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34254400000019

第19章 泰山封禅

在以后的一年里,秦始皇、李斯二人亲上加亲,十八岁的娇翠公主嫁了李斯第三子李唐;二十岁的满盈公主嫁了李斯的第四子李焕;十七岁的叠玉公主嫁了李斯的第五子李繁。同时,他们君臣还换亲,李斯的大女儿可仙嫁了秦始皇的第二子;四女儿可云嫁了秦始皇的第五子;五女儿可香嫁了秦始皇的第六子。郎舅之间,无名可称,这亲戚成了盘丝一块,难解难拆。

秦始皇二十八年,驰道大部分修好,但是修咸阳宫、修骊山陵、做兵马俑的工程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天下役夫,每年一换,哭爹叫娘,忍饥挨饿,已是万邦萧条。一日,秦始皇向重臣道:“古之诸侯,最大封疆不过千里,今朕统一天下,地方十万里,海内无封疆割土之事,惟天下,及朕一人而已。朕思,天之在上,与地相对,欲天下永固万年,必告上天,但告之上天,必在与天最近之处。诸卿可选一与天最近处,朕告祭上天,布告黔首,以维天命!”

李斯点头道:“陛下英风吹天下,海内之人莫不归心。但是黔首愚昧,不晓天命必归于陛下,今选地以告天,是顺人心于一统的大事。天下之高处,莫如鲁地之泰山,宜法驾前行,皇皇大典,在此处举行。如此以来,凡人生之地,皆晓天命。祭告之后,天心和顺,陛下统一大业,可保万年万万年矣!”

冯去疾等人也道:“惟泰山可向上天祭告,神知之近,黔首莫不景仰,人心稳固,发出布文,黔首谙之,卒成治国之大计。”

于是祭天去泰山的大计,就这样定下来了。这样的大典,皇帝要到泰山顶上给天下跪。为了震惊天下,造成盛况,随皇帝大驾而行的人就更多。秦始皇下诏,除丞相冯去疾监国外,朝臣正副职的官员,留正不留副,留副不留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前后左右将军、奉常、郎中令、廷尉、治粟内史、典客、宗正、卫尉、太仆、少府、博士、仆射、将作少府、詹事、将行、中尉、主爵中尉、五官中郎将、客卿、左更、中更、舍人、左弋、中大夫令、近官三郎、谒者、师、傅、符玺令、中车府令、裨将军、都尉、诸郎中、侍医……都要到泰山观光一番。赵高又奏:“陛下巡行四海,要带上方士,以便采取金丹、芝药!”秦始皇批准了。李斯又奏:“九卿以上家眷应到天之近处,与陛下同拜上天,以沾陛下之恩惠,可选人而行,不超三百人即可。”秦始皇也高兴地点头答应。太子扶苏要同冯去疾丞相监国,不能去,但是宫女一千,黄门二千,扶苏以下的诸少王,秦始皇的兄弟叔伯王公,宫中女博士、嫔妃……还有青阳妍代正后等一千多人,都受诏随行。连及仪仗队、骑兵、步兵、车兵,共是五万人的祭天队伍,等待成行,整装修戈。

秦始皇大驾未发前,特意告诉李斯:“阮翁仲、秦苑、王夕三人随去,以备护驾之用!”李斯领旨,正式通知这三人。

李斯家本有三个名额,由老夫人、老老夫人、珠英公主三人去。在可德、可容的纠缠下,李斯只好向秦始皇求情开恩,所幸秦始皇应允。

正在可德、可容高兴之时,外面仆人来报:“赵大黄门领着方士徐福在前厅等候,说有要事请丞相去接见!”

李斯点点头,整衣出房去见赵高、徐福。

原来,秦始皇决策迁驾泰山去祭天的第三天晚上,有生以来,第一次忽然头痛、呕吐,忙传方士徐福祈祷。徐福祈祷完毕,给了秦始皇一粒大金丹服下,精神顿旺,头痛、呕吐皆止,只是口渴如狂。徐福一面伺候秦始皇,一面又叫秦始皇炼内丹,他道:“这内丹就是养气,炼成内丹,五脏结实,小病就没有了。”

秦始皇道:“外丹也好,内丹也好,朕只是要不死药。你炼了两三年,还没炼成,只说缺药,缺什么药,你开个名来,叫天下人都采!”

