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环保知识篇》(上)
34221300000007

第7章 一张“保护伞”(1)

“伞”破“屋”漏

茫茫宇宙,斗转星移。在晴朗的夜空里,月挂中天,宛如一个白玉盘;繁星点点,恰似“仙女”明亮的眼睛。天空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像一首朦胧的诗卷,更像一个无法破解的谜。自古以来,关于天上的传说,天上的神话故事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壮汉叫共工氏,一日突发奇想,欲与天公试比高,怒发冲冠,用头撞击擎天柱,擎天柱折,结果导致天塌地陷给地球上的万千生灵带来了一场大劫难,后幸亏有女娲娘娘炼五色石把破损了的天空补好,天空和大地才慢慢地恢复了平静。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有一天真的发生了一件大事,天空中的一颗超新星发生了爆炸,地上的人们谁也没有看到超新星爆炸时的电火光花,谁也没有听到超新星爆炸时的惊天震响,但是,这颗超新星的爆炸却给地球带来了一次真正的灭顶之灾。

这颗超新星的大爆炸发生在大约2.25亿年前,超新星爆炸之后,它释放出强大的高能伽马射线。这强大的高能伽马射线辐射分解了大气层中的氧分子和氮分子,这两种气体分解后又与臭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结果使臭氧层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超新星的爆炸使臭氧层支离破碎,千疮百孔,无一处完好,地球上当时业已存在的物种无论如何也难抵抗这种破坏,许多物种从此也就灭绝了。这种物种灭绝的悲惨局面在地球上已不是第一次了,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之后,这已经是第五次物种灭绝了。而这五次物种灭绝的原因都是一个,即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而引起的。

常识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雨伞、遮阳伞等一旦破漏,其作用也就丧失了。如要恢复,则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也同样如此。

臭氧层的形成,是在距地球表面10至50公里的平流层内。平流层内几乎没有降水,所以进入这层的物质得不到清除而长期滞留,又经强烈的太阳光作用,氧经光化学反应后生成了臭氧。臭氧的形成经历了亿万年,并且由于它的出现,才使得生命由海洋发展到陆地。然而,近十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在南极上空,臭氧层损失最为明显,在春季减少40%,形成了一个“臭氧层空洞”。南极上空受到破坏的臭氧层已超过10%,其中一半的破坏反应发生在1987年9月至10月织间。在1986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于整个美国大陆,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可装下珠穆朗玛峰。这种现象愈演愈烈,臭氧空洞几乎遍及整个南极洲上空。

继南极之后,在1988年,前联邦德国的研究人员,乘破冰船“极星号”对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时,在北极也发现了一个臭氧空洞,其面积约是南极的1/5。

大气臭氧层的耗竭,并不单只局限于南极、北极,整个大气臭氧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美国雨云7号卫星的监测结果表明,臭氧确实正在消失。在仅仅5年的时间里,臭氧就下降了2.5%。

目前人为破坏臭氧层的“凶手”没有完全查清,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跟踪“缉辅”。

地球的保护神—臭氧层从自然的因素方面看,来自太阳本身和宇宙空间大于30兆电子伏特宇宙射线也能对臭氧产生分解作用。太阳辐射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在太阳黑子高峰期尤为明显。当黑子数大量增加,太阳表面出现大量耀斑时,太阳的宇宙射线辐射线可达1000兆电子伏特以上。而超过100兆电子伏特的宇宙射线就能穿过大气层直达地面。当地球出现一次磁场几乎消失的时候,在这段时期,来自太阳或宇宙的射线就会毫无阻挡地普照全球。而当地球表面达到1000伦琴或相当于我们日常所受辐射量3万倍时应是一种毁灭性的辐射量了,地球上的生物就会不堪忍受而遭毁灭。

南北极上空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一极涡也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一个自然因素。

此种疾病。

重则毁灭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当然人类也不例外。

火山喷发使大量二氧化硫进入高层大气,也会导致臭氧层损减。

然而,目前对臭氧层的破坏来自天然的因素较少,而主要来自人类自己。据美国1991年发射的“上层大气研究卫星UARB”发回的大量数据,就证实了这一点: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罪魁是工业排放物中含的氯氟烃(CFCS)。这种氯化物不是自然界的产物。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的漫长过程中才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人类破坏了60%。

一旦大气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强大紫外线不仅可长驱直射地球表面,而且还能穿透2米的厚的冰层及水下,那时,人类和其它生物,就将暴露在包括高能紫外线在内的多种辐射之中,轻则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20余种疾病。重则毁灭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当然人类也不例外。

如大气臭氧层含量减少1%,有害紫外线辐射就会增加2%,皮肢癌患者可能增加5%~7%,同时还会伤害人的眼睛,罹患白内障,使人失明;导致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水麦等)减产,水中生物失去繁殖力。据美国环保局预测,由于臭氧层破坏,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可能使人类中间皮肤长得最白的一部分人首先被淘汰掉。到那时,太阳对人类就不那么慈祥可爱了。

