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34234500000008

第8章 和你在一起

“出品”中国、韩国

“编剧”陈凯歌

“导演”陈凯歌

“主演”陈红、程前、刘佩琦、王志文、唐韵

“首映”2003年

“故事梗概”

刘小春年幼时就拉小提琴,13岁即拥有不少令人称羡的琴赛奖状。对于这位敏感又沉默的少年,这个乐器一直是他最喜爱之物,是他与从未谋面的母亲之间一种最珍贵的联系。他的父亲刘成是一个普通的厨师,深以小春为傲,对儿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天真的野心。赢取区域性的比赛当然不足以造就一个盛名职业演奏家,即使是个乡野人,刘成也知道非经过北京的洗礼不可:他儿子事业的成功失败全系于此。

刘成是一个靠着本能生活着的人。坚韧、自卑、狡猾和善良,都是他的基本元素。多年前,一个婴儿和一把琴被带到他的面前,注定了日后不由自主的命运。让孩子拉琴,是他认为的天意,拉琴拉成什么样的人,却必须是他的意愿。赚钱罢,成名罢,惟独不能用来修身养性。平民百姓,从来没有,也不该有那样的奢侈。于是刘成就拽着这捡来的孩子往目的地走。途中,又担心身世之谜一旦揭开,转身已无父子情分。他始终战战兢兢,也霸道不堪,带着做牛做马的猥琐和做老子的威风来对待小春。小春和父亲离开家乡的北方小镇,抱着一展国际事业前程的希望,前往北京少年宫参加全国性的小提琴比赛。小春在少年宫的比赛排名第五,对刘成来说,这象征儿子迈出了大好前途的第一步。

北京的一切深深吸引了小春,北京激昂的气氛让乡下来的父子俩激动万分。然而更吸引住小春的是一个年轻女人的脸蛋和身体:莉莉。小春发现车站的漂亮陌生女人,就住在临近的小楼。另一种教育展开了,小春很快就窥视出隐藏在莉莉美丽面孔下,一个被包养女人的焦虑,不时受男人欺骗的伤心失望。由于她,小春接触到之前毫无概念的另一种世界。莉莉美丽俗艳,有点玩世不恭,忽而开怀大笑,忽而嗔怒,转换之间毫无痕迹。莉莉将成为他少年的初恋,第一次的心疼,第一位知己。一个13岁的少年,本无心事,鬓角软软的发梢被一层一层退去,他得到了小小的舒心和满足;他疯跑在家乡寂寞的小路上,天空遥不可及,日子疲倦而甜蜜。他有一把小提琴,但破旧不堪,好像他是抱着它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彼此不离不弃;有一天他们共同置身于一个陌生天地时,一名美妇,带着城中的脂粉和油烟,让他玻璃般的心清脆地碎了,“咔嚓”一声。他卖了它,换回女人醉心的白色皮衣。仍然是13岁,女孩外貌清秀,嗓子没有完全变好,眼里已经流出复杂的泪水。这是《和你在一起》中,一些不着边际的片断——记取它,也许就是为了孩子的一种冷淡,对琴或女人,克制着自己的欢喜。

赛后刘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江老师同意收小春为学生。单身的江老师桀骜不驯,伤感寡欢,不易相处,完全不采用传统教学法。但终究在其指引下小春跨出决定性的一大步,暂时搁下了天分上的琴艺技巧,全心投入地倾听乐谱。在和这个古怪的老师相处的期间,两人争过,吵过,也闹过。为隔壁阿姨的煤,为几只野猫,为这为那,喋喋不休。然而,两人还是由不和到相熟、相知、相互体谅,配合默契。江老师对他说自己的过去,说自己的爱情,两人铁哥们似的。刘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课学费。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有太多的无奈。为挣钱,刘成什么都做,骑着摇摇晃晃的自行车在拥挤的路上走着。他为了成就儿子,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刘成聆听了接受满堂喝彩的一位年轻演奏家的演奏后,他登门拜访后者的恩师——高雅的余教授。他动摇了,他要儿子离开江老师,投于余教授门下。无奈,小春满腔遗憾地离开了无法担保他演奏事业成功的江老师。

刘成那一副在高雅的余教授眼里是“自以为是”的姿态令余教授非常不屑。然而刘成还是说服了他倾听儿子拉段小提琴。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继续追寻成功的路程。这位新老师严格、苛求,摆布控管,特意将小春和他的得意女弟子林雨凑在一起,让两人竞争。比赛前夕,余教授终于指定小春参加选拔赛,而不是林雨。面对自己的强敌,林雨揭开了余教授的面具,还拿出了那个让小春愧疚不已的小提琴。在这段辛苦的过程中,小春也努力缓解他与父亲之间越来越紧绷的关系。他知道了父亲为了他参加国际大赛要独自回家乡,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他还知道了自己卖掉的以为再也找不回来的小提琴被“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余教授买下了。最后,这个13岁的男孩做出了自己最艰难的选择。于是,在火车站大厅里,弥漫在空中的音乐响起来了:准备参加国际大赛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火车站大厅上演……

“电影欣赏”

看完《和你在一起》,感触最深的是天才小提琴家刘小春最终用琴声完成了也许是他一生中第一个最大的选择:和父亲在一起。

音乐是这部电影的重要部分,贯穿始终的是四处洋溢着的音乐声。不同的音乐反映着不同的人物,表现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

遭遇莉莉,小春颇为复杂的情感表露无遗。自幼缺少母爱的他,对女性有着难以名状的感觉。从《月亮代表我的心》到莉莉男朋友失约当晚的幽怨琴声,小春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物质欲的被包养女人的无奈。

与江老师的交流,体现在断断续续的琴声中。从“不带感情”的琴声到猫叫声,从读谱时洋溢的交响乐到刘成登门拜访时有些揶揄的古筝声,小春感受到的,是复杂的人情关系和社会现实——一个没钱没社会地位的乡下孩子能成就什么!

余教授——小春遭遇的第三个人,令他面临着最大的考验,余教授让刘成离开小春回家乡、又揭开小春身世的秘密,借此激起小春参加国际大赛的激情。在成功和父亲之间,小春摇摆着。一面是功成名就的时刻,另一面是自己的父亲,成功是众望所归的,然而父亲呢?就这样让父亲自己回家乡吗?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摆在面前。莉莉、江老师,也就罢了,偏偏现在是父亲、但是为了父亲,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参赛。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林雨的一番举动,让小春做出了这道艰难的选择题。当那把卖出去的小提琴再现时,上一秒还要迈向成功的小春,这一秒却奔向了火车站。

在火车站,三个画面交错着:13年前在滴滴答答的摇铃声中抱着被人遗弃的小春的刘成;正在参赛的林雨;流着泪在火车站大厅里为父亲演奏的小春。此刻满怀深情地演绎着参赛作品“柴可夫斯基第一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春,也正在演绎着成功——13年前刘成选择了小春;13年后,面临成功与亲情的抉择的时刻,刘小春毅然用琴声告诉了世人他的选择!

一个13岁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中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时,挣扎过,迷茫过,也痛苦过,但最终还是用自己所特有的表达方式——音乐完成了这个艰难的选择:心灵的选择,父爱无价。

爱情里原本没有自卑,没有固定一方给另一方幸福。幸福是之于双方而言的,是在相互扶持,相互信任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