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拯救大地
34199500000017

第17章 谁在谋害大地母亲(6)

不仅仅是每年4月22日%地球日这一天%每分每秒地球都需要爱一趁历史还在关照我们,四季还在眷顾我们的时候。

人啊,人的最大的麻木,便是不知道土地的沉沦!

人啊,人的最大的悲哀,便是不知道地球的败相!

即便如此,地球上的神奇,依然随处可见。

《参考消息》1996年12月4日援引美联社的消息说:大约1.1亿只黑脉金斑蝶,已经完成3000公里的迁移,从美国和加拿大飞到墨西哥西部。

你想一想吧,1.1亿只黑脉金斑蝶。

你想一想吧,那单薄的翅翼。

这是一个怎样弱小而又怎样伟大的种群啊,如果不是土地、森林、地球的庇护,世界绝对无声无色。

1996年临近岁末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块巨大的冰山脱离南极陆缘冰面进入大海向北方漂移。这块历经数十年由雨雪冻结而成的冰山所含有的淡水,足够供应地球上全体人口一年饮用水的五分之一。

澳大利亚南极站的冰川学家尼尔%杨11月15日对记者称:这块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冰山比美国罗得岛州还要大,几乎相当于两个卢森堡的面积。

目前,这块巨大冰山正顺洋流移动,每天行程5公里,十年后到达北部暖洋区并最终融化。

离开地球的实验失败了。

再造地球的幻想破灭了。

地球环境却每况愈下。

1996年5月24日,《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用两版的篇幅,以“人类的家园”为冠题,刊登了19张图片。

美国:一艘载有3000吨垃圾的船只正驶离纽约港。这个最富饶的金元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堆,由于地面已经无法存放,便用船只倾入大海。

这满载的垃圾堆使我想起了资源,维持美国式的消费,并进而效尤,不仅是自取其辱而且是自取灭亡。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消耗着地球上757。的能源和资源,最后则以不知其数的垃圾倾入海洋作为回报。

前苏联:干涸的咸海。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风光绮丽,资源丰富。掠夺性的捕捞和开发,使今天的咸海已失去了709%的水面。一个帝国分崩离析了,一个咸海干涸消亡了。

尼泊尔:污染已经升级至世界的最高峰,登山者在喜玛拉雅山上留下了足迹,成吨的垃圾也开始包围雪峰冰顶。

美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旧报纸被回收利用,再生产出1500万吨的出版用纸。

法国马尔维尔:距风光秀丽的!内瓦湖仅50公里处,现代化的核电站与上个世纪的古老城堡并肩而立。有人说这是现实在挑战历史,也有人说历史将永远嘲笑现实。

印度博帕尔:盲人的眼睛里充满了绝望,一家化学工厂泄漏的有害物质至少夺去了2500人的生命,而更多的人付出的代价则是,他们活着,却再也见不到日光和月光。

巴西:倒地的树木便是这个国家的缩影,为开采23平方公里的锡矿,他们毁掉了230平方公里的森林。

美国: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人们摆放了1800个5英尺高的报纸堆。它告诉人们,每一堆报纸的代价是:砍伐1棵高达40英尺的松树。

让没完没了的废话变成铅字,意味着我们必须没完没了地砍树。

砍光之后呢?

美国:一个村落里的一群手执遗照的抗议者,田纳西州哈特福德的一家造纸厂,常年向河中排放有毒物质,致使附近村落的男人纷纷患癌症而死。

肯尼亚:这里是大象的王国,也是大象的地狱,每两头大象便有1头惨遭暗杀。

肯尼亚:堆积的象牙被政府当众销毁。

孟加拉国:这个已经少有森林植被的国家,几乎年年都为洪水困扰。发生在达卡地区的一次水灾,使2500万人无家可归。

假如你不爱土地,那么你就在洪水中跋涉。

日本:“丰田城”的巨大的垃圾堆,从计算机到电冰箱几乎应有尽有。这是空前物质繁荣的一个注脚:无度的占有是全方位的,你占有的财富愈多,你产出的污染和垃圾也愈多。不同的只是,你的财富是你的,你的垃圾是公众的。但,总有一天垃圾全部侵占都市的生存环境之后,你的财富便也成了垃圾。

巴丙:热带雨林中的火焰冲天而起。对于世界和人类而言最为宝贵的这一片热带雨林,却每天都在被摧残和缩小中。

保护不了这一片雨林,实际上就是放弃人类的未来。

巴西:又一只美洲虎死在偷猎者的枪口下。

马里:一群黑人头顶柴禾跋涉而归。附近的森林已经被伐光,砍柴的路便越走越远。远方的森林再砍光之后呢?马里啊,你还砍什么?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始终阴云不散,一个生者悲恸地看着一张死者的照片,那是她的丈夫、儿子或女儿都无关紧要,家园和亲人毁灭谁可弥补?

