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材料知识篇
34220200000004

第4章 玻璃世家(1)

各种各样的玻璃

从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向腓尼基人学会制玻璃技术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千年,可是玻璃还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等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硝酸钠(硝石),经过混合、熔融、澄清、匀化后,加工而成。但是,现代玻璃已不同于易碎、易传热的普通透明玻璃。

化学家发现,如果掺人着色剂,玻璃就会呈现出颜色。如果采用不同的着色剂,就有不同色彩的玻璃。现在,红、绿、紫、蓝各色玻璃都已问世,并且研制出各种性能的玻璃。

有一种隔热玻璃,用来做窗户,隔热效果与一堵40多厘米厚的砖墙相仿,还有一种防弹玻璃,不怕震荡,甚至能防枪弹。使用防火玻璃,可以在遇到火星的瞬间冒起泡沫,变成一块防火板。如果用变色玻璃做窗户,光线强时玻璃变暗,防止刺眼,光线暗时玻璃透明,室内照样明亮。

还有许多特殊玻璃,各有特别的本领。泡沫玻璃有绝热、隔热的本领;生物玻璃可以代替骨胳,移植在人体里如同真骨头一样融洽;用硼硅玻璃瓶酿制葡萄酒,酒味清香醇美;一根头发那么细的玻璃纤维,能传送一万五千多路电话。

化学家还在不断开发玻璃新产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威尼斯玻璃城

自7世纪开始,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开始兴盛,并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同时玻璃工业也在意大利兴盛起来,特别是威尼斯最为发达。后来,威尼斯的玻璃闻名于世,到公元1291年,所有威尼斯的玻璃工厂全迁到附近的穆拉洛岛上。据说是因为玻璃工人大量使用火,有发生火灾的危险,而真实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外国窃取玻璃制法的秘密。意大利当局给迁到岛上的几千名工人以高工薪,但严禁与岛外的其他人会面或迁到其他地方,并规定对从岛上携带出一小块玻璃的人处以死刑。

1317年,在穆拉洛岛上开始制造玻璃镜子。由于这种镜子特别好,其他国家也想获得生产这种镜子的秘密,法国政府命令其驻意大利大使窃取生产镜子的技术秘密。

这位大使就在一个夜晚从穆拉洛岛拐走了一名玻璃工人,送到法国。还有一个故事讲,有一个叫乔吉奥·贝莱赖诺的工人从岛上逃到了德国,在那儿他自己开了一个工厂。

但好景不长,不久这个工厂就被一把火烧个精光,他本人也被人刺伤,差点丧命。

法国人从威尼斯盗来的玻璃制造技术,后来又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到1688年,法国人奈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熔化的玻璃流到金属台上时,能成为玻璃板,他由此得到启发,发明了制造大块玻璃板的技术,今天的水磨玻璃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制成的。1902年,美国的拉巴斯发明了把熔化的玻璃放进大圆筒里,使用机械边喷出边冷却的方法,大批量生产出平板玻璃。从此,生产平板玻璃更容易了。

1903年,美国人欧文斯发明了用玻璃制造啤酒瓶的自动制瓶机,每小时可生产2500个啤酒瓶。同时,在美国又开始研究不使用圆筒,把熔化的玻璃直接从槽炉中拉制生产平板玻璃的方法,经过十年的努力,又完成了用拉延方法生产平板玻璃的制造机。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立即决定,利用自动流水线生产汽车车窗玻璃。

从此,玻璃工业在20世纪飞快地发展起来,另外,对各种光学玻璃、耐热玻璃、玻璃纤维等特殊性能的玻璃也进行了研究,今天,玻璃的用途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玻璃与小偷

“玻璃”是“易碎”和“脆弱”的代名词,也是“玻璃”的本性。俗话说:“江山易移,本性难改。”

那么,玻璃的本性能改变吗?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材料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试验,其中包括添加各种各样的其他成分,终于研制成功了形形色色的玻璃新产品,满足了各类人们的需要。

“万事事出有因。”材料科学家和厂商是怎么会想到要改变一下玻璃的本性呢?

现在,各种产品都时兴做广告。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当今的产品广告如果用“铺天盖地”来形容,那是最恰当不过了。

我国古代有一位卖“矛”和“盾”的商人,大肆鼓吹自己的“矛”和“盾”如何如何,也可以算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广告吧!

