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眼前的利益不能代表什么,只有心存远大的志向,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当我们面对心理不平衡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使自己变得平衡一点。上面这个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调节的还是很不错的,他分析出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并且抱着一种更远大的发展去使自己做得更好。如果,换作另一个人,也许就会做出某些过激的行为,很有可能与他人产生较深的矛盾,这无论是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心情状态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衡呢?

1保持情绪稳定

平时要学会自我调整,及时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宁静。心胸要开阔,遇事要冷静。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及与家人、朋友聊天、说笑话,也可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等,来放松自己,恢复平静的心情。

2正确地对待自己及社会要正确对待自己,确立好个人的定位,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使其切合实际。同时,也要正确地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正确地对待社会,乐观地看待世界,并对社会怀有感激之心,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极其复杂的变化。

3借助外部环境当有心理问题时,可经常向家人、知己倾诉。还可以主动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排解心理负担,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有机会去参加一些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也有利于及时消除心理问题。

4学会安慰自己安慰自己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对自认为的不好结果予以接受,拿不如自己的事物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安慰自己是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而又实用的方法,它不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涵养,不需要对各种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不需要对各种结果作出具体分析,而是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事物进行低方位的比较,从中找出可使自己心理平衡的理由。如破了财,可这样安慰自己:“我肯定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还有的人比我更惨,我还算幸运儿。即使不破财,也可能有其他灾祸,破财免灾,值得。”请记住:

当你无法获得自我安慰的时候,痛苦与烦恼就会时常围绕在你的身边;当你会自我获得安慰的时候,将会给心身带来轻松和愉快。

此外,要保持心态平衡,还要多读书,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学识丰富、见多识广、胸襟开阔、豁达乐观的人,自然能够经常保持平衡的心态。

小贴士保持心态平衡的四个观念

一个人要想保持心态平衡,必须要树立以下四个观念:

1学会比较

在家庭生活上,不要总跟那些奢侈豪华的人攀比,否则就会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没有信心;要学会跟不如自己的人比,要学会跟自己的昨天比。

2量力而行在工作上不要过分地争强好胜。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进取心,否则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过于争强好胜,势必适得其反,最终容易造成鸡飞蛋打、人才两空的不利局面。

3简单生活不要把生活(包括人际关系)搞的那么复杂,应把生活安排得健康纯洁、简朴有序。实践证明,一个人的生活越简单,受到的压力就越小,而精力就越充沛。

4吃亏是福世俗的利益观念往往使人原本平常的心变得很累,常常遇事谨小慎微,恐怕损失个人半点利益。其实,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吃亏和占便宜,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就是: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