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拯救大地
34199500000019

第19章 长江意味着什么

1996年10月21日,深秋的绵绵细雨中,我去采访四川长江防护林工程,穿行在四川盆地底部的山川丘陵间,一个拂之不去的问题是:对于中国、中华民族而言,长江意味着什么?仁寿、乐至、遂宁、南充、阆中、盐亭、梓潼、绵阳……我问巴蜀大地上一律风尘仆仆的林业局长、造林人、护林员;我问川柏,我问桤木,我问马桑;我问那些已经有了绿荫、而在五年前还是荒山秃岭,只要一下雨红色的泥流便滚滚而下的连绵的山丘……人与树与山都可以作证:长江是我们的乳汁、清泉和命脉。

可是,我们知道长江吗?

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心里牵挂着长江?

我们渴饮长江水,并用来灌溉农田、喂养牲畜,直到注人X厂的锅炉,在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4亿人的生命、工农业的生机,两岸青山的树木、竹林、小草,走兽的吼声、百鸟的翅膀,难道不都是一江流水托起的吗?

长江只有涛声不会言说。

当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长江两岸,又目睹了泥沙俱下、大河沧桑,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再造森林从而护卫了长江中上游的人们,终于代表长江与这灯红酒绿的世界大声争执时,我们才能说:长江可以期待。

长江期待什么?

长江全流域的地貌结构为:山区约120万平万公里,占秘。1;丘陵区39万平方公里,占22.29%;平原18万平方公里,占10%;水面1万平方公里,占0.49%,是为八山二丘一水一分田。

田,太少了,却养育着4亿人口。约略言之,长江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3470,其中,粮食产量占全国35.38%,而稻谷占棉花占319%茶叶占79%,蚕桑占407……林业产量中,木材占全国25%,竹材占857%茶油占809%,桐油占957%生漆占969%。还有水上航运的“黄金水道”,内河的捕捞养殖,着名的三峡景观,以及三峡地底下埋藏的“活的中国通史”……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水系和几近完善的流域,长江不仅是世界第三长河,而且被称为“天赐中华的神圣、美丽之河”,它源出青藏高原,奔行于横断山脉,横贯“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奔腾于“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之间,滋润着“江淮稻粱肥”的苏皖大地,灌溉着“富甲海内”的长江三角洲,沿途汇聚了七百多条大小河流,有容而乃得其大、其长,然后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沿崇明岛注入东海。相比之下,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略显平荡,埃及的尼罗河更多浑浊,印度的恒河更易泛滥。当世界同纬度地区河流干涸、沙化汹涌、树少地薄之际,独独长江,迄今为止依然是不尽江涛滚滚来。

我们怎能不感恩长江?

但,这不是长江的全部。

一代又一代的人向着长江无休止地索取的过程中,残酷地破坏了大地的完整集合,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曰益加剧,以致水患连绵、地质灾害不断,每年有成百万亩良田失去农业耕种价值。

我们面对着毋庸置辩的事实: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正被恶化的生态环境所取代,长江正在衰败中。

专家认为:今天长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速度成百倍地超过了新形成表土量所需要的时间,沙质地区土壤已经由再生资源变为非再生资源。本世纪五十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209%;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已扩大到5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31每一年长江流域被侵蚀的土壤为22.4亿吨,相当于一年便失去30厘米厚的耕地830万亩。陕西、湖南、贵州等山区县的调查表明,水土流失形成的岩石裸露面积正以每年的速度增加,乌江上游石化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5%—209%,长江中上游的地理形势均具有山坡陡、土层薄、雨量集中的特点,表土层一旦被冲刷则极难恢复。观测资料说,坡度在10度以上的旱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为8.5毫米,长江全流域旱地面积约为2亿亩,土层厚度多数在50厘米以下,而护卫这些土层的森林植被已经大体破坏殆尽,一种对后代人来说绝对可怕的前景出现了:五十年后全流域2亿亩旱地的一半便不复存在,一百年后长江流域则不再有一块可以耕种的旱地。

你看金沙江沿岸的石化地便知道了。

你看长江三峡的光板田便看见了。

到那时,我们留下的全中国的城市化,高楼大厦、立交桥、大饭店、高尔夫球场、歌舞厅,是什么样的明证呢?

