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071

第71章 用人不疑

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人的自尊心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合作感,就会与社会的人们保持和谐一致的行动。但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侵犯时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离心力和强烈的情绪冲动,过度的刺激和过度的情绪作用,就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因此,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团结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管理者要带头尊重人,使组织内部人人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和睦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的共同任务。

人都有自信心,都有成就感,都抱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某项事情的心情和愿望。管理者在量才授职之后,应该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用人不疑,施以信任,可以给人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无形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将信任人作为一个管理教育原则,并圆满地取得了实验研究的成果。他曾把一张金额较大的支票交给一个正在改造的青年去直接领取,由于他信任这个青年,从而获得了这个青年的信任,终于完成了领款的任务。当然,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无根据的,而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审慎的选择。由此可见,信任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有些管理者在用人时嘀嘀咕咕,将信将疑,顾虑重重,是不符合用人原则的。

信任是管理者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相信被管理者是忠诚的,相信彼此之间是精诚合作的。这对于管理者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信任,不能把这句话仅仅放在口头上,要把它牢记于心,井时时处处做到这一点,这才是一个管理者的英明之举。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打算发兵征讨中山国。有人向他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一定能攻下中山。可是有人又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如今正在中山国做大官,伯乐羊不肯下手。后来,魏文候了解到乐羊曾经拒绝了儿子奉中山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还劝儿子不要跟荒淫无道的中山国君跑,文侯于是决定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去打中山国。乐羊带兵一直攻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就按兵不动,只围不攻。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攻打,魏国的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可是魏文侯不听他们的,并不断地派人去慰劳乐羊。一个月后,乐羊发动攻势,终于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魏文侯亲自为乐羊接风洗尘,宴会完了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一只箱子,让他拿回家再打开。乐羊回家后打开箱子一看,原来里面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诽谤自己的奏章。

如果魏文侯听信了别人的话,而沉不住气,中途对乐羊采取行动,那么自己托付的事无法完成,而且双方的关系也再无法维持下去了。信人之术,其精要就在于此。

冯异字公孙,颖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新莽末年,以郡椽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守城,对抗义军。更始年间归降刘秀,任主簿,从破河北割据势力王郎,封应侯,又协助刘秀镇抚河北。为人谦让,不伐己功。诸将并坐论功,冯异却常常独坐大树,故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后拥戴刘秀称帝,定封阳夏候,任征西大将军。镇压赤眉农民起义军,平定三辅割据势力,功勋卓著。

冯异手握重兵,长年征战在外,心中不安,遂上书请求内调朝廷,光武帝不许。后来有人告发冯异专制关中,擅自斩杀长安令,威权至重,深得人心,号为“咸阳王”。光武帝派使者将这些上书交给冯异。冯异内心惶惧,随即上书表示忠诚。书中说:“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候,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光武以诏书回答冯异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表示对冯异的信任,以使冯异专注关中。

建武六年,冯异回到洛阳,刘秀立即召见并且向公卿介绍说,这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棘,定关中。又提起“无篓亭豆粥”和“滹沱河麦饭”的坎坷往事。当年刘秀镇抚河北时,为王郎部队所迫,退至饶阳县无蒌亭,恰逢天寒地冻,众人皆饥寒交迫,疲惫不堪。冯异给刘秀煮了锅豆粥。第二天,刘秀对诸将说,昨天得公孙的豆粥,饥寒俱解。到了南宫,又逢大风大雨,刘秀等人在空屋中避雨。冯异、邓禹抱薪点火,给刘秀烘烤衣服,冯异又给找来了麦饭和兔肉。光武帝一直感激冯异的厚意,所以特地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并且下诏曰:“仓卒无篓亭豆粥,滹沱河麦饭,厚意不久报。”冯异稽首谢曰:“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息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息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

所谓“巾车之恩”,是冯异追述刘秀对他的恩德。冯异早年与刘秀在一起。一次,冯异私自外出,被巡逻军士怀疑逃跑而予扣留,刘秀在巾车乡将其释放。冯异提出想回家探望母亲,刘秀慨然予以放行,以示不疑。冯异重提往事,表示不敢忘巾车之恩,是以过去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来重申新形势下君臣相知的关系。

冯异在洛阳逗留了十余日,刘秀多次赐宴款待,并共同商议灭西蜀公孙述的计划,然后,让冯异回任镇守关中,还允许他带上妻子、家人,以示信任。冯异也始终对刘秀忠心耿耿,以身报效而不敢有私,最后死于征伐隗纯的战斗中。

香港管理者李贵辉是个年轻的创业者,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他就崛起了。他在海外、香港拥有庞大的企业,众多的荣誉。

李贵辉以诚待人,对待助手们,他首先是信任,其次是依靠。对企业管理,他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实行宏观调控。自己负责创造经营的大环境,对重大问题指点迷津,具体的经营管理,则充分交由被管理者承担,被管理者们能放开手脚,干劲倍增。

李贵辉十分体贴爱护被管理者,他曾订下这样的规定:职工一律只取50%的工资,余下的50%由公司负责寄往职工家中,这条措施的确定意在防止有些被管理者胡乱花钱,影响家庭生活。如此周到的考虑,充满爱意的规定,受到了被管理者与家庭的欢迎。李贵辉体贴爱护被管理者的事情做得太多太多了。一次,他在内地雇用的一个工人的母亲病重住院,他知道后立即给所在医院的院长挂了长途电话,要求千方百计组织力量抢救。李贵辉就是这样从生活上、经济上关心体贴被管理者,使被管理者们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贵辉关心爱护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们也很尊重他,支持他,竭力维护李氏企业的声誉,如两个“嘉丽”公司先后招收了1000多名梅县子弟。他们进公司后,发挥了“过江龙”的精神,在各省市承包了不少工程,一年盈利数百万人民币。由于有信誉,工程不转包,不取巧,保质保期,设计、施工都由自己干,不假手他人,因此获得了一致的信任。而被管理者们则是纪律严明,工作作风严谨,不聚赌,不闹事,甚至不逛夜街,人称“客家大军”。李贵辉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对待朋友,也是以诚相待。李贵辉的朋友很多,这些朋友在事业上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他奉信:“信人,人亦信己。”他的从商之道,其首要原则是忠于朋友,所以,朋友们对他的支持也很多。他在梅州市筹建工业城时,海外几十家厂商前来投资,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李贵辉的老朋友,忠实的贸易伙伴。

古人论及用人之道,十分推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秀之所以能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是与他善于用人分不开的。他不疑冯异,就是一例。用人者不嫌不疑,不但应在人才失败危难之时,也应在其顺利有功之后,特别是要防备出于嫉妒、挑拨的诬陷和中伤,这样才能君臣相得,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