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34259600000013

第13章

******看到皇后饭店的圆形窗户、圆形门洞,以及进门的圆形拱顶,便说这房子不错,有一种延安窑洞的感觉。于是******仔细看了别墅的结构布局,对旋转楼梯颇有好感。午餐时分,******及随行人员就在皇后饭店的餐厅就餐。这顿午餐******喝了不少茅台酒,微醺的他走上旋转楼梯,进左边第二个房间午休。如今这个房间依然陈列着******当年休息时的摆设:一张大铁架子床,一只乳黄色藤制书橱。

应该说******在皇后饭店不过吃了一顿午餐,睡了一个午觉,前后加起来总共才3个多小时。然而他在莫干山走过之处却不少,莫干山的风光深深吸引着他,那满山翠竹、芦花荡,那剑池瀑布以及一栋栋式样各异、风格有别的中国古典式、西欧田园式、欧洲中世纪城堡式别墅都与古木新篁和谐统一。这时候******心情是很愉快的。临别时他还去看了1952年在皇后饭店疗养的原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出资建造的云逸亭。接着又去了莫干山主峄塔山。从塔山下来后,******与随行人员这才上了汽车回杭州。可坐在汽车里的******,仍然余兴未尽。当车经钱塘江大桥时,他口占一绝: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埯。

******本来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他的许多诗词广为传诵。

3年后******在给上海干部讲哲学时,深有感触地说:“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曲折的。比如走路,总是这么弯弯曲曲走的。莫干山你们去过没有呀?上下都是一~八盘。社会的运动总是采取螺旋形前进的。”******不忘莫干山,说话也像作诗一样既形象又深刻。

如今******主席已逝世26年了,他当年来莫干山时并不知道这栋别墅是鲁迅的好友蒋抑卮的。可蒋抑卮的后裔得知******主席曾到他们的皇后别墅休息过,感到非常自豪。他们觉得父亲的愿望实现了,别墅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也实现了。

雄庄并不精致,但它雄壮、凝重、巍然不动;好像用+卷什么装饰物来炫权家族的眩赫,却又实实在在是个贵族。

雄庄的大门久识东南有此山,千幸修订翠艰计。

惊看擘画凭劳力,造就乐园在世间。

-郭沐若说起来,莫干山芦花荡附近的48号别墅颇值得一提。它是国民党交通部吴凇商船学校校长杨志雄的别墅,故称为“雄庄”。

1932年已经当了两年吴凇商船学校校长的杨志雄,嫌暑假期间闷在上海又热又难熬,便来到莫干山修筑他的雄庄。雄庄的建筑布局左右对称,灰青色的花岗岩外墙,看上去厚实坚固,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味道。尤其那几何图形式阳台,蕴含着新颍多变的美感。我们去的那天,秋风瑟瑟,别墅门口满地是枯叶;一棵千年不长的黄杨树却深深吸引了我。

雄庄给我的感觉并不精致,但它雄壮、凝重、巍然不动;我尤其赞叹它的墙柱,当然也欣赏它的朴实。它好像用不着什么装饰物来炫耀家庭的显赫,却又实实在在是个贵族。

这栋别墅的建筑设计师,令我想起世界上一些杰出的建筑设计师。比如:18世纪的诺伊曼、齐默曼、亚沙姆、施劳恩,19世纪的辛克尔和20世纪的比林。他们使我觉得欧洲古代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差异,就好比西洋乐与中国民乐的差异。这令我不得不去析奇赏异,阐其精微,明其美学原理。

杨志雄是宁波人,做校长不是他的本业;他的本业是航运业。说得确切些,他是杜月笙手下的一名干将。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杜月笙侥幸逃到重庆时,随即把身在上海的杨志雄召到了他身边。

应该说杨志雄在莫干山雄庄住的时间不算少,前后加起来起码有七八个夏天。然而这栋别墅不是因为业主杨志雄引起后人注目的,而是因为1959年7月末郭沫若在此居住,才被人注意到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这就是名人效应,名人在某种时候确实具有号召力。

我从前读过郭沫若的不少诗,也知道他有三位妻子两个情人。屈指算来,他1892年出生到1959年已经67岁了。67岁的他有子女11个,最小的一个才6岁。而这11个子女中第二位妻子日本女人安娜生5个、第三位妻子于立群生6个。结发妻子张琼华是个小脚女人,在郭沫若19岁时应父母之命完婚,无子嗣。另外两位情人:一位是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另一位是女战友彭漪从资枓上看,郭沫若与日本妻子安娜有20年〔1917—1937〕患难夫妻之称。那些共患难的日子,只因抗日战争把他们分开了。1937年底,郭沫若在有关人士安排下,从日本回中国担当抗日重任。当时离开安娜和孩子们,他有点依依不舍。但回到上海后,他立即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了;时间一久,也就淡漠了对日本妻儿的思念。接着,院墙他认识了不少各界爱国人士。其中那个留两条小辫子,穿一身蓝布衫,脸孔晒得黑黑的,就是他当年情人于立忱的胞妹于立群。于立群与郭沫若认识后,很快将姐姐所作的思念郭沫若的遗诗,交给了郭沫若。郭沫若当时双手微微颤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郭沫若是一个多情的人,他把内心对于立忱的爱,移到了于立群身上。因投身抗日,与隔山隔海的家人无望团聚,这时候的他,对他在日本的妻子和五个孩子也是爱莫能助,只能处之淡然了。

上海失陷后,郭沫若去广州,于立群等随行。郭沫若在广州复刊〈激亡日报1自己任社长,夏衍任总编,于立群和郁风任编辑。待工作稍有头绪后,郭沫若奔赴长沙。不久于立群在广州成为****地下党员,她带着******的信去长沙向郭沫若转达。此时两人开始同居。1939年,他俩的大儿子郛汉英出世。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郭沫若断了音讯的安娜,在夏衍主编的香港《华商报副刊》上看到了郭沫若写的回忆录《洪波曲》,从中得到了郭沫若的信息。于是她很快打点行装,带着长子和生、女儿淑子从日本坐船经台湾到香港。

几经査找,终于找到了郭沫若在香港林道街的家。

然而,日本妻子安娜和儿女的突然造访,令郭沫若既惊讶又尴尬,只觉得愧对他们。于立群也不知所措。安娜既委屈又满腔怒火,但见于立群膝下也有了几个同样紧紧依偎在一起的孩子,安娜的心软了下来,她还能说什么呢?

几天后,冯乃超代表党组织,要安娜在婚姻上做出牺牲。安娜无奈之下,只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听从共产党组织的安排,带着孩子定居大连。后来她一直在大连居住,有时也回日本。

其实,说郭沫若是风流才子,一点不为过。郭沫若这个人总是充满激情与热情。他的诗歌《凤凰涅乐和《女神之再生》,就像一团喷涌而出的火。这种火许多时候来自女人的力最。如果没有当年安娜的爱情,1920年的郭沫若怎么能写出《女神之再生》呢?

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一文中也承认:“把我从这疯狂的一次救转了的,或者怕要算是我和安娜的恋爱吧?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