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宇航知识篇》(四)
34217200000004

第4章 现代航空人物(4)

当他们探听出里希特霍芬的遗体停放于法国布坦格机场的一个机库内时,一个名叫多文哈特的中尉提出:由炮兵向机场推进,到一定射程时,对机场进行猛烈轰击;同肘由两架双座飞机,乘敌人躲避炮火时强行着陆,把里希特霍芬的尸体搬上飞机,立即飞回,给他举行尸个隆重的陆军葬礼。这个计划当然是办不到的,到他们航空队队长那里便卡住了。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更“伟大”的计划:集中20个师的兵力,用5000门大炮,几百辆坦克,进攻布坦格,占领后,由两名飞行队的军官,把里希特霍芬的尸体抬到一辆大坦克上,运回本国。

当这个计划送到前敌总指挥兴登堡元帅那里时,兴登堡批示道:荒谬!飞行队的人难道都疯了吗?

英国人倒是为这位德军王牌飞行员举行了一次葬礼。4月下旬,里希特霍芬的棺木由6名上尉(死者的军衔是上尉)和一队飞行员护送,一个荣誉鸣枪队向他致告别礼。他的满盖着花卉的坟墓,被拍成照片,由一架飞机投掷到德军的一个机场上。

聂斯切洛夫斤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欧洲一些城市里的最盛大、最壮观的集会,莫过于观看飞行表演。担任表演的飞行员就是人们热烈欢呼和赞赏的空中英雄。那时要表演一个俯冲动作,或作一个45度坡度的转弯,简直就是最惊险的空中杂技。

俄国的一名军事飞行员聂斯切洛夫,不是在飞行表演中,而是在研究空战战法时,首先创造了在飞机上翻斤斗的特技飞行。他的这一特技飞行是在1913年8月27日,驾驶一架俄制“纽波特4”型飞机完成的,比法国人阿道夫·佩古在1913年9月21日的飞行表演中,用“布莱里奥”飞机完成的斤斗特技要早20多天。因而,世界各国都承认聂斯切洛夫是“斤斗”的创始人,这一特技动作就被命名为“聂斯切洛夫”斤斗。1962年,国际航空联合会为高级特技世界冠军获得者所没置的流动奖杯,就称聂斯切洛夫杯。

聂斯切洛夫斤斗,就是航空器在垂直面上沿闭合曲线飞行,改出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而且不带坡度。聂斯切洛夫斤斗的前半段,即到上“死”点前的一段,是靠发动机的拉力域推力。(对飞机来说),或靠降低高度时获得必要的速度余量(对滑翔机来说)来完成的。这种斤斗的后半段,通常是利用重力来实现的。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聂斯切洛夫,1887年2月15日生于俄国下诺夫哥罗德(今高尔基市),1906年毕业于炮兵学校,1912年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1913年获军事飞行员称号。1914年2月任航空兵支队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完成过多次侦察飞行任务,提出过几种与空中敌人作斗争的方法。例如,曾提出在飞机下方安上固定锯条,以割破敌人的气球等。1914年8月26日,3架奥地利飞机由巴龙·罗森塔尔中尉率领,对聂斯切洛夫所在部队的机场进行攻击。聂斯切洛夫当即驾驶没有武器的“莫拉纳M”型单翼机起飞,用撞击的方法把巴龙的飞机撞毁。聂斯切洛夫也同时牺牲,年仅27岁。

聂斯切洛夫首创的“撞击”战术,后来成为在战争中那些飞机被炮弹打中失去反击能力的飞行员战胜对手的最后一招;抗日战争初期在淞沪战场,一次中国空军飞行员袁葆康驾驶一架双翼机执行攻击日军地面目标的任务,返航时与几架日军飞机遭遇。袁葆康在弹尽油缺的情况下,几次想摆脱日机返回基地,但日军飞机紧迫不舍。袁葆康见状知道难以脱身,便调转机头准备与日机死拼,他加大油门对准一架日机直冲过去,日机遭到猛烈的撞击,立即粉身碎骨,拖着长长的火舌坠落地面。袁葆康的飞机也严重损伤,左下机翼和左边水平尾翼全部撞掉,左上机翼也只剩下2/3。还算幸运,飞机尚能继续飞行。他驾驶这架严重损伤的飞机勉强飞回了基地。

