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的一般状态所给人的至深的印象,是它在骄阳下的飞行姿态,它所选择的连甲虫也到树叶下遮阳的时刻。不过蜻蜓在空中展现优雅与美的姿态时间是短促的,仅仅是这一只蜻蜓2—3年的生命中的几周的中午而已。当然,蜻蜓非常珍惜这可以展现自己生命之美的一点点时间,即以飞行技巧论,它在飞行过程中便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它在空中急停,突然掉头向后飞,紧急地垂直起落、飞行,又突然加速猛冲,你看蜻蜓们在空中飞,追逐,嬉戏,无不身怀绝技。很难说蜻蜓是最好的飞行器还是最好的飞行师,甚至不能说最好而只能谓之神奇。所有的神奇只是因为:每一只蜻艇的两对四只翅膀都由各自独立的肌肉群控制,蜻蜓的头部永远保持着水平飞行姿态,头部后面的纤毛则像感受器一样监控着翅膀与身体的位置,并且在飞行过程中及时地予以校正。
如果出现蜻蜓的三亿多年前蜻艇就是这样的,确实又何必进化?你进化什么呢?
神奇是初始给定的,不是进化而来的。
那么又是谁在初始给定的呢?
你在夏日的晴空下看,蜻艇是如此的完美。如果你的赞叹变成了对已经过去的亿万斯年的时光的追溯,你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种近乎永恒的美,它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它飞翔在我们的面前是我们的幸运。
蜻蜓的水上生活事关繁衍后代,有的蜻蜓在空中交配,也有的在水上交配,那当然很浪漫,不过需要精密的技术与配合。水上交配是从雄蜻蜓寻找雌蜻蜓开始的,这是这一对蜻蜓生命的重要阶段,因为要繁殖后代,但同时也是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们以后的生命只能以几个星期来计算了。也许这都是人的感慨,与蜻蜓无关,对于它们来说活着和死去都是美丽的一一尤其在飞行和繁殖阶段。雄蜻蜓紧紧抓住雌蜻蜓的头部,雌蜻蜓则把自己的身体弯曲成一个漂亮的交配环。一旦****传输到卵上,雌蜻艇便不再缠绵当即离开雄蜻蜓,并开始向水里甩卵,即每一次点水时便产出卵来,蜻蜓点水是极富崇高使命感的。每一种蜻蜓的布卵方式都不一样,但雄蜻蜓却都会不离左右保护雌蜻蜓的产卵作业。
这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回到了蜻蜓生命的发源地一一在沼泽地水下%它一生中的909%的时间都在水中作为若虫度过。只是靠着把水吸进体内,提取其中的氧进行呼吸。蛹的数量要比成虫多得多,不知有多少蛹成了鱼和鸭的食物。虽然飞蛾与蝴蝶等其它昆虫也要经过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但蜻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蛹没有休眠阶段,当它做好了蜕去最后一层皮并成为可以飞行的空中生物的准备之后,它必须在极为精确的时刻离开水面一通常是在清晨一-一这也是一个特别挑选的时间一一鸟类等捕食者尚未醒来之际。
那不起眼的原先一直在泽边沟旁的泥土中的蛹,所包含的是折叠着的精巧的翅膀;当蜻蜓的其它部分已脱出时,翅膀还包在保护性外壳中;蜕变的最后,三亿多年前就设计好的四只娇嫩的翅膀开始舒展。美丽的翅膀首先是有力量的翅膀,依稀可见的翅膀富有弹性和伸缩性,一只打出去之后收缩不回来的拳头是没有力量的拳头,蜻蜓的翅膀不是这样的。刚刚展开翅膀的蜻蜓还需耐心等待,等到翅膀更加成熟,等待的日子它们裸露在阳光下,那是阳光的洗礼。
新一代的蜻蜓的翅膀就要飞上蓝天了。
对了,亲爱的朋友,我们不能光说它的翅膀。有人说蜻蜓的眼睛也许是昆虫世界里最美的眼睛,那眼睛覆盖了蜻蜓头部的极大部分,而旦可以转动,使蜻蜓的视野所及达到左右180度、向上70度、向下40度的空间范围。
蜻蜓给人类的何止是美的享受?
