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是养护气血的第一良方
【气血养生经】 使血液能流动起来的动力是温度,它使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不息,维持着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让生命获得保障。
太阳系里那么多行星,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物生长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温度适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有着常年平均17℃的温度,给万物生长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使地球上的冰块融化成充满活力、滋养着万物的水;又使水变成了蒸气,使空气更加清新、滋润,孕育着生命。
气血在体内的正常运行也需要合适的温度,温度过低,血液流速减慢,就出现滞涩、淤堵,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气血运行不畅,血液就会凝固,生命就会画上休止符。
忍不住兴奋尖叫,全世界大人小孩为之疯狂的13岁小男孩哈利·波特,曾经顶着一头乱发,闪着聪慧的眼睛跳上大屏幕,引领读者亲临奇幻诡谲的魔法世界。
尽管拥有强大的魔法潜能,勇敢的哈利·波特也抵挡不住凛冽刺骨的寒冬,瘦小的他不但会在半夜闹胃疼,还经常走到气喘吁吁,但双手双脚却异常冰冷。
原来,即便威风如哈利·波特,也依然抵挡不住低温之冷!当您明白了这一点,您就可以想象温度与人体气血盛衰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对生命也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而这时再去看中医对气的解释,就发现温度的作用与中医所说的“气”非常相似,中医所说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所组成,而其中的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都能用温度轻易解释。
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小孩子之所以被称为“纯阳之体”,就是因为肾气足,肾气足就说明火力旺,代谢旺盛,总是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体温就偏低,火力不足,循环代谢也就减慢了,身体逐渐衰弱。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一片黑暗,这样,生命就要停止。”
对于肾脏,怎么温暖都不够,也就是说,肾的阳气怎么高都不为过。中医里永远只存在着补,从没有泄的说法。不能给肾脏撤火,更不能灭火,只有通过不断地、适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让肾火烧得长久而旺盛。
而补气就是给肾保暖、升温、去寒,气血充足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足、质优、肾气足、基础体温偏高、各脏器功能正常,代谢旺盛、血脉畅通;气血两亏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少、质劣、肾气虚、基础体温低、各脏器功能低下、代谢缓慢、血脉运行不畅。
所以,补气的目的就是让身体保持适宜的温度,再加上宗气,也就是人在大自然中吸入的新鲜空气。这样人才能鲜活地立于天地之间。
百病寒为先,远离寒湿才健康
【气血养生经】 “生死符”是金庸笔下武林高手天山童姥所使用的利器,江湖人称“天下第一暗器”。中了“生死符”,可是要满地打滚的。其实,这么厉害的暗器它的玄机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着凉了,着凉了”。
说起一年四季,我们自然记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诗句,是啊,一年当中,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寒凉之气实为平常事,可是,它给人体带来的祸患则无穷。
传统中医通常有六症之说,即寒、热、温、凉、虚、实。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的说法,由此可见寒气对人体的伤害性,然而,人的身体却经常受到寒气的侵袭,通常身体感觉到冷了,就是寒气上身了,更不用说空调的侵害了、日积月累几十年,体内的寒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危害你的健康。
如果您是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先生,或是位爱美丽忽略身体的女士,下面这一幕场景您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一天,一位穿露脐装、喊肚子疼的女孩去看医生,进去就对医生诉苦道:“大夫,我肚子疼了好几天了,一开始以为是吃错什么东西了,我就从小药箱里翻出治疗肠胃的药,可是吃了几天却不见好转。怎么回事呢?”
看了看女孩这身装束,询问了她的病史,原来,入夏以来,她一直这么穿,办公室有空调。听了她的陈述,医生非常肯定地告诉她:“你这病不是吃出来的,而是穿出来的。”
女孩很纳闷,甚至怀疑医生的身份,她疑惑不解地问:“穿衣服还能穿出病来?”
医生自信地告诉她:“肚子痛是穿露脐装受风寒所致,是冻出来的病。”
因为肚脐位于“神阙穴”,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部位,穿露脐装出入有空调的场所,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
医生没有给她开药,只建议她回家穿件长点儿的衣服,女孩谢过医生,忙不迭地回去换衣服了……
或许有人会辩驳:照您这么说,人体岂不是很脆弱?