徐福道:“陛下息怒,还缺许多药,待臣开具名称,以备陛下过目。”

秦始皇道:“给你一月期限,细细开上药名来,再炼不成,只好炼你们的人头。”

秦始皇躁气大发,又呵斥了徐福好多话,徐福伏在地上,一言不敢发。后来秦始皇叫徐福下去,并道:“炼药,给你一年之限,如再支支吾吾地闹,所有的方士都成为粪土!”

徐福浑身哆嗦着叩头出宫,但他知道,这条脖子也只是暂时地还完好。

回到家,徐福与夫人商议,不死药是炼不出来的,何不趁秦始皇出游泰山,借炼丹为名出逃。

于是,二人决定求赵高出面请李斯向秦始皇求情,允许外出炼丹。所幸赵高答应了。

赵高领着徐福去拜见李斯。都坐下以后,赵高先向李斯说了徐福要采不死药的大计,但得求丞相向天子说通。李斯本人是不信那个不死药的,但是皇帝信,他也得相信,尤其当着赵高的面,可不能给不死药说坏话。不过他也要问问细情,于是道:“徐方士,这个事,你详叙一下,我听听,好奏给天子。”

徐福道:“东海内有三座神仙居住的山,一名蓬莱山,一名方丈山,一名瀛洲山,离我们只三四千里,上边尽住的仙人。这些山上有的是灵芝草,禽兽吃了这种草,颜色都是白的,不死。人居金银宫阙,不吃烟火食,也服用这种灵芝,得以不死,所以都成为神仙。以前,我们方士也有人去过,驾着船,远望三座神山,尽被云雾遮盖。如果你把船靠近三座神山,便有神风吹来,把船引向别处。如果有缘的人,神风吹你上山,服草成神,也不愿再到我们这人世了。我想,可以征大船数百只,带上一千五百童男,一千五百童女,再带上吃用之物。我们可把童男女的一半献给神仙,在那安家落户,其余者带仙草归来,炼成药后,献给皇帝食用,以后还可以再去,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人了。如不成功,茫茫大海,我们待向何处?只可返回。如无此三山,是我说了谎言,甘当死罪!我们为方士的,不这样苦求,圣心不安,活在人间,也觉羞辱。丞相,我诚心想出此计,待丞相通与圣心,而后行之!”

李斯沉默了好久,笑道:“徐方士,皇帝求不死药,为了秦廷之天下,此理在于治国之大纲。但是,不死之药,是否只在灵芝,恐也未必!你到三山,要多求之,或恐不老之方还多。你可以去,本职要奏给皇帝。如你下海之后,远去他乡,再也不归,只证明你不是信行君子,只是为了求命而已,蝼蚁之行,贻笑后世。如你真求得不死之药,回到咸阳,天下扬名,方士之行,天下共赞之,其富贵寿考,自不待言。”然后他又道:“也只有这样,皇帝陛下才能知道世上的不死药,出自何处。徐福,祭完上天后,就依你之见,在泰山决定此事。”

徐福点了点头,尔后又谈了几句,赵高和徐福拜辞了李斯,又去商议了一番。

二十八年六月,秦始皇带五万人去泰山举行祭天大典。临发咸阳时,允许万民观威仪,但是都要跪伏于地,当皇帝大驾走过时,允许抬头看。凡咸阳城中百姓,连带修骊山陵、咸阳宫、兵马俑的役夫,都要挤街充巷地跪在地上瞧,远处看是一片人海,又如森林被伐光了顶端,剩下密密的树干一般。秦始皇坐着大铜车,振振有声,六匹黑色的骊龙驾车,御手站在车上,如挺立的铁棍。秦始皇仰着脸,那冲天冠上的冕旒不停地颤抖着。五万多人的大队,一阵一阵地走过,蓬蓬的大鼓声中,所有人都扬眉吐气、提腰凹肚。

这几十万看秦始皇大驾出行的人中,有一个人看得最出神,这个人,姓刘,名叫刘邦,也叫刘季。

和刘邦同来的另一个役夫,是刘邦的同乡人,也是刘的襟弟,他姓樊,名哙,他从几十步外走过来,向刘邦道:“大姐夫,看完就得了,发什么呆?”

