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篇》(上)
34220600000008

第8章 海洋发难(4)

有关15世纪克里米亚南岸的一次大地震,早已被史料所证实。在17世纪和19世纪的文献中对这次地震有所记载。这次地震相当于1927年9月克里米亚海岸突发的地震,震级约为9级。史料中没有提到海啸,但当地的塔塔尔传说中却有对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的描述:

“如此大的浪涛扑涌上来,大海发疯似地咆哮着,在佛罗斯村附近,几个村庄全被淹没,高高的海浪席卷了岸上的一切……。”要淹掉几座村庄,海啸至少不低于3~4米。1927年,当克里米亚再次遭受强烈地震时,几个观测点记录的海啸浪高却没超过1米。这与类似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比较,浪高及力度方面相差甚远。

龙卷风喑藏“杀机”

龙卷风是一种小型漩风,直径一般不超过1千米,小的龙卷风直径只有25~100米,仅仅是一个吸管涡漩。小龙卷风跟直径上4千米的台风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但它却要比台风厉害得多。台风的最大风速,一般不超过100米/秒,而龙卷风却可以达到120米/秒。

龙卷风不仅在陆上造成许多灾害,更在海上喧嚣翻腾,而且往往是成群结队地出现,形成一派可怖景象。1971年7月末,人们从卫星云图上看到了7个龙卷风在一条飑线上活动。如果船舶与这样的龙卷风阵相遇,那将出现难以想像的劫难。

典型的龙卷风像大象的鼻子似的,从乌云中垂下来。一根漏斗云里面,往往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吸管涡漩。这种龙卷风——龙卷漏斗,可以说是吸管涡漩的母涡漩。

它的旋转方向,有的是顺时针的即反气旋式的,有的是逆时针的即气旋式的。不过,我们看到落到地上的龙卷漏斗,多数都是逆时针的,即气旋式的。只是在云里,两者各逞其能。

海龙卷的直径一般比陆龙卷略小,但它的强度较大,时间较长,而且不像陆龙卷那样时强时弱。它的姿态要比陆龙卷漂亮,在它那象鼻子接触海面之处,会卷起很高的、雪白的水花,形成一个美丽壮观的水花环。

这个水花环是高速旋转着的,它高达几米甚至十多米,直径几十米到几百米。“龙吸水”就在这水花环的中心,那小小的吸管涡漩从这儿抽吸出一根长长的水柱,宛若游龙,插入云中,把海水和水中鱼鳖虾蟹都吸入空中。

海面上狂风呼号,波浪滔天;天空中乌云滚滚,从云中一阵阵地倾倒出咸水和鱼虾来。海龙卷在海上折腾够了,有时还会登上岸去,施展一番威风。例如,1925年3月18日发生在美国的龙卷风,穿越密苏里、伊利诺斯和印第安纳三个州,行程350多千米,造成700多人死亡、2000人受伤的惨祸。海洋狂风中,范围大的数台风和温带气旋,而强度最大的则是龙卷风。舰船一旦进入了龙卷风统治的海洋,灾祸就很难避免。龙卷风的威力大得惊人,这是因为它的风力比台风还大,而且其涡漩轴范围又非常小,力量都集中在那条涡环里。

龙卷风风力大,则是因为它的气压梯度大。

可怖的海浪

1894年的一天,美国西部海岸边的哥伦比亚河入海口灯塔站,曾发生一起奇怪的事故。一天,海风大作,一块数十千克重的大石头从天而降,把守护灯塔人的小屋砸塌。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有谁会把这块大石头抛向灯塔呢!后来,守护灯塔人请来专家进行鉴定,原来,这块大石头是被海浪卷到40多米高的空中后,抛向灯塔的。

的确,喧嚣不息的海上波涛具有千钧之力。根据计算,海浪拍岸时的冲击力每平方米会达到20~30吨,有时甚至可达到60吨。如此巨大冲击力的海浪,自然会毫不费力地把十多吨重的巨石抛到数十米高的空中。

法国的契波格海港曾发生过一件事,一块3.5吨重的构件在海浪冲击下像掷铅球似地从一座6米高的墙外扔到了墙内。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防波堤上,一块20吨重的混凝土块被海浪从海里举到7米多高的防波堤上。苏格兰有一个叫威克的地方,一个巨浪竟然把重约1370吨的庞然大物移动了15米之远。西班牙巴里布市附近的海边,有一块大约1700吨重的岩石,在1894年的一次狂风巨浪之后,这块岩石竟然翻了个身。此外,巨浪冲击海岸所激起的浪花也很厉害,常常高达六七十米,而且具有破坏力。斯里兰卡海岸上一个60米高处的灯塔就曾被海浪打碎过。甚至位于海面以上100米处的欧洲设得兰岛北岸灯塔的窗户,都被浪花举起的石头打得粉碎。1989年我国的珠江口到湛江岸受到了8~10米的海浪袭击,致使沿岸海堤受到严重破坏。台山县海宴东镇的中门海堤,高5.7米,宽8米,长3.2千米,全部被海浪冲毁。阳江的海陵大堤高4.5米,宽10米,也被海浪冲得所剩无几。这次巨浪共冲毁堤坝172千米,冲毁农田和水产养殖区400万亩,沉损船只536艘。

