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横贯中国中部,北坡是一个巨大的断层,大地构造运动升降分明:秦岭循断层上升,渭河谷地循断层下降。站在西安郊区的黄土塬上眺望秦岭山脉,不知道为什么,会使人联想起那些高大英武的兵马俑,默不作声自有威严。自西向东,严阵以待,而悬崖陡壁古树枯藤,都是它们手执的武器。在这步兵方阵前是一队骑兵,昂起的山头如战马长嘶,云雾山中鬃毛飞扬……俄顷,这样的阵式又成为中国腹部的森严壁垒,阻挡了西北风南下,也阻截了东南风带来的云和雨。秦岭风光奇特,岭北为暖温带,岭南为亚热带,岭南的河流浩浩荡荡,岭北的水道短小精干。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为南岭山脉,也称五岭,是中国东南丘陵的典型,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五岭并不高峻,却是重要的地理界线。五岭以南终年温暖,五岭以北的春季仍有寒意,所谓“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也。
我们再回到青藏高原南部边缘,这是一个何等巨大何等高贵何等美丽的喜马拉雅山雄峰并列的边缘地带,矗立在中国西藏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的边境线上。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追思亿万年前地球第三极的崛起,那是大高原与多少座高峰的崛起,珠穆朗玛峰为其中之一。第三极高则高矣,寒则寒矣,其极高与极寒,是在一个极为深厚而广大的雪山峻岭之集群中显现的,孤仞难以插天,独冰岂能久冷?
喜马拉雅山的东西两端有两座神山,即世界第15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及世界第9高峰海拔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这两座神山又恰恰位于两个神秘的地结之上,从某一个视角去看,两峰遥相对称,同时又都被两条大河东端雅鲁藏布江、西端印度河一一以近似的方式缠绵环绕并深深下切,然后又交汇在印度洋。冥冥之中,当创造之时,这是谁的指令?
南迦巴瓦主峰高耸人云,说不清是蓝天吻雪还是雪吻蓝天,总而言之是天吻雪吻。有高空气流造成的旗云,云如旗帜一般壮美。生活在峡谷里的人们,衣着简朴生活还是贫困的,肩上总是背着一个大背篓子,那背篓子里背过柴火背过粮食背过日月星辰,可是他们总是会停下艰辛的脚步,虔诚地向着南迦巴瓦的雪山望去,嘴里念念有词。那时候,他们的眼神如同蓝天、湖水一样明净而美丽。藏民会告诉你,当峰顶上蓝天下旗云飘起,天上的众神已经降临于南迦巴瓦峰了,众神聚会之时先在煨桑台上煨桑,那旗云不是云,是桑烟缭绕而成,是众神之烟。
南迦巴瓦峰的三角状峰顶陡峭险峻,藏民视之为众神通天之路,是万万不能打扰的圣地,他们赋予南迦巴瓦峰无与伦比的阳刚之气,称之为“雷电如火燃烧”,“长矛直刺蓝天。还给予了它诸多不同凡响的身份,“受英雄之神念青唐古拉娇纵的拥有非凡俊美和英武的爱子,争斗中砍下了亲人头颅的暴虐的兄长,不许他人旁观自己分离痛苦的拥有极强自尊心的丈夫”(《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10期)等等。笔者很难追溯这些传说的来历,关于青藏高原至高无上美仑美奂的诸多神山雪峰,几乎没有文字资料可以勾沉,但无疑,我们已经读出了南迦巴瓦峰的孤傲与神秘,感受到了那种无穷无尽、若隐若现、缥渺不定却又发生自藏民心中的宗教气氛。
至高无上的地方怎么能没有神迹呢?
美仑美奂的地方怎么能没有佛祖呢?
南迦巴瓦峰的险峻和变幻莫测的气候,使所有企图接近它的人望而却步。人类有探险的好奇心、征服欲,1984年,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南迦巴瓦峰,失败而归;1991年中日两国联合组队,再次未果,日本登山者大西宏遇难;1992年10月30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我不知道登顶者登顶时的感觉如何?他们看见神仙的煨桑台了吗?假如把敬畏的目光付之浩茫与积雪亲近和嶙峋缠绵,在煨桑台下看旗云升起听神仙低语,又其东如何?
这里没有路,那尽显人间繁华躁动的大路小路高速路,在高楼比肩人头攒动物欲汹涌处。
这里只有“道”,尽管人们把“道、路”两个字组合成词,但道是隐而不显的,属灵,具有神圣性,可想而不可望,可思而不可及。还有南迦巴瓦峰雪山云雾之下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是地球表面亘古以来如鬼如魅的深刻的伟力所在,是水汽通道,惟水汽可以自由通行之道,此“道”与彼“道”相近乎?
南迦巴瓦雪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长老,其睁嵘严厉看来也事出有因。而珠穆朗玛峰,则是高出它一头的后起之秀。地质学家说,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群山中最早从古海的波涛中升起成陆的,时间约在7亿年前。它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先行者应无疑义,当初这一山峰冒出海面时,总是稍显孤独,莫非先行者都是孤独者?