听樊哙叫他,刘邦才收回神魂,笑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如果不做皇帝。枉活了一生。”

做皇帝的萌芽,即在戏耍中从刘邦的脑子里钻出,从此越长越长,只十多年的岁月,这根萌芽成为千万丈的老藤,盘踞了秦始皇费尽了心血而结构的天下。

秦始皇的铜车走在从关中到赵、魏、鲁等地的马道上,长达二千余里的大驰道,平平如镜,势如粗蛇,再也不像以前东征时那么颠簸!这家皇帝有众文武相陪,也会细细欣赏,游了十七八日,到了山东的邹峄山,暂时歇马,扎下行官。晚上把方士徐福等三十余人传到行宫内,徐福等忽隆地跪下,秦始皇道:“朕已到鲁地,歇息三日后,即登泰山。那么,朕此次举行祭天大典,天帝当有所知。你们明日设坛祭告,天帝必示灵显吧?”

徐福等人叩头道:“臣等明日设坛,天帝必示吉兆。陛下明晚若有梦,即可对照。”

秦始皇点点头说:“好,朕若有特殊梦兆,即是你们求神灵验。”

徐福等人叩头下去,连夜设坛去了。

徐福等方士设坛以后,无非是向上天发表公文,在火上烧了。跪着嘟囔一些旁人听不清的话,又敲钟,又打鼓,惹得一些人好奇地看。当天晚上,都担心秦始皇做什么梦。设坛的第二天,徐福等三十多个方士都给秦始皇跪着,听秦始皇说梦,始皇道:“朕,昨夜有梦……”

他这句话,使徐福等人心头一松。

秦始皇又道:“朕梦见一块黄布,盖着一些臭鱼,其味难闻;臭鱼都堆在一个沙丘上,以后就把朕臭醒了。”

徐福忙问:“陛下,黄布上有什么字吗?”

秦始皇想了半天道:“可能是皇帝二字!”

徐福等人连忙叩头,一齐微笑,当下徐福解梦道:“黄色的布就是苍天,皇帝二字写于布上,陛下覆盖天下也!臭鱼乃六国之王和六国文武,他们败兵灭国,全做伏尸矣!鱼卧沙丘之上,无水养它们了,永远不为天下患,此乃上天垂象于陛下,恰在登泰山欲祭天之日。”

秦始皇笑着点头道:“徐福,你的解释,正合朕意,天帝确以伟功明示于朕了!”

徐福等三十多个方士得了脸,喜气洋洋地叩头辞出,知道在游泰山时,不至于挨杀了。

秦始皇随即与丞相李斯、老丞相王绾、隗林、五大夫赵婴等人商议,并召集鲁国籍的一些文士,计划到泰山后祭天的大典仪式。他们首先在邹峄山刻了一块碑记皇帝游幸的实况,秦始皇很满意。

过了几日,秦始皇的车驾向北,千乘万骑到了泰山西坡下,扎在泰安城。在御驾未上山之前,管祭典的官员先上山寻找佳地,安排祭典。秦始皇只在泰山西坡下住了一日。次日清晨,乘上竹篼,四个人抬着,一步一步地往泰山顶上挪,那三千六百个石磴,也确实赶上登天之难了。皇帝以下的官员、家眷都乘坐竹篼上,军将、黄门、宫女都拄杖步行。

哄哄闹闹的爬山人群。过了南天门,终于到了泰山最顶峰。秦始皇站到泰山石顶上。泰山石不过是几块小石头,但却是泰山的尖儿。这时候的秦始皇真是高于天下之人了!他扬起手来摸摸天,实际也没摸准,但他问李斯:“离天多远?”

李斯笑道:“皇帝登山,万灵显兆,当比三尺还近。旁人至此,离天远比万丈!”

秦始皇笑了,坐到泰山石上,群臣、妃子、黄门、宫女、将士全跪下,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帙宗无纪,封禅永世!”

秦始皇在山顶上呆了一个多时辰,还不想走。赵高忙跪奏:“西面的天不稳,要下雨,请陛下大驾移驻!”

秦始皇道:“可!”

于是人们拖拖拉拉地开始下山了。可是秦始皇只下到半山腰,到了飞来石旁,天上云层就翻滚如墨,一个大炸雷过后,降下大暴雨来。众人正急着寻找避雨处,忽见西边山岩上有五株老古松,于是秦始皇被众人扶倚到古松下。古松叶密如伞,秦始皇滴雨未沾,而且连地也干燥。暴雨下了半个时辰,才打住。

秦始皇回到山下行宫的次日,特下诏旨:“五株古松,护佑朕躬,亦是天意,封为五大夫,享受香火,刻石为记!”

