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知识篇》(上)
34216500000013

第13章 蓝色汪洋(1)

大洋与大海

按照海洋的形态特征和水文特征,可将海洋分为大洋和海两大类。

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面积宽广,深度大,一般超过二三千米,不受大陆的影响;大洋水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平均盐度为35%;大洋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根据上述特征,世界大洋分为四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总面积占全部海洋面积的89%。

海是靠近大陆的水域,深度浅,面积小,受大洋和周围陆地的共同影响,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区域差异也明显,潮汐现象显著,存在各自的海水环流形式,并随季节而变化。全球海的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11%。根据海和陆地的组合关系,海又可分为边缘海和地中海。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面以大陆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开,它既接纳大陆上的径流,也受大洋的洋流和潮汐影响。边缘海的深度差别很大,如加勒比海的平均深度2491米,最大深度7238米,而黄海的平均深度40米,最大深度也只有106米,亚速海的平均深度仅9米,最大深度不超过13米。边缘海按照地理标志和水文特征又可分为开阔海和半开阔海。与大洋有广泛联系的为开阔海,如巴伦支海、阿拉伯海和珊瑚海等;若分隔边缘海和大洋的半岛或岛屿间有水下浅滩,使两边的海水不能畅通则为半开阔海,如白令海、日本海、东海、南海和加勒比海等。地中海顾名思义,是被大陆包围的海,它又可分为陆间海和内陆海。陆间海位于两大洲的中间,深度很大,有海峡与相邻的海洋沟通,如欧洲与非洲间的地中海,平均深度1502米,最大深度5092米,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亚洲和非洲间的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深处2740米,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它的水文状况受大陆的影响十分显著,如波罗的海和黑海等。大洋或海域伸入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叫做海湾,它有时与边缘海滩以区分,如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白令海与阿拉斯加湾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习惯,有的海被叫做湾,如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哈得孙湾等,有的湾被称做海,如阿拉伯海和罗斯海等。连通海洋的狭窄水道即为海峡,台湾海峡连通东海和南海,白令海峡连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直布罗陀海峡连通地中海和大西洋,马六甲海峡连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此外,有些被称为海的水域其实不是海,而是湖泊,如里海、咸海、居延海和星宿海等。

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槽和海渊。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前海滩、后海滩、外海滩和可能存在的岸崖。外海滩为经常被海水淹没的滩涂;前海滩是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海面的地带,即潮间带;后海滩是只有在发生风暴时才被波浪淹没的地区;岸崖是海滨的陡崖,经常受到海水的作用。海岸带由于经常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的作用,所以它是海洋的高能作用带,亦即海岸轮廓的改变、海底地形的变化和海底沉积物运移最为迅速的地带。

大洋底的地形比较复杂,深海平原、海岭和海沟是大洋底地貌的主要组成部分。深海平原一般深4000~6000米,有时达6500~6900米的深度,它的底部是地球上最平坦的地方,深海平原通常被海岭或高地公开。海岭是大洋底的长形隆起,宽1000~3000公里,高出洋底2000~4000米,平均水深2000米,两侧较陡,地形崎岖,有时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冰岛就是大西洋海岭露出海面部分。海岭的中轴线位置上存在相对凹下1000米左右、宽30~50公里的裂谷。

大西洋底中部长约15000公里的海岭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脊组成,是巨大的裂谷带。全球海岭总长度6万公里,是大洋增生地带。海沟两壁坡度较陡,位于大陆坡和深海平原之间,深度一般超过6000米,全球超过10000米深度的海沟有马里亚纳海沟、汤加海沟、千岛-堪察加海沟,菲律宾海沟和克马德克海沟。海槽是洋底长形的比较宽阔的洼地,一般较浅,鉴于它形似船舶,又叫舟状盆地,印度洋的帝汶海槽深3276米,太平洋的巴厘海槽深4251米,我国东海大陆架外缘的冲绳海槽深2710米。