除了已死者,还有35000人因为这个核电站的事故而身患癌症。

意大利:这个闻名世界的艺术之邦里,古老的雕塑正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劫难一大气污染的腐蚀。如果是岁月%的剥蚀倒也罢]那种斑驳会散落着历史的痕迹,于苍凉中见悲壮。毁损于大气污染的古老艺术,则充满了现代化都市生活积重难返的以技术的名义的肮脏,大地以及雄踞于大地之上的占老经典,你为什么不出来抗争?

巴西:因为河流污染,当地人正为一只因为污染而奄奄一息的巨龟转移。那龟伸着头,眼睛也没有合上,它在迷惘地问:还有何处可去?

读完这些图片,我想起了在加拿大温哥华附近一个原先印第安人居住的保护区里,看见的小桥、木屋、密林中的泉水。

朋友告诉我的一首北美印第人的民谣,至今不忘: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毒,最后一条鱼被捕,最后一块土地被出卖,你们才发觉:

钱财不能吃。

1983年,即距今十三年前,德新社曾有一篇震惊世界的报道:科学家描述原子战争的后果。

无论什么样的天灾人祸,从彻底毁坏大地乃至整个地球而言,莫过于核战争的威胁了。人的聪明才智,自从用来制造原子弹之后,大地被炸毁、地球被炸塌、人类有可能灭绝的厄运,便由同类之手把握着开关或者按钮了。

人不仅是别的万物的毁灭者。

人也是人的毁灭者。

科学家是怎样描述原子战争的后果的呢?

他们说:无论何种等级的原子战争,都将会给大地和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这些科学家是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中心的特尔科了11沈0)、托恩〔0呢0了0011)、阿克曼(丁000138八目)和波拉克0811168?0113010,以及康奈尔大学的塞根〔53%)0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5000兆吨核炸药爆炸后,地球将成年遭受严寒及水、食品、燃料短缺之害,并为强辐射、空气污染、黑暗和疾病袭击。

生态系统将彻底遭到破坏,北半球不大可能会有幸存者,而南半球的人、畜和植物估计也将遭受严重的后果。战争一一原子弹爆炸的最初几个月,不会有充分的阳光穿过烟雾和尘埃到达地球表面,土地死了,植物死了,爆炸时残存的动物也将渴死,因为零下15摄氏度一30摄氏度的严寒达数日之久,所有的水都冻住了。在一场爆炸力为5000—10000兆吨的原子战争中,将有3—10亿人丧命,更有数量相同的重伤者需要急救,但几乎没有医疗条件。塞根指出,很可能世界人口的一半将成为这样一场战争的牺牲品,目前美俄两个超级大国拥有5万件原子武器,其摧毁力相当于13000兆吨。

亲爱的读者,这五位科学家描述的是本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旦爆发原子战争的景象。而现在的情况是,当苏联瓦解,美苏两大国的抗衡不再存在,天平完全倾向一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冷战时代的结束,使战争一包括核战争的发生更具有可能性。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世界核大国的所有的核武器一旦全部投入拼杀,落到地上,实行爆炸,则可以将地球炸毁几次到十儿次!

《北京青年周刊》1996年10月号的文章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可不是从此就“无核试验”了,也不是世界从此就太平了。

美国、俄国、法国,都已经进行在电脑上模拟核试验,而美国则无论从规模到技术均遥遥领先。

《费加罗报》1996年1月底的文章说:

核试验的模拟时代已经到来。

文章还对模拟核试验的装置进行了描述:

在一座300米长和100米宽的大建筑物内,240束激光会聚在一个直径为10米的加固球体上。在这个抗辐射的大球中心,一个小玻璃球把所有激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在十亿分之二秒内,小球内含的氘和氚混合物的温度达到1亿度,比太阳中心的温度还高。

同期的《北京青年周刊》还载有核试验资料库,据统计几个核大国共在大气层和地下进行了约2315次核试验,还有其它形式的秘密核试验尚未向外界宣布。

现在,我们可以大声地问了:

谁在污染生存空间?

谁在谋害大地母亲?

结论是毋庸置疑的:是人!

