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自然生长教育
34198000000087

第87章 行云流水,意味深长——听包祥先生讲家教八步曲

这是一位家长朋友听我讲家教八部曲后写的文章,请读者朋友分享。

首先,包祥先生的“家教”的概念不是简单的“如何在家里教孩子”的问题。我的理解,它更接近于“建立读书型家庭”的概念。这里的重点当然是孩子,但主角也包括家长。“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自我学习和进步,以实际行动来感召、影响孩子,这样教育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全球范围内被倡导的一个主题,我国政府也多次号召建立“学习型城市”、建立“学习型社会”等。而包祥先生的家教概念与“学习型家庭”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偏重于对孩子的教育。

第二,包祥先生的讲学之所以引人入胜,从内容来讲在于其讲学中时时迸发出的知识、文化的火花。比如“龙年是从哪天开始”、“生”字的演变过程、“命”字的演变过程及其含义、“运”字的含义、“井然有序”的来历等等,这些知识点被包祥先生在讲学中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由此可以看出包祥先生深厚的知识积淀。这些知识在包祥先生那里厚积而薄发,才显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而对于听课的家长来说,有了这些知识,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家长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得到教育、启迪和促进。

其实不只是讲学中,日常生活言谈举止中,都能看出包祥先生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包祥先生是爱读书的人,也经常提倡人们多读书。而与先生经常接触的人,也都深感读书的重要性而促使自己多读书。我也曾经以为自己算是个爱读书的人,但越是和先生接触得多,越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特别是中国古典历史文化方面。于是重新制订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增加读书量,以至于现在已经养成了出差途中带一到两本书的习惯。

读书少,是在我国民众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我国民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这可能与我国近些年全方位突出经济建设,各方面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大政方针有关。不可否认,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在取得GDP突飞猛进的同时,使国民文化素质相对下降、信仰逐步缺失和心灵层面空虚。好在国家的政策正在转向,目前政府已经调低GDP的增长目标,转而重点发展环保、文化等惠及民生的产业。文化产业要发展,全民范围内的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包祥先生的讲学之所以生动活泼,还在于其形式上的多方互动。先生的讲学不只是他自己讲,家长听,而是由家长、老师和他本人三方互动。

在关键问题上,先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往往是请家长先谈自己的看法。这种方法一方面调动了听众思考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使讲课者在抛出观点之前对听课者的想法有所了解,从而对下一步如何讲以及讲解到什么样的深度等提供了依据。换句话说,如何家长对要讲的内容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那就可以一带而过;相反,如果通过提问,发现家长对问题的理解有重大偏差,那就要多讲,全方位地阐述。因此,这种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同时也使讲学高效而有的放矢。

先生讲学期间,会穿插别的老师上来读些短文、故事等,作为讲学的辅助材料。这显然是组织者精心安排的,这样的安排使讲学的主角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让家长感受到了组织者对讲学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老师上台穿插,也能给先生以短暂的休息时间,以利于发挥后续的讲解。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两个小时的连续讲学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第四,讲学背后的故事。我们通常看到的是热烈的场面、成功的光环,而这背后往往都有着艰辛的努力、忘我的工作以及家人无私的支持。而真正感动人心的往往就是这背后的故事。包祥先生的讲座背后也毫无例外地有着类似感人的故事。

3月23日讲学之日是周五,而包祥先生是周三刚从北京赶来郑州。和先生一同来郑州的是他的太太赵老师。他们并不是从北京的家里来,而是从北京复兴医院直接到的郑州。

这段时间,因为我一直在北京出差的缘故,与包祥先生的联系较多。其实先生的太太赵老师近两周来一直在北京住院,儿女都在千里之外,且都是刚踏入社会不久,正是个人事业的发展期,照顾赵老师主要还是靠先生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先生仍然于3月中旬在赵老师住院期间到郑州处理学校事务,直到赵老师出院的前几天才又回到医院。

然而,当得知先生计划赵老师出院后直接带她来郑州时,我仍然不敢相信。即使是年轻人,刚出院也要回家休养几天再上班,何况这年过半百的人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周三上午出的院,连计划中的卧铺车票都没能买到,他们就乘动车来郑州了。也就是说,赵老师刚出院就连续坐车近7个小时。这是何等的一种奉献精神啊!

我常常佩服于先生的渊博,感动先生的敬业、无私,而现在更加明白,先生敬业、无私的背后,离不了太太赵老师的更加无私的支持,这种支持是默默无闻的,无任何名利可图的,因此也更伟大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