认真地思索蜻蜓的每一个人都不能不想到大地的现实,因为城市化及耕地的紧缺,这个世界上的沼泽湿地正在迅速消失中,另外一些至今还在的河滩浅水地带,也已经被污染了。蜻蜓离不开水,洁净的水,沼泽湿地的浅水。倘若地球上再也没有蜻蜓的寄身之地,这个星球上最古老最美丽的翅膀从此折断,对人类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蜻蜓从远古飞来。
从远古飞来的蜻蜓啊,你听见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了吗一一你们要爱护任何一处荒野或沼泽,那是大地的一部分,所有的神圣都不在高楼大厦中。
实际上蜻蜓已经告诉我们了,昆虫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的生存竞争中保存下来,主要是因为它会飞、适应性强、骨骼在外、身体小、会变态以及特殊的繁殖体系。昆虫的翅膀使它和除了鸟类、蝙蝠以外的其它生物有了区别,因为它会飞,所以才能遍布全世界,有了选择居住地的广泛得多的自由。同样的道理,飞翔使昆虫在求偶、觅食和躲避攻击诸多方面均优越于困在陆地上的动物。
昆虫的适应性似乎是无边无际的,仅以食物为例,除了吃各种植物之外,它们什么都吃,从酒瓶木塞到各种垃圾、烟草、辣椒,和更多别的在人看来显然没有营养而且不好吃的东西。对昆虫来说,此种适应性根本上是为了生存,而远远谈不上好吃不好吃。昆虫没有美食家。
昆虫的骨骼长在体外,简单而坚固,这副外部骨骼是省俭而实用的典型杰作,它由动物真皮层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形同盔甲。骨骼外面都有一层蜡,能防止潮湿侵人,也可避免体内水分的流失。而骨质外皮又组成了各种昆虫的各种外部形象。
昆虫小小的体型决定了它在它所处的环境中索取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些雄狮猛虎瞧也不瞧的一点点食物,它便可以饱食一餐。昆虫同样离不开水,但一滴露珠就能滋润全身;昆虫同样需要安居,一片枯叶下就是一处家园;昆虫同样需要避暑避寒,一粒小石块就能为它遮风挡雨。昆虫告诉世界:无处不在的惟一诀窍是无处不能生存。
昆虫中的大部分在一生中要经过多次变态。如果和人作一番比较就很有意思了:人从幼年长大成人所占的是人一生中的五分之一时间,而一个普通昆虫的一生的极大部分,却是幼年时代。人很快就不再天真,而昆虫却天真到终老。在这漫长的幼虫时代一对昆虫而言一一它就有了足够的适应环境的生存办法。有一种蝉被称为十七年蝉、周期蝉,它的无数幼年若虫住在地下,吸取树根的汁液,可不是住个一年半载,而要住上十七年。在十七年暗无天日的生活之后的那个春天里,脱去最后一层皮,艰难地爬出来,爬上树丛,它们成虫以后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寿命只有几个星期。
除了上述这些昆虫的特点外,人们不得不惊叹的是这些昆虫的智慧,而昆虫的翅膀、形体、变态、适应等等,也无不都是智慧的结构,因而倘说昆虫是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
白蚁的高楼大厦,我们已经看见了。
生物学家对一只独居蜂的观察的结果也是使人瞠目结舌的。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这只蜂是独居的,而且看来它也并不认为独居有什么孤独。等到这只蜂长大,它也一样知道在某个适应的地方筑一个巢,而它筑的巢和千年万代以来那种蜂筑的巢一模一样。筑好巢之后独居蜂便悠然地出去寻找猎物,它不会随便猎取而只是找它的祖先曾经寻寻觅觅的那种毛虫或蜘蛛,它找到了就刺它一针。这一针所刺的部分的准确性至少不亚于北京协和医院有护理经验的护士打的那一针。独居蜂不是想刺死猎物,而是刺在某个最合适的部位使其失去知觉而又不死去。然后独居蜂便从一个会打麻醉枪者成了搬运夫,它要把猎物拖到巢里,拖好几米远的路。有了这个猎物以后独居蜂便放心地产一个卵,之后便把巢封好,伪装起来。独居蜂便离巢而去,再找地方再筑一个巢再寻猎物再打一次麻醉枪,如是如是。待巢里的卵孵化以后,幼虫便享用那一只麻醉而未死去的牺牲品,它还是活着,肉很鲜但已不再抵抗……独居蜂的这一繁衍过程很难使人相信,这并不奇怪,总是人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可信不可信之类,昆虫们却从未说过什么,莫里斯%梅特林克说:
昆虫有些地方,好像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习惯、品性和心理完全不一样,仿佛它们来自另外一个星球;那个星球比我们这个地球还要怪异,还要富有活力,还要残忍,还要暴戾,还要凶恶可怕。