我们正处在被不断的惩罚之中。

但,最后的宣判还没%到来。

汤因比在《人类和大地母亲》中说:

未来很黑暗,它的可能性多得无穷无尽,因此无法从过去而推知,无疑过去发生的事可能重演,如果条件相同。但是,过去发生的事却不一定重现,这不过是无数、多半为无法预见的可能性之一,因为人不知它的先例。人类在以往二百年间对生命层获得的权力是史无前例的,在如此纷乱的情况下,肯定可以提出一个假设:人,大地母亲的孩子,不会在谋害母亲的罪行中幸免于难。

地球需要爱,地球需要和平。

在人类的爱的抚慰之下,在和平的祥和氛围中,人类仍有可能将很黑暗的未来,改写成虽然多灾多难还是可以持续的未来。因而,这就需要今天地球上的53亿人一起举起双手发出共同的呼声:

反对污染!

反对战争!

救救孩子!

珍爱地球!

旋晃的颠摇的给了人类土地、空气、阳光和水的地球啊,请宽恕我们。

我们的土地的现状,已经容不得我们再有任何的犹豫了。内蒙古阿拉善盟,仅1996年就经历了三次沙暴。自1993年以来,这里的草场和耕地年年为沙暴袭击,1993年、1994年、1995年的沙暴使阿拉善盟仅存的9万平方公里的草场受灾,重灾区的草场地表被刮走10厘米厚,全部受害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

越来越频繁的沙暴所发出的信息是令人无法心安的:阿拉善盟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已极为恶劣,阿拉善盟的沙漠化进程已明明白白地开始,沙漠再一次以坚定的步伐向人类的土地和家园挺进。

阿拉善盟,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那里的草地和牛羊曾经绿得广阔得醉人;而现在,仅仅三四十年之后,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相当于国土总面积三十六分之一的阿拉善盟还能经得住几次沙暴?阿拉善盟会不会在下世纪初叶的某年某月更名为阿拉善沙地?

阿拉善左旗,1950年时仅50万头牲畜,那时草也茂盛牛羊也肥美。随着牲畜数量的不断翻番,直到“天上星星多,不如公社的羊儿多”,超过环境承载量之后,草场退化,沙化开始,沙漠紧逼。沙化的土地无法蓄水,也不再长草,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在这一循环的起点上颐指气使的是人。

在这一循环的终点上惶然丧家的也是人。

为了牧民的生存,阿拉善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在一个叫孪井滩的17万亩的新垦区,一年中接收了六百多户二千余因失去牧场和羊群而改做农人的牧民。

他们不得不流落他乡。

还会有更多的阿拉善人步他们的后尘。

他们回望家园了吗?

他们的血管里洋溢着的祖辈相传的游牧的激情,凝固了;他们手中的马鞭和羊鞭,将要埋在沙地中,或者进入博物馆。他们常常回望故里,对陌生人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那断垣本来是家,家门口便是草原。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啊,薄暮时分的炊烟啊,你已经飘散了,你还能飘回来吗?

不远处就是贺兰山了。

一向被视为阻挡沙漠的绿色屏障的贺兰山,如今,在它的西北部,腾格里沙漠前沿推进的沙丘已经悄然无声地爬上山坡。贺兰山的守林人说:沙漠涌到脚下了!

沙漠如果翻过贺兰山,那就是直逼塞外江南宁夏平原了。制止阿拉善盟沙漠化的有效措施便是种树,前些年飞播的50万亩林地已经成功地发挥了固沙的作用,是阿拉善盟的希望所在。

沙拐枣,阿拉善人最喜欢的一种植物。

它能以长出植物高度15倍的发达根系,绊留住推进的沙丘。

为什么不再种树了呢?

“没有钱!”

“其实飞播1亩林子的成本也就是十几块钱。”

十元钱,在今日中国的有些人眼里,那算钱吗?可是,它却相当于阿拉善的1亩新绿,一片希望和生机。

沙漠离我们多远?

让我们从1996年回首,跨过1995年,1994年4月6日,兰州市。

土黄色的沙尘绵绵不绝于天地之间,兰州市民突然陷入了昏暗之中,能见度降低,汽车不得不在白天开灯行驶,市内交通受阻,兰州机场关闭。

所有的机关和民居都赶紧锁闭门窗,打开电灯,可是沙尘暴的包围与笼罩的恐怖是无法隔断的,无孔不入的沙尘直扑肺腑,人们感到呼吸困难,在惊讶、恐慌中先是呼叫,然后沉默。人只能等待,等待沙暴过去,重见天曰。

倘若过不去呢?

沙暴把兰州悉数埋没了呢?

酒泉地区环境站的测算表明:4月6日,兰州的大气悬浮微粒高出国家二级大气标准的3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