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你能行:成功从这里起步
34210200000014

第14章 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太阳

对于女人来说,要做到自我认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很小的时候看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有一个名叫雷凡莎的长发公主,她不仅长得很俊很美,而且还有一头很长很长的头发。雷凡莎从小就被囚禁在古堡的塔里,陪伴她的只有一个老巫婆,老巫婆总是说雷凡莎长得有多么丑陋。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

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出来。

这是一个很有寓意的关于自我认识的故事。事实上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雷凡莎公主将巫婆的话信以为真,常常对自己说:“我长得很丑很丑,快躲起来吧,莫让别人看见我。”这些下意识的暗示,使自己陷入自卑。那个老巫婆是她心里迷失自我的魔鬼,正是因为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在现实当中,有很多女性就像故事中的雷凡莎一样,她们总是处于一种被蒙蔽的状态,缺少一种真正的自我认识,喜欢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较,经常让自己陷入到困境当中。

有好多女士想过要走出家门开创自己的事业,试了几试。脚还没敢往水里迈,就怕水深淹着。想到,男人都不一定做好的事,我们女人怎么能行呀。就这一闪的念头,就把久经策划的创业蓝图扼杀在摇篮里了。

尼采说:“每个人距自己是最远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总是认识别人,批评别人的缺点,却总是忘了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模样。这些人就像圣人雅各说的那种人:偶尔也照照镜子,但转身就忘了自己的模样。

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中有个片段我印象很深,那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碰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猪,也是贪吃贪睡。晚上猪八戒被他的鼾声吵得无法入睡。也被他的贪吃的恶习搅得无法正常生活,这时,猪八戒才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是无法忍受的,他讨厌起自己来了。所以,我们最残酷的做法是给人一面镜子,让他照出自己的样子。如果人无法知道自己的样子,那么,再多的金玉良言有何用?

尼采说:“认识了自己就懂得该成为怎样的自己。”

过去,我们一直都认为人的命运是上帝安排好了的。每个人都只能服从,不可违背。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一直过着悲惨的、贫穷的、被动的日子,我们无力改变自己,也不敢想到改变自己。直到有一天,我们苦恼得实在无法忍受了,就发愤一搏,突然,命运就改变了。于是,人们就发现,命运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命运不是上帝决定的。而是自己决定的。

“我想做的我就去做,我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是著名作家韩素音的做人宣言。她定居瑞士,是医生,又是作家。79岁的韩素音喜欢穿一件耀眼的大红套头毛衣,身材很高,很瘦,很直;动作利索、敏捷,灰白头发削剪得很短,但仍然浓密。一张东方人的脸上。两只眼睛亮亮的,闪着活泼、机智的光。她说:“许多人有一个大毛病——给人分类。比如说你要写诗,那你就是诗人。实际上,你也可以干别的嘛,你还可以做医生、经济学家。一个人可以多样的事都做。我不觉得一个人应该像铁路一样只走一条路。我从来都是这样。我认为我可以干任何我想干的事,除了音乐——我不会唱歌。”

韩素音小的时候,她妈妈不愿意她做中国人,妈妈说做中国人太辛苦了……韩素音的两个妹妹只上外国学校,并嫁给外国人。但韩素音不干。她说:“我要学中文,我做欧洲人,我也要做中国人。”

“我上学时见到了太多的贫穷与不幸。有一次我看到地上有一团报纸包着东西,上去踢了一脚,结果发现里面竟是一个婴孩。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当时我对自己说,我要做医生,制止这一切。”

后来。韩素音找到一份打字的工作,靠挣来的钱去北京医科大学和燕濂大学学医,不向家里要一个铜板。1935年她得到一笔奖学金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直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938年我回国了。人家说我发疯,你现在考第一名——我总是考第一名,因为我比较聪明。老实说,智商比较不错。回去干什么?我说我不知道,可是我心里太难过了,日本人在打中国,而我在比利时,人家都说我是疯子、我也觉得自己是疯子,但还是想回去。”

“不管怎么样,我不要我的奖学金就回去了。而那是我平生做得最对的事之一。”韩素音得意地说,“从那时起,我就是我。我从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她跑到四川乡下当了三年接生婆。“我们看到了最悲惨的事。我记得,有一次一个新生婴儿没有东西包裹,做父亲的就脱下自己的裤子来包裹孩子。那就是贫穷,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要了解一点过去,你才能真正了解现在。了解中国从那个可怕的年代走过来的一段长长的路,那一切使我发誓,永远永远。我绝不抛弃这个国家;永远永远,我绝不会舍弃中国人民。”

“开始我不知道我是作家,我就愿意做医生。后来有人说我写得好极了,我说是吗?我不知道。”1942年,韩素音第一本小说《目的地在重庆》在美国出版。英国哲学家罗素评论这本书说:“我花一个小时读它所得到的关于中国的东西比我在那个国家里待一年所了解的还要多。”此后半个多世纪,韩素音写过小说、自传、历史、游记和政治评论。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的传记,共有17种文译本。她最著名的小说《一件事丰富美国》在50年代拍成电影,成为好莱坞的经典名片。

“我不把写作当成一种天才的东西看,我觉得是平常普通的。写作对我一直只是一种嗜好。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态度。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作家,因此就以为自己是名人。是天才,那你就写不出什么了。我只是把自己看成是个侦探,一个寻找人性、寻找真实、寻找价值的侦探。”

韩素音的最新著作是在法国出版的畅销书《躲避的太阳》。韩素音说:“太阳是什么,是心里头的太阳。有时候这个太阳不出来,在躲避。你要自己去发现你自己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