地质学家又为什么将南迦巴瓦峰比喻为锁定大地的乾坤神针呢?在青藏高原这一人类拥有的“最后的秘境”中,假以时日,这一根神针是不是打开最后的奥秘的钥匙?行文及此,新的困惑油然而生:一个没有任何秘密的世界,就是美好世界吗?南迦巴瓦峰在当地藏区的民间神话中,又是一把神剑,是格萨尔王为拯救苍生,在门岭之战中挥舞的银光闪耀的剑。今天,南迦巴瓦峰、喜马拉雅山,那冰雪那严寒那神圣的旗云下,不正是守望地球的乾坤之剑吗?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是地球上不可多得的风景如何坠落的真实场景。从海拔5000米以上的终年积雪冰川之所在往下;海拔4000米处依次为灌木丛、草甸和地衣;海拔3000米处,阔叶林由稀疏而消失,代之以针叶树;海拔2000米以下,是常绿阔叶林带,山深树茂,青草茵茵,温湿之气,如缕不绝。除开这些草木景观,千万别忘了还有已经退守到雪线之上、出没于草甸之中的各种珍稀野生动物,没有比它们的眼睛更加美丽而明净,正是这美丽和明静,为这个世界增添了生动和灵光。
它们的目光中又带着深深的忧郁,濒临绝种的困境使它们沉浸于哀伤之中:人啊,你为什么总是把朋友当作敌人呢?关于喜马拉雅山,关于它的垂直自然带,我还能说些什么呢?神奇美妙的风景总是远离绝大多数人,在远乡僻壤以高阔严寒及重山峻岭作为阻断,大美不语,崛起者无言。风景需要诚挚的心去寻寻觅觅。风景具有神性,因为创造的神性而衍生、延续的风景的神性,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神圣及神秘,也就是说它是不可侵犯的,它随时可以隐退,一旦飘逝不再复归;其次,我们尽管可以约略推测它是怎么出现的,却永远无法解释,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中国的山脉大多呈东西走向,只有横断山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组成,海拔在2000米至6000米以上,山势雄伟奇特,广及西藏、四川、云南的接壤地带,同时也是边缘镶嵌地带。这些山岭曾经使中外探险者、地理学家惊讶,其排列独特的众山齐骈、纵贯横切,不知何以名之。“横断山”一词源自中国近代早期的地理教科书编著者邹代钧先生笔下,因为形象贴切而且生动,人们很快接受了这个名词,接受了对这一大系列南北走向之山脉的命名。其含义未见专门解释,可想而知对中国乃至亚洲山脉东西走向的一般特点而言,无疑是横而断之了。
在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上游金沙江之间,众山虽有高低却齐峰并进,陡壁峡谷相间,森森然处处皆是畏途,属于地质学上的三江褶皱带,这是狭义的横断山区。广义的横断山在这一舉称地球奇区还包括:金0江以东至大渡河、岷江之间,自怒江以东至元江之间。
迹而又难以深人其中的苍山大野中,六大山系挟裹着六条江河浩浩南下,或者说六条江河千百万年来以水滴石穿的韧性,咬山凿壁,奋不顾身,奔突于六大山系之中,形成了六江并流的壮观气象。
在中国地图上,以4000米等高线勾画出的地域轮廓,即为一般所指的青藏高原,包括了横断山的大部。若把等高线降低为3000米,则全部横断山区均在青藏高原范围内。如是观之,横断山脉是世界屋脊的边缘,而这一边缘又是如此妙趣横生与众不同,也意味深长。横断山脉的主体构造是青藏高原地质体系的延伸,风云雨雪无不受青藏高原气团的影响。可是在生物地理的层面,横断山区却又有相当的独立性,是许多动植物种属的分布中心。有地质学家认为,在青藏高原一次又一次的抬升后,横断山脉所属的边缘位置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古环境,从而使一些物种得以保存。
边缘为保存者。
边缘为镶嵌者。
边缘为过渡者。
边缘是风景之集大成者。
蓝天白云的边缘是地球第三极的边缘,第三极的边缘是世界屋脊的边缘,世界屋脊的边缘是横断山脉的边缘,如是而下,心神随着雅鲁藏布江或金沙江奔行、流淌(笔者在以后的章节里还会写到江的边缘,海的边缘当我们从乌烟瘴气的城市逃离,带着一身的疲惫扑进青藏高原的怀里,仰望雪山时,那冰雪、林木、村落的风景最佳处,往往就是边缘之地。但,那边缘是宽阔的,边缘的连接呈镶嵌状,边缘没有明确的界线。边缘使人想起,风景坠落时也曾左顾右盼稍作停留,如思想者。然后再沿着中国地形的三个阶梯拾级而下,也就是说风景总是一边坠落一边回想。
你看贡嘎山你就看见了。
你听贡嘎山你就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