也未必!一般情况下,寒气进入人体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气血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个喷嚏就排出体外。但是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寒气长期积累,这时人体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身体必将产生大量的“寒毒”(变质的体液),影响气血在体内的运行,就会生病。
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烧,寒气过重气血受阻还会导致疼痛。寒冷会加速神经血管收缩,引起内脏器官痉挛,像是胃痛、腹痛或是生理痛等。
风寒也伤脾胃,容易造成肠胃胀气,消化不良。很多肠胃疾病都是因寒而生,肠胃就是中医所讲的“脾”,负责掌管全身血流供应,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吸收能力差,食物营养便无法化成足够血液提供身体所需,末梢血液循环自然变差。
寒气积累在肌肉里,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肌肉僵直、腰酸背痛、形成肩周炎(通常又叫五十肩、冻结肩)、关节炎。
寒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侵入到经络,造成气滞血瘀,就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其实这就是中医理论上的亏虚,能够诱发反反复复难以治愈的各种病症。比如寒气在身体中过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弱。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吸功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入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一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的样子。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严格地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地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出的过程。存在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地处理寒气的方法。
1.避免淋雨
这是许多浪漫的年轻人喜欢经历的小说和电影中场景的行为,由于现代年轻人大多晚睡以致气血普遍不足,身体对于淋雨所侵入的寒气不容易立即将之驱出,因此也就不会有任何症状,大多数人也就天真地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强壮,足以经受这么一点小雨。久而久之面对这种小雨就完全不在意。
其实这种淋雨会在头顶和身上其他受寒的部位留下寒气,经常淋雨的人,头顶多半会生成一层厚厚软软的“脂肪”,这些脂肪就是寒气物质。等身体哪一天休息够了,气血上升就会开始排泄这些寒气,由于长时间累积了大量的寒气,身体需要借助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水的方式将之排出,这时又会由于频繁打喷嚏、流鼻水而被医生认定为过敏性鼻炎。其实很可能由于年轻时贪图一时的浪漫,却要耗费许多年甚至大半生来承受过敏性鼻炎的痛苦,实在不明智。
2.洗头必须吹干
许多人洗头都有懒得吹干的习惯,有些人甚至用布将洗过的头包住,这些行为都会促使头顶吸入过量的寒气,其结果和淋雨有相同的后果。
3.游泳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游泳是一件现代人很重要的运动和喜好,对身体也确实有好处,但是游泳也是寒气进入身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和淋雨相同的是这些寒气大多数不会实时反应,使多数人不认为游泳和寒气有什么关系。多数喜欢游泳的人从水中出来时,经常都会感觉特别冷,特别是一阵风吹来禁不住打一个寒战,这种感觉即是寒气侵入身体最具体的感受。
喜欢游泳的人最好选择没有风的室内温水游泳池,减少受寒的机会。同时在每次游泳的前后各喝一杯姜茶,加强身体对抗寒气的能力。
4.休息是最好的驱寒手段
无论排泄的是哪一个系统的寒气,休息都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体的所有能量,让身体用来对付寒气,则会康复得最快。这时如果强迫身体用更大的能量在其他地方,例如工作,或耗费大量体力的运动,也能使症状中止,不过这种症状的中止并不是把寒气清理完毕的“终”止,而是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可以继续驱赶寒气的“中”止,等身体经过适当休养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还会重新开始和寒气的战争。
5.家中常备暖饮
除了休息之外,也可以服用适当的中药,加速寒气的驱出。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服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一些传统的配方。当确定是肺里的寒气时,可以服用姜茶;如果确定是膀胱经的寒气,则可以服用桂圆红枣茶来协助身体把寒气驱出。
但是用这样的逻辑来调养,必须认知服用这些配方并不会减缓症状,多数时候会加大症状,使寒气排得更快一些,因而可以缩短症状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会阻断身体从事其该做的事,不会有后遗症。
如果使用错误的压制性治疗手段,则效果完全相反,寒气愈积愈多,症状愈来愈重,恢复得也愈来愈慢,最终成为经常发生的老毛病。
“上火”不是因为热生,而是因为寒起
【气血养生经】 现在的人普遍贪凉,大量吃着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这是肾气虚弱、经络不通造成的。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淤堵,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为什么明明是上火了,结果吃了凉性的东西反而更不适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败火的食物后依然口舌生疮、大便干结。
这是因为同样是上火,而“火”又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泄法,虚火则是用补法。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证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说到上火,某高校研一的新生冰冰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考研在即,也不知道是因为复习功课过于着急还是什么,反正冰冰上火了,目赤眼肿,视物昏花,大便困难,浑身不得劲。冰冰着急坏了,眼看着考试的日期一天天逼近,自己这不争气的身体真要命。同宿舍热心的姐妹也为她担心,就借她一盒牛黄解毒片去火。冰冰欣然接受了,既然上火了,而牛黄解毒片的说明书明明写的就是清热去火,看起来很对证嘛,所以大家就没多想。