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这辈子活得热气腾腾
34211600000010

第10章 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5)

可是,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为了不喜欢半途而废过。一路以来,我就像个战士,管他喜不喜欢,冲上去再说。我第一次处理激情过后的余欢,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了。

我不怕承认失败。我怕承认我当时就没我以为的那么喜欢。

这些年来,一听胖同学嘲笑我不爱看文艺电影就恼羞成怒的我,是不是也是不肯面对那个早就不文艺不喜欢文艺电影的自己?

这样一想,我简直要厌弃自己。

无论怎么否认,十五岁背着包走过十个省的我现在是个无论去哪儿都要逛店才会愉快的人。十四岁因为表姐妹们个个都有钢琴唯独我没有而发誓等我有了要比她们弹得都好的我早不知道死在哪一站了,十三岁起从我爹口袋偷钱买小说的我,我不认识她了。

我要不要接受一个这样的自己的真面目呢?这些年来,我悄悄的把她藏在好勇斗狠的女博士的名头后面,平心静气的跟这个伧俗的女人和平相处。日复一日,我越来越在我自己身上看见我讨厌和躲避的进入中年的我爹的样子。

这真令我难过。可这就是真相吧。

善始善终

我在关注了宋丹丹的微博之后不久发现这个关注是十分值得的。她很会表达,很有情感,很劲爆,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这女人有趣。我喜欢有趣的女人,远甚于美女好女知识女,一个女人只要有趣,哪怕她不喜欢我、甚至不认识我,我仍然远远的在心里拿她当朋友。当然,以上的每个字同样适用于男人。

今天我在宋丹丹的微博上看到一段豁催泪的话,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她女儿在美国买了一只狗,狗来的时候带来的一封信上说的。这信写得不错,各种煽,但肯定没到让我感慨万千的打算写篇博客的地步。真正牛逼的是在催泪的微博之后,她立马又发了一篇,澄清说她临死之前肯定不会写这么煽情催泪的遗书,因为“一生致力于让人欢笑,应该善始善终”。

哦我的神啊!当时我就改变了对一个小品演员的看法,一点不夸张的说,肃然起敬。不要脸地说,我觉得她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虽然我并不以写喜剧见长。但是迄今为止,我的每部戏,无论写得多烂,女主角无不自立自强,依靠自我奋斗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还是傻乎乎的相信仍有真爱在前方等待,因此可以捱过一冬又一冬。基本上,这就是我的人生观。有天我死了,我也希望能怀抱着做鬼仍能碰见宁采臣、当了天使还能下人间爱上董永的精神慨当以慷。

这样的事,虽然我自己没有遇到,但是如果相信本身会令人愉快,那就应该善始善终。以上每个字,同样适用于我今后包括婚姻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与分手不分手一点关系也没有,无论怎样,我都愿意选择令对方更愉快的方式。

所以有趣的女人总能在某些关键时刻突然出现,教会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终其一生,希望我有天也能成为一个有趣的女人,这是我最新的理想。

二月二

我坐飞机一贯不喜欢读艰深的书。通常情况下,我连艰涩暧昧的书都懒得读,最好一目了然,男欢女爱,几个小时的颠沛流离就全部解决,绝不要拖拖曳曳地甩个尾巴日后仍需纠缠。

所以香港人写的书通常都格外适合我拿上飞机。从前带的总是亦舒,黄碧云,上一趟带了黎坚惠,这一次,我带的是马家辉。

飞机是从北京直飞三亚的,属于我有生以来坐过的最小的飞机之一。一路上气流横生,颠得简直叫人不知如何是好。还好我一早收到手机报上说有架土耳其的飞机在荷兰坠毁,摔成三截又引起大火,结果全飞机一百多人也不过只死了十个。1/10的死亡率,若是摊在我头上,也只有认了。真的,根本不会不甘心。

我们此行共是一女两男,分别在之前的十年间各自合作过,换登机牌却都各自为政,飞机上足足四小时航程,我们三位连句招呼都懒得与对方打。有时候想想,做编剧做久了,变得厌憎搭建人物关系,铺陈台词,积淀情感,也不知是不是这行业给人带来的最大后遗症。