1982年止,长江流域共建成大小水库48522座,总库容1210亿立方米。可是因为始终没有解决泥沙淤积的难题,每年损失的库容达12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报废12座大型水库。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尚有湖泊面积2.2万平方公里,因中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到八十年代已减少到1.2万平方公里。江汉平原湖群蓄水总量由1949年的83亿立方米,下降到50亿立方米。1949年以来,洞庭湖每年淤积泥沙1亿吨,每年缩减湖面54平方公里,如果此种恶化的速度得不到遏止,五十年后洞庭湖将不复存在,烟波浩淼便是如梦往事!

长江告诉人们的一个惨痛的教训是:水库修得愈大、愈多,泥沙的淤积量便也随之增加。

乌江渡水电站总库容达到21.5亿立方米,已淤积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设计测算五十年的泥沙淤积量。也就是说,我们的几乎所有水利工程,都在不同程度上轻视了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泥沙淤积的后果。自龙江碧口水库,1978年建成蓄水,八年即淤积泥沙1.15亿立方米;照此速度,再过二十年碧口水库便会淤满而成碧口沙库。大渡河龚姐电站,只十三年时间泥沙淤积达2.32亿立方米,为总库容的三分之二。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沿着长江走,看那些明珠般的大大小小的水库,一池水清,波澜不惊,那自然是很美的,但就在清水之下,每一座水库都潜伏着巨大危险:不断增加的泥沙淤积,不仅削弱了蓄洪泄洪能力,而且还给国计民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湘、鄂、川三省不完全统计,五十年代与七十年代相比,通航里程收缩32.1万公里,缩短45吻。淡水鱼捕捞量湖北下降60%,湖南下降50%,安徽下降55%江苏下降337%。

“黄金水道”啊,当风帆找不到航程,鱼虾不再有归宿,人类的安居之地又怎么能得到稳固呢?

洪水、旱灾、泥石流已成为长江流域的三大灾难。其发生频率由五十年代的每年0.58次,增加到八十年代的每年0,81次。时至九十年代,则每年1次或更多。湖北省在1951年前的八十六年中,特大洪灾只出现过1次,1951年至1983年的三十二年间,则发生大洪水5次,其中特大洪水2次。1980年的洪荒之灾淹没农田4283万亩,粮食减产31亿公斤,棉花减产265万担。四川省五十年代发生水灾4次,七十年代8次,八十年代年年发生,九十年代一年几次。1981年的水灾遍及巴蜀大地138个县,淹没县城57座,场、镇776个,冲毁耕地112万亩、水利设施3万多处,减产粮食13.35亿公斤;三千多家企业停产,受灾人口二千多万。1995年、1996年发生的湖南的决堤之灾,则刚过去不久,这里略过。

洪荒岁月,应当记取。

笔者行文及此,想到开卷的标题,至少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长江却意味着灾难了!但,这灾难却是人的因素造成的,并非长江的本意。1981年,中国林学会在长江流域的考察纪要中说,仅四川省因水土流失每年减产粮食49亿公斤。“天府之国”的不少地区经历着一场严重的、几乎使巴蜀人民倒退到“新石器”时代的生态危机。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带,因缺少建材与柴料而毁林毁草,又因无木可伐无草可挖而将木质家具当柴烧,最后只好造石房,坐石凳,睡石床,碾石磨,甚至用石料做风车、电杆……乐至县每年花人工六百多万个,把冲下山坡的表土一担一担地挑回去;遂宁县为抗旱曾一年花去财政经费339万元;没有柴料只好买煤,南充地区每年补贴运煤费700万元。长防林一期工程的145个县中,有贫困县63个。山区人民每逢雨天,看着水土流失,伤心不已,说:“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粮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