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知识篇》(上)
34216500000014

第14章 蓝色汪洋(2)

大陆沿海很多地区都是各个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据统计,世界上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里。全球海岸线约有35万公里,其中有1万公里的海岸线是城镇的所在地,海平面上升,这些地区是重灾区。分析结果表明,当海平面上升1米时,一些世界级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等,将可能浸没在水下;一些人口集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更是大的受害者,特别是印度和孟加拉间的恒河三角洲、越南和柬埔寨间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等。那时,我国沿海将有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7000万人需要内迁;在孟加拉国将失去现有土地的12%,1/10的人口被迫出走;占世界海岸线15%的印度尼西亚,将有40%的国土受灾。日本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日本海平面约升高65厘米,有80%的海滩受到侵蚀。90年代初,美国环境保护署的一份报告评估,如下世纪海平面上升1米,美国沿海城市将有6%的不动产(房屋等)遭到损失,总额有2700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海平面上升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威胁。科学家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并非什么“杞人忧天”。

海平面上升,还会加剧对海岸的侵蚀,特别是那些砂质海岸受害更大。据统计,我国已有70%的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海南省清澜附近海岸,近10年来岸线后退150~200米,原设在海水边的观测站已被陆地包围,早已失去了海洋观测的职能。海岸侵蚀给滨海旅游景观带来的破坏日益突出,在一寸沙滩一寸金的黄金海岸,如海平面上升1米,所失去的沙滩,要得到恢复,每米长的海滩需用沙5000立方米,其造价之高,将是难以计算的。

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咸水入侵陆地,使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海平面上升后,海水沿河道侵入内陆,河口段的水质变咸,影响城市供水和生产用水,同时造成现有排灌水系统的不畅和报废。据日本建设省的一份报告透露,日本全国有一级河流109条,随着海平面上升,靠近河口段的水面也将上升,需要重新估评水位的地段长约1000多公里。荷兰国家公共工程部门估算,为适应海水入侵,全国需重新改造的供排水系统,投资要几十亿美元。海水入侵,同样也严重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依靠地下水供水的沿海城市,也面临新的困难。沿海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地基,也会受到地下水位抬升的危害,地震频发区的城市建筑物受害更为突出。

海平面上升将淹没一些城市

海平面上升,对某些海洋生物种群,也将造成威胁。有些生物种群有定期溯河洄游的习性,尽管鱼类可以适应海平面上升而向更远的上游洄游,但城市的大量排污,受到上涨海水的顶托,会阻碍鱼类的正常洄游,影响种群的生长发育。海平面上升,会使红树林、珊瑚礁遭到破坏。

海平面上升显示气候变暖。气温上升,会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这极易形成灾害性的大暴雨。最近研究表明,气温上升导致台风强度的增加,一些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也将频发,而海平面升高无疑会抬升风暴潮位,这样原有的海堤和挡潮闸等防潮工程面临功能减退,易使受灾面积扩大,灾情加重;由于潮位的抬升,本来不易受灾的地区,也可能受到连累。1994年,一个著名的国际环保组织统计,在过去的5年中,因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台风、洪水、漫滩等灾害损失,全球高达10亿美元。

关于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多数人士认为是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在过去100年里,地球表面气温增加了0.3~0.6℃。本世纪80年代,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温暖的10年。联合国一个专家组在1992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100年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增加一倍,地球的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有的科学家还证实,全球变暖并不是均匀的,在北半球高纬度大陆地区,气温增加最大;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相对就小得多。气温增加最突出的,是在北半球的冬季。气候变暖,可使得海水变热后膨胀,两极冰盖和冰川的消融,都可以使海平面上升。那么,究竟是哪种因素对海平面上升起主要作用呢?

海水受热膨胀,意味着海水的体积增大,可以促使海平面上升,这是可以理解的。据推算,近百年来,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量为20~50毫米,年平均上升量仅0.02~0.05毫米。

关于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据英国设在南极的一个观察站报告,从1945年以来,南极在过去50年里,温度已上升2.5℃,相当于每10年升高0.5℃,这比目前公认的全球年平均气温上升率要大得多。这说明南极是地球上增温最快的地区。美国科学家从卫星照片上分析出,南极冰盖周边,在1969~1989年的20年中,融化得很快。位于沃迪的陆缘冰,它的面积已由2080平方公里,缩小到72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由于气候局部变暖,导致冰缘出现裂缝和融化,使其面积缩小了2/3。

沃迪陆缘冰位于南极半岛西海岸的最北面,而在南极半岛南部的罗斯冰架和菲尔杀纳冰架,周围气候仍然是寒冷的,这对于稳定南极西部陆缘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据分析,如果南极西部陆缘冰全部融化,将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米。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南极陆缘冰在地球环境中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因素。冰层在气候变暖时,可能稍有变化,但不致使海平面上升过快,甚至中央冰层反而有加厚趋势,总的结论是南极冰层对海平面上升影响很小。

科学家们还分析了北半球格陵兰冰盖以及全部陆地冰山和山岳冰川情况,认为其融化后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也不大,只是一些陆地冰川,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假定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上升量为10.5厘米,其中海水热膨胀和山岳冰川消融可分别使海平面上升4厘米,格陵兰冰盖融化使海平面上升2.5厘米;这样,南极冰层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几乎为零。

当然,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暖所致。但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也不可轻视。这其中主要是地下水的开采、地表水的分流及用水浇田等,本应储留在陆地目的水,提前汇集到海洋中去了。例如抽取地下水是把储藏在地下的水转移到地表,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水仍可回流到地下,但大部分被抽上来的,特别是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大都汇集到河流,或蒸发进入大气变成云雨,最终都进入海洋。同样,干旱地区用湖水、河水灌溉,也大大增加了蒸发,将大陆内地的水,转移到海洋中。据估计,这样每年可促使海平面上升0.5毫米,数量已占到全球海平面上升时的1/3,这是不可低估的因素。

海平面在风、洋流和潮汐等作用下经常处在变动中,但这是局部的、短暂的海平面变化。海平面长期的变动是海水体积增减和洋盆容积增减的直接结果。降水、河川径流、冰雪融化和火山作用都会使海水体积增加,蒸发和冻结会减小海水的体积,它们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只有在大陆上积聚了大量的冰雪,或这些冰雪大量消融才能影响到海面的长期变动。海底地壳的升沉会影响洋盆容积的变化,大洋和大陆架沉积物的累积会使洋盆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