神秘的地中海

地中海是世界最大的内海,面积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0米。南欧、北非、西亚三大洲从北、南、东三面包围着地中海,可以说,地中海是世界最典型的陆间海。在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凿通以前,地中海与外海联系的只有西边那个叫直布罗陀海峡的狭窄的通道。

地中海处于北半球的干旱的副热带高压带,夏季炎热,降雨稀少,蒸发旺盛。与此同时,流进地中海的河流水量又十分有限,除了尼罗河以外,没有什么大河流入。地中海地区每年从海洋上蒸发掉的水量远远大于河流补给的水量。这样,地中海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温暖的海区和盐分最高的海区之一。

直布罗陀海峡的存在对于地中海的生死存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们发现,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不断地把自己温暖的高盐分海水送到大西洋,同时,大西洋也把它的比较寒冷的低盐分海水送入地中海,以此维持地中海海水的平衡。有人估计,地中海要把自身海水的全部更新一遍,大约需要70年时间。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假设:假如有一天直布罗陀海峡被关闭,地中海失去了大西洋补充的海水来源,可能用不了1000年的时间,就会完全干涸,变成一个世界最大的深坑。可以想象得出,由于海水的蒸发,在地中海的底部还会留下一层厚厚的白花花的盐!这该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的一个多么新奇壮观的自然景观呀。

说也有趣,通过海下钻探,人们竟然发现,在地中海下的确埋藏着上百米厚的盐层。这些盐层的发现,说明了在遥远的地质时期,地中海确实曾经干涸过。另外,人们在海底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通往地中海的河流都在海底留下了巨大的海下冲积扇,这与世界其他河流有着很大的不同。科学家们估计,这些海洋深处的冲积扇是当年地中海干涸时,河流深入地中海内部堆积形成的。

地中海下这些惊人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注意。也就是,在过去的年代里,确实曾出现过直布罗陀海峡关闭的情况。那么,直布罗陀海峡是什么时间关闭的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直布罗陀海峡关闭,又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使它重新打开的?它的开启背后还隐藏着多少科学奥秘呢?如此等等,都需要人们给以正确的回答。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长河中,地中海曾经是一个辽阔的大洋,人称古地中海,也叫“特提斯”海。那时,世界大陆的分布格局与今天完全不同。由非洲、印度与澳大利亚等陆块联合起来,在古地中海的南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冈瓦纳古陆,在北方则是古老的欧亚古陆。

大约在距今2亿5千万年前,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并向北移动。到了2亿2千万年前,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相撞,古地中海开始变小,后来就逐渐被大陆封闭起来,但仍然有海水通道与大洋相连,维系着地中海的生命。到了距今800万年以前,地中海已经与大洋失去了联系。到了距今700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被全部蒸发光。今天我们发现的沉积在地中海海底的盐层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到了距今550万年前,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动,直布罗陀海峡裂开,大西洋海水从海峡重新进入地中海。有人估计,当时大西洋水灌进地中海的情景一定十分可观。在一幅大西洋水进入地中海的想象图中,画着一个宽阔的巨大的瀑布,瀑布下方大西洋水奔腾呼啸,势不可挡。据估计,这个瀑布的规模要比今天世界上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还要大上100倍!即使这样大的规模,要灌满地中海也要几百年的时间。

可怕的海平面

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次海平面升降的变迁。拿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来看,在最近的第四纪时期中,就曾出现过大范围的海水上涨与海水下退的多次反复。

中国的科学家找到大量的证据证明,在距今大约1万5千年前,东海、黄海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平原。平原上生活着比较耐寒的大角鹿、猛玛象、原始牛、披毛犀等动物。我们的先民在这片平原上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平原上也有一些山峰,如今成了孤立于海中的岛屿,比如庙岛群岛、舟山群岛、钓鱼岛等,当时都是几立在黄海平原上的山峰。长江与黄河是这片平原上的主要河流,只不过比今天要长得多。它们不是在今天的长江口与黄河口流入大海,而是在靠近琉球岛附近的琉球海沟入海。

