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钓鱼竿。晚上睡觉前照例是妈妈和哥俩三个人轮流讲故事和讨论的时间。今天妈妈要讲的故事是“鱼和钓鱼竿”。
妈妈:“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如果只能要一样东西,你们要什么?”
哥俩异口同声:“要钓鱼竿。因为拿到鱼后,很快就吃完了,又要挨饿了,钓鱼竿可以保证长时间都有鱼吃。”
妈妈继续讲:“咱们看他俩怎么做的呢?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浑身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妈妈话音未落,哥俩抢道:“他俩为什么要分开呢,为什么不一起走?”
哥哥进一步解释:“他俩可以一起走,走累了,就吃一条鱼,再走,再累了,再吃一条鱼……一直走到海边,然后就可以用鱼竿钓鱼了。他们可以辛勤地工作,钓好多鱼,然后出去卖,可以换回来其他生活用品,从此过上富足的生活。”
弟弟接着道:“对,用卖鱼挣的钱,再去进更多的鱼,比如3.3元一斤买的,可以卖到10.5元一斤。”
弟弟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妈妈接着说:“由此看,我们做事要注意什么?”
哥俩共同说:“团结协作!”
妈妈点点头:“还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比如哥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弟弟想成为一名画家,光有目标,没有行动不行,就像看着远方的大海,不向着大海方向走,原地不动或者向相反的方向走,都到不了海边。你们也是必须向着目标,刻苦努力,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但是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像第一个人一样,只顾眼前,也不能有以后的好生活。”
眼中有人。有48位校长参加北京清华大学“现代教育管理”校长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人人踌躇满志,个个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到学校一定要好好干一场。这时,他们的教授组织了一项考试:教授让每个校长拿出一张纸,用简笔画,画自己未来的学校,让大家互相学习学习。校长们没有异议,埋头作画,很快作画完毕。教授把校长们的画认真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说,当时只提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画到人的请举手?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举手,大多数画的是学校的大楼、树木、花坛、设备等,就是没有人。接着,教授问第二个问题: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只有4人举手,其中有一位校长在图中画了两排人,他解释说,第一排画的是学校领导,第二排画的是老师,但没有画学生;接着,教授问第三个问题: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举手的人很少。第四个问题是:画出了学校特色的请举手?基本上没有人。四个问题提问完了,教授当时没有作什么解释,但校长们震惊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题目就是“画学校,画出了震惊”。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校长们震惊了?
“以人为本”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训课上,校长们早已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在理论认识上一点都没有障碍,然而落在一幅画上时,却很少体现出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观念理解容易,转变行动困难,如果要把观念变为自己血液中的东西,那就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家庭教育新观念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们,不仅要勤于学习,更要勇于实践。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家庭要以孩子为本。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关于读书的诗。
多么好的画卷,多么好的意境。你看,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蓝天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水面上,微风中轻轻来回移动。您会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那是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
这是非常好的读书故事。故事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会,告诉我们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我们每位读书人请您认真回忆,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领悟文字外的深刻寓意。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诗中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小景风光: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像展开的一面镜子,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亲爱的家长朋友,当读书有这样的意境时,读书还累吗?答案一定是不累。其实,读书是非常有趣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