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篇》(上)
34220600000010

第10章 海洋探险名人谱(2)

当时船上的淡水几乎用尽了。尽管距陆地不远,光明就在前头,但许多船员嗓子眼冒火,渴得难以忍受,往往为争夺一口淡水而你推我抢,拳脚相加,打得难分难解。有个船员被扔进海里,同情他的人赶紧抛下救生圈,这个船员却惊喜地大喊大叫起来:“淡水!淡水,这里是淡水!”船上的人都惊呆了。落水的船员一边游着,一边在水面拼命喝水,还挥动双臂高呼同伴赶紧下来喝水。这个意外情况令人难以置信,但却使疯了的人们镇静下来而不再打架。有些半信半疑的船员跳进了海里,喝个痛快,这些人也惊喜万分地喊着:“是淡水!是淡水!”

哥伦布立即用水桶打上一桶水,两手捧起喝了几口,果真是淡水。他立即双膝跪下,按着胸口十字架,向上帝祈祷,认定是上帝赐给他的淡水。实际上船队已进入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口附近海面,那里有一片海中淡水区。

8月5日,哥伦布第一次踏上南美洲的土地。8月13日,船队通过龙口海峡,进入加勒比海。

哥伦布把帕里亚湾见到的辽阔海岛当成了亚洲大陆,认为这块大陆延伸到中国、马来半岛和印尼。8月31日,哥伦布到达了圣多明各城。同他弟弟巴塞罗梅会合。

哥伦布兄弟为了殖民地建设,呕心沥血,不但自己参加劳动,而且制订了严明纪律。但有些人却对哥伦布兄弟积怨很深,卫队长弗朗西斯科·罗丹是个搞阴谋有野心的人物,他想篡夺哥伦布的权力,在哥伦布回国期间,发动了叛乱,联合印第安人洗劫了仓库,掠走大量武器,丢弃伊莎贝拉城,到岛的西部竖起大旗,自立为新总督。当哥伦布回到伊莎贝拉城时,领地已破残不堪,支持他的人所剩无几。他万分伤心,几乎要落泪。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承认罗丹一伙人及其殖民地的合法地位。

哥伦布看到无论印第安人,也无论是他手下的人,都在与日俱增燃起反抗之火。他的统治残暴起来,对印第安人开始镇压和屠杀。西班牙人为了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统治者,无恶不作,常常用杀人取乐,把印第安人当成箭靶,用剖肚挖心来试剑,然后用火活活烧死,连印第安人酋长的妻子也被强奸。殖民者的血腥统治使印第安人的人口大量减少。对叛乱的西班牙人,也毫不留情,不是砍头就是吊死。

与此同时,葡萄牙航海家伽马从南面绕过非洲大陆,找到了通往印度的真正航线,与印度展开商业贸易,给葡萄牙人带回大批香料。西班牙国内一些贵族和巨商,对哥伦布开始不满,说他是骗子。西班牙国王听到这些消息,大为失望,认为哥伦布的殖民统治和寻找印度航线两件事没有一件办好,还花费了王宫大批财物。国王一气之下,宣布取消哥伦布的陆地垄断权,又起用哥伦布的劲敌王族波巴迪拉为伊莎贝拉城新总督,要哥伦布兄弟俩交出权力。经过两个月的审讯,认为哥伦布是个“残酷无情和无管理国家才能的人”,决定把哥伦布押回西班牙。1500年10月底,哥伦布戴着镣铐,回到西班牙的加的斯港,被关押在塞维利亚的一座修道院里。

面对黑屋、镣铐,这位铁汉第一次流下了伤心泪。

海上探险家迪亚斯

迪亚斯于1486年被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任命为新的探险队长。在这之前,葡萄牙探险队裹足不前,商人们满足于黑奴贸易,对新海域探险缺乏热情。国王曾命令商业船队每年要向新海域前进500千米。到了赤道3度多一点的费尔南多波岛,明知沿非洲南岸一定会到达印度和中国,但商人们故意散布说:赤道无法穿过,那里的水沸腾,以此来欺骗国王。迪亚斯就是要穿越赤道,探出去东方之路。

他的探险船队于1487年8月沿非洲西海岸出发,很快穿越赤道,航行到赤道以南20度,戳穿了商人们的谎言。他越过南回归线后,发现了东部海岸线,然后沿岸航行,经初步考察,发现岸上全是光秃秃的岩石和沙地。他们在一个小港里锚泊,在那里立一块刻有“小港”字样的石碑。继而又南下,进入一片没有人航行过的海域。他们在向前航行中遇到了风暴,迪亚斯怕靠岸航行触到礁石,只好让船朝向大海,船被向南吹去。到1488年1月,迪亚斯发现海水越来越凉,天气也好转,便下令调转船头向东驶去,不久就发现了非洲大陆。