海洋中有许多风大浪大常常令航海者生畏的海区。

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就被人们称为“风暴之角”,这里除受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被称为“杀人凶浪”的狂浪作孽。这种海浪的前部犹如悬崖峭壁,而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一般高达15~20米,有时竟达到24米,这种浪在寒冷的季节出现尤为频繁。此外还常有一种由极地风产生的既短促又旋转的海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浪高又大大地增加。同时这里还有一股很强的从北向南的沿岸海流,当急驰的海浪与这条快速流动的“海洋之河”相遇时,就出现极不平常的海况。如果船只遇到这种海况,即使20万吨以上的巨轮也难逃厄运,轻则重伤,重则翻沉,有的甚至拦腰折断。为此,人们把好望角说成是“船只的坟墓”。

在海上不只是船只经常受到海浪的侵扰,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更是海浪袭击的目标。1980年8月,一阵狂风恶浪摧毁了墨西哥湾里的4座钻井平台。1989年11月,美国的“海浪峰”号钻井平台被海浪翻沉,84人淹死。

我国近海类似的海难事故也时有发生。1979年以来,已有2座石油钻井平台“渤海2”号和“爪哇海”号分别沉于渤海和南海,损失达数亿元。可以说,几乎每年都有钻井平台被海浪推翻的事件发生。仅到1989年为止,全世界被狂风恶浪翻沉的石油平台就有50多座。

东方“魔鬼三角”

百慕大三角是大西洋中的神秘海域,实际上世界上其他海域也有类似的“魔鬼三角”。太平洋海域的“龙三角”就是其中的一个。早在1000多年前,不少日本渔民、商人就知道这个危险的海域,并称之为“魔之海”。

龙三角和百慕大三角一样现已被世界公认是最危险的海域。每当船舶、飞机进入这个海域常会出现罗盘失灵、无线电通信故障或中断现象;而且均未留下任何痕迹,无法确定失踪的原因。龙三角从东京以南的日本东岸海域,沿东南方向南下到东经145°左右的太平洋洋面,然后转向西南方,经过小笠原群岛,到关岛与台湾岛之间的雅浦岛,再沿东北方向回到日本东京湾。若细致观察,人们便会注意到:龙三角所处的位置,地层陡降,海水极深,海底火山活动频繁,洋流强劲。该海域经常出现巨浪、海啸、狂风、旋涡、海雾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龙三角海域及其上空的舰船、飞机往返量大增,出事频率也随之急剧上升。1944年6月,美军大批轰炸机从距离日本本土较近的塞班岛与堤尼岛空军基地起飞,前往日本实施轰炸,结果很多飞机在龙三角上空失事。但由于当时战事紧张,人们并未深究飞机失事的原因。此时日本也有一架飞机神秘失踪,这架飞机是日本川崎公司生产的HK-8型,正值在硫黄岛海域上空巡逻。出发前,岛上的日军指挥官指示飞行员,若发现有敌机入侵,立即通过无线电向基地报告。但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在失踪前发回的电讯内容十分怪异。他说:天空发生了怪事……天空打开了……此时电讯突然中断,接着飞机也无踪无影地消失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龙三角海域舰船、飞机神秘失踪事件接二连三、屡屡不断。1957年3月12日,一架加油机在日本与威克群岛之间失踪。4天后,一架美国海军“A-6入侵者”攻击机也在龙三角海域上空消失。6天后,又有一架载有76名军人的美军运输机在日本东南方上空突然不知下落。事后,美军展开了为期9天的大搜索,搜索范围达数千平方千米,却毫无结果。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这3架飞机失踪时间前后只有9天,而且都没有留下任何残骸,飞机上共有80人却连一具尸体也找不到。

龙三角海域发生的一起最为离奇的海难事故要算是“柏吉·伊斯特拉”号船失踪案。这艘满载排水量达22.79万吨的巨轮于1975年12月29日在民答那峨海沟沉没。该日,天气晴朗,海面平静。失事前,船上的无线电机长马奇正跟他那位住在英国的妻子通着话;顷刻之间,话音中断,船只神秘地失踪了。更为奇怪的是,事隔3年10个月之后,“伊斯特拉”号的姊妹船“柏吉·范加尼”号也在龙三角海域神秘地失踪了。当时,“范加尼”号由南非出发,驶向日本。途经该海域时,船上的通讯电路联络全部中断,“范加尼”号转眼间神秘失踪。

1980年7月28日,一艘10.2万吨的货轮“海丹华”号由南朝鲜驶往日本,也是在龙三角海域的民答那峨海沟沉没的,该船当时并没有发出求救信号。人们收到该船的最后一则电讯是:“海上天气晴朗,船上情况也很好。”时至今日,神秘的龙三角的舰船、飞机失踪原因尚未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