我坐靠窗的位子。旁边空着,再旁边坐着一位中年姐姐,一望而知是位外企白领,上飞机便打开电脑,写英文邮件,用Gucci大包,喝自带的矿泉水。我被太阳晒得头昏眼花,遂拉下遮光板靠在椅背上读马家辉。不到两百页的一本书,一个小时读完,其间唯一让人怅怅不能言的,也唯有他写《断背山》的那一篇。

说也奇怪,《断背山》是我与20年来最亲密的女友一起在家里看的。这位女友在我结婚后离奇的淡出了我的生活,我始终不知为何,更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作祟,一直没有开口问过她缘由。一个人来了,呆过,走了,总有他的原因和意愿。求是求不来的。问更不是聪明之举。当然,不问,跟聪明与否更加无关,也许归根结蒂,只是胆怯罢了。

李安对爱情的看法终归比较苍凉。《断背山》代表对情感的一种幻觉,当你发觉你已经尝到爱的味道,你愿意接受爱的时候,其实它已经错过了。我觉得中年人比较能够体会这个片子,有过那种失去生命中什么的经验,看了很有共鸣。从李安的角度出发,《断背山》原著最令人动容的一段情节当然是临近结尾处的两人摊牌。站在湖边,男子对男子说:我看你听懂听不懂,而且我只说这么一次。告诉你,我们本来可以一起过不错的生活,美好的不得了的生活。你却不愿意。恩尼斯,结果我们现在只有断背山。所有东西都建立在断背山之上,断背山就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一切,如果你不知道别的部分,我希望你至少知能懂这一点。这有多难受,你根本一点概念也没有。我不是你,我没办法靠在高山上一年胡搞一两次过活。你对我太重要了,恩尼斯,你这个坏杂种,要是我知道怎么戒掉你就好了。

印象里,我当时就是看到这里开始涕泗横流的。他当然没有戒掉他,他们只是互相失去。说穿了,爱是种能力。愿意给予的那个,看似弱势,其实却是强势到骨子里的。他/她才是比较幸福的那一个,即使并未获得对等的回应,他/她仍然有过更加心旌摇荡的回忆。

如果不能获得,回忆比虚无要好得多。

我就是怀抱着这样一种近乎中年的心情,奔向越来越南的国境之南的。

Unlock the mystery

我看《朗读者》的小说大概是07年的事。要不就是06年。总之那时候老洪还没出国,我买了书回来,匆匆读完,就塞给了他,他读完,又塞还给我,说,“不好看”。

那时候我也觉得不好看。我对翻译文字一向挑剔的厉害,最恨一派翻译家把里尔克的诗翻成中文旧诗体。偏偏这本书的翻译者就是这个路数,整本书读下来,情节很快忘掉,就记得那位丰腴肉感的三十多岁的女主角在浴缸里引诱小她二十岁的男孩子那一场写得毫无性感,反倒是后来有一场写女人以为男孩子跑了还是假装不认识他了,愤怒地拿皮带抽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在那场之前,我一直否认他们两人之间有爱情的存在。女人粗蛮横暴的动手之后,我心里咯噔一声,哎呀,她竟然在乎他。

但是《朗读者》从不是关于爱情的小说。一定要看过电影,再重新看小说,才会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尊严的小说。希望升腾起来,熊熊地燃烧着,在年轻男人的沉默中又无声无息地熄灭。然而就算爱情结束,青春不复,尊严却始终没有被放弃。为了让日常生活继续下去,年轻男人选择了沉默、麻木及结束。探监那一场,汉娜说,“但是已经结束了,不是吗?”重重地击伤了我的心。我对于讨论她是否是一个“当然有罪的,不该被同情的战犯”毫无兴趣。我只知道,作为女人,我们都曾经怀抱希望,恶狠狠的用哪怕以死亡为代价傻乎乎地维持尊严的谎话。然后,以平静来对抗对方的沉默,却又不甘心的还要追问一句,“已经结束了,不是吗?”

我从来没办法跟人解释为什么我不能跟某位同学一起打球,跟另一位同学学钢琴,又或者跟我老公讲英语。有时候,尊严是勉力维持的最强势的弱势。最主动的被动。最不甘心的明白。

这不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不关于声音,不关于回忆。真奇怪,在我看来它彻底通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比如不爱、沉默、遗忘。这是本年度我看过最痛楚的电影,当然,很可能是因为我本年度看电影真的不多。

最悲哀的可能是,我言尽于此,而你并不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