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知识篇》(上)
34238500000014

第14章 沙漠动物群(2)

响尾蛇之所以能够在夜里捕食,主要靠的是红外线的帮助。在它们的头部有一个颊窝,可以接收红外线,通过对红外线的接受响尾蛇就可以发现鼠类。鼠类是一种恒温动物,在夜里它们的体温总是比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也就能比周围的其它物体发出更多的红外线,这样响尾蛇就可以靠红外线接收器来发现鼠类。根据这个原理,人类研制出了红外线导弹和红外线夜视镜等,在军事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响尾蛇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蜥蜴和小鸟。它们属于卵胎生,每胎可生出5条~18条小蛇。

丰富而多彩的沙漠两栖类动物和沙漠爬行动物,在美丽的自然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它们那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你不叹而称奇吗?你还知道更多的沙漠两栖类动物和沙漠爬行动物吗?朋友们,在美丽无限的大自然中,永远都有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探索的秘密呀!

非洲驼鸟

在非洲,驼鸟就是沙漠的象征。

这是因为,驼鸟已经是一种完全适应了沙漠生活的动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也是一种完完全全不会飞行的鸟类。

驼鸟之所以不会飞行,是因为它们没有像普通鸟类那样的、能够适应飞翔生活的身体结构。

首先,它们羽毛上的小羽枝没有羽小钩,因此羽毛不能形成片状;其次,它的胸骨上没有龙骨突,这个部位就是我们吃鸡的时候常见到的,在鸡胸脯下的那块骨头上,朝前以片状突起的部分。这个龙骨突是供普通鸟类的胸大肌附着的,而胸大肌则是鸟类飞行时扇动翅膀所需要的力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龙骨突,就不可能有发达的胸大肌,也就不能有力地鼓动起翅膀来飞行。

正是由于驼鸟的这种胸骨结构,动物学上才把它分在鸟纲里的平胸总目中。在这个总目中,除了非洲驼鸟以外,还有美洲驼鸟、鸸鹋(也叫澳洲驼鸟)和新西兰的几维鸟。我们常见的普通鸟类都被分在突胸总目当中。

在鸟纲里,还有第三个总目,那就是企鹅总目。

虽然驼鸟不会飞行,但是它们却长着两条特长而且粗壮有力的腿,它们奔跑起来的速度比马还快,一步就能够跨8米多远,每小时可达60千米。

有一种传说,说的是驼鸟在危急的时刻就会把头埋在沙堆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在大量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驼鸟有这种习性。其实,以它的奔跑速度,足可以甩开所有的敌人,况且驼鸟身体也很强壮,它有2.5米高,130多千克重,没有几种动物敢惹它们。

非洲驼鸟,生活在沙漠或干旱的草原上,在树木稠密或者草很高的地方是见不到它们的踪迹的。驼鸟的食性很杂,包括植物的叶子、种子、花和芽,它们也吃昆虫和特别小的鼠类。驼鸟经常和一些大型的食草动物如斑马、羚羊等一起活动,它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非常成熟的互利合作关系。这些大动物可以将昆虫和鼠类赶起来,供驼鸟捕捉,而驼鸟则会帮助它们站岗放哨,一旦遇有危险它们就会立即报警。

驼鸟属于一雄多雌的配制方式。一只公驼鸟可以统治和带领好几只母驼鸟,这些母驼鸟把卵产在一个公共的穴内,往往一个穴里就可容纳10—30枚鸟卵。驼鸟的卵足有菠萝那么大,重达1.3千克。在孵化期,白天由雌驼鸟轮流孵卵,而在夜里则由雄驼鸟单独照看。驼鸟的孵化期约有40天。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驼鸟的栖息地正在逐渐缩小,数量也在逐渐下降。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养殖驼鸟,我国也在养殖。驼鸟的肉和蛋可以供食用,驼鸟皮可用来制革。

大耳刺猬

刺猬也是沙漠中常见的肉食性的哺乳动物,一般把它们称作食虫类。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沙漠刺猬,它们的食谱很广泛,昆虫、蜥蜴以及它们的卵、小鸟及鸟蛋、甚至鼠类的幼仔都可以抓来充饥。遇到狐狸等较大型的食肉动物时,它们就缩成一团,像一个长满刺的皮球,把四肢和头都包在中间,它身上的刺又尖又硬,狐狸没法下嘴,就只好走开了。