迪亚斯又令船队朝北驶去,2月3日,发现了东西走向的高耸的山脉,这时实际已到了南非海岸的阿尔戈阿湾(今伊丽莎白港)。迪亚斯断定,船已处在印度洋中,通往印度洋的航线终于找到了。于是他又在岸上立起第二块石碑,准备继续航行,决心要找到东方神秘的印度。

迪亚斯见到自己12年前立下的石碑可是,他们遇到长时间的狂风巨浪,航行极度危险,船员们都反对再横渡印度洋,要求返航。迪亚斯一看众怒难犯,只好航行3天之后返航。

在归途中,风暴不断袭来,迪亚斯在狂风巨浪中发现了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他立即靠岸避风,在这里他立起了第三块石碑,把这个海角称为“风暴之角”。

1488年12月,迪亚斯返回里斯本,国王亲临港口迎接,把他们称为“探险勇士”。迪亚斯讲述探险经过时,讲到了非洲南端的“风暴之角”。国王一听非常高兴,因为不但赤道被穿过,而且找到了通往印度洋的航线,探险非常成功。国王高兴之下,下令把“风暴之有”改名为“好望角”。从此这个名字就传开了,至今还在用。所有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都认为,迪亚斯找到了通往东方航线的“钥匙”,贡献很大。

麦哲伦泪洒南海

“无事就会生非”,麦哲伦非常信这句名言。于是,他千方百计不停地布置任务,令大家从龙骨到桅杆全面检查,修补坏船。目的是让大家有事干,没有时间去搬弄是非。这期间,派出去探路的“圣地亚哥”号船被撞坏了,麦哲伦的船队只剩下4艘船了。

1520年10日中旬,南半球的春天来了,他下令船队往南驶去。3天之后,10月21日,麦哲伦面前出现了一个海峡,过了海峡是一个很深的海湾。这里既有悬崖断壁,又有白雪皑皑的群山。这个黑乎乎的海湾很深,船员们对麦哲伦说:“没啥希奇古怪的,赶快离开吧!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但麦哲伦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他下令“圣安东尼奥”号和“康塞逊”号深入海湾探路,但5天内必须返回。

当时船队粮食很少,海湾整天刮风,浪很大,麦哲伦日夜不安地等着探路的消息。3天过去了,麦哲伦连夜里也起来察看海湾里的动静,却总不见影子。第5天早晨,太阳刚刚从海湾里露出头,哨兵惊喜地大喊起来:“队长!他们回来了!回来了!”

麦哲伦连衣服也顾不得穿,赶紧跑到船的驾驶室,两艘探路船一边鸣炮,一边惊喜地向麦哲伦发信号。麦哲伦心里明白,一定有重大发现了,他立即把两位船长请来询问。原来在海峡的尽头,他们发现另一条海峡,越走越宽,里面水流越来越急,水是咸的,有涨潮落潮的规律。

麦哲伦听完后,非常兴奋,他当天就下令4艘船驶进那个海峡。

海峡迂回曲折,水波汹涌,宽处有数千米,窄处约500米,两岸山峰高耸,山顶积有白雪,白天能见岸上冒烟,夜间能见灯光。他们发现岸上居民还处在刀耕火种时代,生活生产都相当原始。海水里,经常发现巨藻,一根就有几千米长,固定在岩石上,随波逐流,枝条柔软,不会折断。巨藻多了,好像成了海中的森林,海水流动慢了,波浪也小了。这个海峡分支很多,小岛也星罗棋布,他们便分头去探路。

1520年11月28日,麦哲伦的“维多利亚”号开往西南方向支流,驶出550千米,突然间,眼前出现波涛汹涌、茫茫无边的南海。麦哲伦异常兴奋,他一条腿跪在甲板上,这位钢铁汉子的两眼中竟流出了眼泪!他重复着说:“南海!我可找到你了!”后来这个海峡就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激动的心情刚平静下来,夜里“圣安东尼奥”号的军官因忍不住艰苦的生活,又发动叛乱,把忠于麦哲伦的船长麦什基诺囚禁起来,悄悄地离开船队,返回西班牙。当麦哲伦第二天起来时,发现“圣安东尼奥”号不见了,知道事情糟了,一定是军官再次叛乱了。

大船一走,粮食和物资更少了。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这位铁汉没有动摇意志和信念,而是再次向大家宣布:远征决不能半途而废。

海盗大冒险德雷克

德雷克生于1540年,13岁就开始在海上活动。他性情狂暴,孤僻而又多疑,有强烈的权威欲。他是英国有名海盗豪金斯手下的小人物。在一次跟西班牙人的战斗中豪金斯船队因战败而覆灭,惟有德雷克指挥的船逃脱,从此他成了海盗中响当当的人物。

