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34234500000024

第24章 海上钢琴师

“出品”意大利Seiarlo

“编剧”朱塞佩·托那托雷

“导演”朱塞佩·托那托雷

“主演”蒂姆·罗斯、浦路特·泰勒·文斯

“首映”1998年

“故事梗概”

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

1900,是一个年代,也是一个名字,1900年,一个婴儿被抛弃在大船维吉尼亚号的钢琴上,铲煤工丹尼收养了他,并给他取名1900.从此,他就生活在这艘来往于欧洲和美洲大陆间的“流动岛屿”之上。

几年后,丹尼死于意外,1900孤独一人,开始在船舱游荡。舞厅里,他听到了钢琴的声音。他走到琴旁,第一次触碰琴键,如水的旋律荡漾在维吉尼亚号上,优美的旋律引来了无数乘客聆听——这个天生就会弹琴的孩子开始在舞厅演奏钢琴。

1900随着维吉尼亚号在海上漂泊,小号手麦克斯加入到乐队之后,他们成为最默契的搭档。不只为头等舱乘客表演近乎神技的琴艺,也为末等舱去美国寻梦的人带去欢快的舞步——不按乐谱的即兴演奏常令听众陶醉其中。人们开始口口相传这个从不下船的钢琴师的天赋,终于,爵士钢琴的祖师谢利登船向1900挑战。即使狂妄自大的谢利日日淫浸在自由演奏的气氛之中,也无法与用钢琴呼吸的1900相比。谢利惨败,而1900因较量的胜利声名远播。唱片公司到船上给他进行现场录音。在弦窗旁弹琴的1900看到了甲板上对窗整理仪容的女孩,那柔软的金发、忧伤的目光和本色的质朴之美——1900知道自己爱上了她,钢琴的旋律也转而轻柔悠淡,唱片公司的人为这首融合了情感的乐曲深深震撼,要为他在全球发行这张唱片。但1900的曲子为那个女孩而作,他拿走唱片模板,几度想送给她却一直没有勇气。直到女孩准备上岸的时刻,他们才远远地有了一次对话。最终,1900看着心爱的人被城市吞没,他把惟一记录这段乐曲的唱片模板丢进了纸篓,麦克斯却把它捡回藏进了钢琴。

1900曾准备好到陆地上去寻找所爱,但站在舷梯之上,望着无尽的城市楼群,终未踏出那改变命运的一步。离开钢琴,离开船,还有什么是自己拥有的呢?从此他再未动过离船的念头,即使是战争时期,即使是多年之后人们准备炸毁已经不能远航的维吉尼亚号。

麦克斯知道1900并没有离开船,他求得工作人员的同意登船寻找1900.在幽暗的舱底,1900出现了,还是那副玩世不恭、莫衷一是的表情,充满了不被羁绊的优雅与淡定,他拒绝了麦克斯让他上岸的请求,告诉他说:“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了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随着6吨半炸药的引爆,1900和他的船、他的故事、他的音乐一同消失了,仿佛不曾在世间存在过。

麦克斯在二手乐器店里发现了被他藏在钢琴里的唱片,乐器店老板和他分享了这个凄美的海上童话。临别,老板把麦克斯当掉的小号物归原主,麦克斯带着他的音乐和他的回忆,渐渐走远……

“电影欣赏”

《海上钢琴师》是一次视听语言的盛宴,每一个镜头都处理得精到、美丽而独特。维吉尼亚号是最重要的场景,船中内景始终被温暖的金黄色光线笼罩,那光的质感近乎完美,1900就生活在这片隔世的华美与宁静之中。俗世的繁华喧嚣,都与他无关。

在海和音乐充满流动感的镜头之中,人们体会了摄影机的温情与奇绝。影片通过晃动镜头表达海中的真实生活,那随波摇曳的浪漫主义气质令人深深陶醉。丹尼给小小的1900做了个摇篮,每晚在轻柔如母亲儿歌般的摇动之中,1900幸福安睡。1900一生都享受着海洋带来的晃动的快乐——当刚找到工作上船的麦克斯吐得一塌糊涂的时候,1900送他一剂良药:带着他来到舞厅,坐在琴旁,松开钢琴制动栓,随着船身的摇动,三角钢琴带着两人在大厅里自如滑动,1900让音乐为钢琴的舞蹈伴奏。看他从容自如地与音乐和海洋融为一体,不仅感叹:这一场景是当今电影最富于浪漫气息、最高雅的一段,是充分展示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艺术才华的一个片段。骨子里的欧洲血统和脑子里的好莱坞智商让我们看到了那些镜头从容不迫、不着痕迹的流动。不会有欧洲的单调晦涩,也不会有好莱坞的肤浅卖弄。

影片充满了精彩绝伦的戏剧化情节,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段落是那场技艺的较量。美国的爵士大师谢利,骄傲自大地登船,想与1900一较琴艺高下。大师的一首曲毕,1900淡淡地抬抬眼睛,从容地坐到钢琴旁,《平安夜》的旋律响起,所有的听众都惊诧莫名。谢利认为那是1900的轻慢,又献一曲,自如的旋律轻灵动人,感情丰富的1900听得热泪满眶,然后将对手的曲目原封不动再弹一次。麦克斯则郁闷不已地倒在沙发上,观众中也响起一片嘘声。当谢利的最后一段炫技之作结束后,麦克斯已经把压注的纸条吃进了嘴里——1900输定了。而1900要来一支烟,放在琴弦上方,开始了最后一次表演——仿佛有一千只手奏响的眩晕之作,全场观众目瞪口呆。一曲终了,1900把那支香烟放在了琴弦上,因了琴弦的热度,香烟竞被点燃了。爵士钢琴的技巧,1900已然登峰造极。

其实还未比试,谢利就已经输了,他来自陆地,来自那个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陆地。人生的百般玩味让他成为用钢琴表达情感的大师。而1900,他生于斯,长于斯,船与钢琴是他生命的全部。他并非以钢琴表达,而是以钢琴呼吸——从很久以前的某时开始,他们早已合二为一。

作为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电影的配乐显得无比重要,托那托雷重要的合作伙伴埃尼奥·莫里康内为电影作曲,他的音乐有一种温柔却能穿透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