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34234500000012

第12章 党的女儿

“出品”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林杉

“导演”林农

“主演”田华、陈戈、李林

“首映”1958年

“故事梗概”

大革命时期,有一位叫玉梅的妇女,为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是在二十多年前,红军北上,玉梅的丈夫离开了江西兴国桃花乡,她一个人领着女儿小妞留在了家里。敌人回来了,兴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桃花乡的党组织被破坏了,玉梅与另外七个党员被捕了,他们被押到了刑场。

小妞只有四五岁,她吓得大哭不止,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脖子,浑身发抖。

敌人执行了极刑,同志们都被杀害了,而玉梅却没有被打死。她在深夜里苏醒过来,忍着剧痛爬到支部书记的身边。支书也快咽气了,临死前告诉玉梅党内有了叛徒,让她到武阳镇去找区委书记马家辉。

玉梅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武阳镇,找到了马家辉。原来马家辉就是那个叛徒,是他出卖了桃花乡的党员们。在马家辉妻子桂英的帮助下,玉梅才离开了险境,但是桂英却被这个叛徒开枪打死了。

兴国东山游击队的魏政委并不知道马家辉是叛徒,马家辉准备引诱游击队下山,他想帮助国民党匪徒消灭这支人民的武装。玉梅急于找到游击队,而敌人的封锁严密,匪徒们正在搜捕玉梅,玉梅的二姐把她锁在屋里,坚决不让她出去。

玉梅无奈只好动员外甥土生给她打开了门,她去找一区的党员秀英,想与她一起去找党组织。而秀英却以为她是叛徒,没有理她。

玉梅只好一个人到东山寻找组织,她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敌人层层封锁线,在一个山洞里,意外地和秀英相遇了。经过解释,秀英明白自己误解了玉梅。途中,她俩又找到了另一个党员惠珍,她们三个女共产党员勇敢地向东山继续寻找组织。路上,她们被发现了,在敌人的追击中秀英受了伤。为了领导群众坚持革命斗争,她们自己组成了党的小组。

村里的群众眼看被敌人杀害的党员同志的遗体,非常难过,决心不顾一切也要把同志们的遗体偷偷地埋起来。群众找到玉梅,来请示党组织。在玉梅的领导下,同志们的遗体被迅速地掩埋了。这次斗争胜利了,他们准备进行新的斗争,这时游击队派小程来与玉梅建立了联系。她把自己多年积蓄的两块大洋交给了小程做自己的党费。

敌人发现了玉梅,一天晚上,正当小程来领取党小组为游击队准备的给养时,敌人包围了屋子,玉梅为掩护小程,被敌人逮捕了。

党的女儿玉梅,在敌人的刺刀面前毫不屈服,最后英勇就义了。

二十多年后,玉梅的丈夫已经成为了一位将军,而她的女儿小妞现在是一位女演员,父女俩在胜利后意外地重逢了,经过了艰难困苦的斗争岁月,他俩一起共同缅怀着他们的亲人——党的好女儿玉梅。

“电影欣赏”

这部影片开始比较集中地体现出林农后来逐渐发展丰富的独特风格。影片的镜头,场景组接自然、精练。李玉梅在不了解马家辉已经叛变的情况下,向他汇报工作,险遭到不测,幸得马的家辉老婆相助才逃离虎口的一场戏;交通员小程为山上游击队取咸菜,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李玉梅为救小程而被捕的几个段落都通过富于个性的动作,层次分明地塑造了人物,有效地控制了节奏,使作品始终具有“惊险”的氛围。

此外,创作者对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的处理也简繁得体,错落有致,能够寥寥数笔即简洁地勾勒出人物特有的风貌。例如:将军王杰、二姐、秀英、惠珍等形象虽然戏都不多,但由于处理得当,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和正面人物的丰满相比,影片对叛徒马家辉的塑造就略嫌简单了一些,影片没有揭示出他为什么会那样自觉地、穷凶极恶地协助敌人破坏我地下组织,疯狂追捕地下党员、过去的战友?既没有揭示出他的心理原因,也没有揭示出他的外在必然。这就使得这个性格的发展缺少一个层次,而近于固定的“类型”。

此外,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故事,也使得作品颇具历史感,显得悲壮、凝重。同时解放、胜利与挫折和牺牲的对比,转换也使得作品具有较大的情感张力,震撼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创作者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也颇具光彩。

整个社会就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把你牢牢地套在里面,善于处理关系的,能够使别人活得开心的,那么,你才会开心,你才会如鱼得水;否则,你就会生活在无奈与痛苦之中。于是,生活教导人们学会了圆滑处世,学会了如何生存,但却失去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