次日,所有朝臣奉诏再到泰山顶端,到处挖土、背土,在泰山最高处堆一个三尺高、三步阶的土堆,名之日坛。堆完后,第三日秦始皇再到泰山顶,用玄酒洒地、俎鱼为供、焚香告天,祷天之佑,名为封礼,并由李斯宣读了他写的封礼文,以备石刻之用。其封礼文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感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次日秦始皇又登梁父山进行禅礼。禅礼是祭地,在梁父山找一块平台丘地,除草剪荆,长十二丈,宽十二丈,然后夯平。秦始皇焚香祷告,祭祀的物品是玄酒和俎鱼,祭完回到行宫。

封禅礼罢,秦始皇下旨,凡来泰山的跟随,不论军队、黄门、方士、宫女、儒生……轮流登泰山游赏,拜天叩地。

原是徐福临发咸阳前,曾和赵高、李斯商议征大船,到蓬莱、方丈、瀛洲三山求不死药。祭泰山已了,李斯把徐福的意图向秦始皇细奏一遍。秦始皇道:“海内既有此三山,就让徐福去求不死药。”李斯领旨,便下文沿渤海诸地征船,尔后集中到海边指定地点。又下文征集一千五百童男,一千五百童女,全在鲁、齐两地选出,也到那个指定地点集合。又下文。沿海诸地为徐福之行准备给养。这个准备,就得几个月的时间,为此,徐福等方士还要随从秦始皇畅游几天。

接着,秦始皇启驾泰山,东去齐地黄县、睡县,登了这两地的高山,即成山、芝罘山,刻石颂德而去。尔后又转向山东之南,到了现在的诸城县东南的琅琊山。琅琊山上,有春秋时越王勾践造的琅琊台,孤立于山顶之上,可以望观渤海。秦始皇停而不发。登了几次琅琊台,决定在那儿避暑。为纪念他在琅琊留连忘返的日月,乃下诏集外地黔首三万户都搬到琅琊山的四周住。他这些日子身体好,吃徐福等方士配的壮阳药,精神过度的旺盛,心情超量的愉快,在琅琊山上一住三个月不动。

虽然。在泰山上已经刻石公告天下,但因颂功之处不太多,秦始皇心犹未足。在琅琊驻跸期间,他又和李斯商议,刻石留念,大颂功德!这次,李斯挖空心思,三易其稿,写完给秦始皇看,秦始皇又诏命一群博士讨论李斯的文章。那刻石颂功的全文是:

雏二十八年,皇帝做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成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措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群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命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如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士。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亦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却说秦始皇钦定的徐福领人下海的日子是二十八年十月二日。秦始皇改历法十月为正月,所以也是二十九年正月二日,海边上,杨柳青青,一如秋末。不过,徐福可等急了,明日就是初二日,夫人和姚采氏还不来,天黑了,也没来。徐福只可装出一场暴病,灌药,下令,停一天再走。中午时,姚采氏、夏氏、小男孩终于找到了大海边上,一望船只如蚁群一样在海边上泡着。不多时,以看望徐福为名,一家团聚了。原来姚采氏接应等候夏氏及孩子时,备受乡里奸人的阻挠,耽误了行程。幸运的是得到江湖侠士荆友的帮助,才得以安全抵达。说了路上的经过,徐福听了感泣连声,他悄声地向姚采氏、夏氏、小男孩道:“还是神人相助,那大侠就是个真神人,以后我们要供奉他!”

十月初三日,五十多只大船载着徐福等方士三十多人,儒生三十多人,童男一千五百人,童女一千五百人,杂工、匠作、舵手、船工三百余人。这三千四百多人都登上船只,一声鼓响,扬帆而发。

那荆友,是位侠客,战国时轵深井里人,游荡天下,无真姓名。所谓姓荆,是因为他是荆轲的密友,荆轲死后,他有时叫荆友,也叫“荆轲客”。他受异人传授,得击剑大师之名,有勇力,能举千斤石。他的师父名沧海君,韩国人,人称“异人”,对天下大势,谈论分析,无不切中之直。荆友和高渐离一样,特别喜欢荆轲,三个人亲同手足,誓共生死。但是荆轲为燕丹而准备去刺秦王。他曾劝荆轲:“秦王政正在旺气之时,其势如黄河出堤,欲挽洪流不易。并且,秦国正大肆准备兵马,欲灭六国,刀枪布满天下之日,即在目前,兄欲刺秦之事,恐难成功!”

可是荆轲笑道:“贤弟,天道无边,我之人生如梦,已经不想一再闯荡江湖。我们悲歌论世。救人以急,这是侠客的身份。敢于如此做的人,惟有燕、赵之侠士。我刚从邯郸到蓟城,已答应太子丹。不忍弃之而走!”

