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知识篇》(下)
34205800000008

第8章 丰富的矿藏(6)

红宝石和蓝宝石主要产于富含三氧化二铝而贫二氧化硅的岩浆岩中,它们经常伴生在一起。

由于开采坚硬岩石容易导致宝石晶体破裂,所以由这种岩浆岩形成的砂矿是红、蓝宝石的主要来源。

世界上最著名的红、蓝宝石产地是缅甸的抹谷地区和巴基斯坦的罕萨。斯里兰卡是一个宝石的国度,除了耕作之外,政府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动土,以免国土上的宝石为某些人占有。

我国的海南省、青海省、黑龙江省都发现了红、蓝宝石矿带。新疆阿克陶县发现一颗2.5×2.7×1厘米的大红宝石。江苏省六合县曾发现一颗115克拉的蓝宝石大晶体。1981年,江西省赣南地区发现4颗名贵稀有的星光蓝宝石。

由于红宝石的硬度大,耐磨性好,因此人们常用它来制作机械表的轴承。机械手表上的“钻数”,就是指的红宝石的轴承数。钻数越多,走时越准。红宝石还可以做激光发生器。

翠绿透明的祖母绿

祖母绿是波斯文的音译,它的矿物名称叫绿柱石,是铍和铝的硅酸盐矿物。色美、透明至半透明的绿。柱石可作宝石,统称绿宝石。翠绿透明的祖母绿最名贵。

绿宝石的化学性质稳定,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和刚玉,晶体较小,呈长柱状体。大于0.5克拉的优质品价值高于钻石,最高级的祖母绿一般重量很少超过2克拉。优质祖母绿碧绿清澈、晶莹凝透,令人赏心悦目,特别为东方各民族所酷爱。

宝石贵在天然。天然祖母绿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红色荧光,而人工合成品则显暗红色强荧光。

祖母绿矿床是由含铍的花岗岩岩浆与富含铬、贫二氧化硅的超基性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世界上祖母绿宝石的产量非常有限。哥伦比亚是世界上祖母绿的主要产地,约占世界产量的90%。我国新疆出产无色绿宝石,最重的达4万克拉,从外面可以看到宝石“肚子”里晃动的液体。这类稀世珍宝称为水胆绿宝石。有的国家把祖母绿当成国家货币基金的宝石。近年,祖母绿也开始用于激光技术。

晶莹纯洁的水晶

水晶像纯净的水一样透亮明洁,我国古代有“水精”、“水玉”、“千年冰”和“火齐”等名称。神话故事里把龙王在海底居住的宫殿称为“水晶宫”。实际上,水晶不是生在水下龙宫,而是生于山上的岩洞中。

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柱状晶体,样子像玻璃而比玻璃硬,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理想的晶体形态是六方柱或六方双锥。水晶晶体是在岩石空洞中生长起来的,它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必须以洞壁为依托,因此我们所见到的天然水晶晶体往往是上半截发育得很完美,而下半截的晶体不完整。大的水晶可长到几米。1958年,江苏省东海县曾找到一个重3.5吨的“中国水晶王”,现存北京地质博物馆内。巴西的意达波尔一块水晶长5.5米,直径2.5米,重40多吨。马达加斯加岛还发现一块周长达8米的巨型水晶晶体。

1880年,法国化学家皮尔·居里和兄弟雅克·居里,把水晶切成薄片,放在两块金属板之间作加压和拉伸试验时,发现水晶片的两个表面会产生正电和负电。他俩把这种现象称为“压电现象”,这成了单晶水晶在无线电工业中实际就髟的基础。由单晶硅片制成的谐振器、滤波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自动武器、导弹核武器、人造卫星等尖端工业。

水晶按特性和用途分为压电水晶、光学水晶、工艺水晶和熔炼水晶。光学水晶用于各类高精度的仪器和眼镜片。工艺水晶做玲珑剔透的工艺品,别具一格。有人误以为水昌棺材是巨大水晶晶体加工而成的,实际上是用熔炼水晶铸造的。

用水晶雕琢的工艺品中,最著名的是水晶球。由于水晶传热很快,因此摸着它时总感到是冰凉的。

水晶常因含有铁、锰、钛、碳等不同杂质而有许多变种:紫晶、金黄水晶、蔷薇水晶(又名芙蓉石)、烟晶、茶晶和墨晶等。

巴西以盛产水晶著名。中国的水晶产地较多,海南省的羊角岭和江苏省东海县是水晶的重要产地。贵州探明的光学水晶储量居全国第一。

纹理精美的玛瑙

古代印度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马脑”。我国汉代以前称玛瑙为“琼”、“赤琼”、“赤玉”或“琼瑶”。自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人员考虑到“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