这是空中使用“撞击”战术最成功的一例。

1964年10月13日,一架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入侵我国广东省雷州半岛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飞行员邹广如驾驶歼-6型飞机起飞拦截,在高度17600米发现目标,他连续开炮3次,炮弹打完未击中目标。邹广如准备用撞击的办法将敌机撞下,但因敌机高度比较高,未能如愿。

西哈努克座机被地面误射

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时,我军开始炮击金门。这一重大战略行动,一是为了警告蒋介石,不可与美军勾结;一是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远东来,以调动当时正在侵略中东的美国第六舰队,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对这一行动十分赞赏。9月9日,亲王乘坐C-47型专机由金边至香港,途经川岛上空时,他突然想到中国军队同帝国主义战斗在前沿;应该向官兵们表示慰问和致敬。于是,就把飞行高度降低到800米,在空中盘旋了10分钟。中柬两国于7月19日刚刚建立了外交关系。10天前,亲王访问了北京,受到中国政府的热情款待。

川岛上的我国海军某部雷达连,并未理解亲王的这一友善举动,当飞机降低高度时,该连副指导员即令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射击警告,飞机中弹一发后即离去。

事后,周恩来总理向西哈努克表示歉意说:“亲王阁下,我们的土兵给您开了个军事玩笑,让你受惊了。”西哈努克说:“我很乐意为中国军队当一次靶子,不过,对机枪手的技术,不敢恭维。”两人都笑了。

国王空中遇险记

1972年7月28日,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动身到法国进行访问。行前,摩内政部长兼国防部长乌弗基尔曾晋见国王。

“陛下,为了提高您的威望,我有一个想法。”乌弗基尔在谈了一些国内政局情况后说:“假如在您从法国返回时,咱们组织一次假谋害行动,您看如何?”

“假谋害行动?”国王有些疑虑。

“您还记得一年前发生在斯基拉特王宫的屠杀事件吧!那次以您先知的威望征服了士兵,平息了叛乱,清洗了军队中的叛逆者,使军队和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您的周围。这不是提高您威望的好办法吗?”

“你认为这个老办法还适用吗?”

“肯定适用。”乌弗基尔解释说:“在您的座机返回拉巴特时,我们歼击机可以在途中进行截击,假装攻击您的座机,要求您的座机降落在指定的机场……这样,军队和人民出于对自己君主的关心便会吏加紧密地团结在您的周围,我们便有借口逮捕两三个对国王安全有害的政敌。”

“那就照你说的办吧!”国王被说服了。

8月14日,国王得到国内有些异常情况的报告,决定提前动身回国。

8月16日上午,国王登上他的波音70专机启程。中午,专机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落地,西班牙外交部长洛佩·布拉沃在机场迎接,并共进午餐。进餐时,国王有意向外长透露假谋害行动。国王说:“在几小时内,您将听到某些奇怪的事,不过您不用担心,这不要紧。

午餐后,国王登机向摩洛哥飞去。下午3点多钟,专机进入摩洛哥上空。国王坐在飞行员身旁,凝视机外蔚蓝色的天空,揣摸和等待着这一颇有戏剧性的假谋害行动。

下午4时左右,专机飞过丹尼尔上空,4架P-5歼击机包围了国王的专机。领队机长库拉少校向专机飞行员喊话:“哼!我们命令国王专机跟随我们到克尼特拉机场,我们要进行检查。”

“你疯了!”专机飞行员回答。

“服从命令!跟我们降落。”

飞行员请示国王:“陛下,歼击机飞行员要我们落地,他们要检查陛下的飞机,怎么办?”

“继续飞你的。”国王不以为然地说。

“但是,他们威胁着我们,强迫我们降落。”

“保持镇静,继续飞。”国王提高声音命令道;库拉少校见国王专机不肯降落,便进一步威胁道:“立即服从命令,飞向克尼特拉,否则我们要开火了。”

“别听他的!”国王仍旧不以为然。

“再向前飞,我们就开火!”

“他们要开火了!”飞行员向国王报告。

“不要紧张,要镇静。”国王确实不很紧张,他认为这不乌弗基尔导演的一场戏。

这时库拉的飞机向波音飞机的前部发射了一发炮弹,以示警告。

“表演得真像啊!”国王想,“乌弗基尔真是了不起,他导演的假谋害看来完全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