由于它的食物中含有很多的水分,所以它不用饮水。生活在沙漠中的刺猬,要比一般的刺猬腿长,身体小,重量也轻。但是,它们的足却比一般的刺猬大,这是因为它们要在沙漠上行走,脚的着地面积大能使它不容易陷入沙子里面。另外,这种沙漠刺猬的耳朵也明显地大于普通种类,这可能是由于,要在沙漠中生活就需要更灵敏的听觉来逃避敌害,或者还有帮助散热的作用吧!因为它们身体的大部分都长满了毛和刺,热量不易散发出去,而两只大大的耳朵,就像散热片一样,将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上也有一种大耳朵刺猬叫大耳猬,当地农民却认为是它们偷吃了刚种到地里的籽瓜种子。可是它们是否真的偷吃了呢?现在还没有人进行详细的研究,也许它们是被冤枉了!因为刺猬一般都是以昆虫或昆虫的幼虫为食的。

沙漠之猫

荒漠猫也叫漠猫,是我国特有的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属于食肉目猫科。

猫科动物是食肉动物中最凶猛的一类,虎、狮、豹等都是这个科中的成员。它们的体型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体重只有2.5千克,大的则有275千克,肌肉发达,头圆而且较大,嘴短,眼睛圆,颈部粗短,以便承受头和牙齿的猛烈咬啮动作而引起的震动。全身的毛密而柔软,有光泽,多数种类身上都有条纹或斑点,虎和豹等就是明显的例子。

荒漠猫身长60厘米~80厘米,比普通的家猫稍大一些,样子很像家猫,尾巴比家猫稍长,全身没有明显的条纹,头上、背部和四肢的外侧黄灰色,间杂着一些黑色和深棕色的针毛,身体的腹面为白色,尾毛黄褐色,在尾巴的末端有3~4个黑环。

在我国的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都发现过荒漠猫,在国外没有分布,这种动物数量较少,不容易见到,关于该种的研究工作也做得不多,对其生活习性知道得很少。它们可以生活在荒漠地带、多灌木的稀树林或高山上,也就是说,虽然名字叫荒漠猫,但它并不是只生活在荒漠中。

荒漠猫在夜间活动,白天偶而也能见到。它们的嗅觉和视觉都很敏锐,捕食的对象主要有鼠类和小鸟等。

荒漠猫每年繁殖一次,冬末发情,寻找配偶,5月产仔,怀孕期约4个月。

荒漠猫在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中主要以鼠类为食,能控制鼠害,对治理沙漠有益。但捕捉不到食物的时候,有时也会潜入村镇危害家禽。

沙漠之舟

骆驼往往就是沙漠的象征。在一些电影或电视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只要一出现沙漠,那里肯定就会出现骆驼。由于骆驼可以在沙漠中运输货物,所以它们又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骆驼有单峰驼和双峰驼之分。骆驼背上的那个像山峰一样突起的部分叫做驼峰。在我国常见的骆驼都有两个驼峰,所以它们都是双峰驼。而单峰驼就是只有一个驼峰的骆驼。目前,野生的骆驼已基本上灭绝了,大家看到的大都是家养的骆驼。

野骆驼

对于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们,以及进行沙漠探险的人们来说,骆驼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伙伴。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家养的骆驼,因为它们既可以驮着东西,又可以不吃不喝地在沙漠中行进很长的距离。

在沙漠中,有时会有一些水坑,里面的水又苦又咸,也许别的动物根本不喝,可是骆驼却不在乎,它们可以喝。骆驼对食物也一点都不挑剔,无论多么粗糙的食物,甚至带有多么尖的刺,它们都能够吃下。对于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们来说,骆驼的粪便还可以作为燃料。

因为,骆驼的粪便很快就能干,火一点就着了。骆驼还能够产奶,当人们在极度饥饿中以至于连性命也难保时,还可以将骆驼杀掉,用来度过危急。另外,在古老的沙漠地区,骆驼还可以像钱一样,用来交换其它商品,所以有了骆驼就像拥有很多钱一样。

骆驼的毛即驼绒,是一种重要的毛纺原料,驼绒及其制品是出口换汇的佳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驼皮可以制皮箱、皮鞋,经久耐用,驼骨可以制作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