玛瑙是二氧化硅的胶体凝聚物,常有圆形同心丝线状或平行条带状结构。它的硬度超过水晶。这种坚硬、致密细腻、颜色美观的宝石,是雕琢美术工艺品的上等原料。

玛瑙产生在火山熔岩的气孔中或其他岩石的裂隙中。它是由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沿着空洞壁一层一层地沉淀固结而成。每层因含不同杂质而呈不同颜色和花纹,因而就有不同品种的玛瑙,其中蓝、绿两种较为稀罕,尤以细细的红白纹理相间的缠丝玛瑙和中心包裹有火山爆发所产生水液的“水胆玛瑙”最名贵。

玛瑙不但是名贵的装饰品,也可用于制造耐磨器皿和罗盘等精密仪器,还是治疗眼睛红肿、糜烂及障翳的良药。

世界上著名的玛瑙产地有乌拉圭、巴西、印度的德干高原和阿拉伯等地。黑龙江省的逊克县是中国的“玛瑙之乡”。新疆产的玛瑙品种很多。近年,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发现了大型玛瑙矿床。1987年,在荒无人烟的内蒙古北部沙漠中发现了一个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干涸湖泊,平坦的湖底铺满五彩缤纷的玛瑙和碧玉,称为“玛瑙湖”。

古今文人称颂不休的雨花石,实际上是玛瑙质砾石。南京雨花台一带的雨花石来源于长江两岸产玛瑙的山体,经风化崩落、流水冲刷和砂石间反复翻滚磨擦而成为可爱的浑圆状卵石。

温润坚韧的玉

玉,历来是中华民族美德的象征。世人爱玉之风莫如中国。中国自古以“玉石之国”著称于世。传说在远古时代,帝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以后许多帝王的“传国玺”也都是用玉雕刻制作的。

玉,包括多种具有坚韧、致密结构的矿物,其实,真正的玉只有两种——软玉和硬玉。

软玉是以透闪石为主的矿物集合体,主要成分是钙、镁、铝、铁的硅酸盐。由于这些矿物呈微细的纤维状或交织成毡状,因而质地细腻,坚韧而不易压碎,抗压强度超过钢铁,化学性质稳定。经过琢磨后,它呈现灿烂的蜡状光泽,给人以透亮晶莹的温润感,是理想的玉雕工艺原料。还有一些物理性质类似软玉的矿物,如鲍文玉(蛇纹石)和河南独山玉(钠长石、黝帘石)等,在工艺质料上也通称为软玉。

软玉的产地几乎遍及全世界,主要有中国、俄罗斯、新西兰、美国等。我国新疆境内的昆仑山盛产白玉、青玉、黄玉、墨玉和碧玉,简称“昆玉”。北京故宫博物院5吨多重的《大禹治水图》,就是用昆玉雕成的。南疆的和田美玉,色如凝脂,洁白无瑕,特称“羊脂白玉”

,最为名贵。自古以来,百斤以上的白玉就是稀世珍宝。1980年,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发现一块重达472公斤的白玉。辽宁省岫岩县的岫玉和陕西省的蓝田都是鲍文玉。岫岩县有一巨型单块玉石重达26万多公斤,15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堪称世界“玉石之王”。

另一种玉是硬玉,我国称为“翡翠”,是钠和铝的硅酸盐矿物密集体,由无数微小纤维状晶体交织而成,硬度超过玻璃而与水晶差不多,化学性质也很稳定。硬玉有多种颜色,但主要是白色。它主要产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西南的孟拱一带,所以称“缅玉”。

硬玉是在1万个大气压和200~300℃的条件下,由贫二氧化硅的超基性岩浆分化而成。翡翠以绿得像雨后阳光映照下冬青树叶的深绿以为最佳,透明度愈高愈好。色鲜美而光泽喜人,质坚韧而不脆不裂,为许多别的玉类宝石所不及。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质优者价极昂贵。

闪光的金绿猫眼石

猫眼石又叫“东方猫眼”、“锡兰(斯里兰卡)猫眼”。我国古称猫眼石为“狮负”,是“被狮子背负过”的意思。猫眼石与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合称为世界五大珍贵宝石。

金绿猫眼石是一种具有活光的金绿宝石,矿物名称叫铍尖晶石。宝石呈淡绿黄色或淡绿黄褐色,玻璃光泽,半透明至透明,比水晶硬而比红、蓝宝石软。当琢磨成半球形或半椭球形后,在球中央会出现一条闪光的亮带。转动宝石时,亮带会随之闪动,形态很像猫的眼睛中常见的长条形闪光,因此叫做“猫眼闪光”,也叫“活光”。

这条“瞳眸”似的光带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好些宝石里挟裹着它形成时来自岩浆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称为“包裹体”。琢磨宝石的工艺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把宝石加工成弧面型时,使毛发样细小的包裹体竖直居中,就会对入射光产生集中反射,形成一条强烈的亮光。这如同泛着涟漪的湖水面,在朝阳或夕阳照耀下,会反射出长条形闪光的道理一样。