1572年他奉女王伊丽莎白之命,率船队出海,有权劫掠西班牙的船只和土地。在攻打巴拿马的农布雷-德迪奥斯城时,虽然受伤,仍掳获大量财富。在巴拿马地区的山冈上他望见了太平洋。

1577年,德雷克在英国女王资助下,率领4艘船,去进行他生平最大的一次冒险:穿过麦哲伦海峡,到美洲太平洋沿岸劫掠西班牙人的运金船。第二年6月,他来到麦哲伦停泊过的圣胡利安湾。为了树立他的权威,他将被猜疑要叛乱的一位军官当众斩首,并将人头挂在桅杆上示众3天。

他们用近20天时间穿过了麦哲伦海峡,驶进了太平洋,但他们没有麦哲伦的好运,而是受到了风暴的迎接。天昏海暗,狂涛滔天,白天不见日光,夜晚不见星月,整整折腾了52个昼夜。一艘船失踪了,另一艘船因被刮回麦哲伦海峡而被迫回国,还有一艘损坏沉没,4艘船中只剩下德雷克指挥的“金鹿”号了。

“金鹿”号一个劲儿被南风刮到了火地岛的南部,结果意外地发现,火地岛不是大陆一个角,而是一个岛,在南面是无边无际的大洋。德雷克发现的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峡,后来被人们称为德雷克海峡。

风暴平息之后,他们就沿美洲北岸干起老本行来了。德雷克看中了西班牙人的一个小城,夜间突然冲进去抢走金银财宝。第二天夜里,他们又在海湾里劫持了一条西班牙船,从船上获得一张西班牙人制作的地图。

智利海岸是朝西北延伸的,他到那里一看,根本不对,智利是南北垂直的,他就在地图上改过来,一下子“割掉”了几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就是他的第二个发现。

在利马港,德雷克发现有30多艘西班牙船,他就有意把船开进港湾内,派暗探打听这些船的动向。暗探对德雷克说,有艘西班牙的运金船,要到巴拿马去。德雷克一听大喜,立即吩咐盯上这艘船。

西班牙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美洲太平洋北岸会出现英国人,这条航线一直是太平无事的,因此毫无戒备。

这艘运金船出发之后,西班牙没有派军舰保护,而是单独行动,这就使德雷克有机可趁了。第二天,他们升帆起航就追上了西班牙的那艘运金船。经过一场较量,西班牙船打不过海盗,只好投降,德雷克劫得许多宝石,还有80磅黄金、26袋银锭、13箱银币,然后扬长而去。至此,德雷克基本完成了女王交给的任务。

冻死在俄国海滨的探险家

人们把从大西洋绕过美洲北部到达太平洋的航线叫做西北通道。人们又把从大西洋绕过欧亚大陆北部到达太平洋的航线叫做东北通道。英国探险家威洛比就是寻找东北通道的第一支探险队队长。

英国人为什么要往北行,去穿越北极冰海呢?当然并不是今天人们想象中的科学探险,其目的还是为了跟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海上强国竞争,从而能发现更多的殖民地,能找出一条更短航线到远东去寻找黄金、香料、中国瓷器。如果往北成功了,他们就有了比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更佳的航线。

1553年伦敦商人们出资,成立了这支探险队。5月份船队驶出泰晤士河口,朝东北方向航行。队长威洛比是贵族出身,勇敢有余,但航海经验不足。他的助手钱瑟勒是个出色的航海家,从而弥补了威洛比的不足。

出航不久,他们遇到风暴,船队被吹散,威洛比指挥两艘船往东驶去,钱瑟勒的船则不知去向。威洛比遇到风雪交加、严寒袭人的鬼天气,逼得他回到俄罗斯临近芬兰的一个海湾越冬。威洛比在日记中写道:“天气越来越坏,风雪交加,严寒迫人,我们只好在这里越冬。”贵族出身的威洛比,总以为岛上有居民,能弄到一些食物来补充。可是他派出的几个小组回来报告:荒无人烟,千里冰封。

他的日记至此结束。威洛比就活活冻死在海滨。

1554年冬天,一些渔民在摩尔曼斯克附近的瓦尔泽纳河口发现了两艘船,船上货物很多,但人已冻死,共63人。可见,威洛比的航海经验太缺乏了。

钱瑟勒指挥的那艘船,命运跟威洛比完全不同。他顺利进入白海,驶进了北德维纳河口,找到了俄国人,并跟他们通商贸易,俄国人还派卫队护送他回英国。钱瑟勒回国后,英国成立了莫斯科公司。后来,钱瑟勒在海难中死去,英国在1580年又派船队再去寻找通道,结果都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