在欧洲有一位玻璃厂厂长,为了宣传自己的玻璃制品,在为自己建造别墅时,嘱咐部下尽可能多地使用“全玻璃门”和“全玻璃窗”。这样做,别墅的光线的确不错,同时也给窃贼以可乘之机。

有一天,一个小偷利用金刚石划破玻璃厂厂长的玻璃门,大摇大摆地进入各个房间,把一些贵重的东西都带走了。

原来,那位厂长光想到增加采光面积,却忘记了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致使小偷多次“勘察”他家,到他家可谓熟门熟路。

偷窃事件发生以后,玻璃厂厂长除了对自己招摇过市的装修感到内疚以外,同时想到必须使玻璃结实些。

为了使玻璃经得起冲击和敲打,玻璃厂厂长给总工程师和技术科的有关人员布置了任务,限定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一种“结实玻璃”。

玻璃制造专家领受任务以后,提出了种种方案,最后还是从钢筋混凝土那儿得到了启发,他们决定研制一种“夹丝玻璃”。

顾名思义,所谓夹丝玻璃,就是在其内部夹有金属丝网的玻璃。由于夹在玻璃中的不锈钢丝很细很细,所以它不会影响玻璃的采光效果。试验表明,夹丝玻璃的牢度相当好。由于夹丝玻璃中的金属网对玻璃起了加强作用,因此,有效地克服了玻璃的脆性。

多功能夹层玻璃

在夹丝玻璃的启示下,9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又推出了一种当今新型的建筑材料——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与一般的建材玻璃相比,除了不褪色、光亮照人、抗风化性强、经久耐用、价格便宜等许多优点外,还具有独特的多功能特性,同时由于它非常坚固、适用性强,能解决许多建筑设计中的难题,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成为当今建材中的一颗明星。

所谓夹层玻璃,就是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玻璃之间,夹入塑料中间膜,再经加热和加压使玻璃与塑料膜粘结在一起而制成的新颖玻璃制品。

下面向少年朋友简单介绍一下夹层玻璃的几种优异功能及应用状况:

玻璃的最大弱点是具有脆性。当受到意外的撞击或较大的震动时,玻璃就会碎裂,同时,散发开来的碎片容易伤害人体。这对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采用夹层玻璃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因为夹层玻璃可以减少碎片的散发以及对人体的伤害,即使在破裂的情况下,夹层玻璃仍能起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玻璃由于透光性好,因此作为天棚的材料,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但关键是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造成玻璃碎裂时,它的碎片不伤害人。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目前只有钢化退火玻璃和夹层玻璃两种。钢化玻璃在破碎时虽能保持形状完整,不易伤人,但是安装费用十分昂贵,此外,还需要附设不雅观的隔离罩,影响美观性。采用夹层玻璃就无须隔离罩,同时,安装费用也比较便宜,在安全性方面却比钢化玻璃高。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位玻璃厂厂长,如果他的别墅安装夹层玻璃,那就可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这是因为,夹层玻璃可以承受钅郎头、撬棒、砖头、切割工具的破坏,甚至还能抵挡炸药的巨大震动和防御子弹的穿透。

因此,夹层玻璃具有优越的保安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盗窃犯的抢劫、暴力闯入、暴力袭击、甚至枪击、杀害等,这是一般玻璃不可能具有和望尘莫及的。因此它不仅是一般居民住宅的建筑物所需要的建材,而且更是金融机构、商厦、重要的工业设施、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别墅以及外交使(领)馆等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大家知道,对于建筑物来说,阻隔外界噪声的薄弱环节是窗户。正如窗户可让光线进入屋内一样,当然它也能让声音传入。为了使建筑物有一个理想的令人满意的优雅声学环境,因此,建筑设计师将窗户玻璃材料控制噪声和减声性能作为完整的空间设计的一部分同时加以考虑。

研究表明,夹层玻璃中的中间塑料膜具有减震的功能,因此,采用夹层玻璃,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各种声音的传入,而且能对危害人体的噪声起到减声的作用,从而造就一个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理想的声学环境。

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吸收后就会转变成热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因此,许多建筑物在设计时,都要考虑控制建筑物的吸热问题。紫外线是所有可见光线中对建筑物内的家具、器具、物品及地毯等损害最严重的光线。有人做过试验,它的损害力是其他光线的50倍,它会使家具、器具和物品等严重变色或褪色。如果采用夹层玻璃,就可明显减弱阳光的照射,不仅可防止耀眼眩光,而且还可将有害的紫外光拒之窗外。

对于养植花草的住户来说,夹层玻璃可阻断紫外光的透射,但对室内的花卉等植物的生长均无副作用。相反,夹层玻璃还有利于保护植物的叶、茎、花、果,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暖房和植物园都采用夹层玻璃来建造。

由于夹层玻璃具有以上众多的功能和优点,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当代建筑设计师们的注视和青睐。材料科学家深信,夹层玻璃的发展前景极为光明,开拓应用的道路也必将越来越广阔。

