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是对被管理者卓越表现的最具体,最有价值的肯定方式和奖励方式。管理者提升得当,可以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培养向优秀被管理者看齐和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激励全体被管理者的士气。因此,管理者在决定提升被管理者时,要做最周密的考虑,以确保人选的合适,提升还应讲求原则,讲求依据,不能凭个人的喜好而滥用管理者大权。
什么是擢升依据呢?一定要根据他过去工作业绩的好坏,这是最重要的擢升依据,除此之外,其余条件全是次要的。因为一个人在前一个工作岗位上表现的好坏,是一个可以用来预测他将来表现的指标。切忌根据人的个性,你是否喜欢他的性格作为摆升依据。擢升不是利用他的个性,而是为了发挥他的才能。这也是最公正的办法,不但能堵众人之口,服众人之心,而且能堵住后门,让众多的“条子”失效,避免陷人被管理者之间的勾心斗角。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明了,可是许多人往往做不到,主要是因为我们爱跟着感觉走,被表面的现象欺骗,以致失去了判断力。在很多时候,擢升一个被管理者往往是因为他同管理者投脾气,管理者喜欢他的性格。比如管理者是快刀斩乱麻的人,他就愿意擢升那些干脆利落的被管理者;管理者是个十分稳当、凡事慢三拍的人,就乐意擢升性格优柔寡断、谨慎万分的被管理者;管理者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他就不提升那些说话婉转、讲策略的人;管理者是爱出风头、讲排场、好面子的人,就不喜欢那些踏实、“迂”的人。这是一个误区。另外,还有一点,管理者普遍喜欢擢升性格温顺、老实听话的被管理者,而对性格倔犟、独立意识较强的被管理者不感兴趣。这样提升的结果,很可能造成用人失当。被擢升者很听话,投管理者脾气,也“精明强于”,工作却上不去,而且浪费了一批人才,一些性格不合管理者意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却报国无门。
所以,管理者在摆升被管理者时,千万要记住:不管你喜欢他的个性也好,不喜欢也好;也不管他个性乖戾、孤僻也好,温顺柔和也好,都不必过多地考虑,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以前的工作业绩上,谁的工作实绩好,谁就是擢升的候选人。
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正式称帝的女皇帝。在中国男尊女卑观念甚深的封建社会中,武则天以一女流之辈,登此统御高位,自有其过人之处。其中,广选才能,施行试官制度,便是她的一个创举。
公元692年1月,武则天亲自召见由荐抚使所举荐上来的人才,不管能力大小,都加以提拔使用。试官制度就是从此时开始的。武则天虽广开仕途,滥给官职来收买人心,然而对一经试用见其确不称职的官员,便立即罢免,渎职有罪的,则判以刑罚或杀掉。她掌握赏罚大权以控制天下,一切大政都由自己掌握,她又能明察善断,所以,当时的英才贤士都争着为她效力。
武则天经常留心人才,她的臣属也争相效仿,处处用心发现人才。公元702年,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史,有疑难事不能解决,十分焦急。他问随从官员:“这里有没有能够为我出谋划策的人才?”侍从官回答说,有一个曾做过平乡县尉的张嘉贞,很有才干。张循宪便立即召见张嘉贞,向他征求意见。张嘉贞对其所问之事,细加分析,说得有条有理。张循宪感到惊异,便请他代写奏章,张嘉贞所写,都是他自己从前所没有考虑到的。
回到京城后,张循宪拜见太后武则天,太后称赞了他的奏章。张循宪便具实以报,极赞张嘉贞的才华,并请让出自己的官职授给他。太后说:我难道还缺少一个官职亲自进贤吗?于是召见张嘉贞,在内殿与他交谈,发现他确实才华出众,当即十分高兴,拜张嘉贞为监察御史,还提升张循宪为司勋郎中,以褒奖他为国家举荐贤才的功劳。
武则天也特别重视从妇女中选拔人才。她为此,曾经特别开设女科考试,选用女官,在她身边任用了不少妇女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