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存在是一种秩序的存在,秩序感的形成对于儿童的生长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秩序感的生成往往在幼儿生长的敏感期。习惯是秩序,是人的重要的秩序,是影响人一生的秩序。
古人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即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自然的道理了。自然生人,人也不过是其中的一物而已。既然产生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事亦随之而始,而起。事小则可见之于人一身的诚伪直曲,中正偏私。事大可发之于一家的敦睦间疏,一国的兴衰更替。这也是自然万物的一定法则。
自然生长教育,就是尊重儿童天生的秩序。儿童天生的秩序,在其生长过程中逐渐呈现。
儿童甲2岁,十分在乎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有一件手织的样式和图案都非常漂亮的小毛衣,她喜爱的不得了,有时竟达到不许他人欣赏,更不许他人拿走。
儿童乙3岁,他每天上幼儿园,习惯让妈妈把他的外套带回家,放学来接他时再带回来。有一次因为天气骤然降温,他的妈妈就在幼儿园外把外套交给带班老师,委托给他穿上。可是,当孩子看到老师手上拿他的外套时,突然大哭起来。
儿童丙4岁,他对待事物总是近乎苛刻的完美,比如,吃的苹果上不可以有斑点,不可以把苹果切成两半,拒绝接受妈妈刚刚剥开但是咬了一小口的鸡蛋。一天晚上,为了端水时不洒出一滴水,他竟然来来回回地折腾了几次。
这些现象是儿童生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即秩序敏感期的表现。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追求秩序即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的时期,具体表现形态有平衡、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逐步获得并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儿童具有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指向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秩序感的表现形态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等,包括我们说的习惯。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先静下来,不要浮躁,才能有好的习惯生成。
儿童生长的关键期
儿童生长的关键期是6岁以前的学前期。人的智力在18岁若是100的话,在1—3岁已经发展为50,在7岁已经发展为80.
0—6岁是观感发育期的关键期,这时最不适宜给他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说教,而应通过感官的听、视、味、触觉等,让他们感知周围事物,不让孩子过早进行理性的类似学习5 5=10的活动。
3—6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即生成习惯,让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以发展他们的社会性。
人们喜欢模仿,孩子们更喜欢模仿。我们在心里模仿亲眼见到的每个动作,促使我们与其他人一起跳舞、悲伤和打哈欠。孩子们模仿我们,家长和老师就是孩子和学生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