荆友施仗义,救不幸,使徐福一家能够团聚下海。其后,他也追踪着秦始皇先往正西,后往南方去了。

秦始皇离开琅琊台以后,虽说向南,却先向正西走,一路游赏,到了彭城,即今徐州市。听人说,当初周鼎沉于泅水,便令一千多人下水捞取,捞了四五日,没有捞上来,便扫兴启驾西南,渡过淮水,奔衡山、南郡一带。原来还想看衡山的以祝融峰为最高的七十二峰的秀丽,现在却要看洞庭湖的万顷碧涛。秦始皇决定斜渡湘江,顺着现在的湘阴地区往北走,也就是紧贴着洞庭湖东边走。但要一千多只船才能把五万多人渡过去。征船期间,驸马李并和珠英公主来见秦始皇。秦始皇笑问李并:“驸马,三个多月以来随朕由北到南,心情还舒畅吗?”

李并道:“佳山佳水佳天下,为臣赏玩,经历了不少以前在咸阳没见过的事物,深谢圣上隆恩!且又看到天下臣民一体,合并之后,人心顺序,陛下可以无忧矣!”

秦始皇道:“朕意也是不要总在咸阳官内无事可为,察析民情,上应天知,也是朕此行的目的。”

这时赵高钻到大帐中,跪下奏事道:“陛下,船只已备好,李丞相问什么时候启驾!”

秦始皇道:“船备好,就走,那么就是明日清晨。可是在什么地方上岸呢?你和丞相议好了吗?”

赵高道:“湘江边上有个湘山,也叫青草山,听军将们传报,山上尽被松柏遮蔽,风物很美,山上还有个湘君祠,是个古庙,陛下可在此处登陆。”

秦始皇点头道:“就到湘山吧!”

赵高叩头下去。

次日巳时,千船开动,扯帆北进。可是正遇打头风,船行不速。由开船之地到青草山上岸。相距五十多里,虽是顺流,也走到下午未时。前头的船已经靠岸,但是那北风越刮越大,到后来翻石吹沙,把许多船的桅杆都吹折了,五万多人都在风中摇晃。秦始皇所坐的大船,被风吹得前扬后簸。秦始皇不觉眼目眩晕,呕吐了一阵,黄门、宫女们一齐惊叫起来。但见那风又狂又怒,吹得更厉害了。

此时秦苑、王夕二人正在秦始皇大船上护卫,他们一看大船人多,很快就要沉没。两人飞步人丛,秦苑挟住秦始皇,王夕挟住李斯,一齐跳下水去,推浪排波,游到岸上,放下秦始皇、李斯二人,又跳下水去,到船上救出青阳妍等人。秦、王二人又赶到李斯家眷船上,把船摇到岸边,一家人得脱活命。

秦始皇被救上岸,和李斯刚换好衣服,风也一阵比一阵小下去了。但计算,翻船二十多只,淹死男女五百多人。到当天半夜时,五万多人才都上了岸,扎下行宫大营。

次日早晨,赵高余悸未息,到处说风大。秦始皇问他:“为什么刮这么大的风?”

赵高道:“听士人说,青草上有湘君祠,如果来洞庭湖,不先祭奠湘君,都遇风险!”

秦始皇又问他:“湘君是什么神?”

赵高道:“请陛下问博士,他们有考。”

一个博士当即答道:“湘君二神,长名湘君,次名湘夫人,皆是大尧之女,皆嫁大舜。湘君、湘夫人,都是死后的封号,其实,其二女,长名娥皇,次名女英,大舜死于苍梧之野后,二女思大舜,皆倚竹而哭,泪落竹叶上,成为竹斑,后俱为思大舜不食而死,是为烈女。”

秦始皇一摇手,不许将士再说下去,他勃然大怒道:“朕之功,盖过三皇五帝,二妃皆贱人,岂敢弄风惊朕?”于是下诏:“放火烧山,不许有一株草木在,以警二妃冒犯朕躬之大罪!”

于是秦始皇胸中的怒火变成了火烧湘山的大火,这无情火一放三日,千松万柏尽化灰烬,岩石崩烈,青草焦干。秦始皇余怒未息,又诏令郡、县发囚徒三千多人,把山四周或山上还没有烧尽的树木全伐光,草全除光,使整个大山变为秃头,湘君祠彻底扒掉,二妃之偶像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