由于金绿宝石学化学性质稳定,又耐磨损,所以它常常富集于花岗岩形成的砂矿中。著名的斯里兰卡猫眼石都产自砂矿中。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金塔上镶嵌着一颗猫眼石,清江陵乾隆皇帝墓中也有猫眼石出土。

我国古今的猫眼石多由斯里兰卡输入。近年在四川省的阿坝州发现有金绿宝石。我国台湾省花莲县的丰田矿区所产的“台湾玉”(蓝玉髓)也有猫眼闪光。

透明色美的碧玺

碧玺又名披耶西、碧霞、碧冼,是一种称为电气石的矿物。电气石是一种复杂的含硼硅酸盐,晶体呈柱状,柱面具纵纹,柱体横切面呈凸出的三角形,也常呈放射状、针状或柱状集合体,硬度与水晶差不多。电气石不仅像压电水晶那样受压后产生电流,而且当受热时也会带电,所以人们称它“电气石”。

电气石内常因含有锰、铁、锂、镁、铬、钒等金属离子而呈现红、绿、蓝、褐等绚丽的色彩。用做宝石材料的主要是钠锂电气石和钙锂电气石。它们透明度高,无瑕疵,加工成宝石后就被称为碧玺,其中粉红、翠绿色的碧玺相当名贵。杂色透明度好的碧玺是贵重玉雕材料。

艺人们巧妙地利用天然色彩,把它们雕成各种景象的艺术品。

碧玺多产于花岗岩内那些矿物结晶粗大的囊状或夹缝状空穴中。我国新疆阿勒泰和内蒙等地的伟晶岩中,均有各色碧玺产出。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有名。

世界主要产出国的碧玺形状和颜色各具特色。

色形似松的绿松石

绿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在古代,产于波期(今伊朗)的绿松石最著名,它们大多通过土耳其转动到欧洲各国,所以又被称为“土耳其玉”。

绿松石是含一定水分的磷酸铜铝矿物,有苹果绿、蓝绿或天蓝等颜色,微透明或不透明,性脆。绿松石受热后会因脱水而变色;当与有色物质接触时,易受渗透而变色;长期暴露在干燥空气中会褪色。

绿松石的主要产出国是伊朗、印并、土耳其和中国,其次是美国、埃及。

我国的绿松石主要产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竹山县一带。其中以郧县云盖寺开采最盛,质量最好,在国外被誉为“荆州玉”。郧县的绿松石是一种鸡窝状矿体,夹杂在坚固的岩石裂缝中。开采时,平均每挖一立方米岩石,才能得百克绿松石。一般有核桃或苹果样大小,大块的不多,目前挖出最大者有35公斤重,为世所罕见。颜色有天蓝、海蓝、粉蓝、深绿、翠绿、粉绿等,质地细腻,色泽鲜嫩,美丽柔和,质感强烈。小颗的可制项链、圆珠、戒指面等,稍大者可雕成鸟兽、花卉、人物等工艺品,次品可作国画颜料。

唐代文成公主进西藏时,带去了大量的绿松石装饰拉萨大昭寺。藏、满、蒙、回及西南少数民族,自古酷爱绿松石装饰品。绿松石在穆斯林各国应用得最为广泛,因为它的波斯文意思是“不可战胜的造福者”。在西方,绿松石被作为12月的诞生石。

变色多端的欧泊

“欧泊”是英文矿物蛋白质的译音,现在成了我国定石蛋白石的工艺名称。

蛋白石是含水分的二氧化硅的胶凝体,样子有些像煮熟了的蛋白。蛋白石因含有杂质而呈现各种色彩,在荧乐灯照射下会出现磷光。人们把色泽美丽且富有变化的蛋白石称为欧泊(也叫闪山石、闪山云和月华石),用来加工宝石或雕琢工艺品。

欧泊的种类很多,淡黄白或淡蓝的欧泊称为“贵蛋白石”;乳白底色变彩的贵蛋白石称为“白欧泊”,日本人称它为“白墨西”,因为此蛋白石在墨西哥产出的最著名;底色黄、桔黄和紫红色的欧泊叫“火欧泊”;底色呈黑色的称“黑欧泊”,十分珍贵;具同心带状鲜绿色变彩的称“猫眼欧泊”。

欧泊和碧玺,同为西方人的10月份诞生石。日本人爱欧泊成癖,视它为忠诚和希望的象征。

欧泊为什么会变彩呢?科学家用两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揭示了这个秘密。原来,欧泊由直径1500埃至4000埃(1埃=10-8厘米)的二氧化硅球粒均匀排列而成。这些球粒使光线发生衍射,把白光分解成淡淡的五颜六色的变彩。

把欧泊加工成蛋元宝型作首饰戒指面,美观华丽。不过,欧泊怕热和干燥,一旦失去水分,就会发生脆裂。为此,需经常把它“养”在水里。

澳大利亚的欧泊质优量多,产量要占世界总产量的98%。其他产欧泊的国家有印度(有“蛋白石母国”之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美国、巴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