最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发现并证实,臭氧层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重,大气层中臭氧含量在不断减少。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连续出现10多年了,而且越来越大。1986年的破洞面积可容纳下美国整个大陆(约1000万平方千米),其深度可装下珠穆朗玛峰,到1998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大为2724万平方千米,为南极面积的两倍,是目前最大的一个臭氧空洞。1998年9月8日智利麦哲伦大学臭氧监测站宣布当天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降到220~225个多布森单位(一个布森单位是标准准态下1‰厘米的臭层厚度)是有记录以来最低的已到了极限程度。当臭氧层厚度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臭氧层便会出现空洞。据美国卫星观测发现南极上空高度14~19千米处臭氧含量减少了50%。由于南极臭氧空洞的不断扩大,美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1991年已记录到可能是10亿年前地球形成臭氧层以来,南极最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

接着,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减少了15%~30%。吞掉臭氧层深度已达19~24千米。1991年冬季到1992年春季,美国北部、加拿大、欧洲和前苏联的一些地区臭氧损耗率高达40%。新西兰科学家也连续两个夏季观察到该国上空的臭氧在减少,情况同南极相似。

中国境内1969~1986年的20年中臭氧减少了1.7~3.1%。199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又有明显下降。据北京地区观测站的观测,近两年北京地区臭氧量在春季最大值只有该地区多年平均值的20%。专家们指出,这一降幅是惊人的。中国科学家在研究1979~1991年的气象时,又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了一个臭氧空洞。

1996年,俄罗斯科学家也发现以西北利亚为中心的上空面积约为1500万平方千米的第四个臭氧空洞。1997年,智利科学家又在智利和阿根廷上空新发现第五个面积为1000多平方千米的臭氧空洞。

臭氧层破坏已经酿成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大问题。据美国最近一期《科学》杂志报导和美、英科学家根据高空大气层卫星调查获得的资料证实全球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10%。对臭氧层的破坏比科学家原先的估计要糟得多。臭氧遭到破坏后带来的可怕威胁,已向人类悄悄袭来!

大多数地球公民还蒙在鼓里。

据美国环保局预测:人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那么到2075年,全世界将有1.63~3.08亿人罹患皮肤癌,其中有350万~650万人死亡;将有1800万人患白内障;农作物将减产7.5%;水产资源将损失25%;光化学烟雾的发生将增加30%;人体的免疫功能将减退。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曼斯费德尔又警告说:到2000年,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将减少5%~10%,将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26%。事实上,由于献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已对附近的澳大利亚产生了严重危害。在这个只有17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中,太阳紫外线穿透稀薄的臭氧层直射地表。造成每年有14万人患皮肤癌,其中近1000例是致命性的,一下子就把这个国家推到世界上患皮肤癌人数最多国家的危险位置上。动物中的鱼、羊、兔、鸟……也有少也变成了瞎子,使许多野生动物因此丧失了生存能力。

华盛顿沃拉沃拉的惠特夏大学海洋生物学有兼美国湖沼与海洋学会执行主任C·苏珊·韦勒说:由于紫外线穿透南极海洋的深度要比推测的深得多,自1987年以来,在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测出南极浮游植物总量减少了3%~12%。由于太阳辐射入南极地区的紫外线一年比一年多,破坏了食物链,已有成批的小企鹅饿死。受威胁的不仅是企鹅,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有人。食物链的源头只要减少5%,每年辅到的鱼类就会减少600万吨。因为人类所吃的蛋白质有1/3来自海洋。紫外线照射增加还意味着将使陆地上的许多植物消失。最容易受影响的是黄豆、豌豆、黄瓜、向日葵和某些谷物。

真正的“保护伞”

在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生命系统的一把巨大的天然“保护伞”。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这把大自然恩赐的空中“保护伞”,坚不可摧,固若金汤,有如铜墙铁壁,使人倍感安全。万万没有想到这把天然“保护伞”却是人类自己在破坏它,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地球的其它生命系统。

大家都知道,大阳是以她的光和热哺育地球万物生长的。所以人们常常用“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诗句来赞美和感激太阳对人类的恩赐。可是,她同时又潜藏着杀机。太阳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她辐射出的高能紫外线,如果不是臭氧层的“抵挡”,顷刻间就可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置于死地。

幸亏在平流层(距离地球上空20~30千米之间)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辐射出的99%以上的有害紫外线,特别是能吸收波长小于320纳米以下的短紫外线和超短紫外线。这种高能紫外线辐射可使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由于臭氧层的吸收和阻挡,这种紫外线只有少量能到达地球表面。这些少量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主要是波长在320纳米以上的A段紫外线),一般对地球人类无害,而且还能杀菌的防病,晒黑皮肤,促进机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有利于防止佝偻病。大自然如此美妙而和谐的恩赐,才使人类和其它生物得以在地球上平平安安的生存发展至今天,免遭灭顶之灾。

严格地说,地球上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人和其它生物将很难存活。以前,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监测数据,对臭氧层破坏的速率大多是推测性的,数字彼此出入较大。

但是臭氧层被破坏而出现的潜在威胁是公认的。

大气中的总臭氧量的耗损,将使太阳紫外线B辐射增强。这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还将影响其它生物的繁殖生长。同时也会引起城市光电化学烟雾的增多与全球气候的较大变化等。通过模拟天然日光的实验发现:随着臭氧量的降低,对农业和陆地生态及水生生态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臭氧量越低,危害则越大。紫外线辐射的增强对植物生长参数、叶面结构、组成、生理功能、芽苞发育和一些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均产生有害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包括减缓其生长率、缩短其寿命以及对其它功能的损害,也有可能导致浮游生物的死亡,而代之的是耐紫外线的生物,从而改变水生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