保密的压花玻璃

为了保密,凡是有玻璃的门窗,人们通常装上厚厚的窗帘。但是这么一来,室内的光线就会十分昏暗。

怎样才能做到采光和保密两不误呢?这时,玻璃制造专家想到了“压花玻璃”。

所谓压花玻璃,就是在玻璃上面有微微凹凸的花纹。

玻璃表面虽然有立体感很强的花纹,但透明度较好:当光线透过压花玻璃时,会产生扩散现象,使里面的物体形象变形。人们站在离压花玻璃的不同距离上向房间内进行观察,所能看到的物体形象也各不相同。随着与压花玻璃之间距离的拉长,从外面向房间里看,看到的物体形象就越来越模糊。此外,由于压花玻璃花纹的不同,也会使透过的物体形象不尽相同。正因为压花玻璃有这一特性,所以,用它来做窗玻璃,既不会影响室内的采光效果,又使室外的人无法看清室内的情况。

介绍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对压花玻璃的制作过程感兴趣,下面就稍许花点笔墨:

压花玻璃的制作颇像纺织品的印花。当玻璃熔体呈软化状态时,让它通过一对压花滚筒,于是,滚筒上的花纹就“印”到了玻璃熔体上。“印”有花纹的玻璃熔体再经后道工序处理,就成了人们所需要的压花玻璃。

幕墙玻璃

玻璃工业发展到今天,前面提到的那位玻璃厂厂长已是小巫见大巫了。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使用幕墙玻璃来装饰高楼大厦。在我国,近十几年来,使用幕墙玻璃的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我国的城市美景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仅就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而言,其幕墙玻璃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已不亚于美国纽约。

幕墙玻璃又称镜面玻璃幕墙。顾名思义,大楼的墙面不是传统的砖块或钢筋混凝土,而是平整如镜的玻璃。玻璃幕墙像玻璃镜幕一样,晶莹锃亮,它可以像巨大的镜子那样映出周围的景色。采用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尽管体形十分庞大,但是,因为它四周都能映照出蓝天白云和夜色美景,仿佛整幢大楼都融合在天体之中消失了。人们观赏它,自有一番心旷神怡的感受。

那么,玻璃幕墙最早是谁想出来的呢?

说到玻璃幕墙的发明家,他便是美国建筑师密斯·冯·德乐。最早的玻璃幕墙,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他构想出来的。

1945年,密斯·冯·德乐为一位医生设计了一幢住宅,大胆采用玻璃作为外墙。这幢住宅建成以后,晶莹夺目,艳丽非凡,犹如一座“水晶宫”。遗憾的是,当时的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足,以致使女主人抱怨万分:大热天被骄阳晒得要死,寒冬又使她冻得要命。在晴朗的日子里,强烈的阳光使人眩目难忍,不久,眼睛都出毛病了。当时有人这么评价:用玻璃幕墙建房“中看不中住”。建筑师密斯因此差点被人咒骂得无地自容。至于他的生意,当然都一笔笔“吹”了。

后来,倔强的密斯不甘心失败,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在1952年采用染色玻璃替代原先的无色玻璃,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楼——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一次,他成功了,声誉鹊起。

从此,玻璃幕墙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开创了建筑设计上的一个新纪元。

幕墙玻璃自诞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它走过了一段崎岖曲折的道路。据有关资料称,幕墙玻璃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1985年,欧洲共同体国家生产的幕墙玻璃材料为建筑玻璃的三分之二以上。在80年代,美国幕墙玻璃的产品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在我国,由于近几年来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幕墙玻璃热”。据估计,全国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平方米,各类幕墙材料不断涌现。

就它的工作原理而言,幕墙玻璃属于透明热反射材料,它允许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优先透过,而对紫外和红外波段光线具有极强的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透光不透热的效果。在建筑窗户、车辆侧窗与顶篷、太阳能转换装置、节能灯、电烤箱以及航天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过,就它的使用数量而言,当首推建筑业。

在现代化高层建筑的外部,人们在装敷玻璃幕墙时,还采用了由镜面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隔层充入干燥空气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双层和三层两种。前者由两层玻璃加密封框架,形成一个夹层空间;后者由三层玻璃封成两个夹层空间。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等优点。

经测量表明,当外界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时,单层玻璃窗前的温度为零下2摄氏度,而使用三层中空玻璃的室内温度为13摄氏度。在夏天,双层中空玻璃可以挡住90%的太阳辐射热。尽管阳光依然可以透过玻璃幕墙,但晒在身上并不感到炎热。所以,使用中空玻璃幕墙的室内冬暖夏凉,生活环境相当舒适。

在我国,建筑装潢业推动了幕墙玻璃的发展,幕墙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方兴未艾。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它们的艺术装饰效果,也为改革开放中的我国各大城市增添了光彩。

与众不同的微晶玻璃

说起微晶玻璃的发明,还有一则小故事。

有一天,有家闻名遐尔的美国玻璃制造公司打算研制一种感光玻璃。所谓感光玻璃,就是一种能感光显色的玻璃新品种。这种新型玻璃经紫外线照射感光后,再经过热处理,便能显示出美丽的影像,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