那个时候,朝鲜海峡与对马海峡并不存在,亚洲大陆与东面的日本是连成一体的。中国大陆上的一部分先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日本定居,成了今天的日本人的祖先。

在第四纪中的另一个时期,东海、黄海和渤海又一次上涨,使华北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绝大部分沦为大海。今天世界沿海许多大城市在当时都是大海海底的一部分。

提出这样的看法是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的。科学家们在黄海与东海找到了当年黄河长江流过的古河道,找到了当年生活在这片平原上的各种古老动物化石,甚至还在海下钻孔里找到了当年成为陆地时,堆积下来的古老的黄土。另外,还在今天的华北平原与长江下游平原上,发现了当年海水入侵时留下的古代海洋贝壳堆积形成的贝壳堤和各种海洋沉积物。

那么,我国东海与黄海到底升降过多少次呢?

据研究,在最近10万年期间,就出现过三次海侵与海退的交替过程。

距今10万年~7万年为第一次海侵,7万年~4万年为第一次海退;距今4万年~3万年为第二次海侵,3万年~1.5万年为第二次海退。当时海水下降幅度达130米左右。我国东海与黄海的海水深度一般都在100米以内,自然会露出水面,形成坦荡的平原;距今1.5万年~0.7万年为最后一次海侵。在大约距今3000年以前,海面才逐渐下降到今天的位置上。

虽然人们对海面升降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但是有关造成海面升降的原因,特别是对于今后海平面升降的发展趋势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地壳的大范围的隆起可能形成海退,而地壳的大范围的下沉,同样也会造成海水大范围的入侵。

这就好比一个盛水的水盆,在盛水量不变的前提下,盆底压扁以后,盆水水位自然要上升,相反就会下降。板块学说认为,海平面的升降与海底扩张速率有关。海底扩张速率快时,大洋底比一般情况下的大洋底要高一些,必然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底扩张速率慢的时候,大洋底要低一些,这时海平面下降。

另一种意见认为,全球气候变冷与变暖是影响海平面上升与下降的主异因素。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气候变冷,海洋中的水被蒸发后,了固体的冰雪,留在地球陆地上,形成大面积的冰川。虽然许多冰川可以流回到海洋里,但是,冰川流动太慢,而每年从空中降下来的雪远远大于冰川回到海中的水量。由于陆地上冰雪越来越多,海水就会越来越少,于是“海退”就产生了。

海侵的道理与海退的道理相反,不言自明。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的升降的假说,得到许多科学家的支持。但是,对于今后全球海面升降趋势的预测,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种说法认为,目前世界范围的气候正在逐渐变冷,当前全球正处在又一次海退时期。可是另一种说法却认为,目前世界气候正在不断变暖,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化学物质大量增加,从而使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大大增强,这必然引起全球气温的上升,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的结果,必然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我们在海边漫步,看到的海平面高度,与前几年相比,感到没有什么差别。但许多科学家断言,海平面正处于上升过程,它将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是否杞人忧天?

我们这里所说的海平面变化,是指几年、几十年长期积累的结果,在这段时间里的变化,用肉眼难以觉察到。根据国家海洋局近期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的海平面正处于上升过程,上升的速度每年约1.5毫米。这与英国所发表的数字很接近,他们认为海平面每年约上升1.75毫米。而且,有的科学家预计,今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会加快。100年后,海平面会比现在高出60多厘米。

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将首当其冲。全世界岛屿国家有40多个,大多分布在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地理面积总和约7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300万。这些岛国人均国民产值普遍较高,海平面上升,土地被淹没,海岸被侵蚀,所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很多岛国的国土仅在海平面上几米,有的甚至在海平面以下,靠海堤围护国土,海平面上升将使这些国家临淹没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