从所有的方面来看。昆虫是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出现的,这个自己的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不同于人类的方式,我们将会看见动物肚界的两种极端。昆虫居—它所取的是远离人类的各个方面从构造到行为;另外一种即是猿猴之类,相对而言在人看起来比较接近自己,它们也会模仿人的若干动作,甚至会乞讨。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广阔天地对任一极端都视而不见的天上和地上的游弋者便是飞鸟与独行客狮子、豹子、老虎等。
具体而言,人以及别的所谓高等动物的骨骼长在体内,昆虫的骨骼长在体外;有一些昆虫也有听觉,可是它的听觉器官总是长在腿上或腹部;它用长长的器官探寻气味,那就是昆虫的触角;它没有肺、没有喉头,但仍能发出响声。人类和其它动物都长着两只眼睛,有些昆虫根本无眼,但也有的却多到长五只眼睛;不过昆虫的眼睛既不能聚焦,又都是色盲;个体的昆虫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幼虫,成熟和美丽意味着已接近死期,生与长是漫长的,死是迅忽的;在昆虫中甲虫是变异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动物界中遥遥领先的一目,甲虫种类多到28万种,而所有脊椎动物加起来还不到4,4万种。甲虫之幼虫成为成虫要经历完全变态,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它住不同的地方,吃不同的食物,这种双重生活是极有意思的。有生物学家说,人类如果能像甲虫那样就好了,地球陆地就不会那么拥挤了,“人类在儿童时期住在海里、吃在海里,地球就一定可以比现在维持更多的人类”。不过人类学甲虫的希望甚微,甲虫太有本事了,它把两对翅膀的前面一对变成厚厚的甲壳,覆盖其身而成为甲盾。你看甲虫没有一个不作武士状的,但它们并不气焰嚣张也较少挑衅,用的通常是防守反击。这使甲虫有了一个威风凛凛的目名:鞘翅目,翅上有鞘之意也。甲虫还长着原始的口器,较之于的昆虫只能吸食树液和花蜜,它又多了一种优势:能咬硬物。
种类之多仅次于甲虫的是蝴蝶与蛾类,约14万种,为鳞翅目,即翅上有鳞之意。
蝴蝶有两对美丽的大翅膀,好阳光、树林、田野及花丛。蝴蝶在中国还和庄子联系在一起,无论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都使蝴蝶更有意味,并常常落到文人墨客的笔下。
中国被称为蝴蝶王国,这个王国主要在云南地域,其次是海南、台湾、四川。
你一定见过一只翅膀上黄、白、红、黑相间的斑斓蝴蝶,正绕着一株盛开的白玉兰树盘旋,乱花迷眼,它不知道该先亲近哪一朵好,它叫红缘粉蝶。
那一只灰蓝色且拖着长带的叫长带灰蝶。它轻盈地站在一朵菊花的金黄色的花瓣上,在享受花蜜之前扇动了两下翅膀。
连珠异蝶要小一些,黑眼睛便显得更大了,在杜鹃丛中它会不会迷失?
宽带青凤蝶展开着两对黑底青花的大翅膀时,展现的是一种美到可怕的对称,而且飞翔迅速,它飞翔时那对称的黑底青花也飞翔着。
蛱蝶、斑蝶、眼蝶、绢蝶……不要说亲目所睹了,你就是想起北美洲的斑蝶也是惊心动魄的。
斑蝶一生只能作一次迁徙。
墨西哥城附近马德雷山中高地海拔2743米,气温很低但是相当稳定,适宜斑蝶过冬。斑蝶从北美洲的中部和东部各地飞临,把高达20米的枞树覆盖了,或者说纵树们在严寒来临之前披着一身斑斓绚丽的服装了。不仅是枞树上就连林中地面也都是斑蝶,别的常青树也都成了斑蝶树,它们将在半休眠状态中守候春天。
北美斑蝶为什么选择这一高地作为越冬之所?
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但马德雷山的斑蝶冬日隐居处,直到1975年才被人发现,也许就是恰当的回答了。
斑蝶不希望扰乱它的冬日之梦。
从漫长的梦中醒来,枞树上的翅膀开始扇动,地气已经上升了,春天就要到了,斑蝶准备北飞了。它们中的第一只都知道那遥远的夏天居住的地方,但最后能飞毕全程的却只是雌性斑蝶,从马德雷山中高地出发时还是雌雄相随的,它们在途中交配,而所有完成了交配任务的雄蝶不久便全部死去,死于迁徙途中。
这是很难想象的飞翔的壮观和美丽,千百万只蝴蝶的迁徙,这是谁组织的,又是怎样协调的?而那些北美斑蝶又为什么偏偏要在飞行途中完成交配?那么多的雄斑蝶死了之后雌斑蝶是否感到孤独?
不仅是北美斑蝶,现在已知的迁飞的蝴蝶有二百多种,迁飞时的数量可达千百